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贼- 第1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二月末,今年即将走入尾声,新年将至。

盖俊舒了一口气,幽州牧刘虞半卖半送下,强行掠夺左冯翊、河内二地,加之从北地调拨一笔粮谷,并州近百万口人总算勉勉强强度过了寒冬,让他气愤的是,他三度修书,冀、兖二州莫说送粮,连一个回应也没有。

“总有机会的给我等着……”每每想起,盖俊便面色狰狞,目露凶光。

解除粮食危机,卞秉一看姐夫停下来,赶紧筹办婚事,本来小两口早就该结婚,无奈盖俊忙碌不停,一直拖到现在。婚礼是在晋阳举行,当日宾客如云,大腹便便的卞秉婚礼泪洒现场,引得卞秉亦泪水涟涟,场面温馨无比。

稍得清闲,盖俊注意力放到州政上,并州九郡,太原、雁门、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六地产盐,尤以太原为最,出盐极多,亦产铁,按理不该如此穷困才对。前面提到当今之世,经营盐铁是官、私并存,比例大概在1:10,民间占据了绝对优势,官办可以忽略不提。这个民间可不是小民经营,而是豪族,朝廷指派人员监督、收税。可是盖俊翻阅往年记录,觉税钱少得可怜,不问亦知,监督者定是与豪族狼狈为奸,窃取国家利益为己有。

历朝历代,乃至现代,盐都属于国有资源,东汉豪族竟能垄断盐铁之利,势力之盛由此可见一二。

盖俊而今是并州牧,兼且未来汉室衰败,群雄割据,可以视并州一切皆为他所有,遂动了收回盐池的心思。某日召来王信、贾诩,稍稍透露一点,立刻引得王信激烈反对,毫无疑问,西河王氏必然拥有当地盐池利益。

盖俊本身就为豪族出身,其中龌龊最是明白,一早猜到王信会反对,但是贾诩也反对就让他有些难堪了。自贾诩来归,他对其倍加宠信,授予重权,到头来贾诩居然不和他一条心,失望之色尽显脸上,挥挥手,示意两人退下。

贾诩去而复返,盖俊一怔,马上明白他是有些话不方便当着王信说。

贾诩落座后道:“使君治理盐池之心,实是正确之举,就是太过急切了。使君初任宰牧,冒然施为,恐惹州里豪族不安,依下官之见还是一步一步来稳妥。”

盖俊不满道:“天下即将大乱,何能等待?”

贾诩不紧不慢道:“正因天下即将大乱,才该以稳为主。敢问使君一句,现今收回盐池,两三年内可令并州富庶起来?”

盖俊眉头紧锁,摇摇头。收回盐池,需要大量人手及经验,靠谁?还不是要靠当地豪族,到时他们会配合吗?不容乐观。两三年内莫说赚钱,能把架子支起来就不错了。

贾诩继续道:“九郡太守,并州人占其四,皆为豪族出身,况州别驾、治中、从事等。王别驾乃是使君姻亲,犹然抗拒,以此观之,使君异日外出征伐,后院必起火。”

不得不承认贾诩说得有道理,盖俊闷闷不乐。

贾诩笑道:“其实朝廷收的税并不轻,相反,很重,只是监者渎职,致使国家失利……”

盖俊听到此言眼眸一亮。

“所以,使君只需另派监者,一年可轻而易举收取数亿钱。”

盖俊抚掌而笑,有这么个聪明人在身边就是不一样,可以让你少犯错误。盖俊掌兵近六年,军中致残者千许人,皆厚养之,先是安置在左冯翊,后迁北地郡,并州亦有不少,这些人对盖俊感恩戴德,忠心不二,用他们为监者岂不大妙?

贾诩退下后,盖俊召回王信,言及盐池监管不利,国受损害,欲换监者,王信顿时一惊,迟迟不能言。盖俊笑着说既然别驾不语反对,孤便当你同意了。

盖俊雷厉风行的撤换一干盐监,用亲信代替,并州震动。又效法幽州牧刘虞,命雁门、五原、云中、西河四郡开市和胡人互利。

随后盖俊目光转向军事,先是老巢北地郡,去年盖俊从北地带走两万骑,今年又调步骑一万五千,北地精锐被抽走大半,而今境内堪战者仅步骑万余人,主将骁骑校尉杨阿若、北地都尉马腾、司马郭锐、马举。北地看似兵少,不过有羌中数万羌骑为援,稳如泰山,除非韩遂、董卓倾巢而来。

并州方面,上郡都尉鲍出,掌兵一万,面向左冯翊。西河都尉卞秉,掌兵一万,面向河东。上党都尉胡封,掌兵五千,面向河内,三地都与司隶连接。另任杨寿为雁门都尉,由于并州和幽州并无冲突,手里只有三千兵。

西河匈奴王庭驻扎骑兵八千,使匈奴中郎将、领朔方太守盖胤为主,骑都尉庞德、破虏校尉张绣为副,势力辐射北方五原、云中二郡,危急时刻可调汉胡万骑。至于耿祉,度辽将军再怎么说也是北方统帅,兼顾并、幽军事,盖俊一时奈何他不得,但盖俊想整他却很容易,一旦卡住补给,耿祉就是一头拴了绳子的狗。

大本营太原晋阳方面,破贼中郎将关羽、殄虏校尉黄忠、厉锋校尉张杨掌兵一五千人,盖俊自统射虎、落雕二营三千骑,太原、上党交界一带,驻扎着黑山精兵一万,降贼校尉陶升都之,司马刘石、左校、雷公等为副。

至此,合计诸郡地方守备,盖俊拥兵十万,实力与董卓相比也毫不逊色。

年末,董卓废除光熹、昭宁、永汉三个年号,改回中平六年,新年伊始,再改年号初平,是为初平元年。可惜,董卓“从此开始,天下太平”的愿望破灭,关东起兵了。

正月,陈留郡。

襄邑县陈家庄是以打铁为生计的村子,全村上百壮丁九成九有打铁手艺,不久前一位“大官”到来,命令他们打造武器。汉代习武成风,遍地游侠,打铁出身哪有不会打武器的。然而大官所说数量实在惊人,他们实在搞不懂,郡有铁官,何至用他们?百姓有百姓的智慧,自知不能过问,惟有听命行事。

不久后大官再度前来,似对铁匠锻造的环刀感到不满意,亲自画图,命照画锻之。铁匠们好奇围观,这是一柄近身短刀,长三尺,形貌俱佳,据称名叫卑手刀,皆是暗道对方不愧是大官,连兵器也懂得。

卑手刀顺利完成,大官很中意,隔三差五便跑来观看,有时亲自动手,铁匠不由啧啧称奇。

村口,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缓缓驶来,车上坐者名孙宾硕,北海人,目前为青州从事,受刺史焦和的指派到陈留与诸州郡商议起兵事宜,路过襄邑闻曹操在此锻兵,顺道拜访。

很少有人知道孙宾硕和关中大儒赵岐为生死之交。当年党锢之祸甚烈,赵岐逃亡青州,隐于市井,以经商遮掩,为孙宾硕所查,后者冒着生命危险把赵岐迎回家,养顾数载。此事若传扬出去,孙宾硕必名登天下,绝不止区区从事那么简单,但他和赵岐乃是生死之交,不屑去宣扬。

孙宾硕至时,曹操正在打铁,脸被熏得黑红,甚为不雅。孙宾硕笑道:“君此时当虑大事,何做工匠制刀邪?”

曹操持巾擦面,笑着回道:“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大事。”

孙宾硕笑而不语,显然是不认同曹操所言。

“校尉……”一个身高仅六尺余的青年大步上前呼道。别看这人矮小,却是体态健硕,燕颔虎头,眼如点漆,奕奕有神。往那一站,连身长七尺余孙宾硕都感到压力。

曹操问道:“何事?”

“张府君遣人通知我等即刻前往酸枣。”

曹操遥望西方,终于、终于要开始了吗……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举南下

一支五千人的大军出襄邑境,士卒持刀戟弓弩,披铁甲者甚少,多为皮甲,虽然一身装备不怎么样,气势则不弱内地郡兵,反而隐隐强上几分。这是因为汉代有兵役制度,豪族可以躲避,小民难逃,一般人成年后很多都有当兵经验,在本地为当兵者最多,往京都或边地也有不少。所以募兵面向的是服过兵役的人,这些人多少有些底子,经过几个月狠狠操练,可以轻而易举过郡兵。

当然,也不能否认主将的作用,毕竟主将乃是一军之魂魄,至关重要。这支军队属于曹操所有,曹操少年时代便阅尽诸兵书,京中号称知兵,而且黄巾之乱时参加过十万人大会战,经验也不缺,却是比那些仅仅坐在高堂吹嘘的关东诸州郡大吏强多了。

五千人行在路上,不见尾,极具气势,曹操感慨万千,满心骄傲,与袁绍、袁术兄弟逃出京师时波澜不惊不同,他堪称倒霉透顶,先遭谋害,再被抓捕,险死还生。俗语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点不假,袁绍、袁术相继陷入困境,不得州郡支持,他则在大兄、陈留太守张邈的帮助下拉起大旗,招兵买马,又遇本郡孝廉卫兹散家财以资给,加上族弟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惇、夏侯渊闻信赶来会合,总算组建起一支义军。

曹操无法预见未来,这支在他眼中骄傲无比的军队很快就将全军覆没,但基石不损,里面诸如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惇、夏侯渊,乃至乐进、典韦、史涣等,日后追随他南征北战,始终不离不弃,曾一败涂地、曾仰人鼻息,亦曾横扫千军,最终为他建立起一个天下十分有其七的庞大帝国。当然,有了盖俊这个变数,一切都将不同。

襄邑位于兖州陈留郡东南角,此去酸枣在西北,与河南尹仅一线之隔,京都在望。关东州郡选择此处起兵会盟,其用意不问自明。

曹操到达酸枣,此时已有数路兵马,随后各地兵马陆续到来,除了先前密谋的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等,豫州刺史孔伷亦率豫州诸郡守赶到,青州从事孙宾硕言青州刺史焦和正在整顿兵马,不久也会前来。中原四州惟有徐州刺史陶谦态度暧昧,要说他支持吧,至今没有回音,要说他不支持吧,治下广陵太守张在此。反正他就是抱着胜了有我一份功劳,输了跟我没关系,不愧是混迹官场数十载的老油条,让人说不出他的不是来。

另外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所谓蛇无头不行,袁绍乃是士人领袖,一手导演诛阉,雪党人二十载大恨,又是关东讨董的策划人,众望所归,当为盟主。然而让人气愤的是,冀州方面毫无动静,韩馥阴奉阳违,始终不予支持,袁绍在渤海仅募到数千兵,自认实力不足以服众,还要再等些时日才能赶来。

没有盟主统一指挥,诸州郡只能整日蹲在酸枣晒太阳,白白浪费大好机会。

河南尹,雒阳。

酸枣距离京师仅四百余里,关东州郡起兵当日董卓就知道了,那一刻,董卓有万念俱灰之感。

关东军骂他擅自废立,窃取权柄,笑死人也。

废帝是得到太傅袁隗同意、百官同意的,不是自己任意妄为。即使废帝后,他也没有乱来,借不雨为由代刘弘为司空,后授予刘虞大司马,自任三公之太尉,最终公卿所请,登上相国之位,可以说每一步都走得合理合法。

他自知为边地之人,麾下无治国人才,只有拉拢士人,他先拉拢士人领袖袁绍,碰了一根钉子,他不以为意,不改初衷,终得士人认可。以公卿子弟入宫代替奸阉、为党人领袖陈蕃、窦武等人翻案、并提拔其等子孙为官,擢用天下名士、乃至京官外任……

自己对士人的建议言听计从,可是结果呢?原来,一切都是一场假象,一场骗局,士人早在他扶帝进京的一刻就开始谋划了。

和往日谋士盈坐不同,今日相国府密室仅有李儒、田仪等寥寥几人。

董卓满脸疲惫,似一日间老去,这才惊醒,原来自己已经快六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