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东汉末- 第20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已经远远超过原本的规定。权利不分家,有了权就有了利,特别是涉及到那么多大户的利,争权夺利的事情就在所难免。

他初入仕途,在洛阳的时候,有天子罩着,就算犯了错,老子大大方方认个错,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比如他开始放狂话要赶五校尉出北军一样,当时是没能赶成,其实后来还是做到了,五校尉现在全部换了。

到了并州就不一样了,他现在是天子外放的一方大吏,一旦出了错,不是仅五个校尉知道那么简单。天子力排众议,想了各种办法把他派到并州来,又偷换概念,授权他把长水营扩充得比原来的北军五校规模还要大,可是顶着非常大的压力的。如果他搞砸了,把并州搞得一团糟,那不仅是他的脸丢光了,天子的面子就没了,以后的改革自然无从谈起。到了那时候,天子很有可能会拿他出气,把他当替罪羊。

大汉的地方长官是太守,太守由司徒府署任,其他长吏一概由太守自署。实际上太守要想管理一郡,仅凭他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不可避免的要倚仗郡中的豪强,比如王家这样的大族,你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这些地方豪强相互之间都有联姻,你就算不署他,也不可能不署他的亲戚。太守一任也就是几年的时间,再长不过十几年,可是本乡本土的是要一直处下去的,这些大吏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倾向于本地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太守难就难在这里,如果全部放手给手下人,那他也许会得个好名声,但是大权旁落,好处也非常有限,如果不放手,和本地豪强的冲突就在所难免,除非遇到极其强悍的太守,一般来说都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太守多少要吃一些亏的。

看王球这样子,大概就在和王允的争锋中吃了苦头,所以不顾官场上的潜规则,一见刺史的面就给王允下药。不过他却不能上王球的当,这儿可是刺史府,那些小吏有可能就是王允的什么远房亲戚也说不定,他这儿说王允一句不是,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传到王允的耳朵里。以王允那狗脾气,他很可能就在今天的晚宴上向他发飚。

他笑了笑:“多蒙府君提醒。有才之人,多有脾气,这也是难免。不过,挽弓当挽强,用人当用长,只要他不因私情而误了公事,那就算有些脾气,也是可以谅解的。”

王球会意,连连点头:“使君所言甚是,所言甚是。”

第230章 雪中送炭

董卓驻车龙山之下,看着逐渐成形的军营,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他的心情升常不好,一想到刚才在众人面前受窘,他的心头就像是压了一座山似的。

“名士,不过如此。”董卓自言自语的嘟囔了一句。向袁绍献殷勤,袁绍看不上我也就罢了,居然还被他借着韩遂的由头讥笑了一番。韩遂也算是西州的名士,可是他现在依附了刘修,还算什么名士。

不错,我是靠着依附宦官才得到今天的官位的,可是刘修又算什么,他不也是靠着得了天子的宠才有今天?跟他比,我的战功更大,我比他更心安理得,凭什么你韩遂看得上刘修,就是看不上我,在这么多人面前给我难堪。

还有袁本初,你自以为是世家子弟,目中无人,总有一天会让你看看我的厉害。

“走!”董卓重重的拍了一下障泥,似乎将一口怨气吐了出去,可心里却还是憋得慌。

部曲督牛儒应了一声,向晋阳城最后瞟了一眼,刚要下令出发,却愣住了。董卓见他没动静,非常诧异,正要怒声斥骂,亲卫司马胡栓叫了起来:“是韩文约!”“韩文约?”董卓现在一听到这个名字就不舒服,不过还是很自然的转过了头。

韩遂带着十几个亲卫飞马而来,在车前滚鞍下马,紧走两步,正好停在董卓的车前。他满面含笑,躬身一拜:“董大人,请留步。”

董卓一听,刚才的怨气顿时不翼而飞,连忙从车上起身,伏在车轼上以表示自己的尊敬:“文约先生匆匆而来,不知有何指教?”

韩遂笑着说道:“指教不敢当。我家使君对大人闻名已久,刚才人多口杂,不好详谈。眼下又多有鼻务,所以让我前来请大人稍留尊驾他一把公务处理完了就赶来和大人请教。”

董卓粗重的眉毛一挑,立刻变得神采奕奕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刘大人要和我……商谈?”

“正是,我家使君说,大人当年在并州征战过现在又是他的前任,对并州的情况一定有很多见解,如果能得到大人的指点,一定对他大有禅益。”董卓抚须大笑,纵身跃下了车拉着韩遂的手臂,亲热的笑道:“禅益不敢说,不过既然刘大人这么看得起我董卓,我也不敢藏拙。

刘大人刚到晋阳,公务当然是杂了一些,王允也好,王球也罢,都不是什么善茬子。我便等他一等,也好看看这晋阳大营是如何的风景。”

韩遂连连点头:“我家大人也说,董大人久在军营军务娴熟,这方面还要向大人多请教。”董卓欣慰不已,让人在路边设了席,和韩遂把酒言欢。

刘修处理完了公务,天色已经快黑了,王允再次来请。他稍微收拾了一下刚要起身跟着王允走。赵云快步走了过来,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段公让韩遂在城外留住了董卓,正等你去和董卓告别呢。

刘修非常诧异,段颊让韩遂在城外挽留董卓还要自己去给董卓送行?我什么时候露出的这个意思,我对董卓没什么好印象啊。不过既然段颊这么做,想必是有道理的,他也不多想,转身对王允说道:“请你们稍微等一下,我去去就来。”

王允莫名其妙,也不好多问。

刘修上了马,带着赵云等人驰出晋阳城门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了段颊的意思,不免对自己这些不良的情绪感到羞愧。董卓有什么罪过呢,到目前为止,他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大汉的事,焉知他以后是不是被逼出来的?自己以结果一而且是尚未出现的结果来推测一个人,对董卓未免有些不公平。

退一步说,就算董卓天生就是个恶人,可是又有谁是天生的好人呢?自己要想成一番事业,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人打交道,不光是好人,也不能忘了恶人。太祖曾经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如果仅从自己的喜恶出发,那和后来的王允要杀光西凉人有什么区别?

等看到董卓时,刘修已经端正了态度,当正在和韩遂相谈甚欢的董卓看到他,站起身来表示迎接的时候,他已经大步赶了过去,抢先躬身一拜:“累大人久等,死罪死罪。”

董卓见他这么客气,非常有面子,连称不敢。刘修又解释了一下,说新来乍到,事务繁忙之类的。董卓也能理解,反而替他解释了几句,还打趣说:“如果不是大人公务繁忙,我哪里有时间和韩文约谈这么久啊。”

刘修入座,先和董卓拉了拉近乎,诸如我们都是边郡人,都是武人,当然了,你是前辈,我还是新丁,以后要向大人多多请教之类。董卓心情非常不错,一一应了,最后刘修说到河东太守韩纯没送兵器时,董卓还心有同感的说,这些士人啊,就是眼睛长到头上去了,不知道天高地厚,说起来一套一套的,真的上了战场,他们什么也不是。你放心好了,我一到河东上任,就让人把缺的铁给你补来。

董卓特别提醒刘修,王允这个人,你能不惹最好不要惹。王球和他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你也不要相信王球的话,这里面的水深着呢。

他随即给刘修说了一下这事件的原委。

王球的前任是刘质,那时王允才二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在郡里做一个郡吏,上任没多久,就把小黄门赵津给杀了。赵津是宫里的人,虽然不是最厉害的那一类,可是赵津在晋阳横行惯了,他的家人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就把状告到孝桓皇帝前面去了。孝桓皇帝一怒之下,把刘质槛车征廷尉,就这么杀了。王允呢,他护丧到平原,为刘质守丧三年,然后才回来,这下子名声更大了,新太守王球再次征他为功曹,主掌一郡的人事。

王球辟除他当然是想借助王允的名声和能力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这是搬起了石头砸自己脚。王球看中了一个叫路佛的人,想任命他。

可是王允坚决不同意说路佛这个人“少无名行”也就是说名声不好,品行不高。实际上路佛这个人虽然不是什么大才可也不至于有多坏,要不然王球也不至于自污名声。为了这事,两人闹翻了,王球要杀王允,结果没想到王允的名声太大了他刚把王允抓起来,刺史邓盛就派人驰传召王允由别驾从事。

什么叫驰传?刘修大致知道一点,就是用最快的公车传令,和军中的六百里加急是同一个意思,表示紧急的意思。

王球和王允闹了一场,王允一点事也没有,反倒成了刺史的属官,要收拾王球那是随随便便的事,王球输得里外干净,从此在太原郡丢了颜面说话再也没人听了。

董卓继任之初就听说了王允的大名,再加上邓盛现在入朝为太仆,对王允是非常器重,多次在别人面前推荐他,董卓也不愿意和他做对,照样让王允做别驾从事基本上并州的事,他都是交给王允处理的,说王允是实际上的并州刺史一点也不为过。

袁绍下了车,向接到消息迎出来的王允点头示意却没有跟着他进门,而是转过身来很恭敬的伸出手:“季方先生允本来有些诧异,心道以袁绍的身份还需要对谁这么客气,可是一听季方二字,他立刻会过神来了:“颖川陈太丘之子,陈君季方?”袁绍矜持的点点头,在王允惊讶的目光中,扶着陈椹下了车。其实陈椹才四十多岁,根本不用他扶,但是今天是和并州豪俊每一次见面,他自然要把礼数做足。

“久闻太原王子师文武双全,是难得的俊杰,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材。”陈椹冲着目瞪口呆的王允拱子拱手,王允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还礼,一边鞠躬一边道歉道:“先生大名,允闻之久矣。

不想今日有幸得见尊严。敢问太丘先生好?”

“多谈。”陈椹连忙正了脸色:“承蒙诸君子挂念。家父身体康健。”“太丘出山,大汉有望矣。”王允毫不掩饰脸上的崇敬之情:“天子虽然年轻,宋家父子虽然愚笨,这件事却是做得非常妥当。”陈湛连连谦虚。王允客客气气的侧着身子,以一榫非常恭敬的姿态把陈谋迎进门,袁绍也不介意,反而更加稳重,亦步亦趋的跟在陈湛身后。

堂上坐着太原郡的豪强,有一些还是刺史府的掾属,是其他各郡的名流,见王允引着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都以为这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绍袁司马,一起赶上来行礼,七嘴八舌的说着景仰之情。

王允大笑,把袁绍请到面前,带着敬佩之意说,你们认错人了,这才是袁司马,这位是他的宾客,不过也是位大名士,是大名鼎鼎的陈太丘的儿子陈季方先生。

众人错愕,随即又感慨不已,大夸袁绍身负盛名,却还是这么礼贤下士,不以家世尊贵而自负,足以为人楷模。

袁绍和陈椹演这么一出,本来的目的就是表现袁绍的礼敬士人,现在目标圆满完成,自然是心满意足。王允向他们一一引荐并州的才俊,袁绍与他们一一寒喧,他见多识广,从小又是和这些人打交道打惯的,热情而又不失礼节,能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友好和欣赏,不少人的名字和事迹他都有所耳闻,适时的提出来表扬一番,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