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东汉末- 第3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疆战胜,但是遗留问题也不少,在高兴之余,他们都有些担心。可以想像,刘修这次回京也不会太舒服,遇到这种情况,贾诩跟着去是帮助最大的,但是他现在身负进一步分化鲜卑人的重任,刘修只好自已一肩挑了。

“我们要回洛阳了。”张卫一边啃着烤鱼,一边对吕小环说道:“你去过洛阳没有?”

吕小环摇摇头,“洛阳好玩吗?”

“当然了。洛阳有十个……不,一百个九原城那么大。”张卫张开双臂,向吕小环演示了一下洛阳的庞大,“洛阳城可热闹了,有很多很多好吃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

“哦。”吕小环的有些羡慕的看着张卫:“有好看的衣服吗?”

“有,有很多很多。”张卫夸张的说道:“洛阳有好几个市场,每一个都比这里的胡市大,在那里卖衣服的地方就有一个九原城大,有各种各样的好看的衣服。”他仔细的看了一下吕小环一丝不挂的身子,老气横秋的点点头:“你要是穿上那样的衣服,你就是洛阳城最漂亮的女人。”

“不对。”张鲁打断了他,不满的横了他一眼:“英子姊姊才是最漂亮的。”

张卫愣了一下,连忙改口道:“嗯,你是洛阳城第二漂亮的女人。”

吕小环沉下了脸,不高兴的踢了一脚水,转身就走。张鲁可怜的看了看张卫,“你惨了,说错话了。”张卫挠了挠头,连忙追了上去,一边追一边叫道:“小环妹妹,小环妹妹,你是九原最漂亮的女人。”

远处的刘修扑嗤一声,嘴里的酒从鼻子里喷了出来,酒水辣得他鼻子又酸又疼。

……

贾诩给对面的儒生斟满了酒,轻声把刘修的决定说了一遍,儒生不动声色的听着。

“先生,我觉得天子调将军回洛阳不仅仅是养伤那么简单。他有可能会在洛阳停留一段时间,而且我觉得天子这次只是封他为镇北将军好象有些薄了,和他以前对将军的宠信有些不符。”

儒生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我也是这么想,之所以只是拜他为镇北将军,一方面可能是先堵住袁家的嘴,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让他能名正言顺的继续掌握并州的兵权,毕竟他能依靠的也就是这些。”

贾诩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唉,当初他不听我的,非要杀了檀石槐。如果檀石槐不死,北疆兵权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就不用再说了。”儒生微微一笑:“你不是还在北疆嘛,如果需要,随时可以挑点事出来。他不在北疆也好,如果北疆兵力太多,和连和慕容风多少还要有些顾忌,未必会那么快的撕破脸。”

贾诩没有再说什么。檀石槐死了,鲜卑人四分五散,天子认为北疆大局已定,不仅下诏撤回袁绍手下的大军,就连刘修手下缺损的兵员都诏令暂时不要急于补齐,实际上是变相的裁减了北疆的兵力。这当然和朝廷严重缺钱有关,但也很难说天子是不是有意要遏制刘修的兵权。

好处也不是没有,就是这个儒生所说,北疆兵力削减,鲜卑人的压力就小了,他们内乱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据消息传来,和连因为得到了刘修的通知,又有西部鲜卑的红日部落和中部鲜卑的虎部落的支持,抢先称王,慕容风实力不济,无法反抗,目前只能以弹汗山王庭还在汉人手中为由,要求和连夺取弹汗山再继位。和连为此派人来和刘修商量,能不能把弹汗山还给他,让他名正言顺的继位。只是弹汗山目前还在袁绍的掌握之中,刘修也做不了主,只好暂时搁置了。

可以想见,和连和慕容风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和解,内乱在即。

“先生有洛阳之行的打算吗?”

“你觉得呢?”那人反问道。

“我觉得先生应该去。”贾诩转动着手里的酒杯,“我看得出来,他是希望我去的,只是和洛阳的事情相比,他觉得北疆的事更重要,所以,他没有强求我跟着去。”他沉吟了片刻:“荀攸很聪明,可是他毕竟是颍川名士子弟,我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但肯定他的想法肯定不会和我们相同。而且他也年轻,没有经历过宦事,在用兵上有天赋,在心计上还缺些火候,再历练三五年也许才能成熟。”

儒生不置可否的笑笑:“你是说他可能向着天子更多一些吧。”

贾诩没有回答,但神色已经表明他的态度。儒生抚着胡须思索片刻:“既然如此,那我就到洛阳走一趟。不过,我不和他同行,还是到洛阳先看看情况再说,总不能空着手去见他。”

贾诩笑了:“以先生腹中的学问,空着手又何妨。”

……

八月,刘修又一次来到晋阳学堂,站在那间熟悉的屋子前,刘修瞟了风雪一眼。风雪低下头笑了,走到刘修身边,挽住了刘修的手臂,俏声道:“今天还住这间?”

刘修咂了咂嘴,佯作担心的说道:“不知道会不会再地震啊。”

风雪红了脸:“地震也没事,今天我保护你。”

刘修无声的笑了,用小指在风雪的手心挠了挠。风雪吐了吐舌头,松开了他的手,提着裙脚跳进了屋子。得知他们要来的消息,屋里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相关用具一应俱全。那张床上罩着浅蓝色的纱帱,也就是蚊帐。只是这顶纱帱与常见的纱帱比起来要稀疏更多,几乎是透明的,想必通风性更强。更让刘修感到好奇的是,这屋子里还安装了一座漏壶,就是那种看起来非常复杂的计时工具。

“这个计时还在其次,主要是降温。”蔡邕见刘修的目光落到漏壶上,连忙解释道:“这些水都是从山上顶下来的泉水,又凉又甜,有了这个漏壶在屋里会凉快许多,夜里睡觉还要盖上薄被才行。”

刘修恍然大悟,风雪却惊呼起来:“你们……你们太奢侈了吧,用琉璃做窗户?”

刘修一愣,这才发现窗户上不是糊的纸,而是镶着一块块巴掌大的玻璃,虽说这些玻璃还带着淡淡的绿色,里面还有不均匀的小气泡,但是在这个时代,玻璃还是非常难得的工艺品,用来做窗户还是太奢侈了。

“道学院做观天镜的废料。”蔡邕笑道:“那帮臭道士说要改进生火珠,做一个大的观天镜,结果花光了将军给他们的配额也没做出来,没办法,只好废物利用,把那些做废的材料回炉烧成窗户了。别说,这倒是个生财之道,现在晋阳城喜欢这种窗户的人还真不少,他们也赚了不少钱,现在又能重新开工了。”

刘修笑了:“怎么,能赚钱了?”

“赚了一点,我们也跟着沾了些光。”蔡邕笑眯眯的说道:“晋阳学堂打算在今年维护的时候,把大学堂的窗户全部换成这样的,冬天读书时就不用点那么多灯了。”

刘修高兴的连连点头,风雪听了,也心动不已的说道:“夫君,给我阿爸送一些去吧,这样他不出屋子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了。”

“行,行。”刘修笑得合不拢嘴。虽然这些玻璃在他看来全是残次品,但在这个年代也算是个不小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这些道士知道用自己的技术赚钱,自已养活自己了,这才是一个大进步,也算是走上了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第317章 为富且仁

蔡邕见刘修兴致很高,立刻邀请刘修去参观作坊。刘修虽然有些累,可是被这个消息所鼓舞,也欣然前往。

作坊并不大,只是学堂的一个角落里的一间房,几个天师道的道士正在炉子前面忙活,他们将熔好的玻璃倒在一块块泥范中,泥范一尺见方,等冷却下来就是成型的窗户玻璃。

卢夫人正在工作台前,一看到刘修进来,她连忙招呼大家过来见礼。刘修心情非常好,笑容满面的向大家致意,然后就转到了工作台前,让他们继续工作。看了一阵之后,他摇了摇头。

卢夫人有些紧张:“大人?”

负责作坊的一个老道士走了过来,非常拘谨的向刘修行了礼。刘修还了礼,微笑着问道:“你们赚的钱能抵得上成本吗?”

老道士仔细的盘算了一下:“大概有一成利。”

刘修笑笑,这比他估计的要高一些,大概是因为这东西对他来说很平常,但是对其他人来说还是很贵重的,价格卖得比较高。不过,对于一个新出现,并且带有一定技术含量,又是独家经营的产品来说,一成的利显然太低了。

“你们这个东西,至少应该有翻倍的利润,甚至可能有两倍到三倍的利。”刘修指了指那个没有一张床宽的操作台:“而且你们的产量也太小,靠这速度能赚几个钱啊。”

“大人言之有理,就是速度太慢了。”老道士陪着笑,用热烈的眼光看着刘修:“我们人手太少,还要花时间做观天镜,实在忙不过来啊。”

刘修一下子就听懂他的言外之意:“想增加人手?”

老道士笑着,连连点头。

“不行。”刘修很直接的打断了他的希望,“增加人手,就要增加配额。我现在很穷,没有钱给你们。”他一边说一边摇头,很认真的看着老道士:“道长,你知道吗,你们这里每一个人都拿着至少四百石的年俸,你们不需要养活仆从,你们实际所得比一个县长还要高,增加一个人,就要增加四百石的开销,以目前并州的粮价计算,就是六万钱。”

“大人说得对,大人说得对。”老道士有些沮丧,却不敢露出来,只好连连点头。

刘修进一步的开导道:“找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稍加训练,他们不会做得比你们差。晋阳的佣钱行情好象一个月只有一千五到两千吧。一年下来,不过两万到两万五千钱,至少比你们少一半。”

老道士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顿时眼睛发亮。

“而且我请你们来,是为了研究新技术,却不是要你们做普通操作工。”刘修进一步的开导他们。他花相当于一个县长的薪资让他们在这里开发新技术,结果这些人把自己搞成了操作工,这个成本实在太高了,而且很不值得。他给他们出主意,先找一些工人来做,人工成本不到一半,自然可以赚得更多,而且又提供了工作机会。道士们还把主要精力花在研发上,一有新的进展,就可以在自己的作坊里试验,然后推出新产品。研和产要有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道士和工人各有分工,这样才能不断的有进步。如果道士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些简单的活计上,不仅是人才浪费,技术进步也必然大受影响。

“比如说我,我是个将军,当然要作战,可是如果我早是像一个普通的战士一样去厮杀,那怎么行?”刘修指了指打着绷带的左臂:“喏,这就是代价。”

旁边的道士见他拿自己调侃,而且把自己临阵格杀檀石槐这样的大功当成一件不适当的事,都不禁笑了起来,他们明白了刘修的意思,知道该怎么做了。

刘修继续循循善诱:“把具体的生产交给工人做,你们要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怎么除去这些气泡,比如怎么做得更平整,有气泡的和没气泡的,那价格可不是一回事啊。”

老道士开心的连连点头。

刘修又给他出了个主意,比如说,在做得很平整的玻璃上镀上金或者银,做成镜子,那可比做窗户值钱多了,而且做镜子不需要太大,巴掌大的一块就够了。

老道士半信半疑的应了,刚才刘修说的那个经营之法他非常赞同,可是这个把玻璃做成镜子的建议他却觉得有些不太靠谱。镜子都是铸的,哪能用玻璃做,这能行吗?

卢夫人注意到了老道士的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