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 第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次都亲自到太华殿接见她们。到她们出宫去婆家时,文明太后又亲自把她们送到半路。这种场面惊动了平城的千家万户,被人们称为天子、太后出嫁女儿。王叡对太后感恩不尽,不仅按时入宫给她送去激情和欢乐,而且表示愿为她赴汤蹈火,献出微薄之躯。公元478年,即太和二年的一天,文明太后兴致勃勃地率领拓跋宏、百官以及外国来宾到虎圈看虎。看着看着,一只老虎突然跳入阁道,向太后、拓跋宏猛烈扑去。太后身边的大臣和警卫人员见状大吃一惊,拔腿就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叡操起战戟,迎向老虎,大吼一声,竟把老虎吓退了。通过这件事情,文明太后把王叡当作自己最知心最可信赖的人,除了对他封官加爵之外,就是给他大量贵重物品、肥沃的田园、体健的奴婢、肥壮的牛马、成群的杂畜。文明太后很聪明,她怕给王叡这些东西被人看见,引起非议,总是在和王叡进行一番男悦女欢之后,开出一张物品清单,在夜深人静时让宦官悄悄地把物品拉到王叡家中。就这样,文明太后很快就让王叡当上了家财巨万的大富翁。

李冲是文明太后的另一个面首和私党。李冲字思顺,敦煌公李宝的儿子。李冲也是个美男子,不过他的美与王叡的阳刚之美恰好相反,他却具有一种阴柔的美,是个温文尔雅、深沉而又工于心计的白面书生。文明太后为了对他带来的温情、慰藉和欢乐表示感谢,一个月之内就对他赏赐了几千万,使向来家境贫寒的李冲在短时间内也成了一位富翁。不过,李冲并不是一个贪财奴,他把这些财物大都送给了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有时还分一些给乡村的贫民百姓。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文明太后和王叡、李冲的丑事再隐秘,也会传到大臣们的耳中,宦官给他们送东西时的行踪再诡秘,也会让人知道。文明太后对一般人的评头品足说些风凉话并不害怕,她所怕的是德高望重的元丕和游明根等人对她的行为说长道短。文明太后为了堵住他们的嘴,在给王叡、李冲财物时,也少不了给元丕和游明根一份;给王叡建造一座豪华的住宅时,也没忘了给元丕建造一座。新宅落成时,她还率领文武大臣前去剪彩,并偷偷塞给元丕一颗金印。为了让陪同她的人皆大欢喜,文明太后提笔撰写了一首《劝戒歌辞》送给大臣。在大臣们的一片喝采声中,她感情冲动地说:“臣哉邻哉,邻哉臣哉;君臣和睦,天下太平。”“君臣和睦”实际上是要求大臣们团结在她的周围,对她服服贴贴。

文明太后在与面首打得火热的同时,又在那些非男非女的宦官当中培植自己的心腹,发展自己的私党。文明太后自入宫以后,越来越看清了宦官的真实面目。一般说来,宦官出身低微,地位卑贱,对正常男子具有强烈的嫉妒之心和歇斯底里的痛恨之情,他们整日生活在皇宫里,目睹了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惨不忍睹的场面,逐渐养成了谨小慎微、阴险狡诈、见利忘义、落井下石、阿谀奉承的性格。文明太后所迫切需要的就是这些,于是她便把在宦官中精心选择的赵黑、剧鹏、李丰、张祐、王遇、抱嶷、苻承祖、李坚等人作为她的私党。

赵黑字文静,本是凉州隶户,凉州被平定后成了宦官,到了平城。文明太后发现他与献文帝的同党李沂有矛盾,便竭力对他收买拉拢。赵黑也知恩必报,主动到太后面前揭露李沂的所谓专横跋扈的罪行,为文明太后诛杀异己提供材料,出谋划策。文明太后为了奖赏他告状有功,把他提升为镇南大将军、河南王,还赐给他500匹帛、1500石谷子。赵黑死后,文明太后又赐给他的亲属450匹绢、1000斛谷子和20辆牛车。

张祐是文明太后的另一个称心如意的宦官,做一切事情都迎合太后的心意。文明太后为了嘉奖他的忠诚,下令为他建造一所豪华住宅,新宅落成时,太后率领文武百官前去贺喜。张祐荣幸至极,连忙设宴招待。饭饱酒醉后,文明太后情绪高涨,当场许诺把张祐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晋爵新平王。张祐走马上任那天,文明太后命令仪仗队肃立在宫城之南,夹道欢迎。这种气派的场面在当时还没有先例,令那些围观者羡慕到了妒嫉的地步。文明太后还嫌不够,又在当天晚上带着孝文帝到张祐家和那些前来道喜的大臣们热闹一番;次日一早,又派人给他送去许多贵重物品。张祐对文明太后感恩戴德,积极效劳。

文明太后对其他忠诚于自己的宦官也不偏待,不是给他们升官加爵,就是给他们成群的牛马,体壮的奴婢,成包的绢帛,或者给他们诸如“不死之诏”等最高级别的特殊优待政策。当然,文明太后对他们投之以李,他们也对太后报之以桃,关键时刻都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文明太后有了如此关心和保护她的面首,有了如此效忠于她的宦官心腹,又有如此听摆布的小皇帝,她当然无所顾忌,一手遮天,稳操生杀予夺大权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权的稳固,文明太后也时常想到她终究会像普通人一样离开人世,于是,她时常考虑为自己选择一块比较中意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阴间世界,一日,文明太后游兴大发,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到了方山。她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心旷神怡;俯视方山四周,只见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过了半晌,她用略带感伤的语调对大家说:“我死以后,你们把我安葬在这里就行了。”说者也许无意,可听者有心。拓跋宏一回到平城就下令为她在方山建造陵墓,在陵墓的南部建永固石室。公元481年,即太和五年开始动工,太和八年全部峻工。

文明太后每次想到她终究会离开人世时,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撕揪着她的心,让她心中剧痛、恼怒、恐惧、着急。她是明智的,也是现实的。她知道北魏大权不会随她离开人间带到阴间世界,难道就在长眠的那刻让别人把大权拿走吗?冯家现在处于最显贵的地位,在自己死后还能保证不会跌落吗?这确是一些棘手的问题。文明太后在焦虑之中,当她再度审视她的两个风姿绰约的侄女时,不禁眼睛一亮,很快想出了一条妙计:把侄女召进后宫,在适当时机立为皇后,继续保持冯家的权贵地位和冯氏政权的连续性。开始,她的两个侄女很令她失望,其中一个入宫不久就染病死亡,另一个也因身体欠佳,只好皈依佛门,削发为尼,在坐禅、诵经、撞钟中逐渐消磨掉了当皇后的念头。不过,文明太后的心血没有白费,在她死后,她的另一个侄女和现在当尼姑的侄女都先后当了皇后。遗憾的是,她的两个侄女都没有她那样的聪明和胆略,没有她那般时刻为冯家着想的意念,更没有她那般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果姊妹之间发生内讧,姐姐把妹妹从皇后宝座上推了下去,自己取而代之;姐姐只知道寻欢作乐,结果在拓跋宏死后被北海王元详等人逼死。

给官以禄推行均田

鲜卑族入主中原后,本身带有许多落后的习俗和制度。文明太后作为一个汉族女子,虽进了北魏后宫,当了贵人,当了皇后,但她怎么也不愿把自己高层次的文化融入低层次的文化中去,对那些落后的制度更是看不惯。然而,在当时没有实权的情况下,她又无可奈何。当她毒死献文帝,再次临朝听政和培植了一批私党时,突然萌发了一种变革那些落后东西的念头。

公元476年,即承明元年,她先做了一次尝试。这年二月,有关方面的官员要求对管理太庙内献文帝神主的执事官赐给爵位。按照先例,这些官员的要求合情合理,可文明太后却板起面孔对他们说:“今后讨论任何事情都应依照‘古典正言’,不准遵循什么先例!”大臣们听后一个个都变成了哑巴。这次尝试的成功,令文明太后陶醉不已,更令她充满信心,开始精心设计全面改革方案。

文明太后出生后的北魏,几乎各级官吏都截留国家赋税,中饱私囊,有的竟和商贾互相勾结,利用征收租调之机,向老百姓百般勒索,大发不义之财。文明太后临朝听政后,对这些现象了如指掌,但她在痛恨那些贪官污吏的同时,更多的更激烈的是痛恨当时制度的不合理。她经常这样想:按常理来说,对做官的应该发给俸禄,可北魏初期百官都没有俸禄。他们也是血肉之躯,需要衣食住行;都有老有少,需要供养。这些问题,在经常发动战争的北魏初期比较容易解决,只要每次战争结束后按功劳大小和品爵高低分配战利品就会基本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是,到公元439年(即太延五年),在拓跋焘统一北方、战争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单靠掠夺就很难满足需要了,于是出现了即使一位颇受皇帝重用的中书令,也过起了只有几间草房赖以栖身、只好身着缊袍夜盖布被赖以御寒、只用咸盐煮菜赖以果腹的贫困生活。当然,这是比较少见的清官,而大部分官员为了追求舒适富裕的豪华生活,大肆贪污公物,血腥榨取民脂民膏,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文明太后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给百官一定的俸禄,如果他们有了俸禄,一般就不会再贪污了,也不会变换手法向百姓勒索了。

文明太后还认为,对那些贪婪成性、恶习不改的人,必须严惩;只有严惩,才能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于是便在公元484年(即太和八年)开始实行班禄,规定:每户增加绸绢3匹、2斛9斗谷物作为官吏的俸禄;对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女,每年也给一定的俸禄。给了俸禄后,如果再有贪赃枉法者,只要够了一匹就要处死。条例颁布后,文明太后对40多位利欲熏心以身试法的官员判处了死刑。拓跋宏也积极配合奶奶的行动,亲自审问大贪污犯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

文明太后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还清醒地看到了北魏另一些严峻问题。当时,豪强兼并了山林沼泽,而贫民百姓无地可耕,致使大量土地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不少贫民百姓成了豪强、宗主的荫户,豪强宗主则成了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的强大势力和武装反抗中央的独立王国。在这种情况下,北魏经常出现贫民百姓因争夺土地而发生争斗和无法维持生计而武装暴动的反抗事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文明太后从反思北魏历史和分析北魏现状中觉得只有推行均田制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建立三长制才能保证均田制的顺利推行。这时,文明太后的面首李冲为她出谋划策,提出了改变“宗主督护”制度建立“三长制”的具体方案:5家为1邻,5邻为1里,5里为1党,邻有邻长,里有里长,党有党长,合称“三长”。“三长制”建立后,国家可以有组织地搜集隐漏户口,扩大编户齐民,顺利推行均田制。为了统一大臣的认识,文明太后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认真讨论建立“三长制”的必要性。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人当场表示反对,认为李冲的方案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困难,并危言耸听地说:“如果不信我们的话,尽管先尝试一下,失败之后才知道我们的话正确。”文明太后听罢一声不吭,把两只眼睛紧紧地斜向了拓跋丕。

拓跋丕是颇受太后重用的鲜卑贵族,对太后的改革也积极支持。他明白太后刚才的目光是提醒他立即站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