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王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候选王妃- 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送走欢天喜地的陶三夫人,梅清心情不禁有些郁郁,随手将李白的《将进酒》写了几遍,挑一副写得好的挂在墙上,又狠狠读了几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李大诗人豪迈的诗意熏陶下,终于觉得舒爽了许多。转而为夏长史送来的野牛皮画了几只意态娴雅的梅花鹿。总算将近日揽下的活计都做交了差。

梅清闲了下来,她的三叔父和三婶娘却在头痛。

“这个雅夫人到底是什么意思?”陈伟枫疑惑地问道。

陈三夫人很头痛,从来长幼有别,自己家的大姑娘二姑娘还没找好夫婿,大伯家的三姑娘倒先有人过来提亲了,真是不知道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听官媒的意思,大概和贵妾差不多。其实按三姑娘如今的身份,能嫁过去做姨娘已经算是高攀的了,安邦侯府大概觉得毕竟是官家出身的,所以先说明白了,等嫁过去便可称做雅夫人,只比正式侯夫人略低,却是比别的姨娘都要高些。”

对于祝小侯爷来说,虽说二人对打之时并没有实质性的肌肤相接,但是毕竟近身接触,所以觉得应该对梅清有所交待。按祝小侯爷的想法,作为一名男人,应当主动去负责。至于在梅清看来男女对练实在稀松平常,根本就没当回事儿,却是祝兴阳无从得知的了。

只是以梅清的身份,娶为世子夫人绝无可能,普通姨娘又似乎说不过去,毕竟祝兴阳心知自己比输了,无论如何也是不好意思提出按姨娘抬进府的。

也不知侯府费了多少心思,竟想出“雅夫人”这么个名称来,看似学着宫里的封号,弄出个类似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位置来。因为根本没想着会被拒绝,便连常规的先找中间人试探一下的步骤都省了,直接遣了官媒过来。

“这个吴启泰又是什么人?”三老爷问到另一家。

“这个我也是首次听闻。不过说起吴家倒是极有名的,乃是陶瓷世家,如今吴家老爷也捐了官,和大伯家也算对的上。这次托了王翰林夫人过来递话儿,听着极有诚意的。”

“那唐家难不成就是皇商唐家?”这是问得另外一家。

“不错,就是专营茶叶和丝绸的皇商唐家。唐家老爷子那一辈儿只是经商,到了唐家大爷手上,便捐了个五品转运使的衔头,后来把妹子嫁给了陶家的三爷,听说也很是得老太太的欢心。

再后来不知唐家大爷走了什么门路,将长子唐凯弄了个三等侍卫,说起来也算是官宦人家了。现在提的这位唐公子,是唐家四爷的嫡长子,单名一个“仪”字,十五岁便中了秀才,今年十六了,据说学问是极好的。请托的便是司徒郎中的夫人,倒似挺有诚意。”

三夫人所说的司徒郎中,乃是与三老爷同在礼部的司徒梓,平日和三老爷便十分投契。此次唐家辗转找了司徒郎中的夫人转达,确实是给足了陈家面子。

耳中听着夫人絮絮地念叨着这几家的情形,陈三老爷心中掂量了一番,平心而论,这几家都着实不错。当真挑拣起来,若论门第,自然是安邦侯府最佳;论财力,自然是唐家最胜;只是这两家其实多少都有些高攀了,若说门当户对,以大哥目前的情形,却是吴家最合适。

“过一阵子,大哥一家赴直隶任职,应该会到京城来一趟,到时候和大哥商量一下再决定吧。”陈伟枫定了基本的调子。

“只是……”曲氏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要不要问问司徒郎中,唐家是只对三姑娘有意,还是想和咱们家结亲?”

陈三老爷一时没明白夫人的意思,看着曲氏的脸,眨了眨眼睛,半晌才反应过来,曲氏的意思应该是想看看有没有可能将唐仪说给大姑娘。

“这个……,大姐儿比唐家的哥儿还要大半年呢。”

“只是大半年而已,说起来也算同岁。再说,咱们家的姑娘若是说给唐家四房,可是低嫁了。”

“俗话说,抬头嫁女,低头娶媳。低嫁不见得是好事儿,外人怎么想?难不成大姐儿有什么说不得的毛病?”陈伟枫至少在明面儿上是极看重门第相当的。

“也不过是白问问,若是有意,自然还要相看的。大姐儿和二姐儿去年也有几家来提起,老爷这里那里的不满意,最近也不见来了。如今对三姑娘有意的倒有好几家,妹妹占了先总是不好。”曲氏深知三老爷最重门第礼法,故此只拿长幼有序来说。

“这个我再想想罢,总要和大哥说过之后看情形再定。大姐儿二姐儿的亲事你也要多操心些,大姐儿今年总要定下来,不然明年十七了,说着也不好听。反倒是三姑娘,别看来说的不少,能不能成还真是难说。”

三老爷也不过见过梅清一两次,不知怎的,一想起那清亮亮的凤眼中淡然的眼神,便觉得只怕这女子未必会容易摆布。

三叔父和三婶娘的烦心事儿梅清自然是不知道的,中秋将近,她最近情绪很坏。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六十八章 呈送

天气早已渐渐凉了,赏秋院里树叶落了一地,虽说小丫鬟们早晚都清扫,总是赶不及秋风。

许是多少有些悲秋之故,隔着日渐疏朗的树叶,看着天上日渐圆满的明月,梅清心里莫名的有些烦闷。

水仙瓷的分红就摆在桌上,刚拿到的时候也畅快了一下。可现在只觉得心下空落落的,到底怎么了?

梅清郁郁的睡下了。

早起发现……葵水来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十四岁才来葵水,实在算是比较晚了。

自己……长大了……

梅清忽然觉得心里毛毛的,伴随着酸胀的小腹,少女心情在复苏。

长大了,就当真要嫁人了吧。

之前在面对理王周宏挽留的时候,总觉得好像过家家一样不真实。这个人条件再好,毕竟不过是见过两三次的陌生男子,还有王妃和一大堆子女,从来不觉得当真有可能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根本没有恋爱的感觉。

之后,也接触过若干青年男子,却似乎只是专注在具体的事务上面,心无旁骛。

梅清盯着窗前随着秋风飞舞的金黄的叶子,思绪飘飞。

难道,已经不会爱了吗?

轻轻摇了摇头,梅清暗笑了一下,怎么就这么容易心绪黯然呢,如今的自己才十四岁,要是在现代还完全没考虑婚嫁之事呢。

再说了,连理王爷周宏这种阅女无数的王爷,都对自己颇有那么些意思,应该对自己有信心才对!

天生我才必有用!

梅清站起身来,拿起桌上的银票,招呼旺财媳妇进来,将银票递给她,轻声吩咐道:“现在就开始去找合适的,买一座宅子回来。”

中秋节前两天,按制分批安排内外命妇进宫,给太后恭贺千秋。送给太后的千秋礼,也陆陆续续送进了宫里。

陶家老太太是八月十四的下午进的宫。说起来,陶老夫人和太后当年也曾一道读书,十分要好。虽说后来的太后,当年的首辅嫡长女冯慧姝入宫为太子妃,二人被一道宫墙分隔,只能偶尔见面,但是这闺中的情谊却也非比寻常。

随众人礼拜之后,陶老夫人刚在偏殿坐下,便有太后身边儿的宫女过来相请。

过去一看,皇后和项妃自是陪侍在太后左右,还有几位勋贵家的老夫人也都给一并请了过来陪太后说话儿。

陶老夫人按品级算下来却也不是顶高的,先只在边儿上坐了。

太后便招手道:“娴姐姐,快过来,你看这雀儿绣得如何?”

这个娴字,乃是陶老夫人的闺名,如今早已极少人如此称呼了。

听得太后召唤,陶老夫人自是过去细细看了。原是定远伯夫人带过来的一件双面绣,装在扇形的鸡翅木框子里来,绣着一丛折枝花儿,上面站着一只极精神的雀儿。

陶老夫人仔细看了半晌,方笑道:“绣得好!均匀熨贴,看这毛儿丝丝缕缕,绒绒的,蓬松得紧;这眼睛也有精神,是只好雀儿!”说着故意四下张望一番,又道:“怎的看着就像是挂在廊下的那只?”

一时众人均笑起来,又夸赞了一回。甘夫人不禁面有得色。这幅绣品虽不大,却是费了大价钱,请来仪阁的看家师傅闵依云所制。上面的雀儿正是比着太后x宫中养的那只金腰燕所作。今日得了夸赞,总算不枉费功夫。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见陶老夫人赞了自己带来的绣品,定远伯夫人心下舒畅,兼且平日里也是往来得勤的,便指了指陶老夫人身后低眉顺眼儿的芙蓉,笑道:“陶夫人带了什么好东西来,快拿来我们开开眼。”

芙蓉将手中捧着的小画儿交给太后身边的尹姑姑捧上来,众人登时便看住了。

只见那画儿不过一尺多长,半尺多高,却是画得极精细的,屋舍布置整齐,似是小康之家,构图十分简单,两个小小的童儿神色却是极活泼的。一个小男孩儿手持碧绿的短竹,正莽莽撞撞地冲过来。一个小小女童捧着枝梅花坐在罗汉床上,低头轻轻嗅着,微微抬眼看向小男孩儿,脸上略有羞色。

画旁写着两列行楷字,乃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字体静中有动,清灵飘逸,颇有见之忘俗之感。其下却无落款,只有一枚小印,乃是“小东”二字。

太后疑惑道:“什么时候有这么一位大家?从前倒没见过。”

陶老夫人便欠身回道:“这画儿不过是小东姑娘的闺中之作,从不曾拿出来的,自然是见不着的。”

定远伯夫人在旁笑道:“原来是闺中之作,怪不得如此小幅,让人看得不过瘾。是不是陶大学士家里那位姑娘的佳作,陶老夫人拿过来显摆了?”

陶夫人便笑道:“若是家里的姑娘,那里敢拿过来献丑。其实这画儿有十多幅,不过是随意捡一幅过来应个景儿,看个有趣儿罢了。”

听她如此说,太后倒起了兴头,兼且要给陶老夫人脸面,忙让人将其余的一股脑搬过来,大家逐幅看了一番。

果然件件精美,特别一件两尺余长的窄卷,上绘夜宴欢景,十几个男男女女的人物,专注弹琴的乐人,轻盈起舞的伎女,觥筹交错的士人,嫣然倾谈的闺秀,各形各色,仿佛笑语喧哗直将从纸上满溢出来。

旁边亦书有小诗一首,乃是“清响拟丝竹,班荆对绮疏。零觞飞曲津,欢然朱颜舒。”

皇后和项静妃亦在旁点评数语,均是夸赞之词。

此时定远伯夫人倒有些后悔,万料不到陶老夫人竟带来这么一套出色画作,反将自己的礼物比下去了。忽地问道:“这画儿果然好看,只是为何尺寸如此参差啊?”

果然这些画作十分古怪,若说是一套,虽说风格一致,却是大的有两尺余,小的不到半尺,兼且宽窄不同,看起来实在是七长八短,有些怪异。

陶老夫人便从芙蓉手里取了一张卷着的图纸,展开给太后及众人观看,原来是一张示意图,倒是简单明了,原来这些参差尺寸乃是有意为之,错落排了,另有一番效果。

正说得热闹,忽见皇上身边儿的王公公匆匆过来,在太后身边儿耳语了几句。太后脸色一沉,神色微凝,略想了想,方摆手让王公公退下,脸上仍挂着笑容,道:“难为娴姐姐想着,这套画儿当真不错,挂在流乐阁的墙上正合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