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之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警戒之民国- 第2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这里,陈绍便起身缓缓踱步再次说道:“帝国走过了是个春秋,原本计划的前三个五年都完成了,并且第四个五年计划也开始实施。这点我很满意,你们大家都幸苦,原本需要十五年的时间来建设,现在我们只花了十年。这点我很欣慰,我希望接下来诸位还能拿出这样的努力,来发展我们的祖国。中华不是我的中华,而是大家的中华,也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发展好中华。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不单单是一句古话,也是在告诉我们。我不努力你不努力,那谁来努力。有些事总需要有人来做,而既然你们走上从政的道路,就要走好这条路。栽更多的树,给后世一片林荫大地,遮挡烈日风雨。”

“我等谨记陛下教诲。”

“这只是我的一些心里话,我相信你们也明白。本来我是不想说这些,只不过不想你们所有人感到自满。诸位,帝国的发展虽然是一片欣欣向荣,但以后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现在不是该我们自满的时候。”陈绍说到这里,从王杰那里接过一份文件,直接扔到他们眼前,又开口道:“这份资料显示,帝国这十年的和平发展,已经让有些人开始忘乎所以,他们都忘记了帝国有今天的局面是怎么来之不易的。说真的,我看到那份文件,触动很大。帝国现在只是走上发展道路,骄傲自满这样的名词就出现在底下官员身上,竟然还有渎职和腐败现象。说句心里话,我很失望。

帝国是强大了,每年的经济增长是很喜人,但我们要努力的东西都还太多了。我试问大家,此刻外敌环伺,我们哪有骄傲自满的本钱。只不过是一场边境小规模战争,就暴露出这么多问题,那以后要是全面战争了,这仗要怎么打。请大家教教我。”

虽然陈绍的话说得很平静,但他们都能听出平静的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怒火。此刻他们都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为什么陈绍会说这些。

为壮着胆子,拿起那份资料看了起来。此刻他的脸色也越看越黑,随后便一脸怒气的说道:“陛下,这样的官员必须要严惩,为全国官员做出表率。”

宗离接过维仁手上的资料,随后他也是一脸怒气。随后勤政殿里面的官员都看了这份资料,一时间他们的脸上都是一脸怒气。特别是蒋百里和蔡锷,两人更是一脸杀气。[汶Zei8。电子书小说网//。 ]

“陛下,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轻饶,幸好是没有出什么事情。要是这次我们是和苏联人全面开战,那前方将士的可能就要饿肚子了。况且那个地方到了寒冬,可随时会冻死人的,这样的后勤建设,实在是拿军人的生命在开玩笑。而且要是发生天灾人祸,就凭这样的物资储备,根本不够用。”蔡锷直接站起来,一脸愤然。

报告内容如下:据调查,蒙古总计六十个大型物资后勤仓库只有一半仓库储存满物资,其他一半仓库都只储存了一点点物资。并且这些物资都是五年前的,这五年来,并没有新的物资进入仓库。同时蒙古地区个别官员存在渎职现象,特别是后勤储备这一块,个别官员出现腐败现象。官员名单:……中华帝国军情局呈禀。

后勤物资仓库是陈绍全国战略方针一个重要环节,这些物资仓库里面都是储存粮食和军用品。发生战争时,这些物资仓库就是部队的补给仓库,十分重要。并且在发生天灾时,这些仓库还是百姓生活的基本保障。就是这样的重要环节,竟然出现这种现象。所以不得不让所有人为之发怒。

正向蔡锷所说的,幸好这场战争出动的部队规模不是很大,要是一场全面战争,那就凭军队自己的储备,没有几个月就会消耗完毕,以后再新的物资运抵之前,都要指望这些仓库的储备。等到时候需要用到这些储备物资时,才发现原来,这些仓库已经空了一半,那会是什么场景。最可怕不是饥饿,而是严冬。西伯利亚的天气多变,要是出现寒流,不管是军人还是百姓,都必须要用到这些仓库中储备的棉衣,到时候棉衣一旦不够,那就是一场灾难。

“我很痛心,原本我还以为这样的事情会出现在二十年后,没有想到现在就出现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要不是我心血来潮,叫人查查这些仓库中的物资,恐怕真的会酝酿出一场悲剧。”陈绍说道这里,原本平静的面容也出现了一丝杀气。“这次也给我提了个醒,这些年是我疏忽了,看到帝国发展一片大好,松懈了对各地官员的管制力度,这点我需要检讨。不过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必须要坚决严惩,维仁。”

“是。”听到陈绍叫自己,维仁立马站起来。

“你身为帝国总理,管理全国官员,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不管是谁参与其中,这件事必须严惩不贷,并且在报纸上和电视上做出报导。把犯事的官员信息全部公布出去,如何处理按照帝国刑法决定,并且叫国民来监督。以后只要出现这样的事情,一样严惩不贷。功不抵过。”

“我明白了。”维仁急忙说道。

“宗离。”陈绍道。

“是。”宗离也站起来,等待陈绍的命令。

“马上派专人清查全国各地所有物资储备仓库,必须保证每一个仓库都堆满物资。同时立即挑拨物资,将蒙古六十个大型仓库填满。这两件事你亲自抓,必须给我办好,要是以后再出现什么差错,我连你一块处罚。”

“我明白了,我会亲自督导,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仓库。”宗离答道。

这件事给陈绍敲醒了一个警钟,这些仓库本来就是陈绍为二战准备的,现在出现这样的事,是一个很不好的征兆,他必须把所有危险扼杀掉。

名单上犯事的官员,有一件事陈绍感到很欣慰,那就是这些官员都不是陈绍培养出来的那些年轻官员。很多都是从原来各军阀哪里接手过来的,这些人虽然经过了多次审查,并且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从黑暗年代滚过来的官员,总有一些不良习惯。天高皇帝远,时间让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眼前的利益,让他们开始铤而走险。侥幸心理的存在,催生了这种想法,反正只拿一点点,也不会有人知道。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情报部门一直都在盯着他们。要不是陈绍开始把重心转移到国外,大量的优秀情报人员被调往国外,他们的动作早被发现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整个中华官员数量那么多,哪有可能每个人都监视到,更别说是那些小地方的官员。之前都是一帆风顺,都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也是一个原因。

现在陈绍的间谍数量也才三千人左右,大部分都待在国外,国内的情报力量又有很多要监视各地的国外间谍,有时候都有些分身乏术。至于那些从小培养起来的间谍,也很多都被派往邻国。这件事情,陈绍也有种力量不足的感觉。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为战争而准备

“这是第一件事,也是一件让人很不愉快的事,现在来说说第二件事。”处理完一件很不愉快的事,陈绍也把话题转移到正事上。

“估计大家也都能感受到世界局势越来越微妙了,现在我也正式告诉大家。一场将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将会爆发,并且也会波及到中华,全世界都会卷进来。不是我在危言耸听,这件事会发生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是明年,也有可能是后年。战争的爆发点绝对不会超过两年。”

陈绍的话像是一阵突然挂起的飓风,席卷了他们平静的内心,波澜起伏。这件事情除了蒋百里和蔡锷等将领之外,勤政殿里的政府官员还是第一次听说。现在陈绍也没有打算再隐瞒下去,早点告诉他们,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至于蒋百里等人,陈绍早就告诉他们了。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维仁和宗离两人都有战争快要来临的感觉。只不过他们都没有像陈绍说得这么肯定,并且陈绍说出的战争规模也大出他们的预料。按照他们看到,有战争也很有可能是欧战,有的话也加上苏日之战。一方是德国,一方是英法。他们两个都没有想过,这样的局势下会爆发出一场远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这是他们不敢想象的。

不单单是他们无法想象的,就是即将发动战争的希特勒也不会想到,以后的战争会是何等规模。这件事或许也只有陈绍能预料得到,这场即将爆发的二战绝对会远超后世那场二战。因为这里多了一个强大的中华,不管是发展还是结局都会大大的不同。蝴蝶效应很强大,历史已经被改变。

“陛下,这是真的吗?帝国会被卷入进去。”维仁忍不住问道。

陈绍并没有答话,只是点了点头。不过这对勤政殿里面的人而言,已经够了。陈绍从来不说没有用的话,也就是说,他说的话基本上都是真的。他们是不清楚陈绍有什么样的根据,但既然陈绍说得出来这样的话,就绝对有一定的把握。这件事八成是真的,如果是这样,那中华就需要好好谋划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好好谋划了。”宗离开口道。在他看来,既然中华无法避免卷入进去,那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做好战争的准备。

“所谓的谋划已经开始了,要不是因为这件事,我也不会叫人去调查全国物资储备仓库。那些仓库就是我们战争的资本,是我们后勤的主要保障。不过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展开大的动作了。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慢慢来了。”陈绍自信一笑,为了二战他已经谋划了二十四年,可以说从他来到这个时空之初,就开始在谋划了。“从明年开始,帝国的财政分配暗中向军队倾斜,如今中华各地基础建设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未来几年的时间,这些基础建设慢慢的降低速度。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到军事领域。从明年开始,军事支出提高到15%,这些要暗中进行。这些财政支出全部拿来进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替换掉原来的武器装备,生产新的装备来武装部队。

加快新式武器的研究速度,不管我们何时参战,军事科技必须保持世界领先。因为世界大战一旦开始,那西方各国的军事科技就会呈井喷式发展,我们现有的科技,不用几年就会被追上,甚至变得落后。毕竟他们拥有很强大的科技底蕴,这点必须要警惕。战争虽说要看军人的素质,但武器装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按照计划:军费问题以后逐年增加百分之五,到是1940年,军费支出要提高到20%。战争一旦开始,每年增加10%直至增长到60%或者战争结束。

计划会随着实际情况而变化,我不想把全国带入全面战争,也不想把所有工业转成军事生产。不过要是真的要走那一步,也没有办法,因为到了那一刻,那就是决定中华生死命运的时刻,到时候就是全民皆战。我希望大家有这样的心里准备。”陈绍一口气说到这里,便暂时停顿了一下。

其他人还都被陈绍强大的军事支出吓了一跳,一下子提高好几倍军费,这点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不过他们都没有什么意见,战争来临那一刻,这样的军费也不算什么。而这些人最高兴的莫过于国防军将领,他们已经被拮据的生活,搞得十分郁闷。现在听到军费一下子增长这么多,心中都十分兴奋。

按照帝国今年的财政收入而言,这样的一笔军费开支,绝对是一笔巨款,也创下历史之最。1938年,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