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回点头:“好,却不该胜。”
这几位江南书生用这等诡计,连着半月将京城才子踩在脚下,可唐宛宛从陛下脸上愣是瞧不出半分生气,他还一直笑。唐宛宛心里跟被猫爪子挠了似的,忍不住问:“他们太狡猾了,是不是不适合被重用?”
“非也。”晏回拊掌大笑:“有真才实学,又不像那些个迂腐书生,擅变通擅取巧,能审度人心,亦能放低身段。最最重要的是寒门出身,背后无势力牵扯,正当得起大用!”
唐宛宛:“”
第17章 吃饭()
上午的诗会总共进行了一个多时辰,擂台之上高|潮迭起,唐宛宛比不上这些才思敏捷的大才子,这些诗念一遍,她只能听个一知半解。
晏回在物色能人,身后那年轻臣子在奋笔疾书,已经记了厚厚一沓纸。剩下一个暗卫跟竹竿一样闷不吭声贴墙站着。唐宛宛闷得发慌,一上午喝了半壶茶,还默默地想逢君楼真是好穷啊,连茶水都不像样。
等她再拿起紫铜壶要倒水时,却忽然被摁住了手,并不是那种实实在在地摁住,只是几根手指轻轻搭在她手背上,将她动作阻了一阻。晏回偏头瞧她一眼,声音含笑:“晌午在香满楼订了一桌全鱼宴,你拿这粗茶垫肚子岂不是亏了?”
“真的?”唐宛宛果断丢下了小铜壶,喜滋滋地想香满楼是京城鼎鼎有名的酒楼,一手做鱼的功夫炉火纯青,此时正值七月末,能吃的鱼多了去了,鲢鱼美、鳊鱼肥、鲤鱼刺少、鲥鱼汤鲜
她好一番遐想,没等多久,上午的诗会便结束了。那年轻臣子先行辞过,只剩晏回和唐宛宛,还有赶车的侍卫了。
香满楼离奉阳街不远,马车行了一刻钟就到了,自有人引着两人上了顶层雅间。落座之后,店小二刚摆上碗碟,头道菜就开始上了。
上菜的间隙,香满楼的掌柜还专门带着厨子上来问安,两人一上来就噗通跪下磕了个头,直把唐宛宛惊出一身冷汗,还当陛下已经暴露了身份。见陛下安之若素,才稍稍放下了心。
“贵客临门,着实令小店蓬荜生辉啊!”掌柜一脸喜庆,说了几句吉利话才带着厨子退下。
在这天子脚下,能做大的生意人都是百里挑一的精明。香满楼身为京城排得上名号的酒楼,便有这么个规矩:但凡京城中的世家大户,都有香满楼的一样小小信物。
酒楼掌柜也不需要知道来的是谁,只需明白能拿出这信物的都是得罪不起的贵人,见了就往顶层领。顶层的九间雅间是围圈而成的,也不分什么天地玄黄,全部以菜肴命名,省了许多是非。再带着厨子来磕个头,说些吉利话也就是了。
晏回见她一直不动筷,只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一时有些莫名:“怎么不吃?”
唐宛宛头头是道:“长辈先动了筷,才能吃。这是我家里的规矩。”
“长辈”二字听得晏回眼皮一跳,硬生生撂下了筷子,义正言辞道:“朕只比你大七岁,同辈之间没有这个规矩,你动筷就是。”
唐宛宛也不纠结,拿起筷子就冲着目标去了。一十八道菜摆了满满一桌,各种鲜香味道恰到好处地混在一块,丝毫不会抢了主菜风头。
其实这宴并非地道的全鱼宴,古籍记载真正的全鱼宴共有五百多道菜。然当下受时令季节所限,每个季节能吃到的鱼就少了大半;另有京城地处内陆,南方鱼或是海鱼送到京城的时候就不新鲜了,反倒砸自家招牌;再加上厨子手艺有限,古籍上许多菜肴做法已经丢失,有些工序又实在复杂,不好操作;最后大盛朝倡行节俭,考虑上食材成本,剩下的菜肴便有限了。
唐宛宛食指大动,吃了好几块鱼,在逢君楼中喝的那粗茶的寡淡滋味才被压下去。这一回神便发现陛下只动了几筷子凉菜,鱼一口都没吃。她小心瞧了瞧晏回的神色,停了筷子犹豫着问:“这菜不合陛下口味?”
晏回笑笑:“我不爱吃鱼,你吃就是了。”
“噢。”唐宛宛心中一下子就升起了几分愧疚,慢腾腾又吃了两口,却又想起上回在宫里太后留膳,正巧陛下也在,桌上也有一道鱼是陛下动了几筷的。宫里的御厨手艺自然没话说,那鱼肉绵软入口即化,芡汁弹牙,最妙的是里头一根刺都没有,似乎不是普通鱼种。
念及此处,她又试探着问:“陛下是不是不会剔刺?”
晏回怔了一瞬,又笑:“猜对了。”
御膳房做鱼,要么是选能整鱼剔骨的鲤鱼一类;用多刺鱼为食材时,也必定会将肉里的小毛刺一根一根剔干净;再有便是将鱼刺熬软,及至入口即化,鱼刺过舌尖而不觉才行。所以晏回他还真不会剔鱼刺。
唐宛宛更过意不去了,口中的鱼肉也没了滋味。香满楼的宴席甚贵,唐家一年不过来奢侈一回半回,今日|她身上带的银子妥妥是不够的。已经注定要让陛下请客了,不能再让人家吃不舒坦啊。
想到这儿,唐宛宛灵机一动,伸长胳膊将晏回面前的小碟拿过来,又拿公筷夹了一块鱼肉,放在碟子里左戳戳右戳戳。等到鱼肉被戳烂的时候,里头的刺也就清晰可见了,轻易便能挑出来。
等挑完了刺,唐宛宛把这碟鱼肉摆回晏回面前,仰着脸挺得意地看着他。
“你这是做什么呢?”晏回笑得不行。这鱼肉本就软,被她拿筷子这么一戳,碟子里只剩一滩零散的鱼肉,委实不忍直视。
唐宛宛还挺得意:“陛下快吃呀,我给您挑鱼刺。”
都做到这份上了,晏回如何舍得落她脸面?挺赏脸地提起了筷。这鱼肉除了败人观感之外,色香味仍是在的,入口细细抿了抿,一根鱼刺都没吃着,果然挑拣得仔细。
晏回心下感慨:可见这姑娘也不是个真缺心眼的,谁对她好还是能瞧明白的。最重要的是这番心意,实打实的不含一点水分,比后宫那几个不知好了多少倍。
一顿饭吃了一个时辰,只余残羹冷炙。全程给陛下剔刺的唐宛宛也不嫌麻烦,既饱了口福,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临走前还跑去后厨又打包了两条鱼,打算带回家去。
早上马车是从唐家侧门出去的,一上午几乎绕着京城转了半圈,又将唐宛宛送回了家。离唐家大门还有一段距离时,晏回忽然问她:“离你生辰还有几日?”
唐宛宛怔了一怔,她不擅长记日子,每年的生辰日都有爹娘记着,自己没多费过心思。掰着指头算了两遍,数明白了才答:“还有十一日。”
“正好又是一个休沐日。”晏回如此说着,瞧见等在门外的唐夫人快步迎了上前,微微加快了语速:“你生辰那日入宫来可好?朕出宫不便,也怕到你家中会让你家人不自在。到了那日|你上午入宫来,下午再回家与家人庆贺,如何?”
唐宛宛唰得红了耳朵尖,这是要给她庆祝生辰的意思?脸上的笑怎么也收不住了,小声说:“好。”
“行了,回吧。”
唐宛宛乖乖应喏,车前已经有人摆好了脚凳。晏回看着她走上大门前的台阶,却不知怎的站在门槛前顿住了步子,又转过身来望着他,似乎是想目送他走远。
晏回没忍住多看了几眼,最后朝她挥了挥手,放下了车帘。驾车的侍卫扯了扯马缰,两匹大黑马也不用抽打,昂脖轻嘶一声,这便神采奕奕地往前行了。
却见沉黑色的乌木马车方行了没两步,便又停下了。晏回掀起车帘,隔着七八步距离冲她招招手,扬声道:“你上前来。”
唐宛宛忙敛下唇畔的傻笑,小跑着上前去,她个子不高,踮着脚才能从侧窗望进去,“陛下还有事?”
晏回从腰间的玉带上解下一只小小的白玉坠儿,以掌心托着递到她面前,“以后你若想进宫,将此物给宫门前的侍卫看就行了,朕回头跟他们提一句。”
唐宛宛接过来细细瞧了瞧,见这坠儿上雕的竟是一只貔貅,貔貅素有开运辟邪的美誉,等闲人家佩戴此物是违了制的。她小心摩挲了两下,触手滑腻,果真是一块美玉,一时又想咧嘴傻笑了,呐呐问:“陛下日理万机,我进宫没有正事可做,不会扰了陛下?”
晏回挑眉反问:“你的课业都学明白了?下下月初便是秋季考试,可有温过书?又想坐倒数前三排?”
“知道啦。”唐宛宛脸一耷,冲晏回挥了挥手,捂着红通通的耳朵尖扭头就朝唐夫人跑去了,连告别的话都没说。
啧,晏回放下车帘,心说小丫头脾气还挺大,作学问不成还经不得说。他却心情颇好地翘了翘唇角。
唐夫人陪她一起目送马车走远,一边悄声问自家闺女:“宛宛你笑什么呢?方才陛下跟你说什么悄悄话了?”
第18章 生辰()
这夜,唐老爷度过了孤枕难眠的一夜——夫人陪女儿睡觉去了。
唐家宅子小,两个儿子十四五岁的时候仍是同住一个院子的,对三个女儿却是宠爱至极。即便如此,唐宛宛的闺房仍然不大,外屋光是书柜书桌等一干家具便摆得满满当当,里屋则是起居之所。
唐夫人侧躺在床上,床的里侧贴着墙,这一面墙上头画的全是各种吃食图案,老大一只鸳鸯锅、火架子上的炙肉串、一笼屉冒着热气的汤包、被剔得干干净净的鱼骨头、还有包装精美的糖果点心点缀其间
唐夫人瞧得直笑:那时宛宛年纪小,白天觉多,夜里总是睡不着,总馋嘴想吃点什么。唐夫人怕她积了食,吩咐丫鬟不许她胡闹。怕是饿得狠了,便把想吃的全画在了墙上。
“娘,你今天怎么突然想跟我一起睡啦?”唐宛宛洗漱完,熄灭烛灯,湿着脚丫子摸黑跑到床边的兔绒毯上一阵磨蹭,这就算擦了脚。又摸黑跨过唐夫人躺在了床里侧,亲亲热热地挽上她娘胳膊,一边好奇地问:“难不成是爹惹你生气了?”
唐夫人一阵恍惚,宛宛小时候怕黑,也常央着她过来同睡。那时唐夫人总觉得这床极大,母女同睡也一点不挤。此时,却明显能感觉到束手束脚的了。
明明屋子里已经熄了烛灯,只能瞧见人的轮廓,细微末节都看不清。即便如此,唐夫人还是撑起一个笑,这才唏嘘道:“宛宛也是大姑娘啦。”
“娘怎么忽然这样说?”唐宛宛笑得可乐,换了个姿势趴在床上:“我不是去年就及笄了嘛!”
唐夫人没作声。她抬起手,轻轻地将唐宛宛的碎发掩回耳后,又浅浅笑说:“娘想跟你说点事。”
“说什么呀?”唐宛宛好奇地看着她。
唐夫人斟酌了措辞:“宛宛你对陛下是怎么想的?”
唐宛宛眼神飘忽了一瞬,立马心虚地摸了摸耳朵,细声细气答:“陛下他人还挺好的”想了想,她还补上一句:“比冯知简好。”
唐夫人一阵唏嘘——统共才见过三次面,头回进宫面君那次,宛宛还是被她和老爷哄着去的。这才短短一个月,就从“不想嫁”变成“人还不错”了,女儿家的小心事都知道藏着了。
明明陛下拟份圣旨便能召宛宛进宫,却偏偏能放得下|身段,带宛宛去瞧热闹是投其所好,带宛宛去吃全鱼宴也是投其所好。回府之后,宛宛欢喜得将今日之事跟全家人都讲了一遍。
陛下对宛宛上心,唐夫人本该欢喜,可细细思量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