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不是做官的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生不是做官的命- 第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错了,如今他夫人告诉他翻了五倍?

    王嫣笑着说:“二郎不必惊讶,这些都是咱家里的正常收支。当初咱来了,统共带着接近一万一千两,那一千两我放在家里的账房上家用,然后剩下的一万两我盘下了几间绸缎铺子,然后进了大量的绸缎,不过金陵这地方到处都是地头蛇,想在这做生意没有背景根本不行,二郎当初虽然是庶吉士,可也还不行,所以我就没有让他们卖,而是让他们收,金陵靠近扬州,这边的无论是绸缎还是刺绣的工艺都是最好的,我就让他们把收来的料子都运回了沂州府,打着京城最时兴花色的招牌,在沂州府倒是卖的非常红火。”

    林清一听,顿时懂了,他夫人这是南货北运,赚差价。沂州府因为不靠近水道,陆路又有些不便,所以很少有京城的商人愿意去,要想买货,一般要去徐州买,而徐州的货物,才是京城的商人卖掉的,所以沂州府的商人实际上买的本来就比较贵,当然也不是没有商人跑京城扬州来买货,可路途遥远不说,在没背景的情况下很容易被黑吃黑,所以大多做一两次赚了钱就不做了,改做其他比较稳当的生意。但沂洲府的富户不少,不少女眷极为喜欢京城和扬州的布料,故他夫人做的这生意确实极有市场。

    林清笑着说:“难得你能想到这么好的点子。”

    “也不算是妾身想出来的,其实妾身娘家也曾经想做这条生意,甚至早先在京城也和某些绸缎铺子有约定,可没做几次,看到王家赚钱了,京城那几家铺子就开始抬价,而王家的绸缎铺子又不能倒,所以每次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一来二去,爹爹也就歇了从京城进货的心思,毕竟在徐州买,虽然贵一些,过时一些,可毕竟可挑可捡,而不是每次受制于人。”王嫣说道。

    林清点点头,什么事都怕被垄断,一旦被垄断,就等于把生意的命脉捏在人家手里。

    “那就把银子都兑成金子吧,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这次咱跟着殿下回去,圣上赐了殿下两千护卫,兵部还特地调了水军的战船亲自送殿下去就藩,而且殿下带的钱财更多,光白银就两万两和米五万旦,还有丝锦娟啥的,咱那点加在里面根本不起眼。”林清说道。

    “这么多护卫!”王嫣一听,顿时惊喜道:“那既然不用担心安全,又好带,那咱就不用光带金子,我多买些东西带回去。”

    “买东西?咱都要走了,买东西干嘛?”林清不解的说。

    “当然是给大丫头,大丫头今年冬天就出阁了,咱这些年虽然给她攒的嫁妆也早就攒好了,不过一些绸缎,绢丝的,首饰,还是最时兴的好,这时兴的,哪有比的上京城的。再说,你把大丫头许给了你师兄沈枫的长子,虽然沈大人现在在沂洲府做兖州府做知府,可难保哪天就调回京城,咱闺女的嫁妆都是京城流行的,到时也好看。”

    林清听了,果然觉的很有道理,就点头说:“那你多买一些,大丫头嫁妆弄厚一些,咱就一个闺女,委屈了谁也不能委屈她。”

    “二郎放心。”王嫣说道,小花生是她这辈子唯一的女儿,她怎么会舍得让她受一丝委屈。

    林清想到小花生,一时有些伤感,说:“一想到咱闺女今年就要出阁了,我这心里就酸酸的,我看了她十七年,马上就是人家的了。”

    “可不是,”王嫣也叹了一口,说:“我现在就开始担心她在婆家能不能过好,虽然她未过门的婆婆萧氏是个不错的人,可我还是担心。”

    林清握着王嫣的手,反而开始宽慰她:“别太担心,咱们马上就回沂洲府了,而沈枫那家伙,本来只是去兖州府避风头的,谁知京城的风浪越来越大,他反而在兖州那地方呆着不回来了,如今已经升到兖州知府,正往上爬,为了仕途,近几年也不会回京了,所以到时咱两家近的很,当时也就是考虑到这个,我才同意这门亲事。”

    “可是,沈家的门楣高了些。”王嫣还是有些担心。

    “只不过是恩师的官阶高罢了,沈枫那家伙又比我高不了多少,再说,是他来提的亲,又不是我相中了他儿子,而且那些高门的贵女他敢让他儿子娶么,谁知道家族背后是哪个皇子,要不你以为他干嘛特地趁回京述职的时候来提亲。”林清说道。

    “再说,咱下面还四个儿子呢,要是那沈枫家的那个小子真敢不识趣,咱直接让他这一帮小舅子打上门,看他敢不好好待咱女儿!”林清大手一挥说。

    王嫣:。。。。。。。。

    闺女还没出嫁,他丈夫都已经想好怎么对付女婿了!

第九十八章(三更)() 
王嫣听了林清说可以有专门的船和护卫带回去,立刻又回去开始列单子,打算把回沂洲府要用的东西买齐备好。

    林清看着笑了笑,问道:“林桥和林桦两个小家伙呢!”

    “正在后院玩呢。”王嫣说道。

    王嫣的话刚落,林桓就带着两个孩子进来,王嫣一看,直接说道:“林桥,你又带着你弟弟玩泥巴!”

    林桥和林桦吓得跐溜一下钻到林桓的身后,然后扒着他哥的身子偷偷看他娘。

    王嫣又好气又好笑,招来丫鬟,说:“快带两个少爷去换衣服。”

    然后转头对林清说:“你说这两个孩子怎么了,当年老大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开始正是进学了,这俩孩子一个九岁,一个七岁,怎么天天还玩泥巴。”

    林清无奈的说:“当初咱家老大是因为有殿下和大丫头带着,殿下八岁的时候就懂事了,碍于身份,自然就不玩这个了,大丫头更不用说,女孩子本来就爱干净,咱家老大天天跟着他俩,两个大的孩子都不玩,他自然也就不玩了。如今这两个小的本来就差不了多少,又都是好玩的年纪,再没有一个领头的带着,自然就玩的疯了。”

    “那怎么办?”王嫣头疼道。

    “只要这两个孩子功课不落下,就让他们多玩玩吧,不用两年,他们肯定就玩够了,自然听话了。”林清并不是很担心,八、九岁的孩子,正是猫嫌狗跳的时候,想叫他们老实根本不可能,还不如等过了这年纪,稍微懂事了,再好好引导,那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现在说破嘴这俩孩子还不知你干啥的。

    虽然她丈夫平日不大靠谱,不过教孩子还是有一手的,起码六皇子和大儿子就教的不错,所以既然林清这么说,王嫣也不急了,就开始接着拟单子了。

    林清转过头对林桓说:“再过大半个月,咱就要回老家了,你要有什么想买想带的,快点准备,别等到出发了,才想起有没带的。要是银子不够,直接找你娘来要。”

    林桓听了说:“儿子每月的月钱就有二十两,平日又不大花钱,娘还送了我一个铺子,买东西足够了。”

    林清点点头,说:“够就好,多买一点,省了回去想买不方便。”

    林清这边忙着收拾东西,杨云这边也忙得脚不着地,杨云把一帮太监宫女使的团团转,六皇子坐在一旁喝着茶。

    看到杨云又让小太监去采买东西,就说道:“不用准备这么多吧!”

    “殿下,这怎么能算多呢,您去了之后,不仅要布置新王府,还有一件大事,就是要迎娶王妃,到时现准备,怎么来的急。”杨云忙说道。

    六皇子嘴角抽了抽,说:“我的大婚不是还有两年么?”

    “那也得早作准备,您这一去,再想轻易回京就难了,哪像现在这样准备方便。”杨云说道。

    “是啊,藩王无诏令不得回宫。”六皇子叹了一口气。

    “老奴该死,不该提这事。”杨云赶忙说。

    “大伴,你说的是实话。”六皇子说道。

    “殿下!”杨云忙挥手让屋里的人都下去。

    六皇子说:“我没事,只是想到我从出生就生活在京城,马上要去一个从未见过的地方住一辈子,有些伤感。”

    “老奴和太傅大人还有郯王府的众人都会一直陪着您的。”杨云劝慰道。

    “还好有你们一起陪着”六皇子脸上露出一丝释然。

    杨云小声说:“老奴说一句犯忌讳的话,其实留在京城,未必是一件好事,三位留在京城的殿下,现在也是骑虎难下。”

    六皇子点点头,说:“父皇今年就六十了,大哥今年四十二,二哥今年也快四十了,就连三哥,也三十五了,他们三个争了大半辈子,如今到了这,又怎么可能能轻易放手。”

    “所以此时殿下避出去,才是最好。”杨云说道。

    “是啊,无论钱、权、兵本王一个都没占上,又怎么能不避避风头呢。”六皇子说道,然后看着杨云说:“你放心,我不会因为一时意气之争就掺和进去。”

    杨云听了,这才放心下来。

    半个月后

    郯王府一行人都打点好了行装,除了留下一小部分太监宫女留守京城的郯王府,剩下的人都上了兵部派来的战船。

    “这船好大啊!”林桦和林桥两个人惊讶道。

    林清笑着说:“这是朝廷的淮水水师,也是最大的一支水师,怎么样,壮观吧!”

    林桦和林桥两人连忙点点头。

    “好了,你们两个小家伙先在甲板上玩,小林,你看着他们,不要让他们乱跑,我先去看看殿下。”林清对小林嘱咐道。

    林清顺着甲板往船楼上走,走到最上层,看到门口的杨云,问道:“殿下歇息了么?”

    “还没,刚才水师的胡将军刚来问完安走了,殿下正在里面。”杨云说道。

    林清走进去,就看到六皇子正在喝茶,问道:“殿下身子可还好?”

    六皇子放下茶杯,笑着说:“并无晕船的征兆。”

    “这就好,殿下要是感觉不适,咱就换走陆路,殿下身子要紧。”林清听了松了一口气说。

    六皇子问道:“师母,小师姐和四位小师弟怎么样?”

    “拙荆、榕儿和桓儿都坐过船,肯定没事,桥儿桦儿那两个臭小子,正是好奇的时候,只怕也没心思注意到晕船不晕船的问题,至于最小的那个,从上船到现在还在呼呼大睡,他大概只要不耽误睡觉就可以。”林清说道。

    六皇子听了,笑着说:“如此,学生就放心了。”

    “听说刚才胡将军来了,可是说这几日的行程?”林清问道。

    六皇子说:“胡将军说军中的战船行的快,大约五日就可以到徐州,到时地方会有军士来接应。”

    林清听了说:“看来内阁的旨意已经传到地方了。”

    六皇子点点头,说:“嗯,不过这样也好,省的麻烦。对了,先生是沂洲府的人,可否去过郯城。”

    “当初在家的时候我虽不大出门,不过郯城还是去过一次。”林清说。

    “不知郯城怎么样?”六皇子问道。

    “还算不错,虽然比起南方那些封地远远不如,不过郯城在北方还算不错,尤其在山省,是有名的粮仓,而且郯城离徐州也很近,无论采买什么的都还是很方便的。而且沂洲府的民风比较淳朴,所以住的话还是不错。”林清实话实说。

    六皇子知道郯城肯定比不上他三个哥哥在南方的封地,不过听到是当地有名的粮仓,还是放下一点心来,毕竟只要有粮,就一切好说。

    “你的那三千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