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宏那边赌场的生意也不错,并且探到了许多有用的消息。
“金陵城的驻兵是六十万而不是三十万。”
王菁得到这个消息,匆匆忙忙地让人传到了濠州。哪想刘永安还没看到,一干子“元老”已经看到了,发誓要一次攻下集庆。
“他们六十万兵力?只怕是连城里的活人都算上了。”
“他们六十万的兵力,真正能拿起刀上战场的只怕二十万也不到,咱们现在已经有十万人了,况且这十万人全是军中好手,以一敌十,打败他们没有任何问题。”
“江南的官场和军队比大都要复杂得多,最喜欢的就是关系靠关系了,这些人全是军中的蛀虫,论打仗十不敌一。”
士气空前高涨,刘成方和徐清商量了一下,正式开战了,哪想战况历时三个月,到了年关,以失败告终。
这并不是第一次失败,但却是让人心里最不好受的失败。
刘家军队这是一次损失惨重,甚至有人提出换指挥的事,都被刘成方给驳了回去。
等到开春,他们又进行了第二次攻城,也失败了。
整个濠州的新年,笼罩在愁云浓雾之中,这么多人就算不打仗也要吃饭,不然只有饿死。
一而再,再而三,如果第三次还不行,只怕单饿下去,濠州这边也只能把人活活的饿死。
这下别说濠州,就是王菁这边,也焦急起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其实各地都有官仓的,里面储备的粮食就是为了给战争的时候用,但当时刘成方都把他分给了各家各户,却没考虑到金陵会这么难以攻克下来
这个时候,就算从别处运粮过来,只怕也来不及了,只能背水一战。(。)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交换()
金陵有紫金山之险,又有长江做为天然的护城河,刘成方所率领的义军和对方人数相比,相差悬数,又没经过正规的训练,更何况鞑靼人本就骁勇善战,他们想拿下金陵何谈容易。
不过第一次失败也不能怪徐清指挥不利,实则是有个受降的将领中间又反水,至使攻城计划被别人预先知道,失败已经成为必然。
胜则士气高涨,本就是以强对弱,守城一方很快赢了第二波的进攻。
照王菁的事先计划,夺得滁州直接下金陵的计划彻底的失败了。
不过这个时候刘成方这边已经有了不少人投靠,很快的制定出一个新的方案:先将周边的敌人扫除,然后再图谋金陵。
很快他们将目标选在了离滁州最近的和州,打算由此处渡江。
虽然此时他们已经有了不少人马,但是攻下来的地方仍需要人守卫,能真正去参战的人不多,况且大周的朝廷已经知晓他们的意图,和州势必有一场恶战要打。
刘成方和徐清商量之后,告诉众人:“兵在多不在精,五千人足亦。”
初生牛犊不怕虎。
虽然面对的是骁勇善战的鞑靼人,刘成方身先士卒,仍命徐清为将,带领刘家众子弟一路直奔和州而去。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是和州的城防很差,徐清指挥着众人很快就将和州城给拿下来了。
刘成方进城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手手,虽然民众情绪高涨,但也只能招来四五千人。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却出奇不意的用十万精兵将和州城给包围了。
因有着刘永安等人在敌军后方骚扰,加上徐清此人本就是军事天才,用兵往往出奇不意,正奇相辅,屡次击退敌军。
朝廷的主要目标是义军的首领刘成方和徐清,刘永安毫无任何压力的在后方劫了敌人的粮草。
有了粮食的起义军如虎添翼,不仅策反了一部分敌军,还和城内的人马里应外合,歼灭大量敌人。
历经一个月的苦战,敌军终于退去。徐清在这一战中威勇初露,深得众人敬仰。
然而,大家还没得及庆贺胜利,和郭之兴一起起义的一个叫孙第兴的带着两千人来到和州城外,说是好几天没吃饭了,求助刘成方。
郭之兴是刘永安的同窗,更在攻克定远的时候出了大力,他的朋友前来求助,刘成方很快将人迎了进来,然后问起郭之兴的情况。
等孙第兴进了城,告诉刘成方:郭之兴因为私人恩怨要杀了他,所以他才逃到刘在方这里来。
“在国仇家恨面前,私人恩怨只能往后排。”刘成方打算替他们说和,化解这场恩怨。
孙第兴表面上感激刘成方,然而在三日后半夜的时候却偷偷的劫持了刘成方,次日一早出了城门。
因是友军,一路通行无阻。
一直到了中午,徐清这边才发现刘成方不在了。
查清人被孙第兴劫走,徐清现在又不敢离开和州去和对方交涉,只得派人将事情告诉了刘永安。
刘永安见到郭之兴,才问清孙郭矛盾缘由。
原来:孙第兴之前是郭家的邻居,经常在郭家蹭豆腐酿充饥,一来二去和郭之兴的父母关系还算不错,偶尔也帮着郭家做点事,后来又用花言巧语哄得郭之兴的妹妹郭香巧委身于他,现在却要娶赵文的姑娘为妻,要郭香巧做小。
现在各地反鞑靼的声浪很高,各地都有义军,赵文手下的人远多于刘成方。
刘永安听了事情的始末,很看不上孙第兴这个人,但又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他的父亲刘成方还在对方手上,况且这个时代甚为讲究“聘者为妻,奔者为妾”,虽然郭家受了委屈,但刘家现在的情况却不便为这样的事直接替郭家出头。
刘永安只得安慰郭之兴道:“来日方长,这仇咱们早晚要报。”
郭之兴当然也知道大局为重,况且他现在就算想杀孙第兴也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安慰刘永安道:“我这事不急,倒是世叔现在在那贼子手里,要早些营救出来才好。”
然而刘永安带人去了定远之后,却有人送信说刘成方已经在宿州,宿州属赵文的辖区,他又是前朝皇室的后裔,已经自称鲁淮王。大家都打是反鞑子旗帜,若没有正当的理由,刘家没有任何理由出兵赵文。
孙第兴非常狡猾,对外宣称是请刘成方到赵家做客,实际上却是想说服他依附于赵文。
刘成方觉得孙第兴此举定是得到赵文授意的,觉得其不够光明磊落,委婉的告诉孙第兴他已经和韩岭那边的人接洽过。
韩岭的父亲传言是前朝皇族的第九代世孙,据说他父亲出生之前曾有弥勒佛降世,在黄河一带很受众人追捧,此时已经在谯城称帝,国号“宋”,年号“龙凤”,赵文的名声不如韩岭显赫,不然也不会使出这么低下的手段来拉拢人。
刘永安来宿州之后,根本没见到赵文,只有孙第兴对着他东拉西扯,就是不提刘成方被他劫持之事。
“濠州那边还有许多事需要家父解决,若孙兄想真想请我们做客,我留下好了,先让家父回去。”刘永安也不提刘成方被他劫持之事,只说用他来换刘成方。
本来人就是被劫持过来的,赵文早交待过他不可太过得罪刘家,如今刘永安要保自己交换,理由又十分充分,孙第兴虽然不愿意,却也不好直接拒绝,加上他的父母还在定远,不敢把刘家往死里得罪,索性拿了话来搪塞,“请刘世叔来做客是王爷的意思,小弟不好擅自做主。”
刘永安:“若是这样,我就只好请王上做主了。请人做客,也得照顾主人的意愿对不对?”他一改之前温和态度,变得咄咄逼人起来。
言外之意,你们若不答应拿我来换回我父亲,那我们不介意做韩岭的马前卒,马上和你们开战。
单刘成方自已这边的人马,同赵文对上确实不智,但是若有韩岭做后盾,赵文就要三思了,倒不如留下刘永安做质子,这样刘成方对他们也会有所顾忌,这才心有不甘地答应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谦虚()
孙第兴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人剃了个阴阳头,却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和赵家姑娘的好日子就在后天,赵文已经广发请贴,邀请天下英雄前来观礼,不想却在这种时候出了意外,取消婚礼又觉得失面子,只得吩咐成亲那天阖府上下头上都绑条红头巾,总算糊弄了过去。
不知为什么,当孙第新去敬酒的时候,刘永安盯着他的头的神情让他心虚又害怕,还没想明白为什么,第二天就有人来禀报,刘永安失踪了。
阖府没人知道刘永安什么时候来的,也没人知道他什么时候走的,再想想他盯着自己的眼神,孙第兴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查下去才知道有人侍卫在这天晚上被人打晕了,拖到刘永安的床上,侍卫服不见了。
孙第兴虽是个混混,但非常好面子,为了找回场子,派了几个人专拿好话哄着郭香巧,说赵文的姑娘答应让她做平妻,将人给骗到了宿州,转身给郭之兴送信,说已经把郭香巧配给了宿州城里一个五十八岁的老鳏夫。
事实也正是如此,郭香巧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直接悬梁自尽了,但他并没敢说出来罢了。不仅如此,这货开始到处造谣,称郭之兴为了讨好刘永安,逼着他孙某人去娶他妹妹。
郭之兴听闻此消息,气得口吐鲜血卧床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刘永安闻言暗暗后悔:自己的心肠还是太软了,早知道应该取了孙第兴的性名才是,不过孙第兴自打做了这些事之后就在赵文的掩盖之下离开了宿州去了鲁地的益都。
刘永安杀机已动,但却没时间去杀这个人。
因为这个愈四海和廖定忠带着一千多艘船只从巢湖前来奔投刘成方。
他们为什么要这般行事还要从韩岭的“弥勒教”说起。
早在刘成方还在做知府的时候,弥勒教在各地均有势力,不过是或多或少的差别,当时愈四海就入了弥勒教,可惜上面的人早被朝廷镇压了,他们这些人为了自保不得不结寨扎营以求生存,但此时的弥勒教已经四分五裂,很多势力群体都看中了他们,也开出了诱人的条件,但都是为了想吞并他们罢了,实际上并没有和朝廷开战,加上风评也不太好,二人便拒绝了。
从此之后经常被各方的势利打压,愈四海祖籍本在濠州,想打听刘成方的事实在是不需要花费什么,等他比较之后,觉得相较于他人,刘成方则更可能让众人信服一些。
本来他们和有一些犹豫的,听到刘成方和徐清只靠着一万人守住了和州,打退了敌人十万兵力的攻击,他们再也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派了个人和刘成方联系。
刘成方得知此事非常高兴,亲自去接愈四海等人。
弥勒教之人为了刁难,特意把其他地方都封锁,只留了一处河水干涸的地方供他们通行。
没想到这一天正好是小满前的第三天,江淮各地已经到了多雨的季节,河水猛涨,他们很快出了出了湖。一到和州就攻下了朝廷的许多水寨,捕获了些善于操船的人。
到了六月,刘成方的大军开始南渡长江,攻克了采石矾,夺取了太平。
采石矾又称牛渚山,是长江下游军防要地,此处江水缓平,是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历朝历代凡金陵出事,大多是采石矾出事。
刘成方的军队在太平又遭到了朝廷的疯狂反攻。
敌方以大船拦了采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