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33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且慢!”闻听文弱书生报上姓名之时,李利神情顿变,极为吃惊;待看到自称郭嘉的男子举盏便饮之际,他当即出声制止。
    随即,在郭嘉神情顿变、脸颊微红之际,李利出声解释道:“兄台勿怪,空腹饮酒极伤身体,兄台还是先吃些牛肉。随后再饮酒不迟。”
    “哦?”郭嘉闻言神色稍缓,涨红的脸色随之淡去,逐渐恢复正常。刚刚他听到李利的喊话,顿时神色大窘,以为人家请自己坐下一起吃饭。只是客套之言,于是看到自己毫不客气地饮酒便立即喝止。果真如此。那他郭嘉的脸面可就丢大了。因此他满脸涨红。险些无地自容,拂袖而去。
    此刻听到李利的解释之后,郭嘉顿时大为感激,脸上却十分镇定,喜怒不形于色。随即他嘻皮笑脸地说道:“仁兄这一声喝止,当真是吓得在下不轻啊!也罢。既然仁兄如此说,在下便先吃东西,再喝酒,到时候你可不能再来这么一嗓子。在下身体单薄,再也经不起这般惊吓了。呵呵呵!”
    “哈哈哈!”郭嘉这番俏皮话说得李利、李玄和马云萝三人轰然大笑。
    大笑声中,李利将自己面前一盘没有动过的牛肉推到郭嘉身前,笑道:“来,这盘牛肉是刚刚端上来的,给郭兄压压惊。我们不忙说话,你先吃饱肚子再说,还是刚才那句话,先吃东西再喝酒!”
    “好,在下定然不辜负仁兄一番美意。”郭嘉点头应声,当即拿起筷子大口吃起来。
    而李玄和马云萝二人听到李利的话后,惊疑地对视一眼,随之缄口不言,扭头看着窗下小巷中来来往往的行人。
    两盏茶的工夫,身形瘦弱的郭嘉居然吃掉两盘牛肉,而这时酒肆小厮刚好将他所要的酒肉端上来。
    “嗞!”吃饱之后,一盏酒下肚,郭嘉神情颇为惊讶地对李利说道:“仁兄所言不虚,吃饱之后再喝酒,当真是十分舒服。不瞒仁兄,在下此前一直是先喝酒,再吃东西,结果食量极小,酒量倒是越来越大。”
    李利微微颔首,笑道:“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却不能过量。郭兄身体单薄,想必便是饮酒所致。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郭兄定然是极为嗜酒之人,而且很早就开始饮酒。不知是不是这样?”
    “仁兄一猜即中,确实如此。”郭嘉欣然应道。
    随即他开口问道:“还未请教两位仁兄尊姓大名?”
    李利笑容满脸地介绍道:“在下郑锋,字文昌,祖籍凉州;身旁两位是表兄李忠,侍女云萝。我等此番与郭兄一样,途经此地,稍事歇息。”
    “仁兄是凉州人,字文昌?”
    郭嘉沉吟一声,砸吧着嘴说道:“啧啧啧!仁兄真是胆识过人,居然与西凉李利的字号一样;若是被人揭发举报,只怕仁兄就有麻烦了。”
    郭嘉确实心直口快,看到自己提起西凉李利之时,李忠和云萝二人神情顿变,他立即出言道歉:“呃,在下心直口快,文昌兄勿怪!”
    李利神色如常地微笑道:“多谢奉孝提醒。不过我等身在冀州,即便西凉李利知道我与他字号相同,他能奈我何?何况我听闻西凉李利似乎也不是心胸狭小之人,应该不会如此斤斤计较吧。听奉孝之言,好像对李利有所了解,不知此人如何,可能成事?如果此人能够成事,待我等一行人游历结束后,便前往西凉一探究竟,说不定我等还会投效于他。”
    郭嘉闻言后,思量着说道:“这、、、怎么说呢。西凉李利年少成名,出任武威太守之时,此人极为好战,近乎身不卸甲,马不离鞍,东征西讨。说来也奇怪,此人初到武威郡,根基不稳,粮草不济,却能连续征战将近一年之久,而且实力越打越强,当真是咄咄怪事!
    长安之乱中,李利大放异彩,伺机挑拨西凉众将反攻长安,而他却坐收渔利,趁机大肆收编董卓旧部,实力迅速壮大。长安南郊一战,李利夺得西凉军权,既而大刀阔斧地重组西凉军,由此奠定了他雄霸西凉的稳固地位。
    至于随后李利平定西凉,设立雍州,打开与西域通商的道路,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西凉马腾、韩遂等诸侯在董卓掌朝之时,尚能坐守凉州,那是因为董卓年迈,早已不复当年之志,因此韩马二人才得以割据凉州。李利独掌西凉军之后,韩马二人便是瓮中之鳖,根本无法抵挡西凉军的强大兵锋。不过雍州疏通与西域各国的通商道路,设立榷场,倒是一个惊人的创举,足以令西凉摆脱困境。
    纵观李利其人的所作所为,可谓是毁誉参半,功过却不好说,因为此时言之尚早。长安之乱,李利虽然一举夺权,却内藏狡诈,此举令天下有志之士十分不耻。只不过此人行事隐蔽,一般人看不出来,只可愚弄百姓,却难掩氏族士子之口。
    而今西凉李利将其叔父李傕推到朝堂之上,此举看似高明,实则自作聪明,作茧自缚,实为不智。因为李利根本不是忠心汉室之人,可他却多方掩饰,偏偏要让天下人以为他是个忠臣,处处标榜自己。如此以来,等到天子长大成人,他将如何自处?若是他擅自篡权夺位,那么先前他所做的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等于自毁长城,将沦为第二个董卓。如果他尊奉天子亲政,那么我现在就敢肯定,天子亲政后的当务之急就是铲除李利。所以,李利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作茧自缚,最终会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说得好,奉孝兄洞若观火,一语中的!”待郭嘉说完话后,李利满脸笑容地接声叫好。然则,他心中却在诽谤郭嘉:“好你个郭奉孝,指着和尚骂秃驴,当真是好胆!”
    就在李利出声叫好之时,郭嘉口干舌燥地喝掉一盏酒,待他正欲再给自己斟满一盏时,却发现酒壶被马云萝随手从窗口扔了出去,掉到下面的大街摔得粉碎。所幸此时已是深夜,街上行人不多,酒壶掉下去也没有砸到人。
    “这、、、、、、云萝姑娘这是为何,在下可曾得罪过姑娘?”郭嘉神情愕然地问道。
    “哼!”马云萝面色不善地瞪着郭嘉,冷哼一声,随即说道:“这是我们的酒,你的那壶酒早就被你说话时喝完了。既然是我的酒,我想扔就扔,与你何干?你这人真是不知好歹,吃了我家公子的酒肉,你还骂、、、骂人!真是岂有此理?”
    “咳、咳、咳!”李利轻咳两声,对马云萝吩咐道:“云萝不得无礼,你回客栈收拾一间客房出来,今晚奉孝就在我隔壁住下了。”
    “哼!”马云萝闻言后,看到李利不容置疑的眼神后,当即起身,满脸恼怒地瞪了郭嘉一眼,既而摔袖离去。
    郭嘉神情十分无辜地看着马云萝拂袖而去,随即扭头对李利说道:“文昌兄,这、、、、、、小弟刚才是否说错话了?”
    “女人喜怒无常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奉孝不必在意。”李利神色坦然地一语带过,接着说道:“天色已晚,奉孝今夜就在客栈中住下,我已经安排云萝前去准备了。今夜我们三人就在这里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第416章 吟风弄月,同道中人
    “呃,这不好吧?”
    郭嘉神色稍稍迟疑之后,十分真诚地说道:“在下此行还有两名随从,此刻他们就在楼下大堂,此外还有一些行李和三匹马。若是都要麻烦文昌兄,小弟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因此就不劳烦仁兄了。”
    “不麻烦,不麻烦。我与奉孝一见投缘,今夜一定要好好叙谈一番,住在一起岂不更方便!”李利一边说着话,一边凑到郭嘉身旁,起身之时,他摆手示意李玄上酒。
    只见李玄当即身旁的包袱中拿出一小坛密封的美酒,揭开红绸,给桌上的酒盏依次斟满。
    “咦!这酒真香,好像不是中原各州所出的美酒,而是去年秋天雍州酒泉郡所出的酒泉百年佳酿!”郭嘉不愧是嗜酒如命之人,闻到酒香,便知美酒的出处。
    李利闻言笑道:“奉孝不愧是好酒之人,只闻酒香便知出产之地,今夜我就用五金一坛的酒泉佳酿招待奉孝!要不是你刚才那番话,我和表兄二人,还有客栈中的一众族人,还看不清李利的真面目。原来还打算前去投奔他呢,现在听了奉孝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幡然醒悟;要是投奔李利,那就是所托非人,抱憾终生啊!”
    “好,文昌兄盛情相邀,小弟就却之不恭了!”闻听李利之言,郭嘉当即欣然应允,接声说道:“不过文昌兄刚才所言小弟却不敢苟同。西凉李利虽然行事奸诈,又面临朝堂隐患,但他却不失为当世枭雄,至少他眼下是天下诸侯之中实力最强大的霸主。更何况,而今天子年幼,要想长大成人至少还需两三年时间,而两三年之内天下大势会走向何处,谁也无法预料。因此,西凉虽有隐患。短期之内却是风平浪静,不会出现动荡的局面。等到两年之后,李利会不会采取新举措,犹未可知啊!”
    “呵呵呵!”李利笑声说道:“奉孝谈吐不凡,见识过人,对西凉李利的一番论述更是入木三分,实令我大为钦佩!只是我有一事不明。奉孝既是颍川人,为何会出现冀州啊?莫非奉孝也与我一样,前来游历一番?”说罢话后,李利举起酒盏示意郭嘉同饮。
    郭嘉早已忍耐不住酒泉佳酿的馥郁酒香了,当即举杯一饮而尽:“好酒,酒泉百年佳酿之名实至名归!”
    语气稍顿之后。郭嘉叹息道:“哎,不怕文昌兄笑话,小弟刚从袁绍军中出来,此次便是要返回颍川家中闭门读书!”
    “哦?”李利神情诧异地惊愕一声,追问道:“既然奉孝此前在袁绍麾下效力,那为何要离开呢?莫非袁绍不识奉孝之才,委屈了贤弟?”
    郭嘉闻言摇头说道:“去岁六月。袁绍便领军进剿黑山贼众,大战月余,终于扑灭了黑山于毒所部数万黄巾贼。然而,他却没有继续扩大战果,而是见好就收,撤兵返回邺城;如此便给黑山贼留下喘息之机,遗祸无穷。就在一个月前,他再次领兵前来常山剿灭黑山张燕所部。双方各有胜负,久战无果,如今战况陷入胶着相持阶段。
    去年我曾向他谏言,劝他一鼓作气剿灭黑山贼寇,当时他满口答应,事后便抛之脑后,置若罔闻。今年再战黑山贼。我又劝谏他不用亲自领兵前来,只需效仿西凉李利巩固西凉边境一般,派遣一上将领兵前来,足以震慑黑山宵小。使其不敢来犯。结果他还是不听,执意兴师动众地亲自领兵前来;而今战局胶着,我劝谏他可以与黑山贼首张燕言和,或者派使者前去招降;没想到他非但不听我言,反而迁怒于我。如此昏聩之人,我实在是不堪受辱,于是辞官离去,返回颍川老家读书,待来日再择明主!”
    说罢话后,郭嘉端起一盏酒一饮而尽,随之自饮自酌。几盏酒下肚,他脸上仍旧浮现着心忿难平之色,眼神有些迷茫,似是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十分忧虑,不知该何去何从。
    “我听闻颍川氏族名士大多前往兖州投奔曹操,不知奉孝为何不去?”再次陪郭嘉饮罢一盏酒,李利轻声问道。
    郭嘉神情微动,随即怅然若失地说道:“早年黄巾动乱之时,颍川氏族大多受过曹操的恩惠,是以对其观感甚佳,愿意投奔于他。又因曹操同样是出身门阀,代表氏族势力,因此颍川氏族子弟纷纷选择投效袁绍和曹操,其中荀家更是兵分两路,两头下注,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