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幸福农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幸福农妇- 第7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瞎子的哥哥疯了,当弟弟的多方打听,几十年过去,才知道那女人跟着一个河东府姓赵的人氏走的。

带着瞎子卖唱的,是他收养的女儿,这女人哭哭啼啼的,说他伯伯的亲生儿子,现在姓了赵,就是河东府卫城人。

她不敢确定骗了伯伯的女人,是不是嫁的状元楼的东家的赵家,但既然状元楼的东家是卫城赵家的,她希望能帮着找一找。

等这个消息传开时,那瞎子和女人也不见了,这一下,赵家炸了锅。

赵庆林最初高兴得很,觉得这下可抓住赵东臣的把柄了。谁知,赵家的人一联想,只有沈氏是京城人氏,跟着赵进来的时候,抱着孩儿,他们一致怀疑,赵庆林出身有问题。

赵庆林火冒三丈,也顾不得调查赵庆彰了,急吼吼地要找到这个瞎子和女人,还他娘沈氏的清白。

那瞎子和女人,人间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

自这时候起,赵庆林和沈氏,就和赵家人没完没了地打起了嘴仗,沈氏当年,是抱着赵庆林来到卫城的。当时她还很年轻,为何后来再无一儿半女?肯定是赵进已经年纪大了,没有能力,而赵庆林,就是沈氏和别人的孩子,然后骗了赵进,嫁到赵家。

沈氏和赵庆林,实在没有能力压下这些猜测,再加上赵家几位族老,也都觉得事实如此。

赵庆林和沈氏,自顾不暇,也没有精力再去调查赵庆彰了。

就算他们查出什么来,又有几个人肯信呢?

叶儿这一手策划,总算堵住了赵庆林的嘴,让他没办法成天想着咬自己一口,赵东臣不在家,她可不想被人莫名暗算了。

就让沈氏和赵庆林手忙脚乱地去应付自己的麻烦吧!(未完待续)

正文 104  母子分歧

叶儿没想到她这次设计赵庆林,在卫城赵家引起那么大的波澜,赵庆辉在京城,花了很大精力派人调查沈氏和赵庆林,还真查处了些事儿。当年沈家一个仆人,犯了事儿被发卖出来,他给赵庆辉说,赵进那年来沈家,喝酒玩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反正第二天沈家大清早就去请大夫,一天之内连着来了三个,两个都是京城里大医馆的,光诊费都要十两银子的,其中一个大夫,刚开始天天来,两个月之后,变成几天一次,一直有大半年的光景。赵进一直住在沈家,京城铺子里的掌柜都不让见。沈氏已经嫁了,夫家不知为何,就在这时忽然把她送了回来,沈家人对此事忌讳如深,从来不让提起,只知道不久,她就在沈家嫁给了赵进,没多久生下孩子,据说不足月,孩子一直多病,成天请大夫,半岁时,随丈夫回家。

二老太爷一听,就断言这赵庆辉不是哥哥亲生的,赵庆林来的时候,还不到一岁,虎头虎脑的,特别欢实,根本就没有任何麻烦,哪里是不足月生下的病秧子?虽然沈氏嘴上嚷嚷儿子身体不好,家里经常熬药,但赵庆林很少因喝药哭闹,奶娘也没喂他吃过药,沈氏曾经遮掩地说是她亲自喂的。

赵庆辉一听爹爹这么说,想要挖出沈氏和赵庆林*的心就更大了,在京城到处打听,寻找当年为赵进看病的大夫。还寻找沈家当年的仆妇打听消息。

赵庆林和沈氏如热锅上的蚂蚁,安平城的生意都不管了,双双跑到京城。和赵庆辉打擂台。

叶儿只是觉得沈氏行事有疑窦,二十岁嫁给个五十岁的,而且赵进自从娶她回来,行径大变,才导演了那么一场小闹剧给他们添堵,哪曾想竟然还真的有问题。

陆氏高兴不已,小姨当年到卫城。她并不知情。当时陆家已经完全败落,家里生计都难以维持。她订婚的人家迟迟不娶,嫌她没嫁妆,想闹退婚,就在这时。陆氏派身边得力嬷嬷过来,游说她娘,把她嫁到赵家去。

刚开始陆家对沈氏千恩万谢,及至陆氏嫁进来,赵庆明刚开始虽然以礼相待,却并不热情,很快就发现自己上当,赵庆明再也没有搭理过陆氏。

陆氏等于,年轻守寡。先守活寡,后是真寡妇。

虽然锦衣玉食,陆氏的心里还是有怨怼的。沈氏比陆氏大不了多少,两人住在一起,终日相伴,沈氏深谙捧杀哲学,对陆氏总是好言好语,甚至在她取得七品夫人的朝廷诰命之后。处处表现陆氏第一,她身份高。是长房长子,又诞下赵家的长孙。

陆氏在沈氏的恭维里,一面飘飘然,一面强忍着难言的冷寂,熬到了三十多岁。

这时,忽然冒出个赵东臣,一步一步撕下了沈氏的面纱,露出她丑恶的嘴脸。陆氏才发现,自己和儿子,都是沈氏和赵庆林在赵家利用的武器,连大房有多少家产都不知道,整个被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一对小傻瓜。

现在看的沈氏和赵庆林抓狂,陆氏很高兴,在家里琢磨着,是不是落井下石,在这俩倒霉的时候,趁机夺回一些家产。

赵东臣去了金田,家里的生意,小事情那些掌柜的来处理,大事就得报给叶儿,她便没有前一阵那么清闲,好在这些店子,各项业务都做熟做顺,真麻烦自己的倒不是很多。

叶儿刚开始有钱时,派人给伯伯和伯母送了些,现在,她想让堂弟车成才夫妇过来帮自己打理一些家务事。

车成才没读多少书,仅仅可以算清账目,又不是安平城的人,刚开始肯定缩手缩脚办不好事情,叶儿让他先给叶晨明打下手,一边在外面跑着长长见识,跟着学习交往的礼仪、说话技巧,一面跟家里的帐房夏先生读书,夏先生还是叶晨明出去办事遇到的,一个屡试不第的穷秀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差点把儿子饿死了。这家伙很迂腐,不知变通,对叶儿和赵东臣叮咛的话,执行力度百分百,加上账目极清楚,叶儿对他很看重,让他教导府里年轻的小厮下人晚上念书,为此还特地给他一个月加了二百钱的俸禄。

叶儿出钱,让堂弟把儿子车企望送到附近的一家私塾去念书,蒋氏高兴地一夜都没睡着。她刚来没几天,就碰上赵正显沐休回来。穿着一件蓝色的细布直缀,头发束到头顶,戴一顶蓝色的书生巾,前额正中缀了颗拇指肚子大小的方形白玉,他比较像叶儿,眉清目秀,嘴角含笑,礼仪周到,说起话来斯斯文文的,蒋氏羡慕得紧,恨不能立刻让儿子跟着有样学样。现在见大姑姐肯送儿子去读书,想着自己那个淘气包,跟着先生学习,能成为他表哥的那模样,那可真是上天垂怜,天大的幸事。

赵正显很崇拜赵先生,就连说话做事,都刻意模仿,今年更是闹着要下场考秀才。

“你才多大呀?早早考中没什么好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还是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再说。”

“娘,第一次下场,不见得就能中的,我们书院,就有十二岁去考的,不过,只有一个过了院试,你就让我试一试吧。”

叶儿很耐心地给儿子说道:“科举考试,能中自然是好事,但你知道为什么要考这个?”

“考中,就是为了做官呀,甘罗十二为宰相,少年英才,传下千古佳话。”

“可是甘罗很快就死了,不管后人说什么天妒英才还是别的惋惜话语,娘亲认为,他若是年龄再大些,对人情世故认识更清楚,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平衡,就肯定不会早死,那就可以用自己的学识,为国家、为百姓做下更多的好事。”

“哼!娘,你所谓的保护自己、平衡,不就是不敢直面那些奸臣和龌蹉小人,在容忍他们的情况下小心翼翼地讨生活而已,那样的日子——”

“放肆!”叶儿生气了,“你们书院的先生,自诩满腹经纶,却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便躲到书院,自认清白、正气,也要教了你们一身正气凛然,可你有没想过,他们是最不敢直面那些奸佞小人的?他们自己缩到角落里,对着外面的世界指指点点,这样不好,那样也不对,他有没胆子,敢站出来说话呢?娘亲承认,有人敢,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英名,可这些千古英名的人,有些细细追究起来,却并没有做多少事实,并没能造福百姓,而有些人,虽然名声不显,却有很多人受他的恩泽,得以幸福生活?”

见儿子不说话,叶儿继续耐心地道:“就说你的祖父和米庆州知州钱大人吧,你祖父的名声,比他好多了,真正的清官,身先士卒领着百姓修河堤,确实是造福了一方人,可在娘看来,你祖父却没有钱大人的贡献大。”

“钱大人是贪官!”赵正显气愤地跺着脚嚷道。

“他一个赃官,领着米庆州的百姓,两年多就修起了大堤,跟你祖父修的一样牢固,他治下的百姓,还没有遭受那么大的痛苦。要知道你祖父在前河县,遭逢了两次洪水,历经九年,才修起那座大堤的,他自己都累死了,可见,百姓肯定也累得够呛。”

赵正显说不出话来。

“钱大人为何有人说他贪官呢?就是他接受了一些富户的贿赂,还利用诉讼,强迫那些富户出钱,为修造大堤出力。你祖父,修好了大堤,谁收益最大?那些富人,他们土地多,家大业大,每次遭灾,损失也大,可他们的家庭,经常因为有钱有势,要么供养子弟读书,要么自己捐钱纳个功名,就不用交人头税、不用服劳役,你祖父拿他们没办法,不像钱大人,把这些人身上的肥油都刮下来,修了河堤,真正在最短时间、让百姓生活无虞,你说,你祖父和钱大人比,是不是还棋差一招?”

“娘希望你读好了书,再跟着你父亲做一段时间生意,明白世上这人心所想,也知道你自己到底想要活成什么样的人,再考虑做官儿。”

“那,娘,所有这些,都和我今年考秀才没关系呀,我考上了,还更容易,去出门游历,增长见识的呀!”

叶儿这不是白说了吗?她还是不想让儿子过早去参加那折磨人的科举考试,那是拔苗助长!张居正十三岁那年参加秋闱,若以文采论,他必中无疑,但考官却拒绝录取他,说那不过能造就一个名士,若是他再努力学习,在社会上经历多一些,则可能成为一代名臣!

事实上,张居正造就了明朝中兴,使一个*黑暗,暮气沉沉的朝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叶儿又把这些,讲给儿子听(当然不敢说明朝,这边没有这个朝代),正儿说服不了母亲,悻悻的走了。(未完待续)

正文 105  末名之灾

谁想,过了端午节,却来了一帮报子,在宅邸门前,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说是赵正显,通过了府试。

叶儿十分震惊,派人去书院接儿子回家,才知道是陆氏悄悄派了人安排正显回去考的。

陆氏前一次派儿媳尚氏过来,本想和叶儿亲近,可惜尚氏贪婪钱财,又怕叶儿在婆婆跟前越过了自己,故意把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推进。赵先生中了进士,陆氏派人送礼,让原封不动退了回去,她想和叶儿这边搭上关系的企图,没能实现。

这一次,她还是无意听说,赵正显想去考秀才,叶儿没有答应。陆氏暗暗盘算,觉得哪有当娘的会阻挡儿子的前程?叶儿之所以不同意,定然是怕儿子考不上,丢了人吧。

反正自己跟前的人,成天回卫城,顺便把小家伙带回去,考上了,大人小孩,还不都感激自己?考不上,自己也不损失什么。

陆氏怎么想,都觉得这桩买卖十分划得来。最主要的,自己儿子到现在还没好利索,万一要是生不下孙子,赵家长房可就都是赵正显的了,若是自己这时候出手,这小的肯定一下子就和自己亲近起来,将来也好拿捏的。

读了书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