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官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误入官场- 第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朱代东同志确实很有才能,第二,我儿子上次被拐,就是他帮我找回来的,我得感谢他,第三,郭书记好像也对他……”陈树立在王文虎面前,确实是敞开心扉,任何事都不隐瞒他。
    “权立,你可真是糊涂,郭临安看好的人,你也敢用?!”王文虎怒道,郭临安是外来户,而他是本地土著,与外来的干部,天生就是冤家。
    王文虎原想用他的身份去决定朱代东的命运,可没想到,正是因为这句话,而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
    朱代东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陈树立,有人要联名搞王文虎的事,但他在吉普车上,听到王文虎这样要求陈树立时,就已经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有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随口而出的话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的时候是别人的,有的时候却是自己!


第八十三章 养殖场成立
    陈树立出来后,意味深长的看了朱代东一眼,王书记不喜欢朱代东,以后朱代东想要再进步,可就难于登天了。虽然陈树立与王文虎的关系很好,但要让他为了朱代东而得罪王文虎,陈树立却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朱代东察觉到了陈树立异样的目光,但他浑然不觉,不管陈树立是怜悯还是惋惜,他都不会在乎。王文虎很快就会成为一只没有爪子的老虎,就算他是一只真正的老虎,朱代正也不会因为他不喜欢自己,而有所畏惧。
    陈树立再去向王圣利汇报时,没有再带上朱代东,只是进行初步的汇报,而且刚才他已经听朱代东向陈树立汇报过一次了,在王圣利这边,有陈树立一个人就能应付。朱代东知道,这是王文虎的话对陈树立产生了影响。陈树立是王文虎的忠实手下,可是自己不是,他充其量也就是陈树立的干将。
    回到乡里,陈树立马上召开了党委会,虽然朱代东是副乡长,但现在还不是党委委员,只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旁听”。对于每一次党委会,只要他没出去,朱代东就会“旁听”,这样不便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常委会上发生的事,而且还能揣摩每一位党委成员的心思。
    在这次党委会上,陈树立提出了树木岭乡致富工程,乡里要成立一家乡镇企业,树木岭乡饲料厂。厂长的职务,陈树立提议由副乡长潘道义兼任,这个提议让党委会的人惊诧莫名,甚至就连潘道义也觉得有些意外。
    但只有陈树立和朱代东知道个中原因,这个厂长是做给王文虎看的,他已经不看好朱代东,如果这个饲料厂还是由朱代东来当厂长,恐怕县里的扶持资金就没那么容易划到树木岭乡来了。
    党委会的决议也直接影响到了朱代东,原本人气很旺的他,现在又要感受别人那些诧异、惋惜的目光,当然,窃窃私语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本朱代东就是负责硅藻土厂,现在硅藻土厂成了饲料厂,可是厂长也成了潘道义。
    倒是养殖场却暂时由朱代东负责,这个养殖场最主要的资金就是民间集资,而且,要把养殖场搞起来,首先饲料得有保证。总不能猪、鸡、鸭等都开始养殖了,但饲料的影子却还没有看到吧。
    牲畜对于饲料也是有依赖性的,如果突然换饲料,对牲畜的生长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非特殊情况,一般是不会在牲畜的生长期突然换饲料的。
    但是现在却可以先把机构成立起来,同时收集资金,进行前期准备。在党委会召开的第二天,陈树立就又召开了全乡村支书大会,在会上,陈树立宣布,将在全乡进行集资,成立一家树木岭养殖场。养殖场的负责人,暂时由朱代东负责。而全乡每一户至少要入股十元,最多一千元。
    “书记,这个养殖场由朱乡长负责,我们金沙村是一万个支持,但是我有一点疑问,养殖场最后要办在哪里?”金沙村的胡支书站起来大声说道。
    “首先我要感谢金沙村的支持,树木岭养殖场,并不是采用集中养殖,而是分散式的,全乡每个村,每个农户都可以成为病养殖户。当然,每个养殖户至少要养十头猪或者二百只鸡或鸭以上。”朱代东微笑着说道。
    “朱乡长,十猪崽、二百只鸡苗、鸭苗以上,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钱是乡里出还是养殖场出?要是个人出,我们大山村那是一个养殖户也不会有。”大山村的村支书马明义站起来说道。
    “代东,他是大山村的支书,叫马明义,非常精明的一个人,大山村也是我们乡里最穷的几个村子之一。”陈树立在朱代东耳边悄声说道。
    “马支书,养殖户的猪崽、幼苗都由养殖场免费提供,要不然,我们集资干什么?不但猪崽和幼苗免费提供,对于经济困难的养殖户,我们还要免费提供饲料,也就是说,只要肯劳动、肯付出,就能致富。”朱代东微笑着说道。
    “能不能致富,得看猪养大后能不能卖出去,鸡、鸭蛋会不会有人要!”马明义哼道,虽然这样一来,养殖户的风险就降到了最低,可是如果猪养大了,却没人要,那不白忙活了么?
    “养殖场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种苗和销售成品,所有养殖户的猪、蛋都将由养殖场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朱代东说道。
    “能给现钱吗?”马明义不放心的问。
    “只要抵销了赊欠,就能付钱。”朱代东说道。
    “好,凭着树木岭酒我就相信你,朱乡长,我代表大山村,决定向养殖场入股十元,同时大山村的每一户也保证入股十元。但有一点我可得先说清楚,我们大山村穷,因此,虽然都只入了一股,但养殖户,朱乡长你可得向我们村多加倾斜。”马明义笑道,如果大山村每家都养十头猪,或是二百只鸡,他这个村支书可就当得轻松多了。
    “朱乡长,我们侯家塘村也全部入股,我保证,每户至少一百元,我个人入股一千元。”侯家塘的侯立华可就比马明义要有气势得多,朱代东帮他们村搞了个豆腐厂,现在红火得不得了,现在朱代东又要搞养殖场,他也是全力配合。
    “侯家塘村支持朱乡长,我们金沙村也不例外,我回去就召开村民大会,保证至少每户入股二百元,我个人也表个态,入股一千元!”胡支书见侯立华说了话,他也连忙表态,说完之后还很得意。
    大山村、金沙村、侯家塘村,这三个村在树木岭乡很具有代表性,虽然大山村只是每户都入股,而且还是最低级的十元,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已经是尽最大的努力来支持朱代东了。
    村干部会开完后,养殖场就算是正式成立,而朱代东就更加忙碌了。要入股的村民以户为单位,先到村支书报到,到村会计交钱,而想成为养殖户的也要先到村里登记报名,因为资金有限,朱代东也不可能让全乡一万多户村民家家都成为养殖户,因此,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谁先报名,谁就先成为养殖户。
    而大山村的支书马明义,在村干部大会后,就找到了朱代东报名。为他村里的养殖户,大山村穷得卵子叮当响,只要是家时有劳动力,又不是太懒散的,他一口就全部给报了名。反正就算到时他们不愿意当养殖户,也可以先占个名。
    听着马明义口里连续不断的冒着一个个户主的名字,朱代东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马明义还真是个精明之人。


第八十四章 我只相信毛主席
    朱代东负责的养殖场进行得如火如荼,短短十天时间,他就收到了入股资金十五万多元,其中金沙村和侯家塘村,就占了十二万多的入股资金。这两个村不但交得多,而且交得早。这次金沙村憋足了气要跟侯家塘村斗一斗,胡支书只是回到村里随口提了提这件事,还没有举行村民大会,他家和村会计家就被村民围住了,都是来交钱入股养殖场的。
    而大山村的入股资金也很快交到了朱代东手中,大山村二百七十五户,每户入股十元,包括村支书马明义在内也是如此,一共是二千七千五十元,在十天之后就送到了朱代东手中。这已经是大山村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了。要知道大山村的村民,就算是一户拿出十元,有些人还是舍不得拿出来,要不是马明义有先见之明,提前在朱代东这里预定了二百多户养殖户,恐怕就是这十元钱,也不是每一家都愿意拿出来。可就算是这样,有几家还是固执己见,他们认为乡里搞这个养殖场,根本就赚不了钱,纯粹就是拿钱去打水漂,因此,马明义为了完成任务,只好自己先垫着。
    朱代东听到这种情况,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他已经将入股资金调到了最低,仅仅十元钱,可有些家庭还是负担不起。区区十元,在朱代东看来并不多,他现在的工资每个月已经突破八百,因此他不能想像大山村的情况。在来到树木岭之后,朱代东去过的村子不多,除了金沙村就是侯家塘村,因此,在收到马明义的这笔入股资金后,他决定去趟大山村,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氛。
    在大山村的村口,马明义很早就在那里等着,朱代东的摩托车并不能直接驶到村里,只能放在村口。跟在马明义的后面,朱代东随他一起走进了大山村。
    当朱代东真正走进了大山村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这里的村民会连十块钱都舍不得拿出来。大山付的周围全部是山,石山,光秃秃的石山。村里二百七十五户人,精壮男子几乎都外出打工,反正他们留在村里娶不上媳妇,还不如到外面去打拼一番,也许还能带个女的回来。
    村里养了点羊,这是上面的扶贫项目,村民们几乎从来没有吃过羊肉,倒是经常为了几块羊粪而吵吵闹闹,因为羊粪对他们而言,是不错的燃料。
    “老马,你们村里的年平均收入是多少?”朱代东听马明义一路介绍,心里说不出的酸楚,大山村虽然通了电话,可是全村却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晚上是不开灯的,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家,根本就没通电,反正他们不会用电,又何必费那线去拉电线装电灯呢。
    “乡里每年的材料上不都有嘛,八九百吧。”马明义眼睛往朱代东这边飘了飘,笑眯眯的说道。
    “我说的是真实数字!”朱代东耳中一阵刺痛,现在他已经知道了,只要自己耳内刺痛,肯定是有人说了违心之言,大山村的年收入有八九百元?打死他都不信的。
    “家庭年平均收入不到二百元。”马明义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虽然朱代东是乡里最年轻的干部,但是马明义却最信服他,原因很简单,朱代东能带领侯家塘村致富,就这一点,马明义就服他。
    侯家塘豆腐厂,马明义也去看过。娘滴,看到豆腐厂像流水一样生产出的豆腐,马明义当时嘴角就流下了口水。这豆腐厂要是放在大山村该多好!但后来听了豆腐厂的投资,他也只能服气,豆腐厂平均每户入股一百五十元以上,这样的投资大山村是永远都承受不起的,每户让他们出十五元,也许挤一挤,还能挤出来。
    “这么低?”朱代东默然,家庭年平均收入不到二百元,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仅靠自己,大山村的人没有一家能吃饱饭,怪不得每年的救济粮和救济金、扶贫款,有相当一部分流到了大山村,原来这里没有救济粮,就真的会饿死人!
    “哼!”
    朱代东的耳朵相当之敏锐,他第一次到大山村,并没有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