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武杀手混都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武杀手混都市- 第2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歹我陆某人也是站在行业顶端的传说级人物,怎么到你的嘴里就成了一个毫无节操的小流氓,想到此处他带着几分埋怨靠过来还一把抓在青衣的两条长腿上。
    像这种没节操的事儿他都习惯了,可青衣不同,狠狠地瞪了一眼之后惩戒似的在陆羽的大腿上掐了一把。
    老师说她没有用多大力气,可陆羽的反应却是极为惊人,他嗷地一嗓子弹了起来,然后捂着大腿根一阵惨叫。
    假象。
    绝对是假象。
    青衣知道事实是怎样的却不代表前面的两个人不会误会。
    司机和小光头齐齐地回过头来又赶紧做回原位,青衣捂着脸狠狠地瞪了陆羽一眼,陆羽则是得意洋洋地笑了笑,没办法啊。让她尝到甜头了那还得了,这种事情必须遏制在萌芽状态。
    “唉。。。。。。”小光头叹气,挺为陆羽担心,此时的他真不知道应不应该把青衣和陆羽的事情告诉自己的老大。
    那个男人,可不好惹。
    可他不知道,身后那个有点无厘头的男人要比自己的老大更不好惹。
    汽车开进一个村子,村子很古朴,顺着车灯看去两侧还有不少的石头围墙,想来是个相对闭塞的地方。
    村子里的人早就睡了,唯有很大的一个院子里有灯光,院子的大门是敞开,出租车径直地开了进去。
    打发走司机,五个人站在院子里。
    陆羽一看这将近三米高的围墙就觉得奇怪,娘的,一个正常人会把院墙弄得这么邪乎么。
    再看院子里,很空旷,压得平整整的一块土地在中间,被铁杆架起的吊灯高高旋起,风一吹,灯影摇曳还伴着吱吱呀呀的铁器摩擦声。
    面南背北,座落着一排的北方民居,青砖灰瓦,平檐直脊,灰色的梯度依次呈现,即庄重又大气,虽然那木质的窗棂看起来古旧些,却掩不住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庄严肃穆。
    在院子的两侧是厢房,左面和右面各有四间,其形制样式和正房无异,只是要小些。老实说,在这样的小村落里能有如此大的宅子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在院子的正中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那种在廊前的三颗柿子树了。
    三个花坛由水泥砌成,直径在两米左右,涂白了的四周圆滚滚地高出地面大约二尺多,黑褐色的泥土里一抱粗的树干直立而起,相距一丈多远恰好连成一片。
    陆羽看到柿子就高兴,抬起头来直流口水,可惜那些柿子都没熟,酸涩得很,要不然以他的性子一定会跑上去摘下两颗的。
    “那是什么?”正仰着头看呢,越南人一指空地中间的一个杠铃一样的东西疑问道。
    “那是石担和石锁。”领路的光头说。
    “干什么的?”越南人没见过,一看这两个小磨盘中间穿着个棍子的物件显然是有点跃跃欲试。
    “练功的。”白头翁看了一眼,直接说到。
    “练功?”
    “对,这东西就是练家子们的杠铃,没啥大不了的,不过,这个头好像大了点,应该不轻,诶,这是谁用的?”白头翁摸摸下巴,问那光头。
    “我大哥,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试试。”小光头看看,回答道。
    张震和越南人一听,都来了兴趣,他俩对视一眼跑过到近前,陆羽也跟了过来。
    “我靠,怎么这么沉。。。。。。”张震试了试,刚拿起一点就扔下了,一连三次皆是如此。
    “你靠边,我试试。”越南人一看,当时就笑了,伸手把他推开自己上来。
    他轮了两下胳膊又在手心吐了一口吐沫搓了搓,紧跟着哈下腰,双腿一分猛地将其提了起来!

第412章 浑圆无极
    “嗨!”
    一声暴喝,很有气势,带着个小辫子的越南人做了个很标准的抓举动作。
    只不过他的坚挺只持续了几秒钟,刚一举起来便把它扔在了地方。
    咚的一声,微微跳脱的石担砸在地上,整个地面都跟着一阵乱颤。
    “还别说,确实很重啊。”长出一口气,他拍着手掌的灰尘皱眉道。
    陆羽看他脸都憋红了,不像是在说谎,作为一个练家子他也来了点兴趣,不过走出一步这小子又站住了,“妞儿,你去试一下不。”
    说话间,目光投向青衣。
    “。。。。。。”
    青衣抱着肩膀,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一听陆羽这话当时就给气得不行。
    怎么说自己也是个女人啊,再彪悍也不至于跟一帮大男人一起举杠铃吧!
    “要举你自己举,别什么事儿都想着我。”说完,她还伸手在陆羽的肩头拍了一下。
    “毛手毛脚。”
    故作纯洁地埋怨一句,陆羽走上前来。
    “我试试。”说着,他绕到石担的旁边,用脚一勾便把它拖到身前,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放在石担正中,腰间一用力便把石担提了起来。
    石担离地,不过三寸,可那轻飘飘的不费力的样子着实把小光头为首的几个人给吓到了。
    一只手!
    好几百斤的两块磨盘石!
    尼玛了,这小子还是人么。
    看出他们的惊愕,陆羽笑笑,为了照顾观众的情绪他还装模作样的说了句:好重。
    重么?
    真的很重。
    刚才那一下,舌尖一顶上牙堂,陆羽的的确确用了真力,只不过明劲暗劲运用自如的他完全能在发力之中谈笑风声。
    “呵呵,那是我们大当家练功用的,祖传的东西,没有一二十年的功夫很难玩转自如的,对于常人来说,确实重了点。”小光头说着,暗自得意。
    “你们当家在哪儿,我来了都不接一下么。”听他提起那个所谓的“大当家”,青衣半开玩笑地说。
    “哪能呢,大当家的心思青衣姐还不知道么。”那小光头看看陆羽,嘴角露出些许的苦涩,“他在后院练功,我去通报一声。”
    小光头说着,快步跑进最中间的一个屋子里,没多久那小子又跑了出来,“主人有请。”
    “恩。。。。。。兄弟,你小心点。”小光头侧身,带陆羽走过的时候低着头提醒道。
    “我?”陆羽看看身后的几个人,指着自己。
    小光头不愿多言,点点头,陆羽看看青衣,青衣则是很隐秘地笑了一声,很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
    哦,懂了。
    甭问啊,一定是那个传说中比自己还好的男人要给自己这么抢了他心上人的陆羽一个下马威啊。
    女人总能带来麻烦,漂亮女人更是如此。
    被这种事情骚扰惯了的陆羽倒不惊慌,有道是艺高人胆大,以现在的状态,如果有人发难他还是很有信心应付自如的。
    “洪哥,人来了。”后院,一个巨大的石磨边,一个三十来岁的俊朗男人正在站桩。
    所谓站桩,其实就是“**”的一种,换句话说,这是传统武术中提升自身功力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般来说,大家更倾向将他归结在“气功”的范围之内,说的浅显易懂些,把他叫内功也行。
    武术里,锻炼肢体经络的方法叫“功”,也叫**。
    **分三种,即内练**、外练**、轻身**,这站桩就是内练的重要方式,中国人都知道,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在一定程度上讲,这句话很简洁地概括了内练和外练的区别。
    内练练气,由气入髓,进而促进“筋、骨、力、气、精”五项最基本要素的发展。
    这五种东西是共通的,可以相互转化,一般说练武的人功底薄功底厚,都以这五个要素作为基础,当然,有时候柔韧平衡什么的也会被算在里面,要辩证地看。
    内练的气,大体两种,一种是先天气,另一种是后天气。
    所谓的先天气,也叫胎气,指的是一个人与生俱来,或是在母体中孕育而生的本源之气,道教的人认为,这是身体中潜在力量的重要来源,只要加以提炼,萃取,就能极大程度地强化自身实力。像童子功,先天功,胎息功等等,练得都是它。
    至于后天气,还有个更牛逼的名字叫“混元气”,其实,混元气就是“五谷之气”,是人类在生长发育中,由进食、生存、呼吸和摄取营养的过程而逐渐获取的后天力量,但这种力量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而就有了锻炼他的一套**。
    先天气和后天气的练法有很大区别,但是,追究起来也无外乎两种:即动功;静功。
    动功很像太极拳,有快有慢,像华佗传下来的《五禽戏》、达摩留下的《易筋经》都是动功。
    相比之下静功就要简单些了,根据姿势的不同,又静功可以分成三类:站桩法,打坐法,睡卧法。
    说着挺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站着不动,坐着不动,躺着不动。
    常见的武侠小说里呀,坐着练功的最多,躺着练的也不少,唯独这个站着不动的成了凤毛麟角。
    实际生活中,恰恰相反,真正的国术传承里站桩的地位不容忽视,只因其简单方便,容易上身,效果极其显著而被公认为传统武术中最基础有效的锻炼方式之一,在王芗斋先生那脱胎于“形意拳”的“大成武技”里,站桩的重要性更是被提升到了无以比拟的高度,为拳技核心无可替代。
    不过呢,正像《黄帝内经》中讲的一样:“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所谓五劳所伤。”
    站桩法,每次练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10到90分钟为宜,打拳前后皆可炼之。
    后院这人站的是“无极桩”,是内家功夫的入门桩法,太极门,八卦门,形意门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第413章 怀抱太极
    只见他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身体微微下坐后,含胸拔背,松肩转肘,双手提于身前呈抱球状的同时,将头顶“百会穴”与身下“会**”以及两脚连线的中点一一对应,圆裆开胯站得稳稳当当。
    轻轻呼出一口气,此人的双脚已然紧紧地抓住地面,双手一云在胸前画出个太极,紧跟着两臂相叠置于身前,右脚向外擦出,成了个“懒扎衣”的架子,微微一顿,身子轻抖,擦出的右脚向内一扣再把中心移了过去,看他右臂向上挑起成高虚步,左手伏在右侧肘节再缓缓落于胯侧,分明打出了一个陈家太极里最具标志性的“白鹤亮翅”嘛。
    陈家太极里的白鹤晾翅和其他种属有所区别,一般来说,杨家的太极中,白鹤晾翅这一招,举起来的那只手是手心向前的,而陈家太极中,举起的手掌是掌心向后小指内拢,运动轨迹中时时刻刻藏着“缠丝劲”。
    缠丝劲是陈家太极的重中之重,具体看来还能细分,即“内缠丝”、“外缠丝”、“大缠丝”、“小缠丝”等等。
    太极拳缠丝劲,是呈螺旋形,始于内、形于外的一种劲别。
    螺旋劲始于内而形于外,然后达于肌肤毫毛之上,此劲是因平时练习太极拳皆以螺旋缠丝旋转为核心所得到的。
    正所谓:“始而不觉,久而渐现,其劲始于脚、行于腿,通脊背,越两小臂达于梢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之则能形成自然规律,举手投足无须再加思考,则自然能随心所欲,渐阶神明。”
    “故与人交手时,此劲能自然行于肌肤毫毛之上,顺而引之,逆而击之,敌来化之,即化即打,纯是心起劲达,而不知身之为已,已之为身,不知威力从何而来。”
    但是,要明白此劲并将之转化为实际能力,非下很大功夫不可,必须在实践中不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