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唐春- 第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砸恍┮┪铮┤兆佑Ω媚芸蹈础
    李敬玄所带的七名随从,每个都是身负重伤,一名伤者在被送回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随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一副凶多吉少的样子。
    -----------
    李敬玄在夜间出门遇刺的事,也很快就被送往宫中。
    正代身体不适的李治处理朝事的武则天,听到送进宫来的急报后大怒,马上下令全城缉拿凶手。“即使把长安翻个底朝天,也要把凶手找出来。”
    武则天怒气冲冲的话命令自然马上就被传达了下去,长安、万年两县的所有县衙,城内的金衙卫及其他卫军全部出动,追拿凶手。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被闹的鸡飞狗跳。
    但除了那名受伤后身死的黑衣人被官方拿住外,其他参加行动的几名黑衣,却不知所踪,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顺着黑衣人逃跑方向追击去的那几名金衙卫军士,在追到一堵坊墙附近后,就再也没看到那些黑衣人的影子。随后增援的人,在黑衣人消失的附近兴师动众地查找了一番,别说找到黑衣人,连他们留下的踪迹都没看到一点。
    闹腾到了天亮,也一无所获,根本找不到一点黑衣人的踪迹。
    所有的线索都落在了那名身死的黑衣人身上,秦明在黑衣人落单身死后,马上就冲上前去,挑开了黑衣人的面罩。
    看清模样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是一名胡人,但夜间情况下,却分辨不出是何族胡人。
    黑衣人的尸体马上被送到了事故发生地的万年县衙,万年县令下令仵作马上验尸,并亲自查看死者情况。
    “唐明府,据属下查探,死者应该是一名吐蕃人,”那名仵作仔细检查后,站在万年县县令唐春身边的县尉,小声地说了一句。
    “吐蕃人?”唐春不禁皱起了眉头,竟然会是吐蕃人半夜偷袭李敬玄。这背后有什么阴谋?
    他当然不敢这么快就下定论,亲自上前查看死者的容貌,还有黑衣里面的其他穿着,佩饰等。
    在查看了这些东西,又与县尉及其他属官讨论一番后,他们还是不敢确定这名黑衣人是吐蕃人。
    直到天色大亮后,一群人面对着已经被剥得赤条条的身体一再研究后,这才断定,被杀死的这名黑衣人,就是吐蕃人。
    唐春也赶紧将此情况上报了已经插手此事的刑部,并和刑部官员一直入宫,向雷霆大怒的皇帝和皇后娘娘报告了此事。
    “什么?竟然是吐蕃人半夜袭杀李中书令?”已经是早朝时间,主持朝会的李治和武则天听到唐春的报告后,再次震惊。
    大殿中的群臣也是哗然。
    吐蕃人竟然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在长安城袭击朝廷要员,朝臣没有不吃惊的。
    许多大臣相继出列,对吐蕃人如此卑鄙行径予以了谴责,所有官员都要求彻底追查此事,把事情弄的水落石出。也有官员出死,要求朝廷惩治失职的金衙卫将领,是他们巡逻不力,这才给予了吐蕃人以可趁之机。
    当朝宰相、中书令李敬玄被袭,身受重伤,这事在朝会结束后,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长安每一个角落。在朝会进行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可是下过严令,不得将此事传出去。
    但朝会散了后不久,消息就满天飞了,这再次让李治和武则天震怒。
    一些官员也因此倒霉,金衙卫的一名将军,两名中郎将,几名校尉因此被革职,长安、万年两县的县令,也被皇帝和皇后当众责骂。必须在一个月内破了此案,这是皇后武则天咬牙切齿的吩咐。不只要将袭杀李敬玄的凶手擒获,还要将把此消息散布出去的人查出来。
    长安城内,顿时笼罩在一片紧张之中!

第四十九章 再议
    这事不由的李治和武则天震怒。
    再过两天,李敬玄就要以洮河道大总管、镇扶大使、检校鄯州都督的身份,前去青海领军。没想到临出发前,却遭到刺杀,身受重伤。
    据李治亲自派出的宫中太医回来禀报,李敬玄中了一箭,挨了两刀,身受重伤,至少要静养几个月,才能康复。按此情况,李敬玄已经没有可能去青海,而朝廷已经下诏将刘仁轨召回朝。
    刘仁轨在接到诏令后,已经准备离开了鄯州,赶回长安。刘仁轨在最新写给朝廷的上奏中说,他生了病,再也吃不消在高原上的日子,希望接替他的李敬玄能早日到达。他还在奏表中自嘲了一句,希望李敬玄抵达青海的时候,他还有命在,这把老骨头能活着回到长安。
    李敬玄不能成行,青海的军务,要么让刘仁轨继续执掌,要么再派另人前去接替。
    刘仁轨这样说,还真的吃不消在高原上继续呆着,要是这位老人家吃不消高原上的恶劣环境,落了个和苏定方、契苾何力、郑仁泰一样下场,那不但动摇了军心,而且也会让朝中一些大臣有微词。
    这么大年纪的老臣,何忍心让他们再在边关作战啊!
    李敬玄的善后事该怎么处置,李治和武则天也马上如何了群臣商议。
    第二天的紧急朝会上,主持朝议的李治,就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诸卿,中书令李爱卿遇袭受伤,需要静养几个月才能康复。刘爱犹豫因为年岁已高,吃不消青海的恶劣环境,期望能回朝静养。李爱卿遇袭的事,目前还没有查个水落石出,但青海的军务主持人选,却需要尽早解决。对于此事,诸卿有什么意见?”
    “陛下,目前所能做的事,应该让刘相公再在青海主持军务!”中书侍郎李义琰站出来,率先表示了自己的意见。
    “陛下,臣附议!”黄门侍郎裴炎也站了出来,支持李义琰的提议,“陛下,刘相公未离开鄯州,只能让他继续执掌军务。若是……刘相公身体吃不消,朝廷可以尽快任命新的执掌兵事的人。”
    这时候,吏部侍郎裴行俭站了出来,向御座上的李治和帘后听政的武则天作礼请命道:“陛下,娘娘,臣不才,愿意请命前往青海领军!”
    裴行俭这一主动请命,顿时震惊了朝堂上的诸人。
    在众人的吃惊中,裴行俭再奏道:“陛下,娘娘,臣在安西领军多年,与吐蕃人也数次交手。归朝后,也曾率军出征过青海,对吐蕃人很熟悉。臣也自认为熟读兵法,李中书令因伤不能成行,臣愿代李中书令,到青海领军。还请陛下和娘娘恩准!”
    这时候,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薛元超站了出来,支持裴行俭:“陛下,娘娘,裴侍郎乃当朝名将,在安西的时候,就以战功和威望镇服了突厥各部。他率军作战无数次,从无败绩,此番若由裴侍郎令军,青海之战况定可无忧。臣赞同将青海之军务交由裴侍郎,相信他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裴行俭的自荐,及薛元超的说辞,换来了多位大臣的支持。
    但黄门侍郎裴炎却站出来,强烈反对裴行俭代任李敬玄的职务。“陛下,娘娘,臣觉得,不如让刘相公继续留任青海,或者改任工部刘尚书主持青海军务。刘相公虽然年岁已高,吃不消高原上长途奔驰,但他的威望还在,有他在,诸将莫敢不服。刘尚书也是战功卓著,无论职位和威望都在裴侍郎之上,若由裴侍郎出任行军大总管,肯定会引起刘尚书及其他领军将领的不满。”
    裴炎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依裴行俭的职位和威望,是没办法镇服青海诸将的,刘审礼的职位比裴行俭高,战功也在裴行俭之上,让裴行俭去领军,还不如让刘审礼代为主持军务。
    或者让刘仁轨继续呆在青海,实际军务由刘审礼负责,如果与吐蕃之间发生了战事,那战场上的指挥任务,就交给刘审礼负责。
    裴炎和裴行俭虽然出自同族,但在朝堂上,却相互争斗。裴炎看不起裴行俭,经常针对裴行俭做点什么,裴行俭倒是大度,没太计较。
    今天裴炎站出来反对他出任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却是有气,但他还是挺沉着,并没再站出来表示什么。
    支持裴行俭和反对裴行俭的人,先后站出来陈述意见,最后朝堂上变成了一些人的争论,直到李治轻咳了几句后,争论才停下来。
    这时候,帘后听政的武则天俯身上前,对李治轻声说了几句什么,李治听了后,也微微地点点头,表示同意武则天的意见。
    这些年,因为李治身体不适,武则天慢慢插手朝政大事,并以为了帮李治更好处理朝事为由,希望在举行朝会时候,能听听大臣们怎么说。李治也答应了,让武则天在朝会时候坐在御座后面听政,中间挂个帘子。到了后来,每次朝会,武则天都躲在帘子后面听政。
    李治多病,很多时候,没办法主持朝会,武则天趁机提出替李治坐朝。在李治因为染病而无法主持明会的时候,御座上就没有人,只有帘后的武则天坐着,代李治听朝。
    这情况虽然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但这是皇帝李治同意的事,大臣们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武则天进一步插手朝政。
    许多时候,朝堂上议事的时候,武则天会悄悄和李治说自己的意见,一些时候,她的意见也因此左右了朝政。
    李治听了武则天的话后,也没马上下定论,而是继续听诸臣的争论,在争论声音慢慢轻下去后,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诸位爱卿说的都有理,朕今日也不急于下结论,此事待过两日后再决定。”
    紧急朝会就此结束,诸臣散去。不过裴行俭、薛元超、李义琰、裴炎,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及另外一位中书令、太子左庶子郝处俊,侍中张文瓘等一批重量级的大臣被留下来。
    李义琰、薛元超、裴炎几人都在刚才的朝会中发表过意见,但来恒和郝处俊、张文瓘三人并没站出来发表意见。
    这三人都是位列政事堂的宰相,张文瓘和郝处俊极得李治的赏识,他们和刘仁轨三人,差不多是李治在朝堂是最为倚仗的大臣。还有一点很重要,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或者强烈反对皇后武则天干政的。郝处俊更是比刘仁轨还要激进的大臣,上元三年,李治以风疹欲逊位,想令武则天摄知国事,与宰相商议的时候,遭到了郝处俊的强烈反对。最终在郝处俊的一力谏争之下,此事不了了之。
    对这些反对她干政的大臣,武则天自然没好感,但这些人,却不是她轻易能撤换掉的。
    这些人在朝中多年,声望非常高,门生遍布天下,如果在他们没有什么错事做出来的时候,将他们撤换掉,那会惹起众怒,这不是现在的武则天能抗的下来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些人都非常得皇帝李治的赏识,朝中大事都会咨他们以意见,这些宰相提出的朝政意见,基本不会反对。
    其实这也是李治扼制武则天权力的一种手段,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妻子对权力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他在现在情况下,没办法消除这情况,只能采取一些“委婉”的措施,让朝中大臣,特别是政事堂的诸宰相,来牵制武则天。
    如今朝堂上因为武则天的原因提拔起来的大臣并不多,在朝中身居高位的更少。李敬玄和裴炎是其中的两个,还有一个刘祎之。刘祎之是著名的北门学士之领袖,深得武则天的器重和信任,现在任朝议大夫,兼豫王府司马,武则天有意让其进一步升迁,准备让其出任中书侍郎之职,位列政事堂。
    不过今天李治吩咐留下来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