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吹灯耕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人,吹灯耕田- 第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形形色色的物事上受到启发,想到帮齐大郎证明清白的办法!

初始张巧儿依旧是一筹莫展,只能烦躁的在衙门外来回走动,但当她无意中抬头、看到街对面一个稚童手里拿的物事时,脑袋里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可以替齐大郎证明清白的办法!

一想到办法、张巧儿心中立时大喜,随后飞快的把想到的办法细细的推敲了一遍,很快就意识到这个方法不但可行、可以立刻把陈氏母女的诡计揭穿,并且还能一击即中、''让陈氏母女再也无法狡辩和栽赃齐大郎!

随后张巧儿拿着那纸条急忙忙的回到了公堂外,把折成方块的纸条塞给齐二郎、并小声的叮嘱道:“齐二哥哥,你把这个偷偷的塞给齐大哥哥,就说这纸上写的法子能够帮他脱困!”

齐二郎闻言双眼立时一亮,随即马上挤到了最前头,趁着李县令暂时退堂休息、公堂上的衙役有所松懈的空挡,悄悄的把齐大郎给叫到了边上,趁着无人注意时、飞快的把手里的小纸条塞给齐大郎,并低声叮嘱道:“大哥,这是四娘让我给你的,她让你照着上面的法子做!”

第五十八章 真相大白

齐大郎闻言当场便打开了纸条,一把张巧儿写在上面的内容看清楚后立刻喜出望外,随后便找到在角落太师椅上闭目养神的师爷,悄悄的对着师爷耳语了几句,并趁着李县令不在、飞快的塞了几块碎银子给师爷当茶水钱。

这齐大郎只不过是想求师爷转达几句话而已,并非是求师爷办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因此那师爷倒也不为难,收了齐大郎孝敬的茶水钱后、低声应下了齐大郎所求之事。

随后师爷马上到内堂寻了李县令,把齐大郎先前所求之事恭恭敬敬的转述了一遍,李县令听了后当场便拍掌称赞道:“妙!实在是妙!没想到那齐衡竟如此聪明,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我这就请夫人再出面帮我一次……”

李县令很快就和妻子碰了面,仔细的叮嘱了一番后,县令夫人立刻让婆子把金姐儿领到了内堂,随后把厨房的厨娘唤来,让她照着金姐儿胸脯的形状捏两个面团。这面团本就不难捏,因此厨娘不消多久便捏出两个状似大寿桃的白面团。

随后县令夫人取了支干净的毛笔,就着酱汁、对照着金姐儿前胸的牙印,分别在两个面团上勾出相对应的位置来。

事先做好这些准备后,县令夫人便命人把两个特殊的面团送去大堂,在李县令的示意下,一个面团送到了陈氏面前、让陈氏照着酱汁描绘出来的轮廓张嘴咬一口;另一个面团则送到齐大郎面前、让他按照同样的方法咬了一口。

被咬过的面团很快就被送回了内堂,县令夫人接过面团、立刻揭了金姐儿的衣裳,仔细的对比那三处齿痕,很快就对比出结果来———金姐儿前胸的齿痕,和陈氏留在面团上的齿痕一模一样、几乎完全吻合!

倒是齐大郎留在面团上的齿痕,和金姐儿前胸留下的齿痕截然不同……

于是金姐儿前胸的牙印究竟是哪个留下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李县令一得知结果、弄清楚金姐儿前胸的牙印竟是陈氏所咬,当场一脸震怒、二话不说的拍了一下惊堂木,指着陈氏母女厉声喝道:“大胆刁妇,竟敢信口雌黄的污蔑清白之人,还敢刻意制造假物证糊弄、混淆本官视听!”

“来人,这两个刁妇竟敢目无王法、藐视公堂,先给我各打三十大板,打完再判!”

李县令说完便往堂下扔下了行刑的红头签,红头签一落地、立时有衙役上前按住陈氏母女,其余两个衙役则不客气的动手扒陈氏母女的裤子。那两个衙役不管陈氏母女如何哭闹、求饶都不为所动,很快就当众扒了她们的裤子、让她们白花花的屁股露了出来……

这屁股一露出来,负责行刑的衙役马上抡起杖板、照着一阵猛打,打得陈氏母女一边撕心裂肺的惨叫、不断的磕头求饶,可惜李县令从头到尾都不为所动,围观的老百姓一边对陈氏母女指指点点,一边不断的冲她们吐口水、大骂活该!

而李县令对陈氏母女胆敢糊弄他十分恼怒,因此待陈氏母女被打完三十大板后,李县令先是判齐大郎胜诉、随后再判陈氏母女杖责五十大板!

因考虑到陈氏母女再打五十大板,很可能就此一命呜呼了,因此李县令决定先把陈氏母女关几日,待她们身上的伤好些后再接着打余下的五十大板,可以分几次杖责、但未杖责完之前陈氏母女只能一直被关在大牢里。

于是事情水落石出后,最终以陈氏母女自食其果、颜面尽失而收场。且待陈氏母女受完责罚出狱后,还在路上就被许多老百姓唾弃,一个劲的泼剩菜剩饭、丢鸡蛋石头。

待陈氏母女好不容逃回到家,却因曾被当众扒了裤子、露了屁股而没脸出去见人,只能天天躲在家里、哪里都不敢去,更别提给金姐儿招婿一事了……

而陈氏无耻的咬了金姐儿□诬陷齐大郎一事,也早就在四乡八里传开了,乡野之地的村民都十分淳朴、见不得陈氏那般无耻恶毒的行为。于是陈氏母女偶尔不得不出门,或被人戳着脊梁骨吐唾沫、或被人砸各种各样的物事,甚至有觉得陈氏母女丢了同村人脸的乡亲,会三不五时的偷偷往陈家泼屎泼尿,让陈家再也没脸在当地立足。

于是没脸再在当地继续住下去的陈氏母女,最终只能灰溜溜的举家趁夜搬走,可惜搬了几次都被认出是曾经过过堂、并在堂上脱过裤子的人,很快就会招来新一轮的鄙夷和唾弃,让陈家不得不三番五次的搬家,且金姐儿的名声也彻彻底底的败坏了、此后一直都嫁不出去……

而陈家搬走后,金姐儿缠上齐大郎一事、也算是彻底的告了一段落,齐大郎恢复清白后,总算可以昂首挺胸的面对乡亲们的目光了。

但经历了这件事后,齐大郎对张巧儿的情感却不知不觉的往上跃了一个层次———虽然张巧儿没有明说,但齐大郎却知道她从头到尾都十分信任他,从没怀疑过他和金姐儿有染!

于是张巧儿毫无保留的信任,让齐大郎有了“此生得此妻,夫复何求”的念头,更是让他发誓这辈子非张巧儿不娶、绝不辜负张巧儿对他的一片信任。

且先不提齐大郎这头如何,却说陈家的事彻底结束后,顾氏便寻了机会再度上门,一和吴氏打了照明就旧事重提,和蔼可亲的询问道:“堂侄媳妇儿,我上回说的那件事,你考虑得如何了?可有改变主意?”

打从顾氏上次提出“以过继张家的一个小子、来交换京城那桩亲事”后,吴氏就对她有些不待见,觉得顾氏没安好心!

因此顾氏前来拜访,吴氏也不让张巧儿前去沏茶,而是把她挡在大门口、直截了当的说道:“堂叔婆,我上次不是已经把话说得一清二楚了吗?我是不会拿儿子去换京城那门亲事的,你无论再提出什么好处来、我也不会把我家小子过继到你膝下!”

这顾氏像是有无穷无尽的耐心,被吴氏再次拒绝她依旧没有恼怒,而是笑着说道:“原来你还没想清楚啊?我还以为经过了陈家抢婿一事,你的心意多少会有些改变……”

顾氏说到这里刻意顿了顿、并意味深长的看了吴氏一眼,随后十分识趣的说道:“这事也不打紧,既然你还没改变主意那我就先走了,反正我还要在村里呆一段时日,我过几天再来就是。”

顾氏说完还真是不再纠缠、马上就离开了齐家,而吴氏一等顾氏走远了、马上就拉着张巧儿大倒苦水,抱怨顾氏冥顽不灵、锲而不舍,张巧儿光顾着安抚吴氏,于是一时没觉察到角落有个修长的身影悄然离开。

顾氏离开齐家后慢慢的往自家走去,陪着她上齐家的心腹婆子、刘妈妈见她再次被拒绝,忍不住开口问了句:“夫人,张家一而再的拒绝了您的提议,难道您就一点都不生气吗?这张家也太不识好歹了吧?我们家有什么不好的?他们家的小子过继过来、可是来享福的!”

顾氏常常和陪了自己几十年的刘妈妈说心里话,因此眼下她也没藏着掖着、很快就缓缓答道:“咱们家这是要白要人家一个小子,所以就算像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那样三顾茅庐也不算什么!堂侄媳妇儿的心情我也能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把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送人,我要不是自家膝下没有孩子,我也不愿意走这一步、逼人家骨肉分离啊!”

顾氏说着语气里便多了几分落寂,刘妈妈深知家里后继无人这点、乃是顾氏心里最大的心病,于是为了不让顾氏再继续暗自伤神下去,刘妈妈马上机灵的把话题岔开:“夫人,这张家的两位孙少爷,不知您看中了哪一位?”

一提起张大郎兄弟,顾氏脸上就有了淡淡的笑容,语气里也多了几分赞赏:“那两个孩子还真是都很不错,老大虽然少年老成、有些迂腐不懂变通,但胜在性子耿直善良,我们家若是过继他来当孙儿,以他的品性和为人,将来一定会好好的孝敬我和老爷……”

“可大郎那孩子有时候却善良过头了,听说性子和他已故的父亲十分相似,对那些该狠下心拒绝的人、往往会狠不下心来,这样的性子太过柔弱有可能会担不起我们家那份家业。”

顾氏说着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似乎对张大郎这个缺点很是头疼,一旁的刘妈妈多多少少知道顾氏真正的心思,于是赶忙把话题往下引:“不是还有一位孙少爷,夫人您也挺中意的吗?”

“二郎性子倒是十分机灵、且还聪明过人,由他来继承我们家的家业再合适不过了,像我们这样的人家虽然家业不大,但却需要一个八面玲珑的男人出面去和同个圈子的人家打交道,”顾氏说着顿了顿,才面带担忧的补了句:“眼下老爷的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怕是再也无法出面和平日里那些故友应酬了,否则我也不会急着相过继的人选。”

当家人的身体逐渐不行、再也撑不起家业,以及当家人因身体不行、不能再留下嫡亲血骨了,这才是顾氏夫妇不得不尽早相人过继的缘由……

刘妈妈本以为顾氏这是打定主意要过继张二郎了,没想到顾氏却突然话锋一转、说道:“我就怕二郎太聪明、太有主见了,真过继了会不好管束、会亲原先的家人,有什么好处都往吴氏那头送,那我们岂不是替人作嫁衣裳、还把自家的产业给白白全送上了?”

顾氏把心思一对刘妈妈说了后,一时有些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要过继哪一个,恨不得张大郎和张二郎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完美的人选。

而就在顾氏犹豫不决时,张大郎兄弟却意外的主动找上她……

第五十九章 离乡上京

张大郎兄弟的到来让顾氏感到十分意外,毕竟在吴氏的四下提防下、顾氏其实很少有机会能和张大郎兄弟说话,因此顾氏一见到张大郎兄弟,马上就笑吟吟的携了他们二人的手,一脸亲切的问道:“你们兄弟俩找我有事?”

张大郎面色有些凝重,倒是张二郎脸上有着礼貌的微笑,并落落大方的答道:“我们有事想找堂叔婆相商,想请堂叔婆借一步说话,不知堂叔婆方便不?”

“当然方便了,走,到我家里去吧。”

顾氏说着一手牵一个,很快就把张大郎兄弟领到了家里,三人才一坐定、张二郎就开门见山的说出来意:“堂叔婆是不是找我娘谈过过继一事了?我来找您是想毛遂自荐———我愿意过继到堂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