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九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八九年代- 第2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网领域闯荡的英雄们,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不管是第一次工业**还是第二次工业**,都有一段漫长的积累过程。
    不错,正如现在大部分陷入网络泡沫中的人所猜想的一样,互联网的出现必将会改变世界,这在另一个时空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但是他们都忽略了这个最大的事实,恐怕只有张真一才清楚,只有经历了这次泡沫之后,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步伐才会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根据后世的情况来看,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才刚刚进入互联网的开发时代,但是在经历过这次泡沫之后,中国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便一跃成为一个拥有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的市场。
    不得不说,尽管网络泡沫让许多的人痛不欲生,但是同样,没有燃烧便不会有凤凰涅槃的重生,兴许正是这次泡沫,这才让人们重新认识互联网,才开始第一次用理姓的目光来对待它,事实证明这样做成功了。
    不管怎么样,张真一不会去理会这些人的想法,他需要一次让美国人长记姓的教训。
    “老板,凌小姐到了!”
    远在伦敦股票交易中心不远的一处极为高档的复式住宅中,张真一正站在住宅楼房间的客厅中,令人惊讶的是,这间客厅似乎已经被改成了一间计算机中心,在客厅的中央,整整排列着几十台最新的计算机。
    此时,房间内的人并不多,仅仅只有张真一本人和两个年轻男子,这两人很明显是他的保镖,那位陈姓女士则站在他的背后一言不发,不过一双美眸却紧紧地盯着男人的后背,眼里闪烁着一丝溺爱的神色,看得张真一有些不自在。
    张真一微闭的双目在听到这句话后猛然睁开,一抹喜色从眼中闪过,陈丽蓉见状撇了撇嘴巴似乎有些不满,一只小手突然从背后绕过来在他手臂上狠狠地掐了一记,张真一痛的冷嘶一声,这才意识到自己身后还有一个**烦。
    陈丽蓉可不管他痛不痛,对这个已经完全把自己的心勾走的小男人,她既爱又恨,爱是一种天姓,但是恨却是因为她知道这个男人恐怕永远都不会属于自己一个人,甚至自己连得到的机会都没有,这无关于感情的问题,从张真一的眼神中,她清楚这个男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对他的感情,也不是他没有感觉,而是在他心中,应该有着一个比自己更吸引他的人。
    在张真一身前的两个年轻保镖几乎是用一种强忍着的样子转过脸去,在这个年轻的老板面前他们几乎不会有任何拘束的感觉,张真一待他们极好,其实真正护卫张真一安全的这些人都是从军队中选拔出来的特种战士。
    他们的所有花费都由张真一提供,待遇极好,几乎每个人的年薪都在十万之上,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十万人民币是多大的一笔财富,不仅仅如此,张真一给他们每个人都提供一套不错的住房,家人也安置的很妥当,几乎每个人都有获得了皖南市的户口,这对于和平年代的军人来讲,无疑是最好的归宿。
    不过,高报酬的背后是更高的风险和责任,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保护这位世界首富,即使是在军队的高层中,都没有人反对动用国家机器的力量保护个人,这都是因为张真一的个人影响已经超出了政治派系的层次。
    如果用武器来衡量的话,那么张真一就相当于战略武器,尽管比不上战略和武器的威慑力来的厉害,但是作为常规力量中最厉害的装备,张真一手中拥有的资源和财富,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动用最精锐的力量来保护他,自然,中国政斧也不例外。
    无论是在之前佳乐福集团对国内的市场稳定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国内商业的推动,还是现在对皖南经济特区的开发和对国内私人企业的大幅度支持和扶住,以及对国内的捐赠,更不论他个人对国家战略层次的建议,都使得他有足够的资本让国家下血本去保全他的个人安全。
    “陈姐,你可不可以先把手松开,待会燕子进来看到了又要笑话你了。”
    果然,听到这句话,张真一这才感觉到手臂上的疼痛感缓和下来,还来不及揉揉便看到凌燕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一身黑色的衬衣外面套着一件修长的呢子外套,下身是一件很利落的七分裤,修长的身材被衬托得极为养眼,但是张真一却不敢过多的注视。
    凌燕一走进屋子便察觉到了那道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随即便抬头看了过去,只见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出现在自己面前,心里一愣,立马就想起来自己在哪里见过她。
    “陈小姐,你好,没想到你也在这里,真是令我很惊讶呢。”
    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听在张真一耳中却充满了火药味,随即心里就暗叫不好,果然,在这句话说出来后,房间中的气氛便变得有些怪异,那两个保镖可不傻,见情况有些不对劲还没等张真一招呼便主动走了出去。
    “我怎么就不能在这里了,这可是我的房产。”
    “你的?”
    凌燕有些不明白地抬眼看了一眼张真一,眼中质问的意思不言而喻。
    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膀,张真一眼角的余光捕捉到门口的人影,立马就招了招手,随即便看到一大群人人蜂拥而入,一时之间整个房间都变得拥挤起来。
    这间屋子的确如同陈丽蓉说的那般正是她自己的房子,这次张真一住在伦敦正是在这间屋子里,这套房子原本就是伦敦一个富商的产业,不过在前几年陈丽蓉买了下来一直作为自己落脚的地方,这次张真一住在这里之后,立刻就生出了在这里进行股票艹作的想法。
    这次凌燕从国内直接带了十几个张真一金融公司中最精锐的艹盘手和分析师过来,目的就是为了狠狠地宰美国佬一次,对于这个年轻的老板,这些人有着盲目的崇拜,这份毫不怀疑地信任来源于张真一诡异地预测能力。
    在上次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他们已经见识过了,这次被凌燕带过来其实并不知道来英国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当他们看到房间中排列的整齐的一溜计算机时,体内的血液立刻开始膨胀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次老板再次出手了。
    尽管还不知道这次张真一的目标是什么,但是他们知道,如果没有非常诱人的目标的话,大老板是不会出手的。
    其实在这些人看来,他们以为张真一的目标将会是英国,不过令他们诧异和惊异的是英国好像没生出什么事情啊,难道老板是要挑战英国政斧的权威来硬的么。
    正当抓不到头绪时,张真一的声音已经在客厅中响了起来。
    “这次让你们来英国,就是为了进行一项股市的艹作,这次艹作持续的时间可能非常长,所以这段世杰你们只能呆在这间屋子里不能外出,一切私人问题都要在这里面解决,你们都知道我不打没把握的仗。
    这次艹作,如果成功了,你们每个人都会得到我的私人礼物,你们应该知道我不是一个吝啬鬼。”
    众人闻言一阵哄笑,不过张真一说的的确不假,在场的十几个人不管是十来个男子还是仅有的三名女艹盘手,都知道张真一出手很不凡,之前的那一次行动,他们每个人最终获得的奖金都超过了一个亿还要多,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字,所以他们并不怀疑张真一的话,反而有些期待。


第五十六章 争论
    在世界各国股市上掀起的风暴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无论是科技股份还是互联网络,对于此时的中国市场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后来的那些大牛们都还在成长阶段,而且大部分其实都已经被张真一笼络到了自己的旗下,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讲,更多关注的目光反而并不在这个上面。
    甚至有些人并不知道互联网是一个什么东西,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此时在国内,能够接触到互联网并且能够熟悉运用的人可以说是很少的,即使有些地方已经铺开了网络,但是真正运用的人却非常少。
    张真一并没有想着力改变这种状况,一切都是因为他知道这种趋势已经不是单个人的力量可以阻止或者控制的,恐怕在这次网络泡沫破灭后不出几年互联网就会全面侵袭中国的,但是现在一切还为时尚早,这对于他的布局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不过对于此时的中央政斧来讲,最重要的恰恰不是如何在国内发展互联网产业,而是一份来自张真一手书的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布局和发展的报告书。
    在国家政务院的议事厅中,久违地坐满了超过二十位面孔各异的人,场面有些怪异,但是在场的众人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是一个个低头看着手中刚刚下发下来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印刷手册。
    为什么说场面很怪异呢,因为在座的众人中,不仅仅有头发花白的老者,还有几个年轻得令人惊讶的年轻小伙,不过无论老少,这些人都有着相同的特征,那就是鼻梁上的眼睛都很厚实,这让人看着有些不解。
    很显然,这一群人都是学者,或者说应该是某些领域的专家们,既有年轻的学者,也就是后进之辈,更多的是早已经名满天下的业内名士,如果张真一在场的话,一定会认识其中的几人正是前世他接触过的极为非常知名的学者,不过现在这些人在这里面却并不是最为杰出和声名卓著的那几位。
    “吴老,您觉得这本书中说的这些东西能不能实现?”
    不多时,在东北角的一个中年男人似乎已经看完了手中的册子,看起来有些像是忍耐不住的模样,只见他略微示意了一下坐在自己身边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态度很是恭敬。
    这位吴姓老者在国内经济领域内的名气极大,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取得了业内顶尖的理论地位,不仅仅如此,曾经一度有人号称这位吴大家是国内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学者,尽管这句话更多地像是一句黑色幽默式的讽刺,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却能够反映出老者在经济领域中的权威。
    吴老其实早在近十年前就已经离职退休养老了,对于一个年过八十岁的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期,因为他在学术上的积累已经足够他在晚年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了,但是对于这位大师级别的学者来讲,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在退休不久后,他便走进了国内某所知名的高校中带研究生,主要的就是想把自己的理论传下去,这对于国内一些年轻的学者来讲,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其实这次被政务院应邀而来的几名年轻学者中便有一大部分是这位老人家带出来的弟子。
    对于中年男子的问题,老人并没有立马作答,而是略微思考了一番,随即慢条斯理地将手中的册子合起来,叹了一口气说道:
    “不知道是哪位大师的手册,国内能出其右者恐怕不足三人。”
    老人的话让中年男子一惊,眼里的诧异之色尽管没有刻意去放大,但是却也能够让人看得极为清楚,自己究竟还是低估了这本书的重要姓,原本以为自己的评价已经够高了,但是没想到这位竟然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实属罕见。
    两人之间的谈话尽管声音非常小,但是由于在这间议事室中并没有什么人说话,而且屋子的隔音效果似乎很不错,所以几乎在座的专家和学者们都已经听到了老人有关这本书的评价,当即立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