《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75年夏天,周恩来总理不幸染病,住进了北京医院里。
  这一天,王洪文来了。他坐到周总理床前,没完没了地问这问那。周总理只好不耐烦地说:“王副主席,你有事吗?”
  “有一点小事,”王洪文忙不迭地点着头,“是这样的,现在正是举国上下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关键时刻,中央决定召开高干会议,把这一斗争推向深入。我们想请您搞一个书面发言,一两千字就行,您看……”
  周总理打断他道:“这次斗争的背景和理论根据我都不太清楚,怎么好发言呢?”


太极功夫(2)


  “我可以向总理汇报嘛。”没等周总理表示什么,王洪文就抢先讲了起来。周总理只好闭目养神,任凭他说了起来。王洪文从“文化大革命”讲到建国,从建国讲到1840年鸦片战争,反复地论证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也不知道他讲了多久,周恩来才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说:“没想到,王副主席还有这个才能哦。”
  “总理过奖了。”
  “不要谦虚嘛,王副主席的声音催眠价值很高嘛。”周恩来轻轻地笑了笑。
  原来如此,王洪文无言以对,只好陪着苦笑了两声。
  周恩来问他:“你讲的是中国近代史吗?”
  “对,从1840年到1949年。”王洪文连忙回答道。
  “好的,那么我问你,在那个时候,中国究竟哪座山最高?哪块石头最臭?”
  王洪文的双眉这会儿拧成了麻花:“总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
  周恩来说:“就依据你个人的理解回答嘛。”
  王洪文也是个聪明人,只见他甩了甩自己的“大背头”,很快就脆生生地回答:“喜马拉雅山最高,茅坑里的石头最臭。”
  周恩来微微一笑了:“王副主席回答得很有自己的见解。不错,不错。”
  王洪文大嘴一咧,美美地笑了:“总理,您看我刚才这段关于‘反击’的理论,咋样?”
  周恩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你还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
  王洪文胸脯一挺,道:“总理,您请问吧。”
  周恩来说:“(又鸟)蛋能站起来吗?鹌鹑蛋能走路吗?”
  王洪文的眼睛睁大了:“这,这,这个问题……得问问中国科学院。”
  周恩来于是慈祥地说:“你去问吧。问好了,给我打个电话,我立即给你写书面发言。这就算是君子协定啦。”
  “好!”王洪文嗖地站起身,啪地敬了一个礼,“请总理等候我的佳音。”
  从医院出来后,王洪文并没有直接去中国科学院,而是先去找到张春桥汇报一下情况。
  张春桥听说周恩来答应写发言稿,便忙问王洪文是怎么做的工作。王洪文说:“工作很好做。他给我提了两个问题,我当时就答上了一个……”
  “问题?”张春桥开始警惕地问,“什么问题?”
  “他问我,中国哪座山最高?哪块石头最臭?我不假思索就答上了——喜马拉雅山最高,茅坑里的石头最臭!”王洪文非常得意。
  但张春桥一听,急得直跺脚:“哎呀,你被他耍弄了。”
  “啊!什么?”
  “你应该说孙中山最高,蒋介石最臭。”
  “哎呀呀!”王洪文拍了拍大腿,又拍着屁股在屋里转了两圈儿,看样子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想到。
  张春桥又问:“那第二个问题呢?”
  “他问我,(又鸟)蛋能站起来吗?鹌鹑蛋能走路吗?”
  “你给他讲理论了是不是?”
  “是啊,”王洪文非常佩服张春桥的判断力,“你是怎么知道的?”
  张春桥说:“他说你的理论像(又鸟)蛋一样,不能‘成立’,根本站不住脚。”
  “那,第二个问题呢?”
  “算了,算了,不要问了。”
  王洪文好奇心还挺强,非问出个结果不可,“鹌鹑蛋能不能走,到底是啥意思?”
  “两重意思,”张春桥无可奈何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框,“周恩来是说——你这个蠢(鹑)蛋,快快滚蛋!”


太极功夫(3)


  王洪文终于全都明白了,所以他没有去中国科学院,更没有给周恩来送去“佳音”。
  司徒朗的故事告一段落时,苏洛宾便点评道:“王洪文这个家伙,不学无术,却又自以为聪明。在上海时,凭借当时黑白颠倒的环境,他可能还可以呼风唤雨,但到了北京这个大舞台,他就吃力了。无论这个故事是否杜撰,都说明了老百姓对周恩来的爱戴与对王洪文的不满。”
  余仕之认为:“周总理是非常善于说话的,尤其是在‘太极’这门说话功夫上,他是近现代人物里,修炼得最为炉火纯青的伟人之一,不过分的说一句,他可称得上是说话界的‘太极宗师’!”
  周一灿说:“不错,周总理在说话功夫上那一手‘以柔克刚’和‘四两拨千斤’的功夫,的确少人能敌。关于他在这门说话功夫上留下来的经典故事,可谓多矣。”
  张子臣说:“我也非常认同,而且余仕之老师还提出了一个‘说话太极宗师’的概念,我就很想讲两个我所知道的周总理的故事,佐证佐证这个名号。”
  众人都鼓掌欢迎他讲两个。张子臣便讲了周恩来总理的两个故事——
  口才界的“太极宗师”
  当年,周恩来率团访问摩洛哥。
  欢迎宴会后,宾主双方愉快交谈。这时,摩洛哥国王哈桑突然笑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今世界上像我们这样的国王、皇帝已为数不多了,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
  大家一听,都明白这是一个难以作出肯定回答的问题。但在座的周恩来和陈毅都笑起来。周恩来回答道:“你们可以组织一个委员会,开个会商量商量嘛。”他的回答亲切、认真而又实际。
  陈毅也说:“亚洲有个西哈努克亲王,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邀请他参加。”
  “他虽是帝王,但不影响我们是朋友。”周恩来接过来说,“陛下可以担任这个委员会的委员长嘛。”
  三人哈哈大笑。这一问一答,问得妙,答得更妙。
  当然,正是因为彼此之间亲善、友好,才会有如此融洽的谈话。
  张子臣讲完这个小故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吴老先生则征求意见后,插话道:“这个故事我亦略有所知。当时要说到亲善,还真是名副其实的。按摩洛哥的惯例,接待外国元首的国宴,只备两莱一汤,但接待周恩来,却破例以烤全羊、巴斯提拉、古斯古斯等传统名菜盛情款待。当时,连参加国宴的外国使节,也为之惊喜万状!主人与主宾盘膝而坐,彼此亲自为对方夹菜。周恩来、陈毅盛赞佳肴,哈桑则称颂中国菜为世界之冠。
  “当时,哈桑国王给周恩来、陈毅待茶也很特别:用中国绿茶(喜珍眉),加上一把鲜薄荷和很多‘面包糖’,放入特制的大铜壶里用木炭火煮。然后斟入特别精美的银托玻璃杯内,送给周恩来、陈毅,茶呈淡绿色,清凉可口,别具风味。谈话间,哈桑希望中国提供绿茶(年需量一万二千吨)。周恩来答,这种绿茶只产在一个不大的地区,产量有限,所以,国内市场没有出售。主人为中国人民的友好格外感动。
  “正因为彼此友好、真挚、融洽,亲如一家,所以无话不说,便提出了前面那样的问题。周恩来谈话的艺术,在问题难答时得以体现。不答,不友好;答,又难以直言。因为国王、皇帝现在不多,将来肯定更少,还会没有。这样作答,未免太不友好。再说也不应该,因为哈桑王朝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政府也是爱国的政府,还允许我们做非洲很多反帝、反殖、反种族主义的在摩的政治活动家、政治组织的工作。周恩来这样作答,确实很巧妙,答案总是由自己作出为好,也不失是一种尊重。回答了问题,又不会违心或影响友好关系。而陈毅的巧妙配合,更是锦上添花。”


激将dafa(1)


  清晨,杨梅林中,清风拂面,百鸟皆醒,正在树梢清唱。
  阳光透过浓密的叶子星星点点地洒到地面上。
  大家坐在林中的凉亭里,相谈正欢。工作人员均到位,第六场便正式开始。
  曾就读世界名校哈佛的苏洛宾说:“吴老,各位,今天这一场由我来挑头。非常感谢大家让我获得了这样的机会,我的说话功夫比较常见,但又极其重要,它就是:‘激将dafa’。”
  当你要说服那些极难说服之人,尤其是高高在上、平日里非常自负的人时,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将dafa”。
  “激将dafa”是人们很熟悉的说服他人的说话策略。“激将dafa”既可用于己,也可用于友,还可用于敌。激将dafa用于己的时候,目的在于调动己方将士的杀敌激情。激将dafa用于盟友时,多半是由于盟友共同抗故的决心不够坚定。诸葛亮对东吴用的便是此计。激将dafa用于敌人时,目的在于激怒敌人,使之丧失理智,做出错误的举措,予己方以可乘之机。激将dafa也就是古代兵书上所说的“激气”、“励气”之法和“怒而挠之”的战法。前者是对己和对友,后者则是对敌。
  恐怖监狱狱长的物色
  当年,美国纽约州的星星监狱管理起来难度极大。在该监狱里,斗殴、骚乱、越狱等事件时有发生,几任监狱长都辞职或被撤职。因此,时任纽约州州长史密斯很想找到一位能干的人来管理这所监狱。但这显然不容易,因为没有人愿意干这种苦差事。
  后来,史密斯找到了一位名叫刘易斯的人。此人性格刚毅,意志坚强,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看起来只有他能镇得住监狱里的这帮犯人。
  “让您当星星监狱的监狱长,您看怎样?”刘易斯到来后,史密斯问他。
  刘易斯来之前已经知道,这个监狱非常乱,有的监狱长只干了两三个星期就辞职,有的监狱长甚至死在了任上。不过,这又是一个全国闻名的大监狱,能够担任这个监狱的狱长,确实是一件比较荣光的事情。
  史密斯发现了他的犹豫不决,于是便微笑着说:“年轻人,看得出来,你有点害怕了。对于您的畏惧心理我并不会加以责怪,因为那是一个困难的位置,充满了艰险。毕竟,那里需要一个意志坚强的男子汉。”
  如果不接受,无异等于承认自己是一个胆小鬼。于是,刘易斯决定要留下来。后来,他成为了星星监狱历史上最有名气的狱长,以他作为原型的电影就拍了几十部。
  诸葛亮设计激周瑜
  苏洛宾讲完,司徒朗便响应道:“激将dafa的确是在生活里应用得比较广泛的。特别是要让一位能人去干某件难度颇大的事情时。对于那些自负的人,高高在上的人,不通过正话反说,抓住其弱点,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一说到‘激将dafa’,我们会很容易想到三国时代,在那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赤壁之战’,而事件主角之一的诸葛亮与周瑜之间,就发生了‘激将’。其实,在智激周瑜之前,诸葛亮还对高高在上的孙权先来了这招厉害的‘说话功夫’。在此,我很想跟大家再讲讲这个故事。”
  大家均鼓起掌来,期待着他的讲述。
  三国时代,风云际会,群雄并起,英豪辈出。
  话说当日,曹操平定了辽东,回到冀州。一天,兵士们从地下挖出了一只铜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