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青春是用来浪费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难道,青春是用来浪费的- 第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说过自己愿意一辈子当小孩子,但是每一个人好像又都不愿意长大。 
  我问后面的,提起六月,你能想到什么?她想都没想就唱:六月的雨,就是无情的你…… 
  有句话,当你喜欢一个人时,也许你一点也不了解他(她);当你真正了解他(她)时,你可能又不喜欢他(她)了。 
  也许这种爱情就如六月的暴雨,迅猛而短暂。 
  日子似乎还是一如既往地像流水般静静流淌着,什么都没有发生。陈曦告诉我,不是没有发生,是没有发生我所期待的事情。我很好奇地问她,那我期待什么事情呢?她很镇定地问我,那你说,我明天想吃什么呢? 
  六月,杂乱无章。好像日子真的过得很彷徨。同桌说,他家的沙皮狗六月掉毛。 
  7 
  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能有个写书的算是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我这个少年写手。 
  表孙当初问我写这个东西的动机,我说很简单,就是想写,后来慢慢觉得应该弄成个像样的小说,于是就开始着重地设定主题。 
  这是本青春读物,校园文学,所以肯定会有一批人大肆批评,说现在的孩子浮,骨子里缺乏思想;另一些人说,你们爱来爱去的毫无品位;最后一些人直接说,光看书名就可以扔进垃圾桶里了! 
  对于前两者而言,我想说的是,请你们用心去看笔者陈述的每个事件,每句话,体味笔者真正所要表达的东西。至于第三者如果成立,那鄙人以后就只写书名不写内容了。 
  有人说,为什么现在写书的人一些故事都是富家公子,富家千金,平民化一点不更真实么?其实当初我在设定人物的时候也考虑过这样。但是如果设定成平民化的人物,很多故事情节无法发展,于是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宽裕的背景去满足他们自己的想法。 
  我书里的孩子们,乍一看性格好像都一样,可后来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其实每个人都代表着校园里的一类孩子。故事写到最后的时候我问李咪,是不是还要再煽情一点?她说不可以!因为你的小说打动我们的不是煽情,而是真实!真实的记录了十六岁至十八岁青春的成长。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曲疯狂的激荡,奏出叛逆,唱出离殇;青春还是个过程,期间,感受爱,感受恨,感受原谅。 
  我曾经用半年多的时间去勾勒我身边的友情,爱情,纯情和伤情。那些我文章中的孩子用迷茫的答案诠释着伤情的必然。青春的萌动开启了忧伤的灵冢,于是,忧伤就铺天盖地了。 
  究竟谁不喜欢谁?是她不喜欢他,还是他不喜欢她?抑或是这个社会容不下一些人?   
  后记:拾起灿烂的青春(4)new   
  青春没有错,这是成长的必然。文章中,“成长”贯穿整个剧情,是文章的主题。笔者在书中也反映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成长中,发生了许多故事,有欢笑,有苦涩,有汗水,有泪水,交织了丰富的校园生活。 
  校园文学离不开校园,学校是个小社会。当今的社会处在转型期,人的伦理道德观,价值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个宁静与喧嚣交织,龙种与跳蚤都很活跃的年代,青少年何去何从呢?何况,学生又总是站在时尚流行的前沿?并不是在学校带个项链就是混混,说个“我靠”就是骂人,开老师个玩笑就是蔑视师长,出去上个网就罪大恶极,谈个女朋友就不务正业,打场架就是坏孩子,逃个学就是问题学生……学校的所有争端说白了就是沟通不力,价值观无法统一,没什么大不了的。倒是那些最可爱的教育工作者研究教育一辈子也没见几个把学校的这点破事摆平。老师的责任仿佛真的只是把学生教老! 
  青春期的孩子,不可避免的还有爱情。这太普遍了。社会上有关学生谈恋爱的争论也旷日持久,但始终没个统一的意见。所谓的早恋也没有个明确的年龄段界限,究竟多早算早?古时候,十六岁当论婚嫁。如今的年代,十六岁的孩子无论心理或是生理都比古代人成熟。谈场恋爱也不算是多早了。有人说,恋爱可以使学习成绩下降。如果恋爱真的使学习成绩下降,那这就是一场失败的恋爱,不谈也罢。恋爱唯一的弊端就是恋爱带给人的心理伤害,因为学生无论如何都是比较纯粹的,多少有不能接受的地方。 
  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宏观指导是必要的。犯了错劳教判刑是最可悲的结局,但却是我能把社会保护与青少年成长练习起来的仅有的几件事之一。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在马加爵事件后,有关人士痛心疾首地研究出什么结果了么?防患于未然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不是一般的难。 
  这个时间段的成长,还要经历中考和高考。中考故事里有。高考我没参加过,但是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却是天天感受高考气氛。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记忆中,分数是个不可忽视的家伙。伴随着我们的欢乐和苦涩。青少年并不是缺乏理想,而是理想无法实现。如果你每年都可以看到在北京足以上清华的分数在我们省走个一般本科都悬,不知道你还会不会坚定不移地坚持着你原本准备好好奋斗的理想。什么都提倡对青少年的保护,保护这些花朵,但是却忽略了根本的教育保护。我们在学校接触的东西,无一例外都是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好比手术台上的无影灯,强光从四面八方袭来,竟然没有了影子。 
  我对小Y说,我就想不明白了,中国人的智商都那么高了,尤其是河南人,还天天摆些曲线、圆来折磨人。这他母亲何必呢?Y说,早知道人要吃这么多苦,当年我出生之前应该找我妈谈判一下,出生后直接给我发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证。我说,我们生错了地方,要平白无故地努力那么多。这些暂且不说,出去之后,还要被外省歧视,甚至新西兰的华人对“河南”二字都极其厌恶。看来阶级现象果真普遍存在。 
  我的书里的人物仅仅是一部分学生的体现,还有的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无从谈起。就好比《马燕日记》里的记述,虽然知道是真实的,但是我感觉不到,仅仅沉痛思考一下而已。 
  8 
  很多个夜晚,我都在对着惨白的屏幕敲打出曾经快乐的记忆,其实我也觉得生活本不应该忧伤,正如陈曦说的,不是结局不好,而是我们对结局要求得太多太多。 
  9 
  我对减肥说,我很长时间不会再写这么长的东西了。开始写的时候,只是尽量地想过去的快乐,后来却又在继续如今的痛苦。平时要上学,要先把老师布置的东西弄了,晚上回去再坐下来好好整理思路,然后敲到电脑上。每天都要搞到十二点。白天六点就要起床准备上学。周而复始大概持续了半年。上了高二养成了旷课的习惯,所以有时候下午不去了,可以弄弄小说。 
  最痛苦的时期是改稿子的那一个月。你可以想象,连续一个月,每天睡眠不足三个小时。白天还要反复听取读者意见。那段时间我觉得我真的需要有个人来帮帮我。但是没有。我甚至觉得我没有朋友。我曾一度认为是我原来的那些朋友嫉妒我,也曾一度写过一篇议论文,论点是“朋友是他明知你将超过他而给予你无私帮助的人”,到最后我的结论是,我没有朋友。后来忙过那一阵了,我又有朋友了。因为想开了,他们也没写过小说,应该是爱莫能助吧! 
  晚上燥热我就起来把空调开开,有时候冷了也不想起来去关,因为想把一个思路连起来写完,写连贯,写顺畅。校园文学创作是有难度的,因为学生无非就是上学,放学,谈恋爱,打架……在真实的基础上还要写出波折,加工出彩,让大家觉得好看。也真的有网友说我写的是垃圾。虽然我知道让每个人都肯定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还是会小伤感一下。 
  陈曦有一次对我说,中国是个极讲平等的国家,有什么稍显突出,就一定会有人拿把长刀削平它。这句话好像是鲁迅说的,简直就是鲁迅滔滔不绝中少有的经典!学校里,尽管我努力去低调的处理我写小说的事,但还是沸沸扬扬让我觉得浑身不自在。一些自认为文学造诣很高的孩子不知是处于何种原因,总是暗暗敌对。兴许是嫉妒吧。有时候真的想放声吼一吼,发泄一下。   
  后记:拾起灿烂的青春(5)new   
  10 
  当时在论坛上连载,也有读者说不如叉叉煽情,不如叉叉个性。又好笑,又伤心。 
  如今的文学市场有一种很不健康的风气,就是读者天天把几个写手比来比去,如果有相似了,就开始说叉叉抄袭叉叉。排除那些有目的的商业炒作,剩下的,就只能说明那些读者的不清醒了。一本书好看,你买了看就是了,不好看你就放回书架上,很简单的事。没必要浪费力气去喊,想想其实你真的得不到什么。如果你自己也去写一本长篇,你就会体会到写手写故事时的困难了。 
  幸好他们没说你跟叉叉一样煽情,你跟叉叉一样个性。不然我很可能就被他们说成抄袭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些前辈,他们真的就这么一路走过来了。 
  11 
  写小说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这个故事一直地写下去,我的书中的人物会是什么样呢? 
  当我想到这个问题时,已经有一些人默默地离开了。原因只有一个,我们还小,做不了自己的主。 
  12 
  鹏飞那天突然看着我说,田原,没准你会红啊!我看着他笑。 
  我的理想生活是有套百十平米的居室,有条大狗,有个漂亮老婆,可以温饱。当然,在家长面前,我还是会豪言壮语道:我要出国留学,我要在二十一岁拥有自己的保时捷,有N栋别墅,M个佣人,P家大公司……妈,原谅我吧,我在梦里都没想过。 
  我想过的,是刘亦菲在N年以后嫁给我。小Y听到我这句话时漫不经心地说:醒来之后,发现所有富贵繁华恩爱甜蜜不过是黄粱一梦,过眼云烟,从此田原看破红尘,四大皆空,六根清净,遁入空门,青灯古佛常伴左右…… 
  我说,没必要这么绝吧?连点幻想也不给! 
  Y不以为然地说,世界是不公平的,所以这种追女明星的事还是交给纨绔子弟干吧! 
  也许终有一种生活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我想我还是规规矩矩地做自己的事情,本本分分地做学生,红得发紫的生活肯定不属于我,我也不去期待。 
  13 
  写完这个故事,有人问我,你的书的风格是什么?我想了想,说,介于小资派和愤青派之间,具体什么风格我也说不清楚。回答完这个问题,我又从头到尾把小说看了一遍,只觉得主人翁真的就这么混混沌沌地过来了,干了许多的事情,改变了很多。 
  这种风格叫流水派贴切一点。我是这么认为的。 
  14 
  我的小说的出版似乎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很简单地投了几份简介,然后编辑说可以录用。 
  其实这个小说最初的名字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编辑说不合内容风格,后改成《折子戏》,又说太古典。最后改成《青春就是用来浪费的》。我的本意并非叛逆,而是反思青春,反思这一懵懂而又珍贵的时代。 
  网上有网友对我说,又诞生一个80后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