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坑世界- 第29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雪一见到吕涛情绪失控,脸疾变抱住了他:“那事后……事后为什么不说?”说罢,望着泪水盈盈,神色黯然神伤不已的李雪,心中叹了一口气。显然,刚才吕涛的话令得李雪十分担心。

“说了能有什么用?”虽然早有预料,吕涛还是吃惊的惊呼了一声。轻轻揽住了李雪肩膀拍了拍,给予她安定道:“除了给你们增添心里负担外,一点好处也没有。”

“天那,太恐怖了,”李雪轻轻叹了一口气,一对美眸略微不好意思的看了吕涛一眼道:“如果当时白色野人硬抢你,你会怎么做?”

“那她死定了,”顿了良久后,吕涛才渐渐恢复了神态,继续回忆说道:“凭功夫,我知道我不可能是她的对手。传说中的典故告诉我,只能用武器对付她……”

“老公,你该早点把这种事告诉我们姐妹,让我们姐妹也好有个心里准备,以防不测。那白色野人太利害了,”李雪深深地注视着吕涛,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点什么,然而旋即却又紧紧闭着双唇,不再言语。修长葱白玉手,怜惜爱怜地轻轻婆娑着吕涛的白发上。

“现在怎么办?”还没等吕涛说话,一旁的李梅,紧张万分的抓住了吕涛地手臂,眨巴着眼晴问道。

吕涛一听的李梅问道了这个,顿时精神一抖擞,冷着脸警惕道:“我们回去吧,动物的领域,在概念中有很强的领土感……”

第三百零七章 稀有物种,洞螈

第三百零七章 稀有物种,洞螈

研究了一会尸体。除了发觉动物尸骨的头是向着他们来的方向,好像想跑出去之外,没有任何的线索。三人四下又将这里查观一翻后,这才按原道退了回去。

一路的行走,随处可见的这一半人造半天然的隧道,李雪岂能知道早在四亿五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沉积了以石灰岩为主的碳盐岩,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地壳上升,海洋变成了高山陆地,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了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不断的冲刷溶蚀及岩石崩落和再发育,雕凿了这座地府神宫。经过岁月的浓妆淡抹,更加绚丽多姿,奇特壮观。世人倾倒,为之折服,为其讴歌,为其自豪,这便是大自然对人类恩赐……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六千万年前还在海底时。这个天坑至少已有一亿四千万岁的洞龄了。天坑洞的形成,大约是两亿五千万年前。它基本是一个水平溶洞群,北高南低,北边落水洞标高1163米,整个溶洞的底板起伏不大,据地质学家测证,洞内景观的形成约一千多万年的历史。天坑洞是地壳变化和地下水浸蚀形成的。一些地带可供泛舟于洞中的地下河绚丽多姿的装饰着地下洞厅,就构成了这座引人入胜的“人间仙境”。

三人走在阴魂不散的隧道中,周围一些突出的石壁,给这原本就有些阴森的气氛凭添了一份诡异。当李雪走到这块空地上的时候,脚底下有一种很柔软的感觉,并非想像中的那样坚硬。双脚底下有一股震动的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地下钻动。她低下头来一看,一下子又跳了起来,惊叫道:“蛇……”

李雪这一声惊叫,吓得她靠在一旁的石壁上。这短短的一段路,他们走了十几多钟。而且精神随时都是紧绷着的,这种度秒如年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蛇有什么好怕的?”吕涛最不愿意面对的一幕出现了,这样一惊一乍的,能使一个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吓出病来。吕涛搂了一下李雪,算是给她一点安慰,这走上前去用手电筒照了一下。一只一米多长,全身呈白色,前后有四肢细小的爪子与蛇一般的动物。这是什么动物?吕涛没见过,心中不免格瞪一下。他咬了咬嘴唇。说道,“这哪是蛇讶?”

李梅赶紧扶住姐姐李雪,这才注意到了脚下:“那是什么东西?这么恶心……”

吕涛定了定神,用手将这一未见过的动物抓起,然后放在鼻子旁嗅了嗅,这动物没有泥腥味。他想再闻仔细想了一下,用手摸了一下动物身上的皮,却感觉到动物身上的皮很细滑。他正好奇地用手去分辨其中的不同,忽然有什么事,似乎让他想了起来:“好像是什么洞螈……对,一定是洞螈……”

李梅机敏地向四下里看了看,没有发现异常,从这可以判断出,这里只有这么一只。又见吕涛将动物抓入手中,这才放心大胆道:“洞螈?洞螈是什么动物?”

“洞螈是什么东西?我也是头一次见过,只是在来天坑之前,大概翻阅了一下有关洞穴动物植物的资料,这个动物很像资料中描述的洞螈,”虽然叫出了动物的名子,其实吕涛至今并不能肯定洞螈类到底起源于哪个时期,有着太多的谜团在等着他们去揭开:“这洞螈属于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蝾螈亚目洞螈科。目前只在斯洛文尼亚的地区发现过它们的踪迹。洞螈因达尔文而闻名于世。达尔文在他的的著作《物种起源:用进废退》第五章中描述洞穴生物时记载过,他称它们为远古生命的残骸。”

“有点像古代简画的中国龙,”李梅没对吕涛的分析感兴趣,她大概觉得吕涛是在杞人忧天。

洞螈是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水生蝾螈,一般身长为30厘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细小,指3、趾2。有发达的外鳃3对和鳃孔2对,羽状鳃红色。头狭小,头骨多软骨质。吻钝,无眼硷,眼退化,隐于皮下,但感光灵敏。终生底栖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内,时常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多为卵生,有时卵胎生。卵分散贴附于石下。亲螈有护卵习性,孵卵期约3个月。幼体阶段可看到眼,背面有鳍褶,发育为成体时,其他结构无改变,为永久性童体型。

洞螈看起来像一只蜥蜴,但由于它们粉红色的皮肤和细小的前肢和腿,它们看起来也有点像一个小人。这也是它们为什么也被称作“人鱼”的原因。洞螈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它们没有眼睛,皮肤中没有色素。有趣的是,如果洞螈生活在有光线的地方,它们将拥有眼睛和褐色的皮肤,但是这个眼睛不是完全的。缺失重要的视神经,所以虽然洞螈有眼睛,但仍然是盲目的。洞螈通过腮呼吸,腮位于头的后面身体的外面,两侧都有,是透明的,看起来微带红色,因为里面有血液在流动。洞螈是两栖动物,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据说洞螈能活100年以上,但至今也未得到证实。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对洞螈进行考察非常困难。洞螈能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活6年,这与洞穴内水的低温和其机体的低代谢状态有关。自从19世纪开始,欧洲的研究机构就开始研究洞螈。在不同的洞穴中放置洞螈,来测定微小的环境差异对其的影响。大多数的放置点成功了,在那些既有雄体又有雌体的地方,种群稳定。在20世纪,斯洛文尼亚政府送给世界上的一些公共机构活的洞螈,但是只输出雄体,防止繁殖。

“你们看,这洞螈有发达的外鳃3对和鳃孔2对,羽状鳃红色。头狭小,头骨多软骨质。吻钝,无眼硷,眼退化。隐于皮下,但感光灵敏。终生底栖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内,时常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

吕涛认真以资料来讲解洞螈,而李雪根本没去看那洞螈,只是看到了吕涛的样子,先是微微愣了愣,本来就不甚好看的脸色,刹那间阴沉了起来。不耐烦道:“快拿一边去,看着都令人恶心,还白乎乎又是透明的……”

开始受到惊吓的李雪。那一刻仿佛这个世界已不存在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感笼罩着她。这一会见吕涛将动物拿在手中上下仔细查看着,凭感觉知道这动物,不比普通动物。暗暗擦了一把汗道:“老公,达尔文为何称它们为远古生命的残骸呢?”

“可能因为洞螈属于古生两栖动物,”资料中的洞螈,一幕幕又在吕涛的脑海从闪过,就像在放电影一样,让他一下子觉得被压得很难呼吸顺畅了很多,解道:“按达尔文的论述分析,第一种呼吸空气的陆生脊椎动物,由化石可以推断?们出现在三亿六千万年前的泥盆纪後期。直接由鱼类演化而来,这些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两栖动物生命的初期有鳃,当成长为成虫时逐渐演变为肺。两栖动物的字源来自希腊文的两种和生命。这是因为两栖类可以同时生活在陆上和水中。”

不巧的是,一阵阴风吹了过来,浑身湿透的李雪禁不住地打起了哆嗦:“我记得两栖动物,都是吃肉的。”李雪睁大了眼睛瞪着吕涛,吕涛却没有正眼看她一下。虽然她知道自己说的没错,但能代表什么意思呢?

“两栖动物的祖先是肉鳍鱼类,但是到底是起源于哪类肉鳍鱼尚不明确。过去一般认为以泥盆纪的真掌鳍鱼为代表的总鳍鱼中的扇骨鱼类是两栖动物比较理想的祖先,但是新近的研究否认了这种说法,因此两栖动物的祖先到底是肉鳍鱼类中的扇骨鱼类、空棘鱼类或者肺鱼类尚待研究发现……”

吕涛点点头,他哪能不知道,要想了解洞穴动植物,不可能不学动植物进化学。最早的两栖动物是出现于古生代泥盆纪晚期的鱼石螈和棘鱼石螈,它们拥有较多鱼类的特征,如尚保留有尾鳍,并且未能很好的适应陆地的生活。鱼石螈和棘鱼石螈代表鱼类和两栖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但是新近的研究表明它们只是两栖动物早期进化的一个旁支,不是其它两栖动物的祖先类型,真正最原始的两栖动物尚待发现。进入石炭纪后,两栖动物迅速分化,并在古生代的最后两个纪石炭纪和二叠纪达到极盛,这个时代也因此称为两栖动物时代。这个时期的两栖动物多种多样,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有些相当适应陆地生活,有些则又回到了水中。有些大型的种类如石炭纪的可以长到4…8米长,习性颇似现代的鳄鱼,还有不少相貌奇特的种类。与现在的两栖动物不同,这些早期的两栖动物身上多具有鳞甲。在古生代结束后,大多数原始两栖动物灭绝,只有少数延续了下来,而新型的两栖动物则开始出现。

蜥螈和阔齿龙鱼石螈和棘鱼石螈的牙齿有类似总鳍鱼的迷路,被归入两栖动物纲的迷齿亚纲。鱼石螈和棘鱼石螈组成了迷齿亚纲的鱼石螈目,鱼石螈目自泥盆纪晚期出现后延续到了石炭纪早期,而在石炭纪早期迷齿亚纲的另外两个目也已经出现。迷齿亚纲的这两个目分别代表两栖动物的主干类型和两栖动物中向着爬行动物进化的类型。离片椎目是两栖动物的主干类型,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时遍布世界各地,而在古生代结束时离片椎目的一些成员仍然繁盛了一段时间,是原始两栖动物中唯一延续到中生代的代表,有些甚至到中生代后期才灭绝,这些中生代的迷齿类分布广泛,体型巨大,如三叠纪的乳齿螈,头骨长度就超过一米,主要生活在水中。向着爬行动物进化的类型是石炭螈目,主要发现于欧洲和北美,一直不很繁盛。石炭螈目中最著名的当属二叠纪的蜥螈,蜥螈同时具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对于其到底是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曾经有争议,直到发现了蜥螈的蝌蚪才确认其是两栖动物。因为蜥螈生活的时代要晚于最早的爬行动物,所以不可能是爬行动物的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