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机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三次机遇- 第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哈……亲爱的麦边,本着最善良地人道主义,我们怎么着都应该满足他们地发财愿望。说吧。你想怎么办?”

    “还是和以前一样。第一,宣布股票持有人可以按面值抵押借款;第二,备足足够的现款,借给这些已经如痴如狂的钱庄。”

    “你好像忘了说一条。”理查不动声色,狡黠地提醒道。

    “我怎么会忘了呢?”麦边狂笑,“第三。贵行将获取35%地发行费用,至于您,尊敬的理查先生,将额外获得本公司3的发行顾问费。”

    “为我们合作的成功干杯。”

    “同时也为下一次合作成功干杯!”两人狂笑着,仿佛无数的银两在向他们招手,高达38%的发行费用,这决不是任何正常股票发行所能承受地,唯一的解释便是——这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情况如何?”岑春煊一直在等待刘元青和皇甫皋两人的报告。

    “扑朔迷离。根据市面上的消息。发行橡皮股票的公司情况各有不同,有些已栽种了树苗,等待出胶;有些才购买了土地,如果气候与土壤适宜。打算开辟胶园,如果不行则做地产交易。如此泥沙俱下之际。定不乏徒有虚名乃至专门骗钱的皮包公司混杂其间。我和志强认为一家名叫兰格志拓殖公司的嫌疑最大,该公司号称每年分红四成五,股息最高、时间最长、股票也最众,疑点重重。”

    “唉……许多上海人连橡皮究竟为何物都弄不明白,仅凭市井传言,人云亦云,就迫不及待地抢购。光是正元钱庄一家就投入了万两银子,昨天这家公司宣布澳洲橡皮庄园出胶成功,为扩大规模,决心再发行300元股票,结果不到1天就“世面几近癫狂,人人想着一夜暴富。”

    “四成五地利润?”岑春煊目瞪口呆,“真有这么好的生意,你们肯拿出来大肆招股让他人丰润么?还不如借款自为,大头都揣入怀里。”

    “属下也是这么想的,总觉得太过离奇,所以便托了朋友秘密调查,只是时间一来一去可能拖得太长,我们便想请大人放慢盛案的查办进度,拖上一二个月。”

    “你们两人做事愈发稳妥、大有长进,明年文官考试好好准备一番,到时候到各部谋个出身,再历练个一二十年,尚书我不敢打包票,侍郎总该没问题。”岑春正赞扬间,忽地有人送来电报,阅后脸色大变。

    ,怎么了?”看着他面色不对,两人满脸疑云。

    “国家多事,竟然半刻也不能消停。”岑春煊随手便把电报递了过去:两矿商战,殃及矿工,开平管事贸然开枪击杀闹事矿工,引发动乱,当地官员处置不当,偏袒洋人,激起民变……

    “啊,怎么和教案如此相似?”

    皇甫皋疑虑重重:“这两天报纸上并无报道啊,难道是空穴来风?”

    岑春煊苦笑:“值此风雨飘摇之际,地方民变《帝国日报》自然要封锁消息,否则全国都变,怕是遍地烽火。只是洋人一贯喜欢挑唆生事,这次却也不闹腾了?”

    —

    “大人,哪里是他们不闹腾,分明就是占了便宜而不肯卖乖。”

    “只是我有一点不明,皇上为什么点名让我再去处理该案?”岑春满腹疑问,“如果真要我去,那为何又加一个可待盛案处理完毕再动身地尾巴?”

    “属下以为这是皇上对大人倚重有加。”皇甫皋笑道,“现在除了康梁师徒,皇上对中堂可是言听计从,即便当年翁师傅亦不过如此。永平民变,事关重大,非大人出马不可……”

    “我倒觉得大人所虑甚是,这原本是急如星火之事,为什么偏要等盛案查完再动身呢?感觉大有蹊跷。”

    事实证明:刘元青的猜想是对地,养心殿里,徐世昌面对林广宇的安排,同样提出了这个问题。

    “皇上,平变如救火,须臾耽搁不得,让岑云阶北上查办已是缓不济急的法子了,如果非等他查完盛案再回京,恐怕这火都成燎原之势了。”

    “卿有什么高见?”

    “要不,还是先让端午桥查起来。”徐世昌建议,“此事在直隶境内而起,午桥作为直督有不可推卸之责任,理应首当其冲。臣窃为陛下计,放着现有直督不用,偏要用另有重任的钦差,只恐给人不信任疆臣之感。”

    “朕有么?”林广宇哑然失笑,“你替端方着急,他可是一点主动请缨的姿态都没有。”

    这句却是真话,但徐世昌听来实在有苦难言,因为这绝非普通的变故,端方也知道的很清楚——不管外头众说纷纭如何,事情是因开平公司枪杀矿工引起,即便另有隐情,总是理亏在先,地方官处理若是完全漠视,颠倒黑白,不要说当地老百姓不依,便是言官都很可能反弹。永平府万知府听从了高师爷的建议,做足了表面功夫,下够了力气,足足捱了10多天才公布处理结果,原本想着息事宁人,却被报界~果不放。没几天便传出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而被撤职查办的消息,可见民心所向。

    另一方面,如果完全顺着民心,一味安抚,就会触怒英国人,万知府倒台后,新任的张知府一反常态,将所有责任都推倒了开平头上,非但要其自行承担矿工骚动时打砸抢的损失,而且还要其赔偿数万矿工的工钱和伤亡矿工的丧葬费、医药费。民心是顺了,老百姓是解气了,可英国人也不干了。那森、德璀琳等人吹胡子瞪眼,找上了朱尔典,大不列颠的公使便向外务部递交了抗议书——如不能妥善处理云云,不列颠的炮舰就要开进来。于是没过两天,张知府也被撤了职。

    这下大家都傻眼了,老百姓不能糊弄,否则舆论和你没完;英国人得罪不起,否则外务部和你没完。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永平府知府已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谁接手谁倒霉,端方巴不得离得越远越好,哪里还敢惹祸上身呢?

    “皇上,这事如果旷日持久,难免有所反复,拖下去不是办法啊……”徐世昌一脸苦相,“英国人盯得这么牢,我们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能躲过初一便行了。”林广宇依然不动声色,“周学熙已给朕打来电报,详细情况朕亦有所知晓,谁曲谁直,早有定见。但这结果,哼……非拖它几个月不可。”“啊!”徐世昌懵了,这是什么意思?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六十三章 … 釜底抽薪 

    时间的念头本不是林广宇主张,按他的原意,民变当越快越好,否则一旦引起大规模变乱将不可收拾,但周学熙秘密发来的电报让他改变了主意。

    电报指出:之所以酿成民变,纯属万知府处置不当,现既已撤职查办,民怨也小了许多。张知府的处理结果,不惟英国人大声抗议,便是有一定识见的绅商也认为不妥——即便有种种理由,矿工骚乱打砸抢总是不对,何况情急之下还打死打伤对方多人?把全部责任推到开平局头上,不是中国应有的态度与气量。

    当然,周学熙的本意并不是给皇帝做道德说教,他才没那么闲,他的着眼点还在两矿竞争之上。电报隐晦地提醒皇帝,现在激起大乱,矿工人心惶惶,开平一时无法开工,生产陷入停滞。原本两个对手在市场上厮杀得你死我活,突然开平自废武功无法继续供煤,便是矿惊天利好。周学熙从危机中看到了希望,从风暴里看到了安定——处理结果每拖延一天,开平的生产恢复便要再拖延一天。

    “妙!”这是林广宇看到电报的第一反应。

    不过周学熙献的却是连环计,第一环是李代桃僵,第二环却是釜底抽薪。滦矿以协助处理民变为由,招募了大批开平的矿工——矿工年富力强,破坏力大,如果没有收入来源,恐怕激起的乱子更多,一旦进了开滦工作,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正经行当。另一方面也隔绝了开平尽快恢复生产的能力。

    表面上看。开滦对开平的遭遇是异常同情地,非但在报章空开谴责暴徒对开平局进行打砸抢地恶行,而且还通过报纸公开声明:……值此多事之秋。滦矿愿单方面停止价格战,尽快平息事态。这却是釜底抽薪——一旦价格战停止,煤价就开始攀升,开平已经停工,除煤场库存之外,别无生产能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开在没有竞争对手的局面敞开售煤。更要命的是,开平和一些大型企业签订过供煤协议,现在既然供应不上,自然要承担违约责任。

    原本动乱发生后因为供应量地减少,市面上煤价已有所回升,现在开滦的态度一明确,煤价一日三变,扶摇直上。很快就翻了一番有余,利润又重新回到了开,当然较之价格战发动前水平,煤价目前还略低一些。

    同时。为感谢“助滦后援团”当日的仗义,矿公开宣布。凡后援团成员每购买煤一吨,可享受开退还银4,那些原本想着坐山观虎斗的企业现在吃到了苦头。

    这下那森和德璀琳可真的傻眼了,眼看煤价一天天恢复,偏偏开平无法复工,一吨煤都产不出来,矿场上的存煤卖一吨便少一吨,而且面对如此庞大地需求,存煤的数量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在开平生产陷入停顿之后,原本热闹非凡的矿区已经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各处巷道已经开始在慢慢渗水。

    更绝的是,骚乱之后,开平名声已坏——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要拿枪杀人的魔鬼公司,谁还敢来?民众对开平登出告示,号召矿工复工的布告嗤之以鼻,想把我们再骗回去杀了是不是?反正开也在招人,工钱也有保证,不如投奔矿吧。

    那森等人通过朱尔典急着找外务部抗议,但梁敦彦慢条斯理地答复到:“朱尔典先生,您的心情我很理解。前后两任知府都没能妥善解决这件事情,我感到非常遗憾,为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直隶提法道已派出了专门人员前往永平府,专职审理此案。”

    “可他们动作太慢,有玩忽职守地嫌疑!”

    “没有啊,本部虽然不管辖司法,但我听说案件审理专员一天12小时都在忙于工作,全面调查,不使一个细节错漏,其认真程度令人敬重。何况,前车之鉴,令人不能不慎重,亦不能不全面。”

    “事情、证据俱在,有必要通过如此复杂的举动么?我以公使的身份要求贵国的朝廷迅速下旨。”

    “注重证据、尊重事实是每一个案件审判地要求,古今中外概莫如此,谁也不能硬性下旨,罔顾国法。按《大清新刑律》(试行)规定,一般案件应在1个月内审结,涉及凶杀等情节之案件应在3个情节

    涉及人员众多、影响面广的案件应在半年内审结,如可再申请延长。本案自立案到现在正好3月,先后两任知府因为事起仓促而坏事,岂能操之过急?”

    朱尔典阴沉着脸:“您地意思我还要再等上三个月不成?“

    “对不起,恕我无法回答。《预备立宪九年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司法独立,朝廷将逐步放弃对审判的干涉,开平一案涉及华洋冲突,中外瞩目,怎能不慎重?倘若硬以朝廷名义下旨判决,各国舆论又要攻击我国司法不够独立,非文明国家之典型特征……朝廷威信事小,国家主权事大!”

    —

    扯皮……继续扯皮!朱尔典拂袖而去。

    新任审判专员忙得不可开交,上任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