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的厨艺本就出挑,又是用心做的。那糕点做的比花朵还精致,孙子又殷切地看着,张氏一般都会用几块。
不到半个月,皇后和太子的关系已经非常好了。
刘永安甚至给她娘送了一个小戏班。
“菁菁说了,您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每天能高高兴兴就是咱们做儿女的孝顺了。”刘永安去讨好他娘的时候,仍不忘替他媳妇刷好感。
刘永安来得勤,两个弟弟自然也不甘落后,张氏这里慢慢的热闹起来。
齐王妃也来得勤,刘永安一听齐王妃来了,总会马上就告辞了。
张氏虽然后知后觉,却也明白长子这是讨厌齐王妃。
不过大伯子和小婶子之间,总是要避嫌的,她也没有多想,还和刘永安念叨:“三个媳妇,要数老三家的孝顺。”
刘永安忍住翻白眼的冲动:“老三媳妇若真想孝敬您,直接将戏班子送到皇宫来就行了,何必借着您的名义把全帝都的人都请过去。”他娘年轻的时候也很精明,怎么年纪越大,行事越没有章法了,“不过是想算计红英的亲事罢了。”
张氏其实并不傻,她不过是不愿意深究这件事罢了,如今被儿子直白的说出来,倒也无话可说。一边是丈夫的侄女,一边是儿媳妇的姑家表哥,孰近孰远,根本不用人说。
“红英这丫头,气性又大,父母也不在了,亲事上就如了她的意吧。”张氏说道。
刘永安也只得罢了。
搬到新宫里去,秦王府和齐王府离皇宫越发的远了。
倒是东宫,想去皇后那儿很方便。
刘永安一家人经常会陪着皇后一起吃饭。
齐王和秦王偶尔也会来,到底没有这么方便。
红英和王菁之间,关系也慢慢地缓和。
不管红英内心怎么想,表面上是不敢得罪王菁的,而王菁也怜她父母双亡,又有儿时的情分在,倒也不会主动找她麻烦,但也没打算再像之前那般亲密。
红英虽然有些后悔,但并不打算挽回。
毕竟她马上就要嫁人了,就算王菁是太子妃,也不过是她的堂嫂罢了,还能管到宋家去不成?再说宋家也不是好惹的。宋二公子又是她亲自看中的人,他们之间有郎有情,妾有意,成亲之后自然会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皇宫虽好张氏和刘成方毕竟不是她的亲生父母,张氏虽好讨好,可她每天却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她其实是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嫁到宋家去的。
张氏虽有些后知后觉,但红英的这点小心思焉能看不出来,直接将婚期定在了四月,“年纪大了,孩子生得越晚,产妇越吃亏。”(。)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举报()
新皇宫大约要比旧宫殿大四五倍的样子,宫殿一大,里面自然需要的人就更多了。om不过皇帝还没有老糊涂,选秀只在民间选,严禁大臣献女入宫,又令儒臣修女诫,正式明确提出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
其实,张氏从来就没管过宫外的事情,她所关心的也就是哪个儿媳对自己好一些,哪个儿子今天又孝敬了什么罢了。皇帝主要担心的是太子妃,觉得儿子耳根太软,容易被枕头吹晕糊,直接给后宫的嫔妃进行了编制: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
照这种设置,搬入新宫殿的那天,一共选了好几千的秀女进宫。
这么多鲜活青春的生命,使得皇帝越发的老当益壮起来,不出三个月,就传出数位宫妃怀孕的消息。
儿子们也劝过,可这种事情,既使是儿子也不好意思多劝,只能提醒老爹,“张神医说了,您老要注重养生。”
皇帝嘴上夸儿子们孝顺,心里却觉得世上厉害的人多了,又不单单只是一个张神医。他现在很宠信一个叫王昆山的道士,自打和老道讨论了练丹术、养生术之后,一夜可御数女,哪还把张神医放在心上。
但他心里,总还有一种淡淡的不安,可越是不安,就越开始依赖王道士的丹药,以致于南漳郡主的婚期都忘了。
不过,好歹张氏记着这件事,兼长子从北地回来带了不少好东西,也往她这里拉了不少,她也乐得大方,送了红英不少。om
刘家的族人多以军功起家,现在手头上都富裕,虽然当时看不上一直闹腾的顾氏,但现在人早死了,留下唯一的女儿,未免有种凄凉之感,虽然是再婚,但大家看在皇后的面上仍是送了不少东西。
张氏一向不克扣这些,做主全部充做了红英的嫁妆。
是以到了南漳郡主成亲这一天,仍旧是十里红妆,羡煞世人。
等到三朝回门的时候,郡主笑得比那盛开的朝颜还艳,张氏见红英这样,倒是放下心来,“你过得好,你爹和你娘就放心了。”
红英抿着嘴笑。
“我们家老爷的脾气、性子都是一等一的好,可惜世人误解他,说些乱七八糟不中听的话,让他明珠蒙尘,都说三十而立,偏他还是白身。”
张氏知道侄女这是要官呢,却故做不懂,只是笑笑,等到小两口走了,不免将这话说给刘成方和儿子们听。
刘成方道:“二哥也就这一个孩子了,不如就将姑爷放在长安那边,我记得你那边还少个洗马。”
刘永安忙道:“正是。谢父亲想着。”
东宫洗马从五品,于普通人可谓一步登天,宋哲吃了酒,倒一巴掌打在了红英的脸上,“真是没用处,若不是你哥通私张贼,老子至少也是个四品,狗屁洗马!不就是太子的奴才吗?”
红英自然不服,“你没娶老娘之前哄着、骗着,现在到手了嫌官低,嫌官低我现在就去告诉四叔不用你做这奴才官了!”
她说着就往外走。
宋哲在家里打人打惯了,没想到会遇上一个这样的,愣了片刻只得扑上去将人抱住了,捉住红英的手往自己脸上按:“叫你吃酒,叫你乱说话。”然后又小心地陪了许多不是,“心肝,肉儿”地乱喊了半天,才将人哄好了。
“咱哥怎么不声不响的就去了呢?天下人哪个不说可惜,若他还活着,只怕现在比丞相还得四叔看重呢。”宋哲一脸痛惜地望着红英说道。
红英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我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死了。我当时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直到年前,才听说是私通的罪名。”
宋哲冷笑起来,“就算是皇上,要问罪也得有证据吧,也要让家属到场吧?何况大哥又立了那么大的功劳!”说着又道:“我这一辈子,最佩服的人就是大哥了。”
宋哲越说,红英越觉得刘永辉死的可疑,连张氏那儿也不去了。
倒是张氏,还挂念着她,偶尔向刘成方唠叨:“红英那丫头,嫁了人之后就没来过宫里了,也不知小两口过得如何。”
刘成方道:“想知道还不容易,打发个人让她来宫里不就行了。”
红英来时,自然又带了许多做好的针线,但更多的时候是炫耀宋哲怎么对她好。
不过是二婚罢了,又给男人要了官回去,哄你高兴几句罢了,还当真呢!张氏不爱听这个,遂不让她进宫了。
齐王妃倒是请红英去玩了几次,“母后也真是,自打大嫂给她送点心开始,就不太喜欢我们这些人了。我是做媳妇的,没嫂子会哄婆婆也算了,母后可是拿姐姐当亲闺女待呢。”
红英心里冷笑,嘴上却道:“四婶对我再好,搁不住大嫂在她面前****说我的坏话。”若不是王菁做手脚,皇后怎可能无缘无故这般?
齐王妃最近不进宫,却和齐王重修于好,没多久便又传出了怀孕的消息。
皇后心里十分高兴,又觉得自己最近冷落了三媳妇,不由又送了许多东西过去。就是皇帝听说了,也高兴得很,将三媳妇的爹顾申鸣的职位升成了左丞相来辖制徐清,又封了她的哥哥做御前侍卫。
顾家都是些钻营之辈,顾公子做御前侍卫三个月,已经可以和各处官员称兄道弟了。
皇上也由着他们蹦达,将秦王派去修皇陵去了,齐王仍旧放到了印钞局。
至于太子,他也分了任务:“你从明个儿开始,就跟着朕一起上朝吧。”
刘永安也应了。
不想到了第二天,弹劾太子在北地搜刮民脂民膏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飞到了皇帝手上。
皇帝一生气,直接让太子在东宫反省了。
从上到下,包括皇帝都在等太子如何自辩,哪想太子却闭门不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东宫的属官甚至举报,太子天天在宫里帮太子妃描眉、制胭脂,不堪为储君。(。)
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软()
到处闹得沸沸扬扬,所有不利的消息全部是针对于东宫的。om皇帝实在忍不住了,将太子叫到了跟前,将那些弹劾他的折子给他看。
刘永安随手翻两下就丢在一边了。
“前朝时金国大举侵犯,赵氏一族被迫南迁,此后偏安江南内忧外患,后来鞑子灭金,不知屠了多少座城杀了多少人,能留下来的豪门大族,哪个不是凶手?儿臣抄家,所抄的也不过是那些跟着鞑子一起逃跑的人家和一些丧尽天良专为鞑子做狗腿鱼肉百姓的家族。这些人家里私藏火药、火铳、军械若不趁乱抄了,后果不堪设想。”
况且他抄回来的东西,大都装到了皇帝的私库里。
虽然天下都是皇帝的,可谁会嫌钱多呢?
皇帝在心里其实是很赞同儿子的话的,心思一转,却问道:“那你也该写个折子辩一辩,分说清楚才好。”
太子:“这事爹知道就行了,只要您肯相信我,我受点委屈又有什么大不了?”
皇帝:“那百官那里怎么交待?”
太子:“这些弹劾我的信根本没经过御史台,不过是一小部分秋后的蚂蚱罢了,指使他们的人,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抓到了。”
皇帝见儿子胸有成竹的样子,心头一动,“你用了监察司?”
监察司就是刘永盛手里那部分人,刘永安既然交出去了,自然不想当着他爹再沾上关系,摇头道:“儿臣回来之前,早派人盯着王三保和于家了。”
说起王三保,皇帝倒起了惜才之心,“此人若能归顺我大吴就好了。om”
之前吴军渡过黄河的时候,虽然鞑子皇帝已经逃了,逃不掉的人也降了,但是王三保每到一处,就是能策反已降的人再归顺大周,若不是如此,怕刘永安根本花不到一年的时间。
假如此人能够降大吴的话,大周已不足为患。
“孩儿亲自见了他两次,让他的部下去了三次,终是无果。”刘永安亦是十分遗憾,“所以才派人盯着他和于家,据悉于正昌已经南下,但儿臣手里并没有太多人手,正想向父皇禀告此事,凑巧您就先提起来了。”
皇上听了这话,便露出满意的神色来,却又不动声色地垂了眼睛,“你觉得这事交给谁比较好?”
若他爹真想把这事交给他,必定不会说这样的话,况且他也没打算接受,闻言不由笑道:“我觉得三弟正合适。”
据刘永安得到的消息,于正昌南下之前,见过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