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 第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是,宣慰使大人说得极是。”陈老爷顺着王积翁的口气,忙不急待表达忠心。
    二人都自诩为有识之士,彼此言下之意思,不说自明。又议论了一会如何从城中商人手里收取赋费,如果编造谎言,应付上司的细节,方才到花厅把酒。至于光复军收到盐粮后转去哪里,那是别人头疼的事,二人管不得,也不想管。
第十章 满载而归

       
    许汉青言而有信,三日后得到物资后,果然撤军了。几万大军,满载着战利品,还带着二十几万愿意到海外仙岛去享福的百姓,浩浩荡荡地奔兴化而去。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句话生动的描写了战乱年代百姓的苦难生活。几乎是一条定律,每逢改朝换代、皇朝灭亡之时,中华大地必然天灾人祸不断,兵戈连连,最终受苦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皇帝权贵、地主军阀,而是最底层的人民百姓。
    这几年动乱不断,劳动力严重短缺,北元又横征暴敛、赋役繁重,民间的最后一丝元气也被抽走,饥荒的阴影已经笼罩在百姓头上。
    这些百姓留在战乱之地,在一次又一次的拉锯战中,只能成为炮灰。现在虽然他们是背井离乡,但至少从长远来看,也保住了他们的一息命脉。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多数老百姓最终还是愿意背井离乡,离开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而适徙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了。
    许汉青制定的这个迁徙计划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首先这些百姓的前期安置所耗费的钱粮就不是一个小数,而且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做到自给自足。但许汉青的思维是一个现代人的思维,看到这些无辜的百姓遭罪,实在难以忍受。宁肯战争打得时间长,他也要尽量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在他的设想中,等到闽省稳定下来之后,再把触角伸到江南西路,广南东路,两浙路,反正受苦的老百姓很多,这样步步为营,掏空敌人,充实自己,让北元以战养战的意图大打折扣。
    光复军所过之处,军纪严整,秋毫无犯,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一听说能远离战乱之地,到海外仙岛去生活,除了少数士家大族和故土难离者,是应者云集。在百姓心中,再不好,也强过现在过得朝不保夕的日子。于是铺天盖地的百姓,一眼看不到尽头黑压压的队伍,立时让许汉青头大如斗。百姓们虽然大多都面黄肌瘦,衣不遮体,但眼中流露出的那种奔向新生命的向往,却让许汉青心动不已。对于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有一个苟活性命的机会是那么的迫切和重要。
    对于那些抵制迁民的士家大族,许汉青也没有客气,你不走可以,但你要是敢捣乱,那就对不起了,借助光复军强大的武力,进行了血淋淋的镇压。
    许汉青注意到百姓中多是扶老携幼,还有的推着小车,默默地跟随着大队,坚强而执着地向前走着。路旁有一家人,老人大概有六七十岁了,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坐在地上的母亲两腿浮肿,怀里的婴儿在不停的哭泣,可看那母亲破烂的衣服下露出的干瘪的乳房,那母亲也没有奶水喂婴儿了,这家的男人蹲在一旁,手里捧着一个破碗,把老人扶起来,把破碗喂到老人嘴边,“父亲,吃一些吧。”
    看着碗里黑乎乎捣乱的树皮,许汉青眼睛湿润了,跳下马来,快步走上前去。“不要给老人家吃这个了。”许汉青拉住那老人,“老人家,先等一下吧,过一会就给您送来饭吃。”
    “停止前进,叫参谋长来见我。”许汉青转身大声下令。
    不大一会儿,参谋长郑晔骑马来到近前,跳下马来,“大人,唤属下来什么事情。”
    许汉青铁青着脸,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用手指着面前的那一家人,说道:“你看看,咱们光复军就这样对待这些愿意和我们走的老百姓吗?连饭都吃不饱,还走个屁呀,先停止前进,埋锅造饭,让他们吃饱再走。你召集众将,制定一个方案,看怎么样才能安排妥当这些老百姓。”
    郑晔满脸愧色地低下头,“属下失职,属下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人,没有安排好,请大人责罚。”
    许汉青轻轻拍了拍郑晔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咱们拼死血战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次是我想的不够周到,不怪你们。去吧,照我说的去做,看怎么样才能处理好这些事。”
    “是,大人。”郑晔擦了一下眼角,飞身上马。
    不多时,一口口行车锅架了起来,米粥那浓郁的香味开始飘荡。
    “开饭喽……”随着这句悠长的喊声,百姓们突然都动了起来,挣扎着站起,扶老携少,自觉排成几十条长队,慢慢走向行军锅。
    “大人,属下已经制定好方案,请您过目。”郑晔递过来一份文件。
    “念吧!”许汉青并没有伸手去接,只是轻轻地说道。
    “是,一,把所有空闲的大车都用来装载老弱病残的百姓;二,除了担当后卫的第二旅和四周的斥候外,所有骑兵全部下马,把马让给体弱的老百姓骑乘,每个士兵都分派照顾的目标;三,快马通知兴化,在城外搭建简易居所。四,为了照顾百姓,每天只走四个时辰。”
    “恩,安排得不错,就照些实行吧。”许汉青挥了挥手。
    “是”
    两个时辰后,一支庞大的队伍,数量足有数十万之众,有军有民,军民们扶老携少,挑担背包,牵牛拉马推着大小独轮车走在中间,一部分军队担任开路和垫后的任务,一起向前跋涉。
    宋景炎二年八月底(1277年),从福州撤离的光复军军部队与穷苦百姓经过艰难跋涉,终于到达兴化,留守兴化的光复军军已经在兴化城外搭建起大量草棚,供远来的百姓居住。
    兴化湾也已经整饬,虽还比不上全盛时的状况,但能停*的船只已经大大增加。两百多艘流求来船已经停泊在兴化湾海面,等待起航的命令。
    辽阔的大海上,波光粼粼,间或有几只海鸥围绕着船帆鸣叫徘徊。人在大海面前是如此渺小,每个人都会被它的广博浩瀚所感染。呼吸着湿润略微带点咸味的海风,许汉青痛快地享受着征服海洋的快感。
    脚下是按照他画的图纸建造的西洋式战舰,该舰全长五十多米,宽十米多,上下共分为四层,最下一层为水密隔仓;第二层为船员生活区;第三层为炮舱,两舷各装备青铜炮三门,弩炮四门;第四层为甲板,分为前后楼,甲板两侧各装备弩炮四门,前后楼各装备弩炮一门。全舰共载员一百八十人,军官二十人。这样的战舰共有两艘,后面是四艘经过改装的福船战舰。这支小小的护航舰队,弱小但生机勃勃,稚嫩却雄心万丈,新式的战法,新式的武器,全新的旗语指挥,在海里将是不可轻侮的力量。
    首次登上战舰的许汉青心潮澎湃,听着许汉桂介绍着战舰的性能和装备。
    “三弟呀,你们干得不错。”许汉青拍着许汉桂的肩膀,由衷地夸奖道。
    “大哥,您过奖了,兄弟这点小成绩,哪比得上您指挥千军万马,横扫鞑虏。”许汉桂越来越沉稳了,淡淡地答道。
    “那不一样的?”许汉青把视线转向浩瀚的大海。“这次你们把这些百姓都拉到流求,压力肯定非常大,但如果能平稳渡过这个艰苦时期,流求便是我们在大陆上最重要的后勤基地。怎么样,有什么困难现在就说出来吧。”
    “没什么,现在流求的居民都稳定下来了,刚刚收获了第一季庄稼,这些百姓到了流求,即使粮食有缺口,也不是很大,我们想法子,熬过大半年便没问题了,请大哥放心。”许汉桂想了一下,肯定地答道。
    “那就好,我在福州狠狠敲了王积翁一笔,除了粮食和食盐,金银财宝你们全部带走,应该能帮上一些。”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许汉桂一拍脑袋,冲旁边的水手道:“张小六,去,把船舱里的那一袋东西扛上来。”
    一会儿功夫,那个叫张小六的水手扛着一只不大的口袋走了上来。打开口袋,当看到那黄澄澄的玉米粒子时,许汉青差点没哭出来,他抓起一把玉米粒子,颤抖着捧在手里,嘴里喃喃道:“太好了,太好了。”
第十一章 战前安排

       
    许汉桂一听正是大哥要的东西,登时喜得合不拢嘴。
    半晌,许汉青方才冷静下来,站起身,对许汉桂问道:“二弟,这是哪弄来的,真是好东西呀,千金难买。”
    许汉桂笑着答道:“也是巧了,前些日子我跑商到吕宋,搭救了一艘落难商船,这便是那艘船上带的东西,已经被吃得差不多了。我看形状有些象您画的样子,便把剩的这些带了回来,让大哥您看看。呵呵,大哥您光顾高兴,袋子里除了那个西天麦可还有别的东西呢。”
    “哦。还有什么?”许汉青边说边把手往袋里伸去,抓出三个东西。“好哇,天助我也。”许汉青兴高采烈地说道:“这个是玉米和地瓜,产量高,适应性强,坡地和新垦地都可种植,不和稻麦争地,煮熟晒干的话能放上好几个,比稻米还耐储存。有了这些,我们便有了资本与北元抗衡,好,太好了。”
    “大哥您说好,那它肯定错不了,回去后我就让他们种下去。”
    “恩,早种早得益。”许汉青又想了一下,说道:“这个地瓜是藤蔓植物,可能与别的作物不一样。多少留点种子,先种下去试试,等有了经验便好了。”
    “还是大哥想得周到,就照大哥说得去做。”
    “对了,二弟,你们那大炮造得怎么样了,我看船上并不多呀。”许汉青看着船上的弩炮问道。
    “是这样的,大炮已经造了一些,只是没有经验,适合舰船的就这么几门,我来时已经按这个规格在造了,估计以后就快了。”
    “是这样啊!”许汉青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等舰队都装备齐全了,你们就在附近海面上转转,先不要和元朝水师对阵,找几个小海盗练练手,既能锻炼战力,顺便还能捞点钱财。”
    “呵呵,这样好,那些个乌合之众,几炮打过去,估计就投降了。”
    “那也能提高火炮的准确率不是。”许汉青笑道:“你们也打海盗的旗号吧,这样能隐藏我们的实力。”
    “好的。”
    ……………………………………。
    在海上兜了一圈后,刚刚回到兴化。戴云山便来了一个通讯营,给许汉青带来了好消息,信鸽已经训练完毕,可以使用了。
    对于在现代用惯电话网络等通讯工具的许汉青来说,古代的通讯让他烦恼不已。什么八百里加急,在他看来和乌龟爬没什么区别。有了信鸽,虽然还气候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可也比那些用马来传递快捷很多了。
    在这以后的三天里,许汉青组织了一个机要员短训班。把一些简单的加密解密的方法传授给通讯营中心灵手巧,又识文断字的人。虽然这在后世可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大概,但在这时却让这些人听得目瞪口呆,当作天书一样。
    随后许汉青给通讯营下达了任务,一部分带着信鸽和密码本,在精干人员护送下到武夷山区与张天河会合;一部分去与泉州许夫人会合;一部分前往戴云山大本营;其余大部分都向北面进发,积极打探两浙方面的情报。因为在许汉青印象中,援救泉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