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两无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脉脉两无语-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合,真是人力和电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呀,我下意思地感叹道。幸亏局史早在七月前就神速地搞出了初稿,否则,这个重大的任务要是全放在下半年,那可能是出不了炉的。三十多岁的人了,怎么成了这样呢。这是我早有预测的。如果从98年调回来就急着找一慧并与她见面,现在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步,有可能一团糟。

我为了了解一慧的上下班时间;认真看了女儿的课表,我问女儿,全株州的小学上下课时间是统一的吗?她回答说可能是一样的。课表告诉我:早上第一节课从8点钟开始,是早读课。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学也有早读课,不过我忘光了,指着贴在墙上的课表,问女儿早读课是什么回事,是怎么安排的。女儿说,早读课就是早上在教室里朗诵课文。我想一慧的作息时间和上课时间与我(本书作者独孤令一)女儿的那所学校应该差不多吧!

9月15日早上,上班后约半小时,大约在8点钟,我给一慧打过去电话,那时她已经上班了。我说很想见她一面。一慧说她倒愿意在街上邂逅。我说那可能性太小,我回株州十年了,我们怎么没有邂逅呢。要指望下次邂逅,估计再过十年光景也不一定遇上。我说,就是哪一天我在街上与你相遇,我能认出你吗?我现在连你长成什么样都已经模糊了。她说,可能是吧,她已是徐娘半老了,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细密的印记,不再年轻了。我说,现在正体现女性成熟美的时候,这人生最美丽的季节。她还说她身高多少多少,我说在女人当中这么高就够可以的了,我们上高中时在一个女同学才一米四左右,我们都喊她根号二。她批评我说,我怎么那么喜欢耻笑别人呢。她还骗我说她现在体重120斤,我心想,那也够胖的了,我说,象你这样灵动的女人不会把自己养成那么胖吧。其实,我不讨厌胖的女人,甚至有点偏爱稍胖的女人。我(本书作者独孤令一)心想,不管你韦一慧现在变成什么样,就是变成女猪八戒,我也不会嫌的。

我与一慧又聊起各自的家庭。我说我是公元997年结婚的,我还讲了我很以前就知道她在哪里之类的事。一慧说她是公元994年结婚的,先在一所中学教了一年书,后来调回她父亲所在的学校,以后就调到城里了。现住在卫旗任教的学校里。她的孩子上初一了,孩子特别佩服卫旗,但经常与她吵驾。女人一谈起自己的孩子总是那么饶有兴致。我心想,当年我若追上人家韦一慧,韦一慧该替我生一个公子哥或者大千金的。她还说她老公卫旗喜欢打牌,喜欢交朋友。我说我想与她老公卫旗交朋友,她说那种可能性不大,我(本书作者独孤令一)与她老公不是一个类型的人。言下之意,我与她老公卫旗做朋友是可能的,或是她不同意。她说你令一天生的不会打牌,我韦一慧也不会。她还说她脑子坏了,记忆力不好,以前很多事都忘记了。我问一慧现在喜不喜欢看书,一慧说现在不怎么看书了,有时只看一些孩子读的少儿读物,比较厚的书很少看。女人为什么都是这样,当了家庭主妇后因为更多的时间用来料家,便蜕化了,连书都不看了。不过,不看书的女人要简单些,男人容易驾驭。我直到现在才知道,知识越多越反动和女人无才便是德的道理。老婆曼玲也很少看书,又很少上网,连蓝颜知己这个名词都不知道,单纯得一塌糊涂。看来我以前嫌曼玲不去看书是一个错误的行为,男人有责任让女人落后于这个混沌的世界,观念越落后的妻子越让人放心,越容易掌控。我问一慧为什么不考高中然后再考大学呢?我心想,这样可以打一个时间差,我可以有更大的时间去盘算韦一慧。大学四年一上,正好我军校毕业,时间上可以同步,我可能还来得及。她说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身体又不太好,家里人不想自己出远门。我甚至说,希望她当年考不上师范之类的浑话。她先是很惊讶我何出此言,我说,我曾这么想过,所以就脱口而出了。

我(本书作者独孤令一)最后说中午要注意休息等关心的话,不知道一慧是否认为我是不是在假关心。但我是真关心我的老婆曼玲的。我经常劝老婆中午要午睡,可她就是不听。后来我吓唬她说,不注意休息的女人老得快,她信了,就开始注意休息了。曼玲一般是中饭后午睡,一直睡到下午四点钟,有时睡到我下班后才起床。我看到曼玲享受着生活,我很有成就感。我督促曼玲每天午睡还有一个原因,是曼玲偏瘦,我希望她长得胖一点。肉一点的女人碰触时软绵绵的,感觉很爽。

在电话中,我第二次试探性地约她出去吃饭。与上次不同,她不怎么同意,或者不赞成我这种约请方式。她说她只同她老公在一起吃过饭,没有跟别的男人单独吃过饭。我说我找同学陪吧,她说,那要看哪些人陪了,并真诚地说她来请我,我说那也行,你请我买单。她说那好,那我给你提供一些同学的号码吧。不知道我怎么那么傻,没有答应她提供同学的名单给我,我相我会自己找到同学的。后来,我知道我犯了一个错误—我邀请参加饭局的同学不一定能让一慧认可,因为我(本书作者独孤令一)熟识的同学,一慧不一定熟识。

我与她通了半小时的电话,打到8点半。最后她说早读课结束了,她要上课了,才挂了电话。后来查电话详单,时长正好是1800秒。我从来没有在电话里说半小时的时间,手机电板打得发热,我好奇地推下手机后盖板,用食指摸了摸电池,真象灶上的蒸笼—热度高着呢。

我就开始捉摸着如何组织饭局的事。

无巧不成书,9月16日,那天是星期五。晚上七点钟,同学李友芳从浙江温州打来电话,说要国庆节回来,同学们能否在一起聚一聚。我正在想张罗一个饭局出来,这时候老同学打来电话说要国庆聚会,岂不真是六月天吹南风——热对热。我告诉他,由我来张罗。李友芳是男儿身女子名,名字阴柔点,但在男同学当中,算上个头比较高块头比较大的,当年学习很发狠,可是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和我的关系一直不错,这些年也通过很多次电话,就是见面不多。

9月17日,星期六。一大早我(本书作者独孤令一)就起床,到了办公室,开始我的邀请计划。上午,我给郭小泽等等同学打电话,找其他同学的电话号码。并找战友要袁明敏丈夫郝思明的号码。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动力,一共找了十二三个同学的联系号码。这些同学,平时不常联系,他们也很少来找我。一慧曾问我是不是象她老公那样爱好交接朋友,我没有正面回答她。我心里有数,从她评价她老公的语气听得出来,这点,我不如她老公。要说朋友,我的圈子有六个:分布在晋冀苏湘四地和皖北等地的北方战友和原来老上级;株州的同年兵战友;转业到株州各单位的警队战友;现在单位的同事;党政部门中与铁路系统有联系的一些人;初高中同学;地方党政事业单位的一些有来往的人。第一个圈子的战友一年大概有两到三批到衡山,由我来接待。第二个圈子的战友属于蹭饭族的酒痞子,在稍高档次饭店请他们时,酒后他们建议说不如分十次去下小馆子请,说我“烧”不会花钱。如果你不常请他们吃饭,他们会评价我的老婆不怎么样,把我的经济管得那么死,害得令一没钱请他们下馆子。他们是我的世俗老师,是他们让我成功地转型为油嘴。经过近十年的磨练,我真的是下降了宴请他们的档次:最后是到兰州拉面馆请吃刀削面。那次他们中午饭前到我的办公室,我说,中午请你们吃面条。他们很高兴,因为,男人之间说是请吃面条,那意思就是请喝酒。结果,我真的带他们去了面馆吃刀削面,让他们大失所望。一个战友吃得嘴直歪,说,来几个小菜多好。我说:“有一个段子说当兵的有八大怪,其中就有一条叫没有钱还要吃炒菜,忘记了当初闯天下时那么爱吃山西刀削面,现在就忘本啦!”他们哑然。前五年我老被他们讲评的,后五年他们的那张张利嘴基本上已占不了上风了。第三个圈子约有三十余人,轮流做庄请。第四个圈子经常因公事在一起喝一些。第五个圈子的初中同学没有聚会过,其中有我的责任,我与他们平时联系太少了。高中同学聚会稍多一点,每年大概有十几桌,都集中在每年春节期间或黄金周期间。前些年,高中同学聚会大约有一半有我来做东。从2004年开始,因为老在这种场合喝多,老婆特别烦我与这些同学喝酒,我便开始尽量找借口躲掉这类应酬。这些就是我日常交往情况。当然,我没有在电话中与一慧谈及这些,谈起来费时间。

我(本书作者独孤令一)整整的忙了一上午,两块手机电池都快打得没了电。晚上有一个饭局,吃完后回来坐在沙发上,接着与刚找到号码的同学通电话。曼玲在一旁冷言冷语道:“国庆节与中秋节连在一块,家家都有自己的事儿,谁没事跟同学在一块扎堆。令一,我把话说在前头,你要是能拢上一桌饭,我把姓倒写。”我没搭话,乜斜着眼瞅着她,端上茶杯往嘴里送。曼玲开始数落我:“你呀,叫着喝多了滚开水——热心,可人家不一定象你那么热心”。曼玲接着挖苦我:“你那些战友同学都把你当成接待站站长了,我们的经济不是人家想象的宽裕,你却打肿脸充胖子。”曼玲对社会上世俗之事了解比我多,她常说我太不懂这个社会了。我承认:她是一个生活哲学家,刚结婚时她的理念我不赞同,她的实用主义的小市民理论,与我的傻大兵所持的江湖理论不是同一体系,常会发生冲突。经过婚后近十年实践的检验,她是对的,我错了很多。对人情事理等方面,我把别人都看成与自己一样,但实际上却大相径庭。我慢慢地修正了对世俗的看法,观点渐渐向她靠拢。她的话,我嘴里有时虽念叨地反驳着,但心里却很爱听的。很多方面,特别是“社会学”方面,曼玲是我的老师。

我(本书作者独孤令一)不顾老婆的劝阻,开始与这些同学联系。他们基本上都答应了,就等我敲定具体时间了。我想,我要将这些情况先向一慧报告,只要她答应参加,我就选定日期订好饭店,通知同学们参加。

9月19日,又上班了,喝了一口茶。一杯茶喝完,已是8点14分了,居里夫人的一句话好象在鼓励着我:愿你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处,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我决定给一慧打电话,在电话里约她国庆节期间同学聚会。我天真地认为一慧会同意的。电话接通了,与她先闲扯一会儿。我说,当初没有追你,追你也追不是。她未置可否,她说,如果她嫁给另外一个人,现在的命运就会改变了。是呀,那所有的时空排列都发生了变化。她说让我别到学校来看我。这是后来她说的。我说,将来调到你们学校当一名教师,她也象开玩笑地说说,我可以到她学校里当一名语文教师,那样天天可以见面了。我说我的现在说得不行,还不如以前在北方时说的标准。一慧说对普通话要求不是很高,参加国家普通话考试考80分就行了。我还说如果不让我经常见到你,我就在你学校前面开一个小卖店。她说好啊,你还可以拉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