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 第3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刘头现在已经是名传数十里的暴发户了,零零碎碎攒下来的打赏钱足有几十两,在辽东这地方堪称富户,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他的好运道,能够给那位文曲星下凡一般的王大人守门,还能遇见江将军这么一个虔诚又大方的贵人,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啊。

当南城这里贴出招募告示后,来应募的人相当踊跃,最主要就是因为有了老刘头这个例子,陆家兄弟若不是刚好出海未归,也是一定会早早的来报道的。

正是因为有了必得之心,陆仁义才把那些私下里的勾当讲了出来。

谢宏一行初至金州的时候,江彬那一嗓子很多人都听到了,他们去过几次山东,听到的传言更翔实,知道如今的冠军侯是手艺人出身,还有意开海,因此为了取信于江彬,他也没做避讳。

一番话讲完,又做了保证,四兄弟热切的目光齐齐盯在了王云脸上,倒让王云凭空添了不小的压力。

陆仁义的话听起来合情合理,不似有违,可用扁舟出远海,这事儿怎么听怎么玄乎,王云并不以断事见长,一时间很有些踌躇不定。

“去登州或是皮岛路途遥远,一时难以验证,致使大人难以尽信,不过我兄弟的水性都不差,而且现下里就可以演示,就以此岛为目标,大人意下如何?”陆仁义脑筋转的极快,见了王云神情,便知究里,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至少也要拿个水手的名额。

谢宏循着他所指的方向一看,心里都是一惊,金州周边有不少岛屿,天气晴朗的时候,很多都是肉眼可见。

不过,俗话说的好:望山跑死马,看似触手可及的东西,实际上的距离可能非常遥远,在海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陆仁义指的那个小岛看似很近,但据谢宏的目测,应该至少有十数里之遥,一个往返就是近万米,这样的水性很是让人惊叹了。

何况现在也不是盛夏时节,而是隆冬腊月,一年最寒冷的时候,跳到海里就先得冻个半死,再加上万米的马拉松游泳,简直有些匪夷所思了。

可看那四兄弟都是信心满满的模样,谢宏也有了些期待,若是这四个人真能完成这样的壮举,那么驾渔舟泛远海也没什么不可信的了,只要沿着海岸走,就算船翻了,这四兄弟八成也能游回岸上。

有了这样的航海好手相助,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很容易开展了。谢宏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王云见状也不迟疑,立时道:“那就如此罢,你们自去,本官就在此间观望,此外再让人准备一艘渔船跟随,免得……”

“大人无须多虑,但请在此观望即可,我兄弟去去就回。”这次说话的却不是陆仁义,而是大哥陆仁佳,看这人一脸自信的模样,谢宏马上就明白了,这四兄弟中,头脑最好的是老2,水性最好的却是老大。

等到四兄弟下水之后,谢宏就更是笃定了,陆仁佳游在最后,一副游刃有余的模样,显然是为了照应几个兄弟,这才如此。

四人游得速度也不慢,波涛翻涌处,不多时便到了中段,谢宏见状也是大喜,这样的水性,简直和水浒传里面的浪里白条差不多了,有了这么四个航海技术高超的人相助,近海的探索,以及令自己担忧的原材料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正文 第399章 谢宏的新式战舰

第399章 谢宏的新式战舰

从海路去朝鲜,谢宏考虑的主要正是原材料的问题。

和人参一样,辽东的森林也都在长白山脉,辽南这边也有,可论木材的质量,却远远及不上深山老林里的那些,那些可都是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大树,用来造船再好不过了。

而运送这些木材最好的办法也是走海路,在森林中伐木之后,直接编成木筏,顺着鸭绿江顺流放下,入海之后直接拖回旅顺,既省力,隐蔽性也强。

要是走陆路就麻烦多了,辽东的道路状况很一般,越靠近鸭绿江越是如此,想要从陆路运木头回来,就只能多造大车,然后延绵而行。

这样一来,耗费自不用说,谢宏制造的马车虽然轻便,对道路的适应性也强,可减震的设备需要精钢所制的弹簧,现在的流水线不过是手工的,制造弹簧可没那么容易。

况且铸造学院的主力都留在了京城,这边的铁匠作坊要建立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造大车去拉木头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而辽东的水力资源虽然不错,却远及不上江南那样的水网纵横,想靠河流运送木材一样不可行,就算可以,也没办法避人耳目,还容易遭到破坏,所以,走海路才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即便有了称职的领航员,也不能靠渔船来拉木头,风险倒也罢了,关键还是动力不足,效率太低。

因此,解决了水手和领航员的问题之后,谢宏就把精力投入到了造船当中。

辽南附近木材并不匮乏,大批量的造船有些困难,可数量少的话应该不要紧,谢宏构思的船并不大,所以倒不用顾及这些。他要做的,就是尽早把图纸画出来,并且完成各种细节的讨论,尽早下水。

在招揽到了陆家兄弟的两天后,谢宏终于带着一叠图纸出关了。

对于谢宏设计的船,王云是期盼已久的了,尽管他也知道没经过实务操作的人,很难设计出来合格的船只,可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是发生在谢宏身上的,总是会有些出人意表之处。

这一次也不例外,王云拿着谢宏的图纸,看得目瞪口呆,好半响才想起来问道:“谢兄弟,这是什么船?”

“嗯,就叫飞轮战舰好了。”谢宏微微一笑,给这艘新船命了名。

“飞轮战舰?以人力蹈之……驱动轮轴……再以轮轴带动桨叶,莫非……”王云一张张的翻看图纸,越看越是疑惑,沉吟半响,突然抬头问道:“谢兄弟,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车船?”

“正是。”听到王云此问,谢宏也有些意外,他意外的不是王云道出了车船的名字,而是对方的渊博。

早在南北朝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车船的记载,明确的记载则是唐人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说的就是车船。

车船可以说是现代轮船的雏形,唐代多以军用,在宋代曾经风行一时,无论军民皆有使用,而以谢宏的了解,到了明朝车船应该也是有的,不过却很少听闻。

想来也是,以明朝士大夫对工匠的压制,和对航海的禁锢,那些也都是仿造前人的鳞爪罢了。何况,前朝的车船也有不少缺点,只适合在大江大湖上应用,如运河那样的地方,是无法通行的。

“谢兄弟果然了得,竟然可以再现这等传说中的船只,只是……”王云先是赞叹不已,随即也是想起了相关记载中的种种缺陷,他又皱起了眉头,连连摇头道:“据愚兄所知,这车船过于笨重,经不得风浪,却是入不得海的……”

说罢,他也是长长叹息了一声,显然很是遗憾。

谢宏笑笑,很不以为意,王云虽然学问不错,也很好学,不过还是受了不少传统的影响,经常把前人记载的东西当做真理。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车船,就是后世轮船的前身,在螺旋桨驱动的轮船发明之前,除了驱动方式,明轮汽船跟中国古代的车船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能回避掉相应的缺陷,在海里航行也一样没问题。

“王兄,车船不能入海,主要是由于船身笨重,而且船体上层建筑太多,导致重心过高,因而易于翻侧。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了,你来看……”谢宏抽出一张图纸,指点道:

“我这船的上层建筑很少,装置大多在水线以下,经过我计算,重心应该足够低……此外,驱动桨叶的轮轴也不一样,我采用了螺杆和齿轮结合的方式,不但省力,也节约空间和设备,船体远不如记载中的车船那般笨重。”

大航海时代的帆船很多,适合远航的战船和商船都不在少数,可谢宏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当然不会记得详细的参数,所以,他才选择了车船。

当然,这车船和古代的车船肯定不一样,外观和原理虽然差不多,驱动船只的也同样是人力,可实际上,谢宏的飞轮战舰却更类似于后世的轮船。

王云虽然有些不良习惯,但却很虚心,在书院听过几个月课,他也能听得懂谢宏说的那些原理,仔细推敲一番之后,他也点点头,认可了谢宏说的道理。

“从理论上来说,谢兄弟你说的应该不差,只是,最终如何还得做出来再说,旁的倒也罢了……”虽然认可了理论,可王云的眉头依然没有打开,“船内部的轮轴愚兄可没有办法,这要如何解决?”

“没关系,等林师傅他们来了,把铁匠作坊建起来就好,王兄,你先进行船身的制作吧。”

董平虽然留在了京城,可谢宏也是带了铁匠师傅的,比起后来才设立的航海学院和物理学院,铸造那边董平的学徒不少,谢宏挑了几个其中的佼佼者带来辽东,单靠这些人进一步研发有困难,可单纯复制京城的冶金作坊却是不难。

“也好。”王云也不抬头,反复研究好几遍图纸,觉得没有问题了,这才起身告辞,去召集船匠和木匠,准备开工了。

真是不容易啊,谢宏捏了捏眉心,还是做甩手掌柜轻巧,当初和董大哥配合的时候多爽啊,要什么,只管下个条子过去就好,顶多也就是画画图纸,哪象现在这么辛苦?

人才啊,还是人才最重要。

谢宏走到门口,正要出去吹吹海风提神,刀疤脸却苦着脸走了进来,见谢宏就象见到亲人似的,一下扑了上来,哀嚎道:“谢兄弟,我受不了啦,真是受不了啦,你行行好,放过我吧。”

“哦?”谢宏抬眸一看是他,似笑非笑的反问道:“怎么,江大哥,今天又轮到你了?”

“可不是吗?我说谢兄弟,某可是马上将军,干吗还要坐船啊?就算坐船,也得等大船造出来再坐吧?坐这种小渔船不是要人命吗?不行了,不行了,某实在撑不住了,某要休息几天。”江彬见谢宏不为所动,干脆耍起了无赖。

“江大哥,你跟和尚说的话我可都听见了。”谢宏戏谬的笑道。

陆家兄弟一时还派不上用场,虽然可以让他们探索近海的海图,谢宏却不想让他们继续用小渔船冒险,不过让资源闲置也不是他的作风,于是他干脆把边军们分成了几拨,分别让他们坐船出海,以尽早适应航海。

当然了,对于全部由内地的旱鸭子组成的边军,这种历练实在有些辛苦,除了少数适应得快的,大多数人都和江彬一样,被摇得七晕八素,狂吐不止,因此,刀疤脸才会跑来哭诉。

“听见了又如何?”江彬底气有点不足,可还是梗着脖子硬撑。

谢宏神秘兮兮的说道:“江大哥,我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就是咱们刚到南镇抚司的时候,我跟你们说的那个是吧?可这里面的学问,你们就不知道了,你想不想知道?”

所谓谢宏在南镇抚司的许诺,也就是扫平北镇抚司之前,他为了鼓舞士气,把江彬得的那个朝鲜秀女拿出来说事儿的典故。当时谢宏的许诺是人人有份,不过后来朝鲜一直没来入贡,这事儿也就搁置下了。

边军们在京城都是拿着厚饷,又有去丽春院的优惠,谢宏原本以为他们早就忘了这茬呢。结果在山海关听到和尚与江彬对话,他事后琢磨了一番,又找猴子来问了一回,才搞清楚,原来这些人还惦记着呢。

谢宏是不理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