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老子智慧与交往中的言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十四讲+老子智慧与交往中的言说-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家都知道英国的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他是英国的大政治家、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于1940年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对德作战,一直到胜利。他还勤奋地从事历史著述,比如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马拉坎特远征史》等,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1940年,他出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我读了以后,就觉得有些像老子所说的那种“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的情况。当时正是法西斯德国大肆进攻欧洲各国并连连顺利的时候,英国情势很危急。他的演讲有三个特点:
  一是,演讲很短,他的首次演讲短到翻译成汉语,1300个字还不到。为什么这样短?丘吉尔说:“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如果我今天没有向下院做长篇演说,我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宽恕。”当时是紧迫的非常时期,他们“正处在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战争的初期阶段”,“正在挪威和荷兰的许多地方进行战斗”,“必须在地中海地区做好准备,空战仍在继续,众多的战务工作必须在国内完成”,因此只能长话短说了。
  二是,演讲出“大道”。虽然短,但是他讲出了“大道”。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极为痛苦的严峻的考验。在我们面前,有许多许多漫长的斗争和苦难的岁月”。他指出的政策是,“用我们的能力,用上帝所给予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他又指出了政府的目标是,“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没有胜利,就没有英帝国的存在,就没有英帝国所代表的一切,就没有促使人类朝着自己目标奋勇前进这一世代相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我们一般人想,你这个首相的演讲好像很空洞啊,就是战争和胜利,也不讲讲具体的施政纲领,也没有国计民生的远景规划和承诺。这是实话实说。
  三是丘吉尔自己的表态是,“正如我曾对参加现届政府的成员所说的那样,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他说得很坦诚,奉献的四样东西几乎人人都有,谁没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但是要把自己的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那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了。而且巧妙的是,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这四样东西,那么我可以,你也可以,我们大家都可以做出奉献,奉献给国家!这不是说的“大道”吗?这不就是展示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政府、一个可以信赖的首相吗?这就是,大道淡说了,大道出口好像淡而无味了。
  我们再看生活中的丘吉尔,也往往是大道淡说。我看到一个材料,是讲他的为子为夫之道的。(王政挺主编《中外公关艺术漫言》,东方出版社)26岁的丘吉尔在父亲去世5年后,作为伦敦《晨邮报》的记者,结束了对南非战场的报道回到英国,惊异地发现自己46岁的母亲准备嫁人了,而且是嫁给比母亲小20岁,和自己同龄的全国驰名的运动健将韦斯特。这也许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事情。 
  但是,丘吉尔设身处地为母亲想了之后,从内心表示了理解。他对母亲说:“妈妈,儿子给你的爱再深挚也难以弥补你感情生活的需要。妈妈,结婚吧!但是,妈妈,现在和他的年龄差距可能是无所谓的。46岁的妈妈还像26岁一样漂亮。等再过15年呢,那时会发生危机.妈妈,我不愿你再遭遇任何不幸!”…我读了以后觉得丘吉尔处理得很好。他懂得婚姻之道、感情生活之道、为子之道,因此他一是同意他妈妈的选择,二是规劝他妈妈的选择。
  可是,丘吉尔的母亲也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她说:“我想晚年毕竟是晚年,我不愿为晚年而牺牲我可能享受幸福的中年!”
  丘吉尔握住母亲的手,深情地说:“祝愿妈妈中年幸福,晚年也幸福!”…我想,丘吉尔果然睿智,作为儿子的丘吉尔把妈妈的生命分成两个段落,一是祝愿她中年幸福,二是校正她不要不顾晚年幸福而短见,于是又特地祝愿她晚年也能幸福!
  妈妈再婚后,和韦斯特度过了十几年欢乐的时光。但是,丘吉尔的担心也逐渐成为事实。40岁的韦斯特经常独自外出不归.当丘吉尔的母亲主动提出分手后又回到儿子的家里时,丘吉尔和弟弟簇拥着她,亲吻着自己的妈妈,抽泣着喊道:“妈妈!妈妈!回来了!回来了!全家欢迎你!”…读到这里我很感动!一是,作为一个儿子真情流露。二是,丘吉尔早就意料到了今天的结局,但是他不是抱怨妈妈,不再提当年的话,这是一种宽容。另外他祝愿过妈妈晚年也能幸福,他将去帮助她一起实现这种幸福。
  丘吉尔的母亲是在67岁逝世的。弥留之际,她没有遗嘱,只自豪地说了一句话:“我为英国留下一个丘吉尔!这是我一生的价值。”…诚哉斯言!这是我的第一时间的读后感。
  但是,丘吉尔自己也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婚姻。当年,丘吉尔与克莱曼蒂娜新婚之初便发誓:“今生不当首相就当作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丘吉尔工作与社交十分忙碌,疏淡了与妻子的关系。克莱曼蒂娜忍受不了孤独,厌倦了,最后选择单独旅行,想离开恰特韦尔庄园,到远远的地方去。在庆祝了丘吉尔的60岁生日之后,47岁的她独自踏上了3万海里的旅程。旅行中,克莱曼蒂娜结识了一个40岁的非常风趣而漂亮的艺术家。从此,他们在旅途之中再也没有分离。
  但是,丘吉尔不愧是丘吉尔!他原谅了自已的妻子。他也试图理解妻子的内心世界,尽管这很困难。一封他给妻子的信这样写道:“多年来我深知自己在感情上对你负债……一笔难以估算的巨额债务!我默默地祈祷在我有生之年将竭尽一切给你幸福和安全,在拼搏中让你舒悦!”另一方面,克莱曼蒂娜毕竟是一位善良、热情和有正义感的女性。她承认做丘吉尔的妻子不容易,但是还是以极其顽强的自制力来适应丘吉尔。她的座右铭是:丘吉尔保卫英国,我要保卫他!
  …我读了这一个很生动的材料后,掩卷默思,这又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他和她都曾经偏离过正常的爱情之道,最后又各自自我校正,重新返回到他俩的道上来。当重新返回到道上来之后,重新用出自道的言语来沟通时,又是“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的情况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