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的小农民- 第10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一帮人便像听到命令一样放下红薯四处找干树枝干树叶,要不然再偷谁家的一捆干柴——在孙刚的印象里,他们是不主张偷人家的干柴的,一是伙伴们中间老有人憋不住嘴泄密,二是觉得还找来的最痛快

当他们再次聚拢来时,柴禾便高高地堆在一起了,孙刚已红挖好了红薯窑,这种烧红薯的窑多是长方形,一二尺长,深深的,以便可以填进多的柴禾

一头洞开好让他们撅着屁股去烧火,那一头是一个尾巴样的烟沟,以便像烟囱一样排烟

现在想起来,那时设计的还挺科学的

窑挖好后便是码放红薯,红薯多是长块形,所以就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溜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

这时就用家里捎来的火柴把火点着,一会儿火就熊熊燃烧——伙伴们便又各自又去找柴火

回头看看红薯窑熊熊的火焰,心里甭提那个美呀,拾起柴火就有劲了

等红薯烤的差不多了,变成了黑黑的一排,便是最后一道工序:把红薯捂在热火坑里,把窑踩塌,埋上些干土,伙伴们那时的“专业术语”叫焖窑

这时候孙刚他们便一个个快活地钻到树上开心地玩起来等到日将落山,大家玩够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

孙刚便会大叫:扒窑大伙便兴奋地从树上跳下来,从热灰中扒出已烧好的红薯,哈哈,喷香喷香,那个滋味真是叫美,直吃得他们个个滚瓜肚圆再互相看看,个个嘴上,手上满是黑黑的灰回到家,这黑乎乎的嘴脸,身上脏兮兮的,又免不了爸妈一顿臭骂

哎,管他呢,谁叫这烧红薯这么好吃呢?

孙刚站了一会儿,就见到这些熊孩子们一人抱着一小捆干树枝

“小刚叔……”

“小刚叔……”

…………

一人孩子们就围着孙刚亲热的叫着,他们很崇拜孙刚,村子里一直有孙刚的传“孩子王”

“你们偷谁家的红薯?”孙刚问道

“我家的,是我家的”稍微大一点儿,这一群领头的孩子汪远赶紧答道

“我们不是扒小刚叔的吗?”不跳字鼻涕娃一脸疑惑的小声说道

“你憋住……”汪远狠狠的瞪了鼻涕娃一眼

孙刚明白了,感情这群小家伙是去他家红薯地里打的秋风啊

“想扒就扒,别弄坏了秧子”孙刚也不在乎这几个红薯,他们也吃不了多少,只是好玩罢了

最后,孙刚没有参与他们的“活动”,顺着小路走到了稻场边

稻场里,小孩子们围着大人们坐在谷地里用金黄的谷杆编织草帽、草墩在农村,那是一件再有趣不过的活儿了,草帽大都是编来玩的,主要由孩子们完成,也由孩子们享用

草墩则是编了放到家里用的,也可以拿到街上去卖

扎得好的草墩,厚实牢靠,有棱有角,外表露出谷杆深绿而细腻的光泽,上面再包一层白纱布,让人看了爱不释手,能卖个好价钱

那种手工活儿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心灵手巧

谷杆要挑选饱满柔韧、纹路金黄发亮的,先要在手里不停揉搓,使之变得柔软后再编

穿针引线似的一根接一根地编,个把钟头就能完成一顶草帽或一个草墩的制作

秋阳高照,秋高气爽,周围簇拥着一座座稻草垛,身边堆放着一捆捆稻草

稻香弥漫,浓过醇酒,一群人快乐地坐在一起谈笑间,光阴在指尖闪动,感觉那不是在编织草帽和草墩,是在编织着乡村幸福的日子

172。烤红薯

172。烤红薯

173。大棚

173。大棚

玉米粒晒干以后,孙刚就上街粉了大半袋子玉米面今天早上吃的就是玉米碴子粥,喷香的粥配着小菜,或者加点白糖,吃香

“爸,我想扣个大棚……”孙刚边喝粥边和爸爸商量

“弄大棚干啥?你想种菜?”孙爸头也不抬,他已经习惯了时不时冒出来的想法

“嗯,种点菜……”农村冬天的蔬菜太贫乏了,不是白菜、萝卜,就是土豆,虽然街上有各种反季节蔬菜卖,又贵,还不好吃,还是种的要好一点

其实空间比大棚好,只不过大冬天冷不丁拿出一些反季节蔬菜,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我也没有种大棚的经验,你坤叔种了几年大棚,你可以去他那儿取取经”孙爸说的是村西头谢付坤,他家从几年前开始种大棚蔬菜,每年能收入个几万块钱

吃过饭后,孙刚带了一些水果,就去打算村西头谢付坤家里

路上与遇到的村里人一一打招呼,问好

谢付坤家大门口的石头上,坐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正百般无聊的撕扯着他家黑狗的毛发狗狗在他的小胖手下,正饱受摧残

“小刚叔……”小家伙看到孙刚,立马眼神一亮

“帅娃子,干啥呢你?”小家伙叫谢帅,今年才5岁,正是撒野的年龄,农村没有幼儿园,他还不到的年龄,爸爸妈妈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又比较宠爱,所以经常无法无天

“奶……奶……”

“来了,来了,了?”谢帅的奶奶听到宝贝孙子的叫喊,慌忙从厨房里跑出来

“小刚叔来了”

“哦,是刚娃子来了啊,快进屋”谢帅的奶奶还以为宝贝孙子咋了呢,出来一看是孙刚,就赶紧让进屋

“婶,坤叔呢?”孙刚在堂屋里坐了一下,没看到男主人

“他啊,在地里呢,一丢碗就去了”

“我找他有点儿事”

“行,我让帅娃子带你”谢帅的奶奶转身又喊起孙子,“帅娃子,带着你叔去地里找你爷爷”

小家伙在前面一蹦一跳的,孙刚亦步亦趋的跟着他

来到西头地边,眼前是一栋整齐的蔬菜大棚,隔着塑料薄膜,依稀可见嫩绿的黄瓜,鲜红的柿子……

大棚上还有一幅过年时候贴的对联,上面写到“蔬菜好比摇钱树,大棚就是聚宝盆”

“爷……”小家伙扯着嗓子喊起来

大棚一边被掀起来,只见谢付坤满头大汗,浑身泥土

沾满泥土的手在身上随意抹了两下,憨厚地笑着,“娃子,你咋了?”

“奶让我带小刚叔找你”小家伙偎依着爷爷

“刚娃,有事儿吗?”不跳字谢付坤推开了孙子,“娃子,爷身上脏,离我远点儿”

“叔,是这样的……”孙刚把的想法给他说了一遍

“嗯,先进来”谢付坤把孙刚让进大棚里

在深秋的农村,黄色和灰色是主色调,在这里满眼都是绿色

一座大概有1亩多地的温室大棚里面,整个土地被分成了大小不等的方块地,每片方块地里种植的品种都不一样,有西红柿、菜瓜、黄瓜、青椒、小白菜等

一进大棚一股暖流迎面扑来,深秋的微寒顿时被驱散

一股蔬菜瓜果的清香夹杂着热气扑面而来,温暖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里面是一派诱人的景象,在一垄垄绿色的叶蔓丛中,鲜红的西红柿显得娇艳无比那种鲜嫩欲滴的样子,连同扑面而来的香味一起,早已让人怦然心动

黄瓜秧长得有半人高,藤上结满了一条条嫩绿的黄瓜,叶片之间点缀着无数正在盛开的小黄花……

孙刚一边欣赏水灵灵的黄瓜、番茄一边赞不绝口,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很好,味道鲜美,从不愁卖

谢付坤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

他对孙刚说起了他家扣大棚的经历,几年前,他家开始扣大棚,产量不高,有时还死秧后来经过不断习,向别人请教,渐渐地掌握了种植、施肥、用药等技术,从此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此后,谢付坤一头扎进大棚里,辛勤地耕种,细心地照料夏季棚内最高温度接近40度,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大部分都守在大棚里,每个种植环节都严格按照正确方法操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前两年的失败,后来的成功,让谢付坤初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谢付坤告诉孙刚种菜可是个良心活,你对它用心,到了收获季节它准亏待不了你”

他扳着指头给孙刚算了增收账去年,我的2栋棚3亩多地菜地分别栽种了青椒、黄瓜、西红柿、豆角,收入3…4万元今年上半年,由于市场原因,大葱、菠菜价格不及往年,收入有所减少现在进入秋季,蔬菜长势不,加上市场回暖,下半年收入应该也不”

看到谢付坤这么自信,孙刚问起他种菜有无闹心事,谢付坤不慌不忙,郑重地说种菜一是怕销售不出去二怕自然灾害,大棚蔬菜最怕大风、大雨和大雪等恶劣天气”

孙刚不担心这两点,因为他本来就不打算种多少,也没打算卖菜至于大棚的规划,他自有打算

“叔,咱村里人为不能像你一样,这样家家都不能发家致富吗”孙刚疑惑的问道

“娃啊,你是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谢付坤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刚开始那两年啊,我算是赔惨了,病秧、死苗,我当时遭尽了白眼,也就这几年才好一点”

农村就是这样,一个鲜事物很难接受,总得有一个先吃螃蟹的人,村里人都在观望那两年,却是赔了钱,结果把大家的这个念头都打消了

提起种大棚蔬菜的窍门,谢付坤心里的算盘打得叮当响种大棚得动脑筋,根据季节种一些反季蔬菜,春季菜出在‘早’字上,夏季菜出在‘巧’字上,这里面学问大着呢”他还将的“种菜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孙刚

“坤叔,要麻烦你指导指导”孙刚客气的说道

“呵呵,都是自家人,何必说两家话”谢付坤说道,“你先,我随后就到”

孙刚离开后,谢付坤盖好大棚,带着孙子回家了

“老谢,东头的刚娃找你啥事啊?”谢付坤的妻子问道

“他想让我指导他扣大棚”谢付坤一边洗手一边说道

“啊,他要是也盖大棚种菜,那不是抢咱生意嘛”

“你个熊子,真是头发长见识短”谢付坤很气恼,“再说了,人家只盖一个小的,又不卖菜,他家还缺钱啊,水果、鱼、鸡鸭,哪样不比咱们赚钱啊”

“哦,那还好”谢付坤的妻子被责骂了一顿也不在意

“我带着帅娃子去孙老2家里,你去棚子那招呼住些,免得有猪拱”谢付坤对妻子交代一下

谢付坤带着孙子,来到孙刚家,孙妈热情的给谢帅拿吃的、喝的,这家伙嘴里、手里、裤兜里都塞的满满的

“刚娃,你准备弄多大的棚子呢?”谢付坤问道

“弄个三四分地,不用太多”

“材料买了吗?”不跳字

“没呢,这不等你参考呢嘛”

“走,咱先去”

寒暄了一会儿,孙刚和爸爸带着谢付坤爷孙俩来到果园

一到果园,谢帅这小子就呆不住了,这瞅瞅,那瞧瞧的,对都感到好奇

谢付坤进了果园,就感觉到很舒服,心里不由得暗暗点头,“怪不得人家都说孙老2家的娃子能挣钱,就瞧把这园子伺弄的,肯定不”

“老2,你这园子弄的不啊”谢付坤感叹的说道

“呵呵,都是刚娃瞎弄”孙爸也挺自豪的,他也感觉他家的果园有些与众不同,野外的青草都慢慢在枯黄,果园里还泛着青呢

转了一圈,来到孙刚选好的地边,这块地也在果园圈着,地势平坦,只不过都没种,长满了荒草果园原来都是孙刚的爷爷开的荒地,后来干不动了,就种上了果树,坡下还有不少平坦的地面

这块地,南北走向,背风向阳,接受阳光长,光能利用率高

孙妈拿着镰刀来割草,孙爸回家开手扶拖拉机来犁地,孙刚和谢付坤开着车去买材料

孙刚不打算盖那些玻璃温室,就用普通的塑料大棚就行

两人来到县城专门经营大棚材料的店子,买了一种型复合材料的大棚骨架,这种骨架具有钢的质量,竹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