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管众将士心里如何怨恨李利,不满他的残暴手段。
    但是,在李利的辣手重典之下,整顿军纪的效果确是立竿见影,收效迅速。
    三日之间,五万大军的军纪恍然大变,原本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数万西凉悍卒,顿时变得令行禁止,桀骜不羁之姿消失得无影无踪,倒有几分精锐之师的军容。

第二十二章 陈留之战(上)
    夜深露重,晚风吹拂,空气中透着一丝丝清凉之气。
    白天,李傕亲自压阵,待投石车攻击之后,出动五千悍卒强攻陈留城。
    激战一天,直到日暮降临,双方仍旧僵持不下,各自撤兵,舔犊创伤。
    经过五天的连续攻城,张邈已到了强弩之末,兵士阵亡三千余人,伤兵多达四千多人,拢共折损近八千将士,实力锐减,仅剩下不到三千守城将士。
    而西凉军恰恰相反,除了第一天折损两千余步卒之外,每天伤亡数百人,再加上今天的两千人,合计损失不足六千西凉。
    这点损失,与五万西凉大军而言,九牛一毛,没有撼动李傕根基,不影响接下来的战斗。
    相比之下,经过五天鏖战,陈留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如果明日西凉军全军出动,大举攻城,那么陈留城一战可下;张邈将再无能力死守城池,只有引颈自刎,落个忠义不屈之名。
    深夜,长尾山大营寂静无声。数万大军早已睡熟。就连营门左右两侧哨楼上的守夜兵士,都昏昏yù睡,呵欠连连,靠在圆柱上怀抱兵器,眯着眼打瞌睡。
    “嗖嗖嗖!”
    “噗!”
    黑暗之中,一支支暗箭划破夜空,带着点点星芒,徒然而至。
    只见大营辕门两侧哨楼上守夜的西凉兵噗噗中箭,如落叶般簌簌翻滚坠地。
    随即,距离西凉军大营不足两里的南面旷野上,突然点起上千支火把,照得方圆数里之内一片通明。
    火光中,夏侯惇、李典二将率领五百轻骑、三千步卒早已蓄势待发,等待多时了。
    此刻,众将士拔剑出鞘,手持长兵,黑亮的眸子中充盈着浓郁的肃杀之气。
    阵前,夏侯惇身着黑色甲胄,头戴银色兜鍪,手持丈五镔铁长枪,威风凛凛。
    他胯下的黑色战马,此时已经跃跃yù试,几yù脱缰而出,直冲西凉大营而去。
    “众将士听令,西凉军大营松懈,我等建功立业之日就在今夜!众将士,随我杀!”
    点燃火把的一瞬间,夏侯惇跃马阵前,大喝一声,随即一马当先,直奔西凉军的长尾山大营辕门而去。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李典率领三千五百名步骑紧跟其后,奋勇疾奔。
    西凉大营辕门前三十米处,有着横三纵四七条宽一丈、深丈五的壕沟,这是李利扎营时布下的第一道防御防线。
    “嘭嘭嘭!”
    十余块厚重的木板快速搭在壕沟之上,夏侯惇率军稍稍放缓速度,安然渡过第一道防线。
    壕沟是摆在明面的防御手段,根本无法引人耳目。
    第二道防线是左右各三排栅栏路障,极其笨重,能够阻拦战马直接冲击营门。
    “呀啊,给我让到一边去!”
    夏侯惇跃马沉枪,挑起数百斤的栅栏路障,甩向两旁;一挑一甩之中,须臾间,便干净利落地破除了第二道辕门防御。
    随即,数十名悍卒飞奔上前,打开营门,既而退向两旁,避开夏侯惇率领的轻骑冲锋。
    霎时,西凉军大营辕门大开,眼前豁然开朗,错落有致地数十座营帐呈现在夏侯惇等人的视线之中。
    “李典,你带领步卒冲入大营,四处点火,焚烧西凉军营帐!轻骑兵听令,随我直取中军,擒杀李傕、郭汜!”
    眼见胜利在望,夏侯惇急声下达命令,而后策马疾奔,直扑中军大帐。
    十步。
    二十步。
    三十步。
    夏侯惇率领五百轻骑快速冲入辕门,三十步的距离,眨眼既至。
    然而,当战马跃出第三十一步之后,落脚时一脚踩空,眼前却是一大片错乱有致的陷坑。
    “轰、轰、轰!”
    猝不及防之下,夏侯惇第一个连人带马地栽入陷阱之中,胯下的黑色战马瞬间被竹刃刺穿,当即丧命。
    而他还没反应过来之际,紧跟在他身后的五百名轻骑,由于刚刚展开冲刺,勒马不及,前赴后继地涌入数个陷坑之中。
    刹那间,夏侯惇被倾轧挤压在肉堆之中,生死不知。
    而深扎在坑中密密麻麻的五尺竹刃,却无情地持续收割着性命,人畜不分,一概全收。
    辕门内,顿时马嘶人吼,惨叫声大作,喧闹至极,声震四方。
    与此同时,李典率领步卒从辕门两侧冲营,可是也没能完全躲过陷坑,数百名步卒掉入坑中,惨死当场。
    好在李典本人素来谨慎,为人机警,紧贴着边缘行进,险之又险地避开了陷坑,侥幸躲过一劫。
    “轰!”
    就在夏侯惇率军掉入陷坑中苦苦挣扎之际,随着一声声点燃火把的轰鸣声响起,西凉军大营四周,瞬间灯火通明,数万西凉军将辕门处的李典残军团团围住。
    火光之中,李傕等一干将领从中军大帐外面的两侧yīn暗中走出来,虎视眈眈地远看着辕门处的敌军残部。
    而李利则带领着李暹、樊勇和波才三将以及三千龙骧营,从辕门外杀出,将两千余惊魂未定的曹军步卒向陷坑边缘驱赶杀戮。
    身陷绝境之际,李典经过最初的惊骇,快速镇定下来,扯开嗓门扬声大喊,将上千名惊魂未定的步卒聚集到自己身边。
    随即他带领步卒沿着陷坑边缘,小心翼翼地向辕门口撤退,企图冲破堵住辕门的西凉铁骑,杀出重围。
    与此同时,他还处处留心着各个陷坑中有无夏侯惇的身影,希望夏侯惇还活着。
    否则,他即使率军杀出重围,也无法对主公曹cāo交代,无颜面对曹家和夏侯家的一众曹氏宗亲。
    如果夏侯惇战死,那他李典还不如一死了之,省得日后遭曹氏宗族将领记恨,早晚不得好死。
    厮杀之余,李典留意了每一个陷坑,却始终没有看到夏侯惇的身影。
    一瞬间,他心底一阵悲凉,知道自己求生无望。即便没死在西凉军手里,最终也躲不过曹氏宗族的迫害。
    一念至此,李典率领将近两千名残军拼死反攻,不惧西凉铁骑,迎面横刀接战,勇猛无比。
    此时,他已经心存死志,置之生死度外,悍勇无比,拼尽全力为帐下步卒杀出一条生路,抢占辕门。
    辕门外,李利驻马横刀。
    李暹和樊勇二人紧跟在他身后,三千龙骧营牢牢守住辕门,波才带着三千“辎重营步卒”正在截杀绝地反击的李典所部。
    此战的结果,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从敌军袭营坠入陷坑的那一刻起,大局已定,唯一的变数就在于,此战能否全歼敌军,不放过一个敌兵。
    “大哥,你怎么就知道张邈一定会派兵来袭营呢?难道你能掐会算,料事如神?”
    樊勇看着垂死挣扎的张邈残部,大为叹服地对李利问道。
    李利听之,摇头说道:“这世间没有神灵,只有一些奇人异士而已。我不是神,只不过知道张邈已经守不住陈留城了,今夜是他最后的机会。除了偷袭我军大营之外,他还能有什么手段?
    一旦明日我军大举攻城,张邈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城破人亡。他可不是朱儁,名望、地位都不足以保全他自己的性命,只要落到我们手里,那就是手起刀落间的事情。
    所以,张邈一定会孤注一掷地绝地反击,做最后一搏,夜袭我军大营。
    若是袭营成功,一把火烧了我军辎重粮草,那他一定会鼓舞士气,拼死守城,只要再撑上一两日,我军粮草紧缺,自然会撤兵返回河南郡。
    若是偷袭失败,那他恐怕今夜就会弃城而逃,连夜逃出陈留郡,溜之大吉。”

第二十三章 陈留之战(中)
    就在李利与樊勇窃窃私语之时,李典带领近两千残兵奋勇拼杀,绕回辕门口,与波才率领的三千步卒短兵相接,激战到一起。
    此次李典和夏侯惇率领的三千五百名步骑,全是曹cāo麾下的精锐之士;而夏侯惇率领的五百战轻骑,则是他的三百部曲和两百亲兵队合在一起组成的战骑。
    这些步卒原本就是李典和于禁二人一手训练出来的。
    因此,他此刻率领残军拼杀,很有章法,而众步卒也能紧跟在他身后,稳步厮杀,逐渐逼近辕门。
    生路就在眼前,在求生的本能驱使下,李典所部勇猛异常,战斗意志高昂,悍不畏死。
    火光下,大刀与大刀剧烈碰撞,火花四溅,抨击声大作;喊杀声与惨叫声交融,声震数十里。
    李典身披黑色甲胄,头戴银色兜鍪,一看就是此番袭营的领军将领。
    再加上他武艺高强,悍勇无比,刀下无一合之将,所过之处,人头纷纷而落,至今已有数十名西凉步卒惨死在他的刀下。
    厮杀中,波才老早就盯上了李典,只是一时间杀不退决死反击的敌兵,故而,与李典没有碰上。
    现在却是不同了,李典自里向外冲杀,自己送上门来,波才断然不会错过如此斩杀敌军大将的良机。
    无声无息之中,波才迅速出刀砍死几个碍事的敌兵,一步步接近疯狂拼杀的李典。
    此刻,李典已经陷入半疯狂状态,一味地猛冲猛打,只有进攻而不去防守,俨然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勇猛无比。
    “锵!”
    正当李典拼杀正酣之际,一柄突如其来的大刀,挟轰雷之力迎头劈向他。
    那泽泽生辉的刀锋,带着强劲的气流呼啸而至,迫使李典心头一震,想也不想地扬起大刀横挡而去。
    由于袭击来得突然,他来不及运足气力抗击,这随手格挡的一刀只有五成气力。
    “铛!”
    一声巨大的声响之中,李典持刀的双臂连连颤抖,虎口崩裂,血流如注,脚下连续后退六步,还撞飞了两名手下兵士,最终好不容易稳住身形。
    脚下站稳的一瞬间,李典冷哼了一声,嘴角溢出一抹鲜血;显然是脏腑受创严重,胸口憋闷,血气上涌所致。
    “你是何人?为何我以前从未在西凉军将领中见过你?”
    一击受创,李典心头大骇,原本陷入半疯狂状态的拼死之心,瞬间消失的干干净净,大脑清醒无比。
    此时,如果他不能抵挡住这个满脸大胡子的西凉悍将,那他就死定了,想活下去都难。
    有轻生之念的人,一旦死亡真正逼近之际,就会特别惜命。因为他并非是真的想死,而是情绪压抑时的一种宣泄。
    现在的李典,其实就是如此。
    实际上,他根本不想死,可夏侯惇却战死了。
    一想到曹氏宗族的将领们恶狠狠地仇视自己的样子,他知道自己难辞其咎,根本解释不清楚,因为说破大天,夏侯惇死了,自己却还活着。那些曹家人不会放过自己,一定会迁怒到自己身上,早晚会狠下杀手的。
    所以,他之前不是想死,而是求生无门,心灰意冷之举。
    现在,死亡真正来临,西凉军中的大胡子将领武艺高绝,力量巨大,一击重创李典。
    这反而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现在的处境,死亡原来这么容易,求生才是最难的。
    波才一击震伤李典之后,没有立即追击,而是反手杀了几名不知死活的敌兵,再次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