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经济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经济强国-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闹所坐的这节车厢大部分都是黑龙江建设兵团的知青,大家虽然并不在同一个知青点上,但是路途的寂寞以及大家都是知青的关系,很快就自主的熟悉起来,相互的交谈着,说着些知青间的趣事,也有些闲不住的人开始高声吟念**语录,或者哼起了革命小曲儿,甚至有人兴致上来跟抽筋似的在车厢里跳起了忠字舞。

坐在胡闹一家三口对面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穿着中山装,胸前的口袋上显眼的夹着一支钢笔,肩膀上背着个小包,显然是出差的工作人员。

由于坐在对面的关系,这中年人也熟络的和胡闹的父母攀谈起来。他自我介绍说他姓黄,辽宁沈阳人,以前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后来转业在中央电视台。此次是来北大荒出差收集一些素材。

胡闹的父母听说他是从北京来的,又是在电视台工作,便也很热情的跟他攀谈起来,问了许多现在北京的情况。

胡闹对大人们的谈话并不敢兴趣,除了一开始礼貌的喊了一声黄叔叔之外,他的目光一直都被那些歌啊跳的知青们所吸引。

或许是火车上的时间的确有些枯燥,或许是被这些知青们的举动所感染,也或许是看着这些知青们唱着跳着那些样板歌曲,别扭的忠字舞觉得太过单调。所以胡闹也扯开了小嗓子,慢慢的唱了起来。

要说胡闹上辈子最喜欢的歌曲,并不是那些柔情蜜意无病呻吟流行情歌,也不是后来出现的那些口词不清的说唱歌曲。他喜欢的歌曲有两种,一种是老歌,一种是有气势的歌曲。这其中,《精忠报国》和《向天再借五百年》是胡闹的最爱。

所以胡闹一开口,就不自觉的唱起了那每每让他心中那股华夏男儿的热血激荡不已的《精忠报国》。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第018章 【未来的春晚导演】(修改)

【ps】:在此感谢“老螃蟹”,“灵魂毁灭者”等战友给老张提出的意见。本章做了一些修改,中央电视台成立于1958年5月1日,不过在1978年以前都叫北京电视台,没有交代很清楚,很抱歉。

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

胡闹还没有到变声期,嗓子依旧是那稚声稚气的童音,尽管他已经刻意的去压挤自己的嗓门,让声线变得粗犷些,成熟些,却依然难以诠释那曲调歌词中所流露出来的属于中华男儿的铮铮铁骨。

不过胡闹的脸色却很严肃,特别是那一双眼睛,随着曲调的扬抑,仿佛有两簇热血气焰在汹汹燃烧。

车厢里,声高人噪。

胡闹毕竟不是海豚音王子维塔斯,他的歌声大部分都被那些嘈杂的声音所掩盖了,并没有被太多人听到,但是胡闹的父母和坐在对面的那个中年人却是当其冲。

一开始,胡振华夫妇俩和那中年人都在攀谈,并没有留意胡闹在瞎唱些什么。但随着胡闹的渐渐投入,那中年人先留意到了胡闹的歌声,他本就是在电视台工作,转业之前就是在部队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所以他对声乐有着一种职业的敏感。

当胡闹那激昂的曲调歌词逐渐铺展开来,中年人的表情有些动容,不自觉的停止了和胡振华夫妇俩的攀谈,全神贯注的凝听着胡闹的歌声,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

吴凤娇一直搂抱着胡闹,听儿子唱的兴起,且那歌曲似乎从未听闻,不免有些奇怪,下意识的转头看了胡振华一眼,却意外的现丈夫的神情也逐渐转为肃穆,眉头时拧时松,一双眸子熠熠生辉。显然,他的情绪也投入了胡闹的歌声中。

“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当胡闹唱完最后一个词。中年人神情一动刚要说话。谁知道胡振华却已经抢先开了口。大巴掌拍到了胡闹地小肩膀上。或许是因为被歌曲中那一抹气势所激荡。手上地力道不自觉地大了一些。拍地胡闹龇牙咧嘴。

“儿子啊。这歌儿谁教你地?歌好词更好!”胡振华大笑着赞扬。

“大气磅礴!”那中年人点点头。简介了当地做了评价。

这歌是陈涛老师作词。张宏光老师谱曲。两千年地时候由歌手屠洪纲在同名专辑《精忠报国》中推出地主打歌曲。

可惜地是。现在不过是74年地年末。离两千年这歌曲作品地出现还有二十多年。胡闹想把作品地创作人推给别人都很难。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将这歌曲地创作人头衔强加在了自己地身上。

可是胡振华和吴凤娇一听可就不是那么个味儿了。儿子打小儿就跟他们在一起生活。从没有分开过。对他地一举一动。他们自认为充分地了解。从没听说过他还会创作歌曲啊?再说。尽管胡闹地聪明伶俐是得到老师公认地。但毕竟过完年才九岁地年纪。小小年纪就会创作歌曲。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了?况且。是谁教他作词谱曲地呢?学校老师肯定不会教这个。也没听说过农场里哪个知青会这一招儿啊?

胡闹知道父母的疑惑,也深切的体悟到当你撒了一个谎的时候,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去掩饰它。所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圆谎道:“爸妈,我这是在黎叔给我的那些书里自学的。黎叔那里有关于作词谱曲的书籍。”

胡振华夫妇俩一听,虽然还有些惊诧,总算是释然了一些。自从三连接到黎宁国的信以后,他带来的那么多书籍就全部交给了胡闹保管。以胡闹爱读书的习惯和那一脑子的聪明伶俐,自学了作词谱曲倒也可以理解。

“你这倒霉孩子,什么时候学的也不跟妈说一声。”吴凤娇有些不满的在胡闹的鼻子上拧了他一下。

胡闹憨憨的笑着说:“这不是刚学了点皮毛,羞于告诉人知嘛!”

胡振华夫妇俩还有那中年人听胡闹卖弄起半今半古的调子,都乐了。那中年人更是对胡闹越的感起兴趣来。他从包里掏出一张稿纸,又从胸前的口袋里解下钢笔,温和的对胡闹笑道:“胡闹对吧,这名字起的有意思,我也跟你父母一样叫你闹闹吧。不过你可不能叫我叔叔,得叫我伯伯才是,我比你的父母可是大了不少啊。”

中年人爽朗的笑了几声,胡振华夫妇俩连连点头称是,让胡闹改口喊伯伯。刚刚打招呼的时候,胡闹喊的是黄叔叔,不过那时候大家都没在意。毕竟只是火车上萍水相逢而已,谁会在乎那么多。但是这会儿,中年人对胡闹产生了兴趣,便有意的拉近关系,先便将辈分称呼上的错误改了过来。

胡闹倒也爽快,改口喊了一声黄伯伯。事实上,刚刚对于这中年人的自我介绍等等他也没有留意。

“闹闹啊,你刚刚唱的那歌曲伯伯很喜欢,能不能把谱子和歌词都写给我?”

要换做一个不着边际撒谎的人,恐怕这会儿就露馅了,但是胡闹尽管是用黎叔的书做了掩饰。但实际上,他上辈子的的确确是学过谱子的,上大学以后,他不仅学业上优秀,各种兴趣也广泛的得到了开,声乐方面便是其一。钢琴,小提琴,萨克斯他都有过接触,虽不能说精通,但都有入门。

所以,这事儿难不倒他。但他还是有些疑惑和警惕的问道:“黄伯伯,你要着谱子和歌词做什么?”

中年人笑着说:“伯伯是在北京电视台工作的,以前在部队的时候就从事音乐创作,你这曲子歌词啊什么的伯伯很感兴趣,所以想记下来。若是有兴趣的话,去北京以后可以来找伯伯,伯伯可以给你专门的辅导。”

吴凤娇一听,心里虽为儿子感到骄傲,嘴上却是谦虚的说:“黄大哥,你别管这孩子,他就是瞎胡闹。过完年才九岁呢,也不知道怎么捣鼓出来的这歌,哪能真当那么回事啊!”

中年人一听,笑着摆手说:“话可不能这么说,甘罗还十二拜宰相呢,相比较起来,闹闹九岁谱曲作词也算是情理之中嘛。若是能好好培养,以后肯定会是一个音乐小神童。”

胡闹想着的却不是什么神童不神童,而是留意到中年人口中所说的在北京电视台工作。胡闹已经重生在这个时代近四年了,对这个时代的事物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些了解。他知道此刻的北京电视台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成立于1958年5月1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直到1978年5月1日才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央视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啊,不管是如今还是以后,那都是全国新闻媒体的中心。特别是从1983年开始采用现场直播方式的春节晚会,造成了巨大的反响,并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是中国人民除夕夜的三部曲。

当然,胡闹最为关注的自然还是央视的广告。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中心,央视的广告效果那可不是地方电视台所可以比拟的,至少在初期是这样的。不过现在央视的电视广告还没有出现,但是想想几十年那些标王之争的火热场面,胡闹觉得这时候提前结识一下央视的人,对自己未来的事业开展,绝对有帮助。至少,在可以的情况下,自己完全可以取代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胡闹对这位黄伯伯也来了兴趣,言辞之间显得亲热起来。费了一番时间将谱子和歌词都写在了稿纸上,整齐的钢笔字让这位黄伯伯大为赞扬。

由于一开始胡闹并没有留神这位在央视工作的黄伯伯,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胡闹便开始有意的寻找话题和他攀谈起来。

但是在得知这位黄伯伯的全名叫黄一鹤以后,胡闹却是懵了,因为他曾经在网上无意中看到过春晚的资料,春晚最早的直播导演就是黄一鹤。

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随便坐一趟火车,竟然就让他遇到了未来春晚的总导演。

…………

…………

第019章 【革命化春节】(求推荐)

火车到站的时候,车厢里的知青们都很激动。纷纷将目光转向窗外,想要看看阔别已久的家乡会不会在记忆里变得模糊。

胡振华提着行李,吴凤娇牵着胡闹的小手,一家三口下了火车。黄导因为有些事情急需处理,在火车站和胡闹一家三口分了手。临离开时,黄导给胡闹留下了在北京的住址,让胡闹有时间的话去他家里做客。胡振华也将自己在北京的住址和北大荒的通讯方式都留给了黄导。

火车站人流涌动,站台上贴满了各种革命的宣传口号,还不时的可以听见各地来京朝圣的革命小将们激动的高呼**万岁。胡闹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有些好奇,也有些期待。

“妈,我们去**看看好么?”胡闹扯了扯吴凤娇的手。

吴凤娇笑着说:“先回家见爷爷奶奶,过几天我们一起去**看升国旗。”

胡闹笑着点头。

※※※

“过一个革命化春节”是文革时期过年的口号,在这样的口号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变得气氛压抑。户户人家大多只是简单的在门口贴上一副大红的革命化对联,上联一般是听**话,下联是跟**走,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