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是国之大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娃是国之大事- 第10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日一大早,唐家大门前停了三顶小青轿,后头两顶轿子坐着两位姑姑,前头一顶轿子是空的,随行护卫也不多,不过八人,算得上是避人耳目。

    领头的便是昨天在宫里喊住唐大人说话的那位荷赜姑姑,这是太后娘娘身边的老人,在宫中修炼二十年,通身气度与官家主母也差不离了。

    她笑容可掬地说:“这几日天儿燥,太后她老人家闲来无事,派老奴来请宛宛姑娘进宫,与她说说话。”

    这话任谁听了都没半个字可指摘的,可关键是唐家是什么人家?若是太后娘娘的本家,找个后辈姑娘进宫逗逗趣也罢,可偏生唐家跟太后娘娘没半点关系,唐家不过是个三品门庭,别说唐宛宛了,全家人都没一个见过太后娘娘圣颜的。

    唐夫人心跳都停了好几拍,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太后喊唐宛宛进宫是为了什么,唐夫人心中纵有千百个揣测,却愣是抽不出空来提点唐宛宛几句。

    昨晚她还在琢磨会不会是自己想太多了,谁曾想昨天才刚露了个端倪,今日皇家就shangmen了,打了唐夫人一个措手不及,什么都没来得及准备。

    她又怕唐宛宛进宫说错了话,急得心里发慌,只能借口更衣的空当,把女儿从床上拉拔起来洗漱穿戴好,飞快地叮嘱了几句。

    “别耍小性!别吃太多!见了太后娘娘不能笑,也不能绷着脸!你平时在女夫子面前是什么样,在太后面前就那样!”

    唐宛宛的女夫子不光教书极其严苛,还惯爱纠正学生的言行举止。唐宛宛在她面前比在爹娘面前规矩多了。

    唐宛宛乖乖点头,用最快的速度用了些点心喝了半碗粥,规规矩矩换了一身水绿衣裙,坐上了小轿。

    荷赜姑姑已经等了半个时辰,唐夫人怕她等得不高兴了,小心回道:“方才不知该穿什么样的衣衫,耽误了些功夫。”

    唐夫人这么解释着,荷赜姑姑眉眼含笑,只说:“无妨。”

    唐夫人心里慌得没底,刚从袖子口掏出银锭子,又被一旁的长子不着痕迹地按了回去,只能眼睁睁望着女儿被小青轿抬进了宫。

    唐家爹娘都是随性的人,平时从不拘着儿女,唐宛宛常带着丫鬟出门逛街,整个京城就没有她没去过的地方。这一路上她光是靠耳朵听轿子外的动静,就知道走过了什么路。

    “今日的喜八件卖完啦,明儿您赶早!”一听这吆喝声,便知是秀水大街上的一品酥点心店。

    “沙瓢西瓜富士果,陕北枇杷甘露桃!”这声音亦是耳熟,他家的桃子最好吃。

    再往前行,那一阵鲜香霸道的味儿透过车帘的缝隙传了进来。唐宛宛吸吸鼻子,定是柳记热锅子无疑。

    轿子是从皇城出来的,按理说回宫的路本不该这么吵,怪就怪在唐家住得太偏了。三品的散官在京城委实不够看,十年的俸禄加一起也不够买一座大宅子。如唐家这般的官家跟富商同住在城东,周围鱼龙混杂自不必说。

    再往前行了半个时辰,到了城北就要僻静多了。从北面的顺贞门进宫,前后|进了三道门,停轿检查了三回,总算进了内廷。

    小轿从御花园斜斜穿过,唐宛宛趴在窗沿上,掀起云锦帘的一个小角,透过窗格子看御花园的一步一景,深吸口气闻了闻满园花香,还美滋滋地想自己也是进过皇宫的人了。

    下一瞬,抬轿的小太监苦笑着小声说:“姑娘您别一直往这边坐,您往另一边挪挪,奴才快要抬不动了”

    抬小轿的是两个太监,唐宛宛之前扫过一眼,看模样不过十七八的年纪,身板也不结实,力气自然大不到哪里去。听得这话,正趴在左边透过窗格子看景的唐宛宛嫩脸一红,赶紧挪了挪屁股,乖乖坐好了。

    唐宛宛的父亲和两位兄长都在朝中任职,可唐家一向规矩,下朝之后从不妄议皇家之事。对于这位太后娘娘,唐宛宛除了知道她母家姓程,是今上的生母,膝下只有这一子,除此之外再不知其它了。

    太后住在慈宁宫,小轿停在houmen,一旁的小丫鬟刚伸出手做出一个搀扶的姿势,唐宛宛便自己下了轿。小丫鬟怔了一怔,看向荷赜姑姑,见对方笑着挥了挥手,轻吁口气退到了身后。

    从houmen到正殿的一路挺远,走的都是雕花游廊,依山临水,再配上湖中的莲花|苞,无一不透着精致。

    游廊之上挂着好多漂亮的鸟笼子,里面却瞧不见一只鸟。荷赜姑姑看唐宛宛走路都偏着头看廊下的鸟笼,眼中满满都是好奇,便笑着说:“笼子里养的都是鹦鹉,每天清晨被驯鸟的太监带去学说话,晌午再送回来。姑娘若是喜欢,且等晌午用过午膳,老奴再带您来看看。”

    唐宛宛脸一红,又不敢推辞,只好细声细气地谢过。

    又走一刻钟便到了正殿,唐宛宛深吸一口气,提裙跨过门槛之后头也没敢抬,刚往前走了两步屈膝就往下跪,跪得离太后娘娘足有三丈远。

    太后娘娘噗嗤一声笑了,身边姑姑丫鬟们也跟着小声笑。

    “快起来吧,上前来让本宫看看。”

    唐宛宛这才敢稍稍抬了抬眼,用一年前刚学会的小碎步走了上前,借着起身时的一点余光小心看了看人。

    太后和她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是个挺和善的老太太,一上来就唤人上了好多茶点和时令果蔬,唐宛宛左右两侧的小桌都被摆了个满。没一会儿又摆了午膳。

    唐宛宛也不是真蠢,到底出身官家,平日在家里不修边幅,可在外边还是能撑得起台面的,起码多年修炼出来的餐桌礼仪没半点可指摘的,端的是大家闺秀风范。

    慈眉善目的老太后问她:“宛宛乳名叫什么呀?噢就叫宛宛呀多大年纪啦?噢十六呀家中三个姐姐性子都怎么样呀各自生了几个娃娃呀”

    唐宛宛规规矩矩答了,太后慢腾腾地用过午膳,又领着她在御花园逛了一圈,面色有些乏,唐宛宛乖巧地喊她回去歇个午觉。

    本以为见过太后就能回家了,谁知荷赜姑姑将她安排到了偏殿中睡午觉。唐宛宛有心问问何时才能回家,纠结半晌又开不了口,总不能问“什么时候才放我回家”吧?只好耐着性子装乖巧。

    床帐薄得仿佛蝉翼,一点都不遮光。唐宛宛又没有午休的习惯,放在平时,这是她看话本子的时辰,自然睡不踏实。可连她翻个身,帐外的两个丫鬟都要问问“姑娘可是热得慌?要不要喝水?要不要用冰?要不要奴婢给您打扇?”

    唐宛宛没法子,只能闭上眼平平整整躺在软榻上,半梦半醒中想着:太后娘娘喊她进宫到底是做什么呢?

    荷赜姑姑朝一旁的小太监点了点头,那太监啪啪击了两下掌,两只鹦鹉便一鸟一句开始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吾家孩儿带笑颜~”

    “宛宛丫头哪哪儿都好~”

    “太后娘娘好喜欢~”

    一鸟一句接着唱了下去,虽然怪腔怪调的,中间还有几句串了词,却也不妨碍唐宛宛笑成个制杖。

    唐宛宛笑了好半晌,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直到两只鹦鹉唱完了,她才意识到周围静悄悄的——太后娘娘一脸慈爱;陛下端着一杯茶小口地抿;身边几个嬷嬷虽面上含笑,却也是看她而不是看鹦鹉的;至于丫鬟更是垂首敛目,一声都不会出。

第105章 萌宝番外 (二)() 
独家发表。防盗比例50%;时间为24小时。唐宛宛慢腾腾咽下花生米,含着一泡眼泪点了点头。

    这回太后娘娘的口谕明显比上回走心多了;上回是直接唤唐宛宛进宫的;小轿都候在门前了;哪有半点委婉?那日唐夫人一点准备都没有,也没人提点,仓促之中给唐宛宛翻出来的衣裳首饰都没对上宫里的规矩。

    这回照旧是荷赜姑姑出宫传太后口谕;却是笑着说:“这几天太后娘娘一直对宛宛姑娘念念不忘的;总是嫌我们几个老奴无趣。后日正好是休沐日;太后娘娘得闲,还想请宛宛姑娘进宫说说话。姑娘好好准备两日;后日清早老奴出宫来接您。”

    唐宛宛强撑起一个笑应了是,荷赜姑姑却当她是紧张;这才笑得这么难看的;还笑眯眯开解:“宛宛姑娘放心;太后娘娘对您喜爱得紧呢!”

    “”唐宛宛更不放心了。

    荷赜姑姑略一思索;又走近半步,悄声与唐夫人说:“太后娘娘苦心;说此时送宛宛姑娘衣裳首饰不合适。夫人也不必因此事为难;就让姑娘以平时在家中的打扮入宫便可。”

    唐宛宛平时穿的衣裳都是怎么好看怎么来,她孩子心性;戴的首饰也喜欢花哨;妆奁里挑不出一样朴素的;自然不合宫规。这一时半会儿的;去金楼买首饰还赶得及,量身裁衣却是远远不够。

    可唐宛宛可还未出阁,若是太后贸然赏下衣裳和首饰来,被外人瞧见了,却是于宛宛名声有碍,所以特意提点让她以平素的装扮入宫就好。

    唐夫人几息之间想明白这个道理,心中倒是对心细至此的太后娘娘改观了几分,忙向荷赜姑姑谢过。

    晏回头一回对正当年华的姑娘生出些兴致,想抱孙子想了许多年的太后娘娘自然十分上心,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到了:一来五日一休沐,晏回有一整日的空闲,能跟人家姑娘相处整整一天。

    二来上回匆促之中入宫,唐宛宛不光穿戴不合规矩,脸上也脂粉未施,比她这个老太太都素净。太后娘娘这回便给了唐宛宛两天的时间准备,小姑娘家好好打扮打扮,让晏回一眼就瞧上,多好啊!

    太后娘娘想得挺美,唐家也确实如她所想,做了充分的准备——只是这准备不是为了让唐宛宛得陛下青眼,而是卯着劲往反方向努力的。闪舞网

    毕竟全家的宗旨是想尽办法阻挠唐宛宛进宫,怎么会按太后所想得来?

    用过午膳,全家人都坐在正厅,只有唐宛宛一人站着,端的是三堂会审的阵仗。

    唐大人低咳一声,板起脸作出一副严肃的模样:“假设爹就是太上皇,你娘就是太后娘娘,你大哥就是陛下,你大姐二姐和两位嫂嫂就是妃嫔。我们几人都在这坐着呢,你进门该怎么说?”

    因为不知道唐宛宛进宫会遇上什么人,唐大人就按最可怕的情况做假设了,就是宫里所有主子都在的情况。

    唐夫人隐约觉得这种假设很是大逆不道,被外人听到了怕是没好果子吃。她张了张嘴,又觉得自己为这么件小事打岔,反倒偏离了今日主题,遂按下不表。

    唐宛宛一本正经地作了个福礼,“臣女唐宛宛给陛下请安,给上皇和太后娘娘请安,给娘娘们请安。”

    她声音一向软糯,平日里都是“爹~”“娘~”这样喊的,习惯把尾音拖长,听上去似乎有种撒娇的味道。

    家中老父母听得舒心,以前也从不因这事说她,只是进宫却不能如此马虎了。唐大人蹙着眉尖,头一回对小女儿板着脸:“好好回话,你就是答个是与不是,也得给我捋直了舌头说话。”

    唐宛宛只得在爹娘兄嫂面前立正站好,重新请了一回安。

    “太后要问你读过什么书,你怎么答?”唐夫人问她。

    头回进宫太后只顾着让身旁的嬷嬷看唐宛宛的面相了,问的都是“叫什么”“多大啦”“爱吃什么”“身子好不好”这类浅显直白的问题。至于唐宛宛爱看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