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的春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童养媳的春天- 第7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是双喜告的状?”王菁悄悄地问刘永安。

    刘永安摇头,“若他去递状子人家说不定还会诬赖咱们仗势欺人,就是说服了一些外地人,顺便帮着做个证罢了。”

    说着驾起马车开始赶路了。(。)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缺席() 
马车很快就到了金陵。

    比之才经过一场地动的濠州,又是一番繁华景像。

    到处集市林立,商贾云集,走亲访友的客人川流不息,热闹极了。马车渐渐地慢了下来。

    本朝民朝开放,大姑娘小媳妇儿逛街的也随处可见。

    王菁正准备想跟红英说下来走走,只见刘永立已经过来了,“菁妹妹准备好买什么礼品没有?”

    王菁道:“大哥可有主意了?”

    刘永立道:“你大伯娘交待了,让我把银钱交给你就行了。”他说着掏了一百两银票,递给了王菁。

    刘永辉一看大从兄掏了钱,也笑着递了一百两银票过来,“咱们早商量好了,买一样的好看。”

    就刘永平脸别到一边去,不说话,顿了一下,才摸出几块碎银子来,红着脸道:“要不,我分开买吧。”

    王菁道:“原来二哥走得太急,忘了拿银子,要不我先给你掂上?”

    临走前周氏就抠抠巴巴的给了这么一点碎银子,估计有一二两的样子。就算王菁给他补上,回去他老娘也不见得就会把银子补给王菁,说不定还会怪他多事。

    刘永平的脸红得像烤熟的虾了一般,道:“还是不要了,我自己买吧。”

    王菁就问刘永立道:“前面那家铺子看着挺大的,伙计看着也和善,去买东西的人也多,要不咱们就去那边?”

    铺子大东西才会齐,一个地方就可以把需要的东西买好,就算让人送也方便;伙计和善,最起码买东西的时候不会一言不合就起争纷,他们是来花钱的,肯定不想找不自在;买东西的人多,则证明那儿的东西有口皆碑,有一定的客户基础,深得老顾客的喜欢。

    刘永辉和刘永立都是明白人,自是没有意见。

    王菁他们一进去,就有个十**岁的少年迎了上来,“客官,请问需要什么?要帮您介绍一下吗?”

    “酒怎么卖?”王菁问道。

    桃眼杏腮的小姑娘,灵气逼人,声音婉转悠扬,单听她说话就是一种享受,不过他毕竟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很快收敛了所有情绪,耐心答道:“本店有葡萄酒、烧酒、黄酒,请问姑娘您问的是哪种?”

    王菁道:“我也不懂,你看着介绍。”

    那少年道:“咱这儿卖得最好的是葡萄酒,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价格非常公道,一坛酒也就一两银子。葡萄是我自家产的,刚好今年葡萄丰收,自酿葡萄酒又不用交税,所以喊价整个金陵最低,远处来的人都会带几坛回去尝尝。”

    王菁道:“那先搬四坛。”说完笑道:“估计买的东西还有点多,可能需要贵店帮着送过去。”

    做生意的,最喜欢的莫过于这样的顾客了,他的笑容又真诚了几分,“好,我先拿笔给您记着,这葡萄酒不容易醉,不拘老少都可以喝,您选这个最好不过。要不,再把竹叶青、杜康、桑落、罗浮春每样给您搬一坛?您算是来对地方了,小店物美价廉,多做的回头客的生意,假一赔十,您尽管放心的买。这几种酒每种六两银子,看您是个识货的,照店里的规矩,所有东西一律给您打八折,只希望您的亲戚朋友们喝得好,下次来再。”

    伙计听得地咋舌,自家公子这酒价,未免报得太低了吧?这样根本就没钱可赚,好在已经到了大中午,进来的人少,不然非闹意见不可。不过,这小姑娘长得可真好,难怪公子只卖了个成本价。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哪。

    果然,不仅伙计怀疑,连刘永辉都皱了眉头,该不会是卖假酒的吧?怎么这么便宜?

    那少年似看出刘永辉的怀疑,忙道:“若担心是假酒,你们可以先开一罐尝尝,假一赔十。”

    王菁暗道,这家铺子价格公道,嘴巴又会说,既推销了东西,又不惹顾客反感,若这家是开酒楼的,只怕根本没李记的立身之地。

    王菁道:“好事成双,一样两坛吧,把那葡萄酒也加四坛上来。”

    少年笑眯眯地应了,又开始介绍茶叶,王菁道:“招牌上的品种选四样,一样装半两。再把卖的好的点心每样装四匣子,也就差不多了。

    那揽客的少年开始喊人套车,念一样,喊人搬一样,手里的算盘打得啪啪想,完了结帐,“一共两百零八两银子,抹去零头收您两百,若是觉得小店还行,下次再来哟。”

    王菁递给他三百两银票,“余下的一百麻烦换成五两一张的小票给我,换九十两,还有十两换成碎银子。”

    徐永立早问伙计借了纸笔,写了陈家的地址。

    那少年一看愣住了,然后笑起来,“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啊,诸位要送的这地方就是在下家里,敝人姓陈,名叔白。请问各位怎么称呼?”

    这么一说,刘永立就笑了起来。

    “原来是三表弟,失敬,失敬。”

    那少年一怔,马上反应过来,“你们莫不是濠州舅舅家的表兄妹们?”

    刘永立道:“正是,我是你大表哥。”说着又指了余下的人给他介绍。

    等介绍王菁的时候,陈叔白特意多看了她一眼,“既然是亲戚,就不能收钱了。”要把银票退给她。

    王菁自是不肯收,“难道三表哥是想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再花些冤枉时间,多花些冤枉钱不成?”

    陈叔白一听倒不好再争了,暗暗庆幸道:幸亏我喊价不高,不然可真要不好意思了。

    “家母正在家里等着各位,请大家和我一起先过去吧。”

    “你今天还在守铺子,辛苦了。”刘永辉说道。

    “不辛苦,这个时候客人并不是太多。我闲着也是闲着。”多数人的礼年前就买好了,除了些走远亲的,路上带东西不方便。“倒是表兄妹们这么远过来,我没能提前去接各位,心中甚感抱歉。”

    刘永立道:“不知者不为罪。”

    众人说笑间,陈家到了。见了大姑母刘氏,又是一番契阔。

    刘氏又是吩咐下人准备吃食,又是拉着几个孩子们问他们父母的情况,十分亲热。等说到王菁他们在陈家的铺子里买的礼品,刘氏也笑了。

    “你个没眼色的,等下罚你给你表兄妹一人斟三杯酒。”

    陈叔白道:“不,不,儿子自罚中午为表兄们执壶。等吃完饭,大家想去哪儿玩,儿子也一定鞍前马后的伺侯着。”

    众人忙又求情,“他也不知那是我们,不知不为罪,姑母千万不要罚他了。”

    如此推让一回,菜端了上来,男女分席而坐。

    一切似乎都挺好的,然而王菁总觉得哪个地方感觉不对,细细一想,才发现没看到姑父陈松海,而她的姑母刘菊和似也已经忘了这个人一般,根本没提过他。(。)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作() 
大姑母家一共三个表哥,老大和老二已经结婚,老大家的孩子三岁,老二家的孩子一岁三个月,大的是女孩儿,小的是男孩。这些事王菁他们早在濠州的时候就知道了,见礼也早已经备下,如今见了人,各人掏出来送给两个孩子。

    刘永立送的是两套银饰,刘永辉送的是两片金锁,王菁送的是两套她自己亲手做的绘图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刘永安送的是两套文房四宝,宝哥儿送的是两套泥人。

    要知道陈家现在根本不缺钱,相较之下,高下立见,显然四房送的东西要合心意多了。

    更别提王菁那绘图全是q。q版的,十分招小孩子喜欢,别说三岁的鹭鹭喜欢,就是一岁半的壮壮,也爱不释手地捧着自己那一份舍不得放下了。

    “你们的菁姑姑,可是三岁就会背这些东西的哦。就是表叔我也是因着你们的姑娘会背,才奋发图强的。”刘永安与有荣焉的说道。

    这话赵氏也听张氏写信提起过,如今又被刘永安提起,再想到他是去岁的小三元,心里对小长孙不由多了分希冀。

    刘永平不得己,只好把那碎银子捏在了手里,递给了三岁的姐姐鹭鹭,小姑娘严肃地摇了摇头,“这是打赏下人的东西,我不要。”

    别说小鹭鹭不高兴,就连大表嫂都有些不高兴。

    王菁笑道:“二哥也是,怎么跟小侄女开这样的玩笑,孩子会当真呢。”说着从荷包里摸出一个银制的镂空小圆球递给了小姑娘,“鹭鹭玩这个好不好?”

    自打那荷包拿出来,大家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梅香,等到那小银球到了鹭鹭手里,香味就更重了。

    连两个表嫂也稀奇地盯着那小银球看了两眼,这才发现里面有个小玻璃瓶,瓶里装着梅花。

    “菁妹妹心思真巧。”大表嫂夸奖道。

    王菁红着脸低头道,“我也是借花献佛,看别人这样装过,才学着弄的。”一副十分羞涩的样子,惹得两位表嫂心里一时之间大加爱怜。

    她会觉得不好意思,则是因为这样装东西的主意是刘永安相出来的。不过他当时送给她的是个金的,里面也装了个这么的瓶子,瓶里装着腊梅。她觉得金的太奢侈了,这才换了银的。

    其实,张氏对儿子并不宠溺,一个月的月例就是十两,而刘永安为什么会有镂空金球送她,王菁也想不通,“哥哥,娘要是知道你问她要钱给我做这个,只怕我俩都要被一顿训。”

    刘永安伸手揉了揉她的脑袋,“这是打猎换的,用狐皮换的。”

    王菁这才放心了。

    但不知道为何,她就是不想让表嫂们知道哥哥曾想出来这么个主意,送过这样的东西给她。她更不明白,为什么表嫂一在人前这件事,她就觉得特别不自在。

    然而,屋里的众人却觉得她这般羞涩只因“剽窃”了别人的创意,这小姑娘着实太纯洁、太质朴了。

    唯独陈叔白想到了她在店铺里买东西时的干脆利落,一时间望着她的眼神不由多了两分柔情。

    刘氏一见小儿子这般,心头一动。

    陈家再有钱,毕竟是商人,若想再往前进一步,那就必须靠“官”了,可惜陈家往上数十代,也没有一个会读书的人,更别提做官了,因此再会挣钱也只是个商家。

    不过,自己这个小儿子,却是个聪明勤奋的,更在去岁中了秀才。

    然而这孩子哪里都好,就是对亲事太挑剔了。以致于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到现在还不曾把亲事定下,但看他这会儿的神情,明明是对四舅家的表妹有些意思。

    若是其他人她不敢打包票,然而这个四弟却不尽然。记得那时候家里穷,娘老子整日要下地干农活,唯有指望她照顾几个弟弟妹妹,更何况她也是认得字的,想当年几个弟弟启蒙都是她经手的,更不要说老四这举人,也是她出钱供出来的,就连他结婚办酒席的钱也是她这个做大姐的补贴的娘家。

    但恩情总是容易让人忘却,远不如确确实实的利益实在。

    何况兄弟们又娶了弟媳妇,自己这个出嫁的姐姐对他们来讲,早成了外人。

    如今,老四的官越做越大,陈家跟他比是有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