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骁骑- 第8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极其危险的;一旦乌桓骑兵张弓驰射。他便性命堪忧。可当时,李利并没有派遣李挚前去保护。由此可见,李利虽然器重诸葛亮,却还远远没有达到盲目信任的地步,否则他断然不会让诸葛亮身陷险境。
    但是,这一切随着诸葛亮利用车弩阵击退蹋顿大军、展出出神乎其技的用兵能力之后,李利对他的重视程度立刻上升了无数个台阶。竟然把李挚留在他身边贴身保护。这一来二去间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着实发人深省,颇为玩味。
    嗒嗒嗒!
    战场中央。踏着乌桓蛮军的尸骸,金猊卫铁骑奔袭如潮,犹如山呼海啸般冲向百步开外的乌桓大军。
    此刻在他们正前方还有不下于三万乌桓铁骑,而先前在弩箭下仓惶逃生的蹋顿霍然勒马阵前。苏仆延也在他身边。此时的蹋顿惊慌未定。看着眼前尸骸遍地,他心有余悸,双眸无神而慌乱。
    然而战斗并没有结束,乌桓、鲜卑联军并未战败,区区一万余乌桓骑兵的阵亡对于十三万联军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无关大局,联军仍然可以打败汉军,夺取最后的胜利。这是蹋顿自我安慰的想法。也是面对上万名汉军战骑汹涌冲来时的自我勉励。可是,当他扭头看向身后的乌桓大军时。却不由得心头一紧,好不容调动起来的斗志顿时为之一挫,甚是气馁。
    一瞬间,蹋顿同样顿悟了。
    刚刚的车弩阵没有灭杀所有乌桓铁骑的能力,真正被射杀的乌桓兵士不到一万人,但死在马蹄践踏和混乱中自相残杀的乌桓骑兵便多达五六千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蹋顿率领的数万大军被汉军弩箭吓破了胆,惊慌失措,仓皇逃窜,由此促使他们在弩箭打击之下急于逃命,为此不惜大打出手,相互残杀。更意味着,在弩箭打击下幸存的三万余将士已经完全丧失斗志,斗志全无,军心涣散,既无心再战,也无力再战。一群丧失凶性、失去斗志的草原狼,与待宰的羔羊何异?
    眼见汉军铁骑越来越近,蹋顿心急如焚,神色忧郁,进退两难。
    明知身后的大军已无战心,身为他们的首领,蹋顿理应当机立断,立刻撤兵,否则就是让身后的儿郎们留在这里送死。但是,两翼兵马正与汉军两翼骑兵厮杀正酣,八万联军与四万汉军纠缠在一起,断然无法立即撤出战斗。如果这个时候蹋顿率先先行撤出战场,无疑是置两翼盟军的生死于不顾,背信弃义,自私自利。果真如此的话,日后蹋顿和自己的部落如何在草原上立足?
    可是,如果勉力一战,结果必然是惨遭屠杀,而这恰恰是蹋顿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因为他身后的大军都是他和苏仆延部落的勇士,属于绝对嫡系人马。倘若自身兵马伤亡太大,日后他和苏仆延二人在乌桓部落中的地位必然是一落千丈,岌岌可危,甚至极有可能被其他部落吞并,其结果还是难逃一死。
    面对两难抉择,蹋顿扭头看着苏仆延,恰好碰上苏仆延乞求的目光。当即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轻轻点头,达成共识。
    随即,蹋顿跃马出阵,大声吆喝道:“勇士们,与汉军决一死战!杀!”嘴里喊打喊杀,可蹋顿接下来的举措却甚是奇怪。只见他和苏仆延一左一右分头奔袭,不是冲向阵前,而是策马奔向中军两侧,然后从中军与两翼的空隙中策马狂奔,奔向身后的莽莽群山。
    显然,蹋顿和苏仆延二人率部撤军了
    
    ps:衷心感谢:书友树根树叶、a04050235cxj、茜瓜、戏红尘书友月票支持,感谢ttoott书友打赏鼓励,多谢!
    月末最后两天,诚求月票,求月票,谢谢!

第964章 杀破狼,汉骨忠魂
    随着蹋顿和苏仆延率领三万余乌桓铁骑撤离战场,整个战局随之逆转,胜利的曙光从蛮军头上开始向汉军转移。
    然而蹋顿率领的中军终究是撤退得慢了一些,也没有明确的撤退命令,以致置身于大军中段的乌桓骑兵浑然不知所措。结果,这股反应迟钝的乌桓骑兵与李利率领的金猊卫铁骑迎面相遇,彻底失去了逃离战场的机会。
    一番厮杀之下,五千余乌桓骑兵被迫与金猊卫交锋,其结果正如蹋顿所料。面对士气高昂的金猊卫迎面冲过来,五千余乌桓铁骑近乎毫无还手之力,仅是一个冲锋,便被杀得七零八落,生还者寥寥。反观金猊卫则是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五千余乌桓铁骑,轻而易举地将其歼灭,大获全胜。
    然而正是这些反应迟钝的乌桓骑兵留下来阻挡金猊卫的冲杀,使得蹋顿、苏仆延二人得以顺利地率领两万余大军迅速脱离战场,逃之夭夭。
    眼睁睁看着蹋顿及其麾下部众全身而退,李利很不甘心,奈何眼前局势根本不容他率部追杀蹋顿大军。此时,两翼战场上的战骑对决正值关键时刻,如火如荼,激战正酣。如无外力加入,只怕左翼公孙瓒率领的幽州营凶多吉少,右翼赵云所部无双铁骑所面临的局势也不乐观,伤亡惨重。
    战局如此危急,李利只能暂时放弃追杀蹋顿蛮军,毫不犹豫地率领金猊卫铁骑投入到左翼战场。支援公孙瓒率领的幽州营;从侧翼狠插难楼、乌延率领的乌桓铁骑一刀,打得蛮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随着金猊卫这支生力军突然参战。以难楼为主将的蛮军右翼兵马被拦腰截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一时间蛮军右翼阵型大乱,进攻受挫,许多乌桓骑兵茫然不知所措,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股突然杀来的汉军战骑究竟从何而来,莫非汉军还有援军?
    剧烈厮杀的蛮军右翼将士根本不知道中军战场上发生了什么,但是指挥右翼作战的主将难楼和乌延却见蹋顿中军的遭遇尽收眼底。心里跟明镜似的。眼见蹋顿和苏仆延率军潜逃,难楼和乌延二人顿时瞠目结舌,愤恨不已。随即他二人有心效仿蹋顿蓄意保存实力。立即率领大军撤出战斗,奈何他二人麾下兵马全都与公孙瓒率领的幽州营战骑纠缠在一起,一时之间根本无法脱身。
    正因如此,难楼和乌延迅速达成一致。竭尽全力攻击公孙瓒及其帐下的幽州营。企图打退或直接歼灭幽州营骑兵,而后绝不恋战,迅速脱离战场。于是他们再无保留,集中全部兵力对公孙瓒的幽州营发起最猛烈的进攻,硬是打得公孙瓒节节败退,幽州营伤亡惨重,完全处于下风,局势堪忧。
    没想到。正当难楼和乌延二人看到形势大好、舒展眉头之时,李利率领金猊卫铁骑横空杀出。并且勇猛异常,一举截断大军,致使难楼、乌延率领的右翼兵马一分为二,大好形势瞬间化为乌有。而且,随着金猊卫横在蛮军右翼当中左右折冲,横行无忌,直接导致乌桓将士军心大乱,伤亡急剧攀升。
    此消彼长,得到支援的幽州营将士迅速扼制住败退之势,士气大振,在公孙瓒、徐晃和严纲等将领的率领奋起反扑,战斗力骤增数倍,勇猛异常。由此一来,右翼乌桓铁骑进攻势头受挫,士气骤降,战斗力直线下降。尽管难楼、乌延二人竭斯底里的鼓舞士气,试图扳回战局,怎奈麾下将士战斗受挫、士气低靡,已然回天乏术,无力挽回败局。
    形势急转直下,整个右翼战场已被汉军主导,战局逆转,乌桓大军已然不敌汉军战骑。事已至此,难楼和乌延二人再也无心指挥战斗,相顾黯然,随即两人大手一挥,头也不回地勒马转身就走,仍是沿着蹋顿大军逃离的道路,率领残部扬长而去。
    可是蛮军右翼兵马就没有蹋顿大军那么幸运了。被金猊卫和幽州营前后包围的两万余乌桓铁骑,纵然有心逃走,却无路可逃。置身于金猊卫和幽州营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些蛮军除了战死沙场之外,便只能下马请降,沦为汉军的战俘。
    半个时辰后,右翼战场上的战斗渐渐平息下来,公孙瓒、严纲二将率领幽州营将士彻底打败了蛮军右翼大军,斩杀一万余乌桓骑兵,俘获近万名乌桓战俘。而金猊卫铁骑在幽州营对乌桓残军形成合围之后便立即撤出战斗,在李利的率领下掉转矛头,转而杀向左翼战场,再度支援赵云所部无双铁骑,与鲜卑首领素利率领的鲜卑铁骑展开大战。
    与此同时,左翼战局远比右翼要好得多,赵云所部两万无双铁骑的战斗力远胜于新组建的幽州营。再加上,大战伊始,赵云便一马当先的奋勇拼杀,为身后大军撕开一道口子,使得两万铁骑从一开始便占据主攻优势。并在随后的激战厮杀中,硬生生凿穿了素利、阙机二人率领的鲜卑大军,将四万鲜卑大军分割成几十个小块,进而死死地咬住它,使其无法形成合力。
    如此一来,无双铁骑以自身强大的战斗力弥补了兵力不足的劣势,无形中削弱了鲜卑大军的总体战力,化被动为主动,继而与鲜卑大军展开一场势均力敌的殊死搏杀。
    然而,世事无绝对,有利就有弊。赵云率领无双铁骑死死地咬住鲜卑大军,促使战斗从鲜卑大军被分割的那一刻起便进入白热化阶段,厮杀异常惨烈。在如此剧烈的搏杀当中,无双铁骑伤亡巨大,直至李利率领金猊卫前来支援之时,无双铁骑已付出多达八千余人的惨重伤亡。与之相对的是。鲜卑大军的伤亡更大,足足两倍于无双铁骑,相继折损将近两万人马。
    恰恰因为这样。当蛮军左翼主将素利发现中军主帅蹋顿和右翼难楼相继率领残部逃走时,他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蚂蚁似的坐立不安,恨不得插上翅膀逃离战场,奈何他麾下的鲜卑大军却被无双铁骑死死咬住,根本无法脱身。
    直到难楼率领的右翼大军彻底被汉军歼灭,李利亲率近万名铁骑冲杀过来之际。素利和阙机二人再不敢犹豫,当即丢下大军,带领仅剩不多的亲兵仓惶逃命。而随着素利和阙机一声不吭的弃军而逃。仍在左翼战场负隅顽抗的鲜卑将士彻底崩溃了,遂被无双铁骑和金猊卫团团围困,迫使一万五千余鲜卑将士不得不扔掉兵器,下马乞降。
    至此。卢龙塞决战暂告一段落。李利此行的东征大业却仍在持续,而且这仅仅只是开始,往后的路还很长。
    战后的受降事宜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汉军先后俘获三万多蛮军战俘,收缴上万匹战马,兵器无数。
    与此同时,在胜负已定的那一刻,公孙瓒主动请缨率部追杀溃逃的蹋顿、苏仆延和素利等蛮夷首领。而后赵云、徐晃、马岱、严纲和鲜于银等将领纷纷请缨出战,继续追杀蛮军。李利当机立断。从金猊卫、无双铁骑和幽州营之中抽调三万铁骑,派遣公孙瓒、赵云、严纲和鲜于银四人率军追杀蛮军。其中,以公孙瓒为主将,赵云为副将,严纲、鲜于银等十余名将领随军出战。追杀途中,如遇事不决,可由公孙瓒和赵云二人商议决断,事后再行禀报。
    就这样,当诸葛亮带领步军收押战俘并打扫战场之时,公孙瓒和赵云二人则带领三万铁骑披星戴月的踏上征程,继续追杀蛮军。
    此时已是皓月悬空,星辰璀璨,清冷的月光泼洒在尸骸遍地的战场上,血腥弥漫,寒气逼人。
    勒马驻足在战场东边的小土坡上,李利神情平静,目送追击大军的背影渐渐远去,便迅速消失在莽莽群山之中。
    这时,负责打扫战场的诸葛亮将手头上的事务交给徐晃和马岱,遂策马上坡,行至李利身旁勒马伫立。循着渐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