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看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思源看红楼- 第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两银子,够穷人生活一年,其余的事就不必多说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道:“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元评女传巧姐慕贤良春省亲时几次“叹息奢华过费”,是从见过不知多少繁华场面的贵妃角度感慨和从至亲角度担忧。而刘姥姥则是从一个穷苦农妇的角度将它生活化而发的感叹。她与元春是两个极端的人,但是得出的却是完全相同的感受。贾府最后败落显然与这种极度奢华的生活有关。
  在第五回巧姐的判词中已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暗示贾府败亡之后有些近亲反而不可靠了。在《红楼梦曲·留余庆》中,曹雪芹交代凤姐曾经“济困扶穷”而“积得阴功”。在贾府被抄家后巧姐被“狠舅奸兄(贾蔷)”所卖,是刘姥姥设法将巧姐找回。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为她第三次与贾府打交道埋下了一些重要的伏笔。主要是两处,在四十一回和四十二回。
  一是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抱着一个大柚子玩,见板儿手里拿着个佛手,便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佛手给大姐儿换了柚子。板儿对佛手已经玩了很久了,“见柚子又香又圆”,就换了。“柚子”就是“由兹(即‘这’、‘此’。中古时这三个字同音,可以通假)”,暗示后来刘姥姥带着长大了些的板儿一同去解救巧姐,是由此开始的。“又香又圆”就是“乡缘”的谐音,指在外地才找到同乡巧姐,仿佛冥冥之中有“佛手”所指引,两个孩子有缘分,早就交换了定终身的信物似的。
  二是凤姐请刘姥姥给生于七月初七的大姐儿取个名字,刘姥姥就取了个“巧姐”(“巧哥儿”),还说:“日后长大了……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这里顺便要说一下,“巧姐”和“大姐儿”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第六回刘姥姥见到平儿时,提到“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而二十七回芒种节时,又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巧姐、大姐(儿)成了两个孩子。而从四十二回来看,大姐儿就是巧姐。“大姐儿”在北方有时就用做对第一个小女孩的称呼,不是正式名字,一般多在一两岁两三岁时叫。之所以二十七回会“巧姐”、“大姐儿”两个同时出现,我想,除了有可能是抄本之误外,更大的可能是,曹雪芹原本设计凤姐有两个女儿,但是在修改过程中去掉了一个,或者说将两个女孩合并了,即原名大姐儿,后来经刘姥姥正式取名为巧姐。当然这样一来,改动的不仅仅是一个女孩的名字,而是在情节和思想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说,是曹雪芹改变了作品的构思,引起了人物的合并。只是他忘记把二十七回的“巧姐”删掉了。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形。《红楼梦》中类似的情形也还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表现极其出色,水平比“一进”有了极大的提高。为什么?第一次来时,她有些话说得不得体,临走时周瑞家的不是批评她了么?所以这次“二进”,刘姥姥可是接受教训了。无论是编故事,还是别的事,都广受欢迎。尤其是行酒令,和鸳鸯配合得天衣无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总导演”是凤姐,鸳鸯是“策划兼执行导演”,她给“领衔主演”刘姥姥说戏。刘姥姥悟性很高,很快就进入角色。因此刘姥姥充分体现了“导演意图”,皆大欢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姥姥第三次就不是进荣国府了,也不是只去了一次。四十二回脂批指出,在遗失的曹雪芹已经基本写得的佚稿中,“狱神庙”这回有刘姥姥的故事,“始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实伏线于千里”。从多处脂批提示来看,当时到狱神庙探监和设法相救的还有贾芸、小红、茜雪等人。所以刘姥姥显然是受了王熙凤的亲口委托,不顾自己已经八十高龄,带着板儿到处寻找,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巧姐下落,终于把被狠舅奸兄卖到外地的巧姐救了回来。充分表现出刘姥姥极其重情义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贾府选择媳妇标准
 
  刘姥姥是个带有喜剧色彩的人物,她善良、正直、勤劳、能干,极富智慧,非常可敬可爱。周思源看红楼莫名其妙赵姨娘《红楼梦》几百个出场人物中,就戏份的多少而言,赵姨娘仅次于宝玉、黛玉、宝钗、凤姐、贾母、探春、湘云、鸳鸯、平儿、袭人、晴雯、王夫人、贾珍、贾琏等人,可以进入前20名,算得上是个二等角色。论地位,她虽然是贾政之妾,却是探春、贾环之母。封建社会讲究母以子贵,可是贾府不少重大活动连一些有体面的丫头都提到了,却都没有她的份。她从不出现在好事圈内,相反,小说中的几件大坏事却都因她而起:串通马道婆用妖法差一点让王熙凤、贾宝玉丧命是赵姨娘的杰作;宝玉几乎被贾政活活打死,直接原因固然是贾环告黑状,根子却是赵姨娘造谣和挑唆;还有,由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伏苓霜事件引起的贾府下层社会大动荡,起因也是“赵姨奶奶央告”(六十一回)彩云,彩云偷了些玫瑰露给贾环引起的。连她的亲生女儿探春都说她“每每生事”(五十五回)。《红楼梦》如果没有赵姨娘,内容的深刻性不会受损,但许多热闹场面将大为减色。赵姨娘粗俗、愚蠢、鲁莽、自私,好搬弄是非而自寻烦恼,常兴风作浪却淹没自己,但她从不接受教训。孤立起来看,赵姨娘这个形象活灵活现,如果出于一般作家之手,也就很说得过去了。可是放在《红楼梦》人物谱系交响乐中,却是一个时不时出现的不和谐音。赵姨娘身上有很多明显的疑点:曹雪芹写赵姨娘和写其他重要人物的态度大不相同,她出场频繁,怎么会没有一丝亮点?这样的女人怎么会成为荣国府的姨娘?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写?实在有点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赵姨娘赵姨娘这个人物缺乏充足的身份合理性,像她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为贾政的妾呢?
  《红楼梦》中写了老中青四代(以贾母为代表的代字辈,底下是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主子,也写了各种奴仆、丫头、婆子、媳妇。赵姨娘的身份是姨娘,是介于主子和丫头之间的“半个主子”。前八十回中周姨娘只是偶尔一带而过,基本上只起了个符号作用,表示做某事时有这个人,所以赵姨娘是惟一的姨娘艺术形象。令人不解的是,赵姨娘这么差劲的女人,怎么会成为姨娘而且和贾政生了两个儿女呢?
  前文已经说过,贾府选择媳妇或比较重要的丫头有两条基本标准,一是美貌,二是性格好。在贾府被贾母、王夫人等主子们看中的通房大丫头或妾的候选人,以及有身份的重要丫鬟,也都符合这个标准。比如鸳鸯就是因为在丫鬟中“是个尖儿,模样儿,行事作人,温柔可靠,一概是齐全的”(四十六回),所以老色鬼贾赦才看中她。平儿,四十四回贾母说她是个“美人胎子”,三十九回李纨也说她“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而平儿的为人善良,脾气平和,处事公道,善解人意,贾府上下有口皆碑。至于袭人,三十六回薛姨妈说:“模样自然不用说的,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七十八回王夫人说:“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为什么对比妾地位低的大丫头都要挑选得如此严格呢?因为他们如果模样儿不美,就拴不住年轻男主子的心,万一有事,生出来的孩子就可能不漂亮。至于性格好,是因为大丫头不但经常随主子参加各种应酬,还常常要代表主子行使某些权力,鸳鸯、平儿、袭人等都这样,所以必须具备在复杂人际关系中处理各种事务的修养和能力。一旦成为姨娘或通房大丫头,这种能力就更加重要了,如平儿。赵姨娘显然完全不符合贾府择媳、择妾模样和性格俱佳这两项标准。
  贾政的妾要么是长辈给的,要么是自己爱上的。六十五回通过兴儿之口写到,按照贾府的规矩,男性主子“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这两个丫头肯定都是模样儿、性格儿都特别出色的,这样才能拴住年轻男主子的心,“好不外头走邪的”,省得弄出一身病来,惹是生非,败坏家族名声。贾母等长辈显然不会将这么粗俗的女人给儿子为妾。而且年龄也不像。赵姨娘到底多大岁数,书里没有明确写,不过我们可以大体上推算出来。三十三回贾政毒打宝玉时王夫人说自己将近50岁了,那么贾政的年纪也应当差不多,顶多比王夫人小一两岁。因为大贵族家庭不兴“女大八,家要发”之类的说法。如果赵姨娘在王夫人之前就被贾府的长辈们“放”在了贾政房里,那么她生的孩子应该早于贾珠,该有20多岁了,而赵姨娘本人也该有50岁了。但从六十回她拿了一包茉莉粉“便飞也似往园中去”来看,跑得这么快,并且从小说开头探春大约10~11岁、贾环更小来推算,赵姨娘顶多也就是30多岁。她成为贾政之妾应当是贾政娶了王夫人多年并有了贾珠之后,而且当时贾珠还活着时。因为贾珠和李纨结婚,生了贾兰,而贾兰比贾环小。所以贾政也不可能是为了续香火而后纳她为妾。真要是为了续香火,贾府也会给贾政娶个符合两项标准的正式夫人,不会弄个丫头当姨娘了事。这样,第一个可能,也就是贾府老一辈将赵姨娘“放”在贾政屋里的可以排除。她成为贾政之妾应当是贾政娶了王夫人后多年有了元春和贾珠之后的事。 
 



 

   
诗酒放诞之人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贾政自己爱上了这个姓赵的丫头,后来生了孩子,将她升为姨娘的呢?这就要看这个赵姨娘在当丫鬟时有没有足够的魅力吸引贾政了。我们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丫头多达16个,而且好几个都很美貌,可以得知贾政当年也是这样。从贾琏婚后身边还有几个漂亮丫鬟和贾赦姬妾成群来看,贾政身边也有不少美女。七十八回说贾政“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所谓“诗酒放诞之人”是指那些喜欢舞文弄墨又爱喝酒不拘小节的文人,那么会不会是贾政某次“诗酒放诞”酒喝多了之后,糊里糊涂,让这个姓赵的丫头怀孕升级,成为赵姨娘呢?也不像。因为“诗酒放诞之人”爱上的通常是两类女性:一类是非常漂亮、极富魅力的妩媚少女,这样的少女在贾府和贾政的社交圈子里应当比比皆是,《红楼梦》中没有写到赵姨娘长得如何,所以我们只好对她的容貌长相作一点考证。赵姨娘生了一儿一女。女儿探春长得非常漂亮:“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三回)因此与迎春、惜春并称为“贾府三艳”(二十五回)。赵姨娘的儿子贾环长得与姐姐探春简直有天地之别,二十三回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