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慈禧全传- 第2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旋过一阵,遥遥望见一群人迤逦而来,有他的跟班,也有差人,后面跟着大大小小十来个人。这不用说,王树汶的父亲已经找到了,所以才有这班人跟来看热闹。

他看到了,旁人当然也看到了,群相惊疑,不知他有何举动?就在这时候,朱光第突然向王老师问道:“老兄可知道王树汶其人?”

“王树汶?”王老师当然知道,只是盗劫重案,又牵连着胡体安,怕多言贾祸,所以摇摇头说:“上复老公祖,生员不是本地人,不知道。”

这就漏了马脚,明明知道王树汶是本地人。朱光第暗中好笑,同时也知道再问是多余之事,便站起来,预备动身。

“传轿!”差役大声一喊。

在场的人,纷纷起立,而且很快地排成班,恭送县大老爷。朱光第便朗声说道:“大家听清楚了,我带那个王季福回城,决不会为难他。他没有犯法,我只不过传他去做一个证人,问明白了,大概还要送到省城去认一个人。大家可猜想得到,是去认一个什么人?”

于是,或者面面相觑,或者窃窃私议,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

“不要怕!”朱光第鼓励着说,“尽管说实话。”

“老公祖,”王老师打了一躬,为他同名同姓的乡农乞情,“这个王季福,平日安分守己,从未听说他有为非作歹的事情。”

“我知道。看样子是个老实人。”

然而老实人却做了一件错事。因为本来老实怕官,加上情虚心惊,一见了朱光第瑟瑟抖个不住,竟致自己管不住自己,瘫倒在地,面色其白如纸,像要虚脱似的。

朱光第从游幕到服官,经手的刑名案件,传讯过的犯人证人,不知多少?老实怕官的人也见得多,何致于这般模样,心里便有了两三成底子,要多带些人走了。

带的是王家村的地保和王季福的左右邻居。多少年来的规矩,官府传人作证或者有所讯问,派个差人去传唤就是,限期到案,不问此人因此耗时废业,自贴盘缠,这就叫做“讼累”。朱光第却格外体恤,传集王家的邻居,每人发了一吊制钱,让他们进城好有食宿之费。

回衙门就开审,却不提王季福,先传左邻,也姓王,“王季福是不是你同族?”他问。

“是。是小人族中弟兄。”

“那么,王树汶呢?”朱光第用闲话的口气问。

“是小人的侄子。”

一下就可以确定王树汶真的是王季福的儿子,于是朱光第又问:“你跟王季福是弟兄,又是邻居,当然常有来往。”

“不是。小人跟王季福不和,平时不来往的。大老爷要问王季福的事,要问王天赐。”

“谁是王天赐?”

“喏,就是他。”

顺着他的手指,向廊下一看,原来就是王季福的右邻。“好,没有你的事了,你趁早回去吧!”朱光第打发左邻传右邻:“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叫王天赐。”

“王季福是你什么人?”

“是共曾祖的弟兄。”王天赐看上去不像乡下人,讲话很从容。

“你们常有往来?”

“是弟兄嘛,又是紧邻,当然常常往来。”

“那么,你对王季福家的事,当然很熟悉NFEA3 ?”

“也知道些。”王天赐说,“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些事,小人也不便问。”

“是哪些事?”

第一部分柳堂死谏第62节明镜高悬(2 )

王天赐一愣,只是眨眼,是一时想不起的神情,隔了半晌才说:“回大老爷的话,总是家务事。不知道大老爷要问哪一件?”

“我问他的儿子。”朱光第说:“王树汶是他的儿子不是?”

“是的。王季福就那么一个儿子,给了人家了。”

“既是独子,怎么舍得给人?”

“这就不晓得了。小人也问过他,他只是摇头叹气。小人就不便再问了。”

“王季福家,平时有些什么人出入?”朱光第问:“你是他的紧邻,又常有往来,他家的客人,你自然也有认识的?”

“是的,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认识的都是本地人。”

“这就是说,不认识的都是外路人。”

“是。”王天赐毫不迟疑地回答。

“有个胡广得你认不认识?”

“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王天赐说,“见了面也许认识。王季福是老实人,平时也不大有人往来。”

“那么,”朱光第问道:“最近这几个月怎么样?是不是常有陌生人到他家?”

“小人不知道。这一向小人也少到他家去。”

“为什么?”

王天赐口齿伶俐,一直对答如流,但问到这句话,却迟疑着说不上来。这就很奇怪了,极易回答的话答不出来,是他个人有难言之隐呢,还是关碍王季福不便实说?

朱光第觉得有开导他的必要,便很恳切地说:“王天赐,你不必怕!本县待你们怎么样,你们也都知道,我决不会拿你无端牵入讼累。这一案与你无关,你有什么,说什么,讲完了,我马上放你回去。如果你吞吞吐吐不肯说老实话,我要体恤你也办不到,只有押在那里,慢慢审问实情。你想想,这不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王天赐原是明白事理的人,不过他确是关碍着王季福不便实说,所以答应一声:“是!”想了一下又说:“王季福家的事,一时也说不尽,想不起。不晓得大老爷要我说什么?”

察言观色,朱光第懂了他的意思。要他自己源源本本地细说,怕事后王季福责他出卖弟兄,若是问一句、答一句就不碍了,因为官威之下,不容不说,是振振有词的借口。

于是,他想了想问道:“王树汶做了人家的顶凶,这件事你总知道?”

“是!”王天赐点点头,“小人就为了这一层,所以少到他家去。”

“是怕惹是非?”

“是的。”王天赐低声答道,“小人本来倒想替王季福出出主意,救他儿子一命,只是……。”他咽了口唾沫,终于说了出来:“有一次看到不三不四的几个人,在他家谈了一整夜。王季福眼泪汪汪,问他又不肯实说,小人心里便有些害怕,怕不明不白惹祸上身,所以就不大到他家去了。这是句句实话,大老爷再问小人别的,小人就不晓得了。”

“很好!我派人送你到客栈住一夜,明天说不定还要问你一问,问完了就放你回去。”

“多谢大老爷体恤小人。不过小人还有句话,要请大老爷恩准。”说着,便磕下头去。

“你说,能许你的一定许你。”

“想来大老爷要拿小人的话问王季福。请大老爷千万不要提小人跟他对质。”

“我懂得你的意思。许了你就是。”

于是,王天赐的作证告一段落。朱光第将前后证言,细细想了一遍,对案情大概已有领悟,然后传讯王季福。

这个老实人,比刚才镇静得多了,因为朱光第严禁胥吏狐假虎威,不时告诫,对任何人犯都要“拿他们当人看”,这便使得初入公门的王季福,减消了好些惧意。再听他先前作证的那个堂兄弟来告诉他:“大老爷好说话得很,问过三两句话就放我走了。”便越发将胆壮了起来,虽还有些发抖,却不似刚见官时那等吓得瘫倒在地。

“王季福!”朱光第首先就安慰他:“我知道你是老实人,受人所逼,没有法子。我想你也有一肚子苦楚、委屈,巴不得有个可以替你做主的人,能让你诉诉苦。你说是不是呢?”

听得这几句话,王季福双泪交流。因为县官的话,句句打入心坎,是他想说而说不出,“真正青天大老爷!”他放声一恸,“小人苦啊!”

“像什么样子?”差人呵斥着,“不许哭!”

“你随他。”朱光第阻止差人干预,“他心里的苦楚,非哭出来不可。”

不但哭出来,更要尽情吐露出来。王季福从胡广得路过,看王树汶伶俐懂事,愿意收用他做个小徒弟开始,一直说到王树汶被硬当做顶凶,胡体安如何派人向他软硬兼施,一面威吓,一面拿银子塞他的嘴。源源本本,讲了一个时辰,方始完毕。

“姓胡的给的银子,小人埋在炕下面,不敢用。”王季福最后说道,“一共十五两银子,分毫不少。”

“那为什么?”朱光第问,“为什么不敢用?”

“这是卖儿子性命的钱!”王季福哭着说道,“务必求青天大老爷替小人做主,救小人儿子一命。”

“这……”朱光第正色说道,“救你儿子,要靠你自己。我拿你解到省里去,臬台衙门大概会拿王树汶提堂,让你们父子对质。那时候你不要怕,有什么,说什么。你儿子的一条命,就有指望了。”

“是!”王季福连连答应:“小人一定照大老爷的话做。”

到第二天,朱光第又派差人,将那十五两银子,起了出来,作为证物,然后打叠文卷,预备解送王季福上省。而就在这时候,开封陈许道任恺,派专差送了一封信来。

拆信一看,朱光第大为诧异。任恺居然要求朱光第,不必理会公事,也就是要求朱光第,不必将王季福解送省城,说什么“铁案如山,岂容狡犯翻供”?而实际上,朱光第很明白,任恺是怕案子一反,他也脱不得干系,因而设法要维持原谳。

“请上复尊上。”朱光第断然拒绝。“人命大事,我不敢马虎。王季福已当众传来,我亦不能无缘无故放掉他。这件事,我只有得罪了。”

任恺当然也知道朱光第是个“强项令”,一封文书,未见得乖乖听命,而且过去是他的直属上司,现在升了官,管辖不同,更不见得能让他买账,所以托了好些人向朱光第苦苦相劝,却是徒费唇舌,一无效果。

说客也有好有丑。好的听了朱光第持正不阿的言论,面有惭色,改容表示愧歉,自然心无芥蒂,丑的却以为朱光第无事生非,不通世故,过去的上司给面子请他“高抬贵手”,居然不识抬举,岂不可恨?因而悻悻不免有些不中听的话。朱光第一笑置之,但躲在屏风后面窃听的家人,却大为不安。

于是他的长子朱祖谋便婉言谏劝。朱祖谋长于文学,拙于言词,又在严父面前,更加讷讷然不能出口,一句“明哲保身”还未说完,便让朱光第喝住了。

“你‘读圣贤书,所为何事’?怎么说出这种话来!而且,我也说过不知多少次,你读你的书,不准你干预公务,何以又来多事?我看,你回湖州去吧,明年乡试,也该好好用一番功,莫等到临阵磨枪。”

河南多盗,朱祖谋自然不放心老父在此烦剧艰险之地。无奈朱光第认为他在衙门里,一方面可能会被人利用,怂恿“大少爷”包揽是非,说合官司,像从前余杭县知县刘锡彤,为了杨乃武一案,受“大少爷”之累,竟至古稀之年,投荒万里去充军;一方面又认为朱祖谋住在衙门里,所见所闻的是非太多,一定静不下心来读书,自误前途,所以逼着他收拾行李,派老的下人送回湖州上疆山麓的老家去闭门用功。

王季福当然要解送省城。这一案成了邓州的新闻,茶坊酒肆,无不谈论,因而也有许多谣言。朱光第有耳目在探听,所以这些谣言无不知悉,其中离奇不经的,可以置之不理,但有一个说法,却不能不引以为警惕。

这个说法是:王树汶真正的身份,只有等王季福解到省城,父子对质,方能水落石出。所以王季福成了全案的关键。如果这案一翻,从原审的镇平知县到南阳府,南汝光道及河东臬司,都有极大的处分。因此,上下合谋,预备在解送王季福时,中途劫人,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