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香世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香世家- 第1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

书香忙说道:“娘娘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皇上圣明,一定会还伯爷和世子爷的清白。”

安清县主拉住了书香的手:“从前锦衣玉食,身边都是奉承的人,如今真的大难临头,却只有你还肯来救我。”说着忍不住哽咽起来,“之前奶娘也曾经去拦过几个马车或轿子,求过几个从前交好的人家,可是……”

书香看了不禁心生恻然,世态炎凉,人心难测,奶娘在遇到书香之前所受的冷遇,不必说也能大致猜得到。

书香劝道:“娘娘先别急,咱们想想办法。”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的锦瑟见书香许久不出来,却着急起来,过来敲了敲门:“二少夫人,您怎么样了?”

书香听到锦瑟的声音,灵机一动,说道:“娘娘,我倒是有个办法,只不过,要委屈一下娘娘的千金贵体。”

*

一辆马车缓缓地向西城门行去,锦瑟扶着车辕,目不斜视地走在马车的旁边,凝云走在另一侧,垂了脸看不清楚神色。

“站住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一个官兵走了过来,毫不客气地问道。

锦瑟立刻上前骂道:“瞎了你的狗眼!也不看看是谁的车,就敢伸手拦下来!”

那官兵见锦瑟穿金戴银,身着绫罗绸缎,通身都是大户人家侍女的气派,语气不由得和缓了下来:“恕我眼拙,不知这是哪个府上的马车?”

锦瑟扬起下巴朝车上努了努:“这是我们靖远侯少夫人,要出城去呢,你们快闪开,别惊扰了我们少夫人。”

堂堂的靖远侯府谁不知道,皇上又刚派了宁致远去天津督建海桥,那可是重任,可见靖远侯府在皇上心里的分量。

锦瑟的声音把守城的官兵都引了过来,带头的打量了几眼锦瑟,又看了看垂得低低的车帘,客气地说道:“卑职不知少夫人在此,失礼了,还请少夫人恕罪。”

车里传出书香懒懒的声音:“罢了,你们下去吧。”

领头官兵迟疑着说道:“皇后娘娘有旨,要严查出城的马车,还请少夫人行个方便。”

锦瑟高声骂道:“大胆!少夫人是什么身份,哪能容你们放肆!”

领头官兵却并不理会,靖远侯少夫人固然是得罪不起,但是比起皇后的旨意,他还是宁愿得罪了靖远侯府。

锦瑟死死抓住车辕,摆出一副谁要靠近就跟谁拼命的架势:“你们这群狗奴才,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敢得罪我们少夫人,我跟你们拼了——”

看着锦瑟的样子,领头官兵的心里更添了疑惑,若不是有鬼,为什么这个丫环脸色那么紧张?想到这里,领头官兵更加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看个究竟。

锦瑟再泼辣,毕竟只是个女子,这些官兵哪里放在眼里,伸手抓住锦瑟便往旁边一甩,领头的官兵顺势掀开了车帘。

刚看清车里坐着两个女子,领头官兵的脸上早已挨了*辣的一个耳光。

奶娘下了车,破口大骂道:“你们作死呢!?少夫人可是双身子的人,哪里容你们胡作非为!?惊扰了小世子爷,把你们抄家灭族也担待不起!”

领头官兵捂着脸,却不敢说什么,虽然只是瞟了一眼,他却看到了车里的女子腰围宽大,显然是怀了身孕。

既然是这样,锦瑟刚才那么拼命,也就说得通了。

锦瑟被人摔倒在地,此时身上沾了不少灰尘,她哪里吃过这样的亏,立刻翻身起来,叉着腰横街站了,又嚷又骂地闹了起来,引得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你们这群狗眼看人低的奴才,趁着我们侯爷不在府里,连少夫人都欺负上了!要是少夫人有什么好歹,看我饶了你们哪个?!我告诉你们,别以为侯爷不在,就没人治得了你们了!我们少夫人的父亲是堂堂正二品工部尚书,我们少夫人的嫡亲姐姐如今是镇国公府的奶奶!随便拿了帖子递到顺天府,打你们每人一百大板!”(未完待续)

第二百章 陷害(三)

领头官兵被锦瑟骂的狗血淋头,却一句话也不敢说,毕竟是他们有错在先,撩了车帘惊扰了靖远侯少夫人,听到锦瑟这顿得理不饶人的话,不免心虚起来,少不得上前赔了半天的不是。

既然知道了车里的人不是安清县主,自然是立刻放行,领头官兵亲自送到城门外头,说了许多赔礼的话。锦瑟和奶娘一边走,口中还嘟嘟囔囔地骂着。

马车走了很远,直到确定城门的官兵再也看不见她们了,奶娘和凝云赶紧掀开车帘唤道:“娘娘,娘娘!”

只见车里的柜子一开,安清县主爬了出来,书香忙伸手扶着。

这马车里的柜子,原本是在依着车厢内部,在窗子下打得一溜长柜子,打开箱盖可以放不少东西,合上盖子,铺一层褥子又可以当座位,本是给大丫环或者妈妈陪坐在车里,服侍主子的,这回正好派上了用场。

安清县主在柜子里闷了半天,好容易才透了口气,书香扶着她坐在柜子上,说道:“事出无奈,还请娘娘不要怪罪。”

安清县主忙说道:“你说的这是哪里话,我该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才对。要不是你肯带我出城,我现在早就被皇后捉去了。”

书香笑道:“我哪里有什么功劳,倒是奶娘见机行事,真是有勇有谋。”

奶娘说道:“少夫人太客气了,只要能救娘娘,让奴婢做什么都是愿意的。”

书香转向安清县主:“娘娘,如今已出城了,娘娘下一步打算去哪里?”

安清县主面有难色:“我城外还有不少庄子,只是现在也去不得……”

书香说道:“那娘娘就去我的庄子那里住几日吧。只是要委屈了娘娘。”

安清县主感激地说道:“怎么好一直麻烦你?要是连累了你……”

书香说道:“帮人自然就帮到底,娘娘就不要再客气了。”

事不宜迟,书香嘱咐了车夫几句,马车转头向南行去。

*

次日辰时,书香才回了宁府。

刚下马车,就见丫环匆匆地迎了过来:“二少夫人,您可总算是回来了,二夫人正说要打发人寻您去呢。”

书香扶着锦瑟的手,说道:“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昨天书香本来打算只是去博古斋就回来的。谁知道半路出了这么一档事,书香又只带了锦瑟一个人出门,来不及回来给宁府报信。昨天赶到南头庄子上已经很晚了,安顿好了安清县主,书香就带着锦瑟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

一夜未归,又没有消息,老夫人和二夫人一定是着急万分。

书香连衣裳都没换,直接就去了老夫人的上房。

夏蕊见书香回来。脸上登时露出喜色来,抬高了声音:“二少夫人回来了!”

就听见房里传来老夫人喜出望外的声音:“快进来说话。”

小丫环打起了帘子,书香进了房,立刻上前行礼:“孙媳妇回来晚了,让老夫人担心,真是过意不去。”

老夫人顾不得这些。招手叫书香过去,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了半天,见书香安然无恙,才放下心来:“你这孩子。怎么也不打发人回来说一声儿?”

书香心里十分愧疚:“老夫人,都是孙媳妇的错。”

书香一进屋。就看见西边椅子上坐着一个人,只是老夫人这么着急。书香还没来得及和那人打招呼。

此时老夫人拉着书香坐在榻上,书香才侧过头看了过去。

三奶奶站起身来,笑容有些心不在焉:“二嫂回来就好。”

想必是因为三奶奶在场,不方便说话,老夫人并没有问起书香去了什么地方的话。

三奶奶站在地上绞着帕子,似乎下定决定不退出去,老夫人也不去看她,只是拉着书香说话。

书香也不好当着三奶奶把安清县主的事说出来,只是问候了老夫人几句,便借口还要去看望二夫人,起身告辞。

临走之前,书香看了眼三奶奶,依着三奶奶的性子,应该会抓住书香一夜不归的事做由头,好好说道几句才是,怎么反而一句话也没说?

带着满腹疑惑,书香出去了。

房里只有老夫人和三奶奶两人,三奶奶猛然跪了下去:“求老夫人救救我父亲……”

老夫人蹙着眉头,十分为难:“不是我不想帮你,只是看现在这样子,皇后娘娘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亲家老爷又是首当其冲,只怕……”顿了顿才说道,“我也是实在说不上话。”

三奶奶又急又怕,眼泪止不住地滚落下来,她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她现在实在是无人可求,女人除了夫家和娘家,还能依靠谁呢?

她父亲虽然是三朝老臣,却正好因为肃南伯的事牵连了进去。光禄寺掌管酒醴,膳羞,祭祀等事,如今皇上认定是肃南伯私下收了许多原该献给皇宫的贡品,这四海进上的珍馐野味,美酒佳酿等物自然也是肃南伯等人收了,三奶奶的父亲身为光禄寺卿,难脱其责。

前天晚上皇上下令捉了肃南伯和世子,昨天就将涉案之人一概带去问讯,真是雷厉风行。皇后因为肃南伯的儿媳安清县主失踪,更加生气,被抓去的人难免就受了不少连累。

这件事来的太快,老夫人和三奶奶等人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变成了这样的局面。

三奶奶泣不成声:“孙媳妇实在是没有办法,还求老夫人能替我父亲说句话吧,侯爷……侯爷不是快回来了吗?求求老夫人……”

想到要让宁致远替三奶奶家里的事奔走,三奶奶也觉得有些说不出口,毕竟她和书香关系不睦,现在出了事反倒还要来求二房。

老夫人心里有事,见三奶奶只顾苦苦哀求,不免烦躁起来:“难不成我会见死不救吗?致远如今虽然得了皇上的倚重,可是这件事情牵连太大,连太后娘娘说的话都不管用,让致远能怎么办?”

老夫人还有更深的忧虑,皇后这次突然借故发力,借着肃南伯的事,牵连了许多官员,明眼人一看便知,皇后这是要正式与太后交手了。

连堂堂的肃南伯、定国公和嘉阳大长公主都被牵扯了进去,靖远侯府只怕也要被牵连。书香是太后亲自赐婚的,自从宁致达死后,皇后心里早已把靖远侯府当成了太后那一派的人。

皇后既然存心要将此事闹大,那靖远侯府……

老夫人焦躁地摆了摆手:“你先回去吧。”

三奶奶委委屈屈地站起身,要是早知道宁府是借不上力的,她还不如不嫁过来了。当初大夫人许了她家那么多好处,还说什么大房只有她一个媳妇,自然嫁进来就做管家奶奶,谁知道宁府里却是二房当家的。如今不但连在宁府没什么地位,就连娘家有事,宁府都帮不上。

想起刚才老夫人对书香关切的样子,三奶奶死死咬住了嘴唇。

不过是在外面一夜未归罢了,如今全须全尾的回来,连毫毛也没少一根,老夫人却连一句重话都没说,还着实安抚了书香半天。

同样是孙媳妇,她这边娘家出了这么大的事,老夫人却那么冷淡,恨不能撇清了关系才好。

想到这里,三奶奶又是气恼又是愤怒,也不给老夫人行礼,转身就出了房。

老夫人看着三奶奶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三奶奶到底进府的日子太短,又是个泼辣脾气,根本就不懂这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宁致远大概晚上就能到家了,还是等宁致远回来再商量吧。

老夫人想着,便着人去外头打听消息去了。

朝廷有了变动,所有的官员人人自危,绝大多数人家都像宁府这样,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都是暗流涌动。

好容易到了晚间,天刚擦黑,便有小丫环飞跑进来禀报:“侯爷回来了。”

一听说宁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