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淘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路淘宝- 第10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下王海东就接着说:“两万三,多一分我也不出了。你这个砚台顶多也就是这个价格了。”

看到王海东说的斩钉截铁,好像一个不答应转手就走的样子,周扒皮咬咬牙,点点有说:“两万三就两万三,今天我也开开张不是。”

溜达古董市场,一定是要带够钱的。这个带够钱未必是带很多钱,但是必定是要和你想要买的古董价值相当。比如说想要三百元左右的玉佩,那一般都是要带伍佰元的。

而王海东有钱之后,身上两三万总是会带着的。这也是为了避免遇到好东西失之交臂的原因。

很快王海东那出来一摞钱,点出来三千,然后拿出来另外两摞钱。清点了之后周扒皮满意的点点头说:“好,东西是你的了。”

既然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买下来了这块砚台,那王海东想反悔就不成了。

这个时候,方才讲话的那菜鸟又说了:“一块八千块的砚台,这人居然是两万三要买去。出手真的很大方啊。”

他的那位朋友大概也是行里面的老人了,解释说:“这位就是聚宝阁的新掌柜。陈大龙的外甥。人家可是回龙观古董市场的名人啊,一件瓷器卖了四百多万啊。”

这个时候大家又想起来了王海东神奇的经历了。

四百多万啊,这对一般的人来讲算是天大的数字了。

而且,只要是经常到回龙观古董市场的人都知道王海东手中有一枚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呢,这玩意怕是也有四五百万的价格了。因此,王海东短短的时间就成了回龙观古董市场的传奇了。

当然了,这个传奇是有根源的,陈大龙在回龙观古董市场就是声名显赫,鉴定瓷器特别有名气。

他外孙得到他的真传,这样子的事情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样子的一个人会花两万三买一块本来价值八千多的端砚吗?

这个时候李子敬就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海东,你在鉴定瓷器方面确实是得到了你外公的真传了,但是在鉴定石头方面还是要磨练一下的。这砚台就是清朝的而已,而且,在端砚中算不得什么好砚台,如果不是挂上了端砚这样子的一个名号的话,估计也就是几百块钱而已。”

还别说,李子敬说的这事情和事实差不多,像是这种方正的砚台,而且没有什么雕刻,也就是很少有艺术价值了。因此,这种长方形的砚台的价格也就是几百块而已。

如果是有一些人物什么的雕刻图案,或者是说雕刻有浮雕龙凤云纹什么的,这种砚台的价格才算是比较高的那一种。如果是类似的端砚的话,几十万很正常。

但是王海东手中的这枚长方形的砚台确实算是比较普通的那种。

本来王海东是打算自己回家乐和的,在古董市场吗,众乐乐不如独乐乐,不管是谁捡漏了,那也是不希望闹的满城风雨的。但是,李子敬这家伙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想是铁了心的要看王海东的笑话。

王海东眼珠一转,心中暗想,自己刚刚的接手了聚宝阁,如果是在这样子的时候丢人的话,那对聚宝阁的打击是非常的大的。

因此,在这样子的时候王海东脸上露出来那种捡漏之后的那种灿烂无比的笑容说:“这东西谁说是清朝的砚台了。不过是有一首清朝的纳兰诗句而已,难道就一定是清朝的。如果真的是清朝的话,那这样子的时候我还会花两万三把这东西给买下来吗?”

这些话让李子敬一头雾水,不单单是李子敬一头雾水,而且,围观的人也是跟着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帮闲的了。

张好古很好的扮演了这样子的一个角色,他慢悠悠地问:“海东,难道你认为这块砚台不是清朝的砚台吗?纳兰的诗句可不是假冒的吧。”

王海东笑呵呵地说:“雕刻有清朝诗句的砚台未必真的是清朝的,如果是宋朝的砚台传到清朝,然后清朝的人再雕刻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话,难道不允许吗?”

这个问题倒是真的把大家给问住了。难道不允许吗?当然是允许的,在这样子的时候王海东的话很好的引导了大家。那就是说这块砚台有可能是真正的宋朝的砚台。

这个时候李子敬终于忍不住说:“这个如果是宋朝的端砚的话,那你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是宋朝的端砚啊。”

说实话,李子敬是从心理面希望这砚台是清代的端砚。

第三十五章价值连城

王海东倒是痛快的说:“说实在的,这也是要感谢我的外公,我外公小时候可是在北京生活过的,后来才参加了革命。当年他在北京琉璃厂干过一段时间,因此,得了一本内帐,上面就有关于这块砚台的记载。这块砚台看起来是长方形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如果是用水清洗一下的话,在砚台上会出现一幅水墨山水画卷,天然的水墨画,这就是这块砚台神奇的地方。而且,根据那本内帐记载,这块砚台确实是宋朝端砚,苏东坡的遗物。

而且,这块砚台在明朝的宫廷有过官方的记载。后来,这块砚台就传到了清朝,被康熙赏赐给了纳兰性德。这块砚台可是有传承记载的,怎么样能够说不是宋朝的砚台呢。”

传承有序的字画价格是很高的,因为有了这些传承能够证明这幅画至少不是赝品,因此,在这样子的时候王海东把这块砚台的传承娓娓道来,却也是让人听了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

而所谓的内帐,一般就是掌柜的写的,只有掌柜自己能够看的账本,一般来讲就是记载行里面的一些宝贝的来历。

这个时候李子敬还不死心说:“如果这块砚台真的是宋朝的端砚,而且是康熙皇帝赏赐给纳兰性德的话,那这个时候他怎么样敢在上面刻上自己的诗句啊,这可是大不敬,要杀头的罪名啊。”

皇帝赏赐下来的东西,一般都是要供起来的,就算是皇帝赏赐下来的一个茶碗,那也是要小心的保护起来的。损坏了皇帝御赐的东西,那就是大不敬,抄家灭族也不是不可能。

王海东沉思了一下说:“其实,这个事情也是和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有关系的,你们可能想象不到这句诗是写在什么样子的情况下写下的这句千古绝唱。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这是和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同样的道理的。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在他们结婚后三年因为难产而死,这造成了纳兰性德以后诗歌悲凉的论调。而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写给他的妻子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就是纪念一下他的妻子的话。

至于说雕刻到砚台上,这个也是很好解释的,纳兰可是康熙最为喜欢的臣子之一,把一句话雕刻到上面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这个砚台应该是他妻子的陪葬之物,雕刻以后就埋起来了,横竖康熙皇帝不能够让人把纳兰的妻子的坟墓哇出来看看吧。

后来,这砚台就被盗墓者给弄了出来,也就流传到北京的民间了。而我外公在的那个铺子的掌柜恰好见到过这块砚台,知道这块砚台背后的故事。因此,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块砚台其实就是宋朝苏东坡的遗物。

老周,根据内帐上的记载,这砚台最后一次出现在北京是被一个天津人买走了。如果是没有意外的话,你应该是从天津弄到了这块砚台吧。”

看到周扒皮那张沮丧的脸,如同媳妇跟着别人跑了一般,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个事情八成是真的。

而周扒皮等了足足有一分钟才点点头说:“没有错,这块砚台就是我从天津弄到手的,而且当时我也弄了不少的玩意,特意的到北京请别人鉴定,但是因为花钱太多,我没有舍得都鉴定了。

这砚台就被我留下没有鉴定。好好的一块宝贝就这么从我手里面溜走了。如果是我有这玩意的话,那一辈子也不用干活了。”

宋朝的端砚本身就是价值连城,更何况,这是苏东坡的遗物,而且是和纳兰性德有关系,牵扯出来了这样子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砚台的价值更是水涨船高,用一句价值连城来形容的话那也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如果周扒皮真的舍得那点鉴定费的话,说不定这件宝贝就是他的了。

但是,这件宝贝结果和他是有缘无分,现在就算是他肠子都悔青的话,那也是没有什么用了。

而这个时候,那个菜鸟似乎若有说悟地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走宝了。”

这句话简直就是往周扒皮的伤口上撒盐,他现在就就像是心被挖出来,放到锅里面煎,而且是不放油的那种。周扒皮甚至是能够闻到那种糊了的味道。

这个时候,人群中有人问:“崔二,你领来的宝贝是谁啊。”

只见人群中有一个浓眉大眼,凶神恶煞一般的青年人拉着一个愣头青往外跑。丢不起这个人啊。这个叫崔二的人一边走一边说:“诸位对不住,这是我一个表哥,刚刚从海外留学回来。不懂规矩,见谅,见谅。”

崔二一边道歉,一边拉着表哥往外走。那个海龟表哥还不忘看了看周扒皮说:“你说那人的虫儿就当不成了吧?”

崔二一个趔趄,差点没有摔个大马趴。这个菜鸟的话倒是引起了大家一阵阵的笑声,只有周扒皮和李子敬两个人笑不出来。一个心被自己亲手煎糊了,另外一个的脸皮也丢了不少。

这周扒皮如果是说看走眼的话,那这个时候李子敬这家伙就是打眼了。

他的资历可是比周扒皮要深厚的多,但是就是这样子深厚的功力却走宝了。这无疑是往他脸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这让李子敬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

不过,这个时候李子敬却定定神说:“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看来我还是老了。”

这个时候李子敬居然是能够承认自己失败了,这让王海东心中猛的一惊,李子敬这种老人可是很看重子的脸面的,如果是这个时候李子敬转身走了的话,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但是,这个时候李子敬居然是能屈能伸,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直接的承认自己失败了。那他绝对是那种成大事的人,能够成为春秋艺术品公司的经理,看来李子敬果然是有过人之处啊。

这个时候,有好事的人拿过来矿泉水说:“王掌柜,你说这砚台在水洗之后会出现一幅水墨山水画,能够不能够让我们开开眼界啊。”

周围大多是行里面的人,有不少和王海东也算是比较熟悉的,甚至是有几个是和陈大龙同一辈的人,这样子的情况由不得王海东会拒绝。

虽然聚宝阁已经是有压堂的宝贝了,但是有这砚台也是能够很好的打一下广告。

第三十六章水墨砚台【二合一章节】

众人围观过来都是看热闹的心理,如果是王海东说明了这块端砚在水洗之后可以出现水墨山水画,但是却不让大家开开眼界了。

那这个就好比是吃晚饭的时候说是吃龙虾大餐的,但是,最后厨子上了龙虾却说此龙虾非彼龙虾,已经发霉变质了,是断然吃不得的,改吃萝卜白菜了。这个便是有点得罪人的意思了。

既然大家都想着看这神奇的砚台,王海东从人群中取来一瓶矿泉水,洒落在那砚台之上。果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本来是空空如野的砚台之上出现了一副神奇无比的山水画,云遮雾绕,层峦叠翠,山在云深处,云在山之巅。清水退去之后,砚台却依旧是恢复了空空如野的状态。

这个时候张好古吃惊地说:“难道这就是宋朝《青石录》上记载的水墨砚台不成?”

王海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