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男神成长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完美男神成长记- 第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王诩毕竟非不是草包,很快回过神,与苏景辩了一句,“万岁,此时已非大清才入关时。”

    那时候大清一定要下剃发易服令,是因初初入关,统治不稳,面对数倍于满人的汉人,才不顾民间抗议四起也要杀的狼烟滚滚,树立权威。但如今大清已坐拥天下数十载,休养生息,百姓过惯了安乐日子。习惯是一个可怕的东西,从开始清初满人跑马圈地,民间遍地诅咒到现在的汉人都习惯比满人矮一截,习惯让无数汉人都变成了顺民,良民。就算是他这样的江南士子,不是也早就明白反清复明是空谈,甘愿为爱新觉罗效力了?

    废除剃发易服令的奏折,是王诩自当今登基那日起就开始筹谋的,好不容易今天呈上去,他绝不甘心就此铩羽而归。

    “万岁,如今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果真天下太平了?”苏景打断他的话,丢了一封奏折过去,“你仔细看看,自圣祖驾崩,准噶尔就一直蠢蠢欲动,数次兴兵试探,朕若此时下旨废剃发易服令,会有甚么后果,你可知道?”

    王诩接过奏折看了看,立时满面颓然之『色』。

    策妄阿拉布坦盘踞准噶尔,暗中支持天地会,对西藏新疆乃至内藩蒙古虎视眈眈,一直是朝廷心腹大患。若不是朝廷前些年腾不出人手,先帝早就要兴兵了。而当今磨刀两载,还新建长枪营,火炮营,囤积粮草辎重无数,定是打算一举拿下策妄阿拉布坦,除掉所谓的准噶尔汗国。

    要打准噶尔,就需要朝野齐心,不至后院失火,最重要的,就是蒙古各部的配合。现在看来,万岁立蒙古出身的贵女为皇后,未必不是因此之故。连皇后之位都给了,万岁又如何会允许废除剃发易服令,那是必然会引起满族重臣勋贵激烈反对的。

    不对,万岁说此时……

    脑子灵光一闪,王诩似乎明白了甚么,神『色』变得有几分激动。

    还算没有蠢到底。

    苏景端起茶喝了一口,缓缓道:“剃发易服令乃祖制不可轻动,这放脚令,朕倒以为,可以列为国策。”

    王诩一怔,随即有几分不情愿道:“万岁,这女子缠脚,乃是汉人旧例,若强行废除,只怕引起民间哗然。”

    这时候,王诩又成了扞卫者。

    苏景冷笑道:“王卿,你告诉朕,这汉人女子缠脚,到底是为了甚么?”

    “这……”王诩颇有几分犹豫,他不是答不上来,只是答案十分不光彩,有损士人先祖的颜面。

    苏景带着几分讽刺问道:“王卿是不知道,还是不想说。”

    王诩只觉脸上像是被火烧了一样,再没有之前的底气十足,声如蚊蚋道:“缠足自宋时而起,一为姿容仪态,莲步芊芊。二为,二为女子守贞。”说到最后,声音已渐不可闻。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啊。”苏景手指轻轻敲打着桌案,哂道:“自缠足之风,先不论是否起于宋时,兴盛于江南富庶之地却断然无错。此缠足,原本起自娼『妓』优伶,她们缠足,是以奇巧来吸引恩客,维持生计。然而士人公子猎奇之后,将所思所好传扬开来。到了后来,你们这些儒家子发现女人缠了足,整日痛楚不堪以致出行不便,反而可以让女子守贞,契合理学之念,于是大肆宣扬。民间素来仰慕士子,从此皆以缠足为美,富庶之家竞相缠足,将女子脚骨生生折断。他们以为如此是美,谁又知道读书人,也会骗人?”

    或者应当说,读书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最会骗人!

    若是大字不识的愚民,又或是只认得几个字的满臣,王诩觉得自己有一肚子的话驳斥回去。但说这些的是天子,讽刺儒学虚伪的是饱读诗书文压江南的同门师弟。王诩实在做不到振振有词的说瞎话,只能涨红着脸站在原地手足无措。

    苏景见他模样,话锋一转道:“这缠足之风盛行到如今连贫民百姓都追捧不已的地步,倒也不能全怪你们这些人。说起来,还是男从女不从之故。”

    王诩不明所以的看向苏景?

    男从女不从,若说男从的剃头令让人恨之入骨,这女不从,倒还曾让他们这些人长出了一口气,觉得保留了最后一丝颜面。

    可万岁先说男从女不从是祖制不能轻动,现在又说这不好。

    见他『迷』『惑』,苏景笑道:“难道不正是因这一从,汉人在无力反抗剃发易服令,接受男从后,反而更加坚持汉人女子必须缠脚,以此来表明反抗朝廷之意。以致朝廷屡次下达‘放脚令’后,士人干脆将缠脚视为保存民族气节的途径,大力宣扬缠脚,使得民间遍地小脚金莲,女子饱受痛楚。反正,这样做不会有杀身之祸……”

    最后一句,苏景说的意味深长,直把王诩给弄的面红耳赤,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他甚至有些怀疑面前的天子是在借此来敲打他不该提出废除剃发易服令。

    眼见王诩辩无可辩,苏景才道:“既然王卿有心废除剃发易服令,这道强令天下女子放脚的圣旨,也有王卿来拟罢。有此令做铺垫,想必剃发易服令,朕能早些斟酌。”

    放脚令和剃发易服令哪有这样的因果关系?自己要是写了这道圣旨,怕是要被无数故交的口水给淹死。

    然而万岁要耍无赖,哪是做臣子的人能推的。王诩万般无奈,只得委委屈屈拟了圣旨,垂头丧气捧着被打回来的奏折回家。

    看着来时气昂昂的内阁学士像只被拔光『毛』的瘟鸡一样离开,梁九功和魏珠师徒两都觉得看了场好戏,心道你还想和万岁斗心眼,坑不死你。

    师徒两含笑的脸在彼此望见对方的时候凝固了,随即十分默契的将头朝不同方向转开。

第121章() 
明心园紧挨畅春园; 占地不过三十余亩,圆虽小巧,但趣致可爱,山水环绕; 布局精妙,是畅春园附近数一数二的园子,是苏景挑选后赏赐给吴桭臣这位头号功臣的。吴桭臣托着病体在关外经营报社; 夙兴夜寐; 成果斐然,他自然不会亏待。

    吴桭臣孤身一人; 身边除了一个由通房提起来的侧室; 其余服侍的奴仆下人,全都是苏景赏赐,也没有打算培养甚么心腹的意思。

    此时日正当空; 他坐在书房外面的凉亭中,边上几丛幽幽翠竹; 面前一局未完残局,心思不静时; 提起茶壶; 也不需茶杯,往口中一灌; 就是阵阵茶香; 周身清爽洒然一笑; 就可再落一子; 眼看全然陶醉其中,倒像是这凉亭中只他一人。然而他对面,其实就有一个面『色』焦急的中年男子。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追到园子来的陈敬文。

    “南荣,你总要给我句话。”

    吴桭臣不悦的扫了一眼陈敬文按在自己茶壶上的手,将手中的白子一丢,道:“你要我说甚么?”

    敢情我一个大活人在你面前坐了半天都是白费功夫。

    “这放脚令,你总要表明心迹。”陈敬文打开天窗说亮话,“缠脚乃女子闺范,若……”

    “甚么闺范。”吴桭臣觉得有点好笑,打断陈敬文将要开启的长篇大论,“重山,这些话,你拿去与拿民间略识文字之人说,在我面前谈论闺范,莫非觉得我人去了关外,连祖宗传下哪些东西都忘了?”

    缠脚算甚么狗屁规范,那分明是程朱理学兴盛后,传承此一流派之人将其中理念曲解宣扬后才弄出来的东西。

    “重山,你扪心自问,这缠脚,果真是汉女必须遵从的闺范?”

    这话,问的就有些重了。

    陈敬文到底是个有原则有良知的人,他生在江南,家境宽裕,又是士人。自小见过不少族中女子缠脚时的痛楚,更别提之后行动进出皆需仆『妇』搀扶,甚至盛夏酷寒,脚骨变形的地方很容易溃烂,肿大。他族中有一个姑母,就是缠脚后生了冻疮,伤口一直不好,请了许多大夫来看都没用,最后竟然连日高烧不退,十二岁就丢了『性』命。而这姑母,并不是陈氏族中第一个因裹脚而死的女人。

    那些被生生折断脚骨时所发出的凄惨哀嚎似乎仍在耳边,陈敬文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底气不足道:“可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瞎。”吴桭臣提起茶壶美滋滋的啜了一口,摇头道:“甚么规矩,前明时候还没那么多缠足的女人。万岁说得对,你们这些人啊,总觉得缠了足,就添了几分骨气。”他说着一笑,『摸』了『摸』脑后的辫子,笑道:“要我说,有本事,就一直别剃头。”

    自己被杀怕了,砍头砍的胆寒了,就在女人身上动脑筋,要女人受苦来表明我们这些读书人还是有骨气的,这算甚么?

    陈敬文差点被唾沫给淹死,指着吴桭臣脸『色』发青道:“你,你胡说甚么?”

    吴桭臣拨开他的手,轻描淡写中似是夹杂着一种无声的嘲讽,“你急甚么,万岁既然说出口,就不会因言而治罪。”他看到陈敬文的样子,想到多年老友之情,还是提点了几句,“重生,万岁的脾气,你莫非还不清楚。你果真以为万岁是看到王言盛请废剃发易服令不满才下旨强令必得放脚?”

    “这……”陈敬文迟疑不定,凑过去低声问道:“莫非还有甚么别的缘由?”

    吴桭臣觑他一眼,道:“万岁登基将近两载,立了情报部,驱逐了英吉利人,朝局看着日日在变,可万岁,实则并无动过祖制。”

    “祖制,祖制……”将这两个字喃喃念了两遍,陈敬文恍然大悟,“你是说万岁有心借此……”

    “不错。”吴桭臣点头,正『色』道:“此放脚令看上去万岁时萧规曹随,遵循祖制。在满人心里,世祖时下的旨意乃是鼓励民间放脚,万岁却强令,这是尊重祖制。但以我看来,万岁这道圣旨恰恰不是遵循祖制,而是有心以强令民间放脚来试探朝臣,万岁时在告诉臣子们,他与先祖不同。”

    如何不同?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陈敬文思量片刻,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万岁,可是不仅要动蒙古?”

    “怕是如此。”作为苏景头号心腹,吴桭臣知道的事情比陈敬文要多得多。有些话他此时也不便再说,只道:“所以博致那儿,你还得告诫几句,他们这些年轻人,不要再一起胡闹。”

    吴桭臣口中的博致,正是陈敬文最看重的嫡次子陈孝安的字。去年恩科中了进士,因陈敬文之故,留京做了庶吉士。最近跟在汉人文官后面摇旗呐喊,竭力反对汉女放足。

    陈敬文有些尴尬,讪讪道:“他太过年少,还需吴兄你多多教导。”

    看出对方的回护之意,吴桭臣暗自摇头,毫不客气道:“陈兄,想在朝为官,最要紧的是甚么,你岂会不明白,可不要因偏爱次子,就舍不得严加管教。我听说博致最近不仅屡次上书,还常与在奇香阁中聚饮,甚至有两次的奏折都是在奇香阁中写出来的,你当管管了。”

    说到这个,陈敬文更是连连咳嗽不停。他为何如此?只因吴桭臣所说的奇香阁,乃是京城着名的青楼,只不过这青楼里住的不是瘦马名『妓』,而是姿容绝世的小倌。而陈家,自陈敬文之父起,就好男风好成了家学渊源。其父陈维崧与名伶徐紫云的故事还被人文人称赞,陈维崧甚至写了几十首诗来纪念与徐紫云的爱情。因此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