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的小农民- 第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碾的差不多后,孙妈回家做饭去了,孙刚和爸爸一起拿着木叉把稻草叉到一边,这时候稻草上已经几乎没什么谷粒了,碾的是相当干净利落。这些稻草留着还有用处的,编个草绳,或者冬天了没青草,就用这些干草喂牲口。

这时地上已经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谷子,还有一些短碎的稻草杆。

中午吃饭时,孙刚把小灰和小英飞到稻场里来照看着谷子,上午有人在还好,麻雀不敢靠近,中午这会儿没人,正是它们下手的好机会。而且村子里的鸡鸭也会找机会来寻摸吃的。吃了也就算了,还拉在里面,那就不能忍受了。

回家先洗澡才吃饭,不然身上黏糊糊的,感觉就有点发痒。吃完饭就感觉体力完全恢复了,反正稻场里有两只老鹰照看着,不用担心会被鸟雀、家禽糟蹋,所以孙爸孙妈也就没有顶着太阳去稻场。换着以往必须有人照看,或者采取什么措施。

太阳逐渐西斜,阳光已经不再灼热,孙刚意甲三口人休息的足足的,来到稻场准备收到稻谷。在收稻谷以前还有道工序要做,就是扬稻谷。

正好有微风吹过。

孙刚和妈妈把稻谷拢成堆,孙爸站在上风口,用木锨铲起一锨稻谷,就往上扬去。这时微风会把谷子里的稻草杆等杂物吹在旁边,谷子等重物就落在原地。风太大了就不适合了,不然连谷子一起吹走了。还要掌握好力度,不能扬的太高,不然谷子也会乱飞,扬的太低,就不能把杂物吹走。

孙刚也试了下,东一下西一下的,让孙爸皱眉不已,最后还是剥夺了他扬谷子的权利。

最后是装袋,两亩多共收获二十多袋粮食,最后一过磅,差不多有一千六百多斤稻谷。这时候孙刚想起一首老歌,卓依婷的丰收年,耳边仿佛响起了她甜美空灵的歌声,“手牵着手迎丰收年,迎着春风欢乐天天,百花绽放争得娇艳,缤纷色彩幸福年年……”

装袋之后,孙刚就开车拉回家,没有直接放屋里,直接背到平房顶上去。新打下来的谷子,水分太大,还要经过几天的晾晒才能入仓保存。

来回二三趟,孙刚把谷子全部转移到房顶上,用大的塑料布把装谷子的袋子盖好,天快黑了,露水快下来了。这几天每天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把谷子摊成薄薄的一层,等到晚上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把谷子拢成一堆,用塑料布盖上压好。不然白天晾晒,晚上又遭露水淋,那样谷子怎么也蒸发不了水分。

随后两天,孙刚全家人把所有的谷子都打下来,收回家里。孙刚变的悠闲了,整天就是上房顶上翻翻谷子,有两只老鹰照看,也不用时时刻刻盯着。村子里陆陆续续开始了收割大业,孙爸孙妈去村子里别人家帮忙割稻谷,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嘛,人家前几天帮你了,你也得回敬人家啊,这就是在农村做人生存的简单道理。

后面忙完几天,孙爸和孙妈也只是象征性的帮人家干上一天两天,久了肯定也不行,别人也会过意不去。

这天孙刚在果园里转悠,在坡顶上一个烂草窝里发现一个鸡蛋,上面还带着血丝。“难道这批蛋鸡开始下蛋了?是个别还是全部?”孙刚疑惑的想到。

孙刚又赶紧在附近找了找,还真发现有几个地方有鸡蛋,鸡窝里还有几个,看来只是一小部分母鸡开窝了(开窝:是母鸡开始第一次下蛋。)。孙刚淡定不了了,回家找孙爸孙妈商量解决办法,这些鸡子下蛋老下外面不行啊。不然天天收鸡蛋还要在一个个的去找,山坡也不小,丛林那么多,谁知道它们会下哪啊,这绝不能影响自己悠闲的生活。

“爸,果园的鸡子开始下蛋了,”孙刚抱着几个鸡蛋回家,向爸爸问道,“但是它们到处下蛋,我是在坡上草丛里捡到的。”

“是吗?这是个麻烦事,”孙爸皱了皱眉头,散养鸡子就有这个弊端。

“那就把它们圈起来,下完蛋再放出来。”孙妈在旁边给出了一个主意。

“胡扯,肯定不行。”孙爸想都没想回绝了,有些母鸡是早上下蛋,有些是中午才下蛋,总不能都关着不放出来吧。

“这样吧,鸡子下蛋喜欢找隐蔽的地方,你在果园里隐蔽的地方做几个草窝,到傍晚直接去窝里拿蛋,记得刚开始要放上引窝儿。”孙爸想了半天,才拿出主意来。引窝儿:是在鸡窝里放一枚鸡蛋或者由蛋壳做成的假蛋,这样母鸡就会认为这是个安全的地方,不去挪窝另找地方了。

“还是爸你的注意好,”孙刚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对爸爸称赞起来。旁边的孙妈“哼”的一声,显然吃起了老公的醋,孙刚赶紧又安抚好妈妈。

随后孙爸用干稻草编了几十个像样的草窝,和孙刚一起去果园,把这些草窝“藏”起来,绑在旁边的草上或者树根上,防止被风吹歪。里面放上一枚假蛋,孙刚就开始了“守株待兔”。

孙爸的主意确实不错,孙刚以后每天都能从每个窝内收获一个或者几个不等的鸡蛋。再也没在荒山野地、草丛里看到有母鸡乱下蛋了。

(最近几章都是定时更新的,胖子的病还没有彻底好透,烧退了,但是还会咳嗽,不能熬夜。)

034。秋天到

稻谷已经收完,还要开始新的忙碌,种植冬小麦。

种植冬小麦一定要在旱地,不能积水,所以稻田里就不能播种。

先把准备种植冬小麦的地用手扶拖拉机装上犁铧,多犁几遍,已达到疏松土壤为宜。深度必须达到15厘米以上,加深耕层,可以增强土壤纳雨蓄墒能力。

犁地同样是个体力活,不比打谷子轻松。最后是耙地,用耙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后、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有疏松土壤、提高土温等作用。要保证土地平整,无大坷垃。

整理地沟,在地里横平竖直挖上两条地沟,形成一个十字形。不需要多深,十几厘米就可以了,这是防止下大雨后地里积水。

孙刚说服了爸爸不施化肥,就是用果园里得鸡鸭粪便发酵好的农家肥,进行暴晒,碎成粉末,施撒到地里。

孙刚把事先挑选好的麦种,用空间水泡了几次,增加麦种的抗病能力。撒麦种需要人工撒种,孙刚试了几下,孙爸不再让他干这活了,他撒的不均匀,不然到时候出苗了,有些地方苗稠,有些地方还可能没苗。只见孙爸左手腕上挂着一个面筐(装面的筐,不会漏的那种。),右手伸进筐内,一把撒出,均均匀匀的。

等麦种全部撒完,继续用耙,在地里耙上几遍,这样使刚撒下的麦种被耙带到土壤中去,让土覆盖上麦种。

冬小麦种的不多,够几家人吃就可以了,两亩多地就行了。

等孙刚家全部完成秋收秋种工作,谷子也全部入仓,时间已经接近九月底了,十一国庆节要到了,中秋节也马上来了。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挨着呢。

赵涵说中秋节来孙刚家玩两天,中秋节前再回家。她们10月1号放假,4号就是中秋节。

秋天的早晨是朦胧的,人们刚刚睁开眼睛,秋天就给自己穿上了用秋雾做成的纱裙子。人们走在大道上,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几米远的地方,好像腾着云雾飞到了蓬莱仙境。万物虽然模糊不清,但让人感到一股神秘。

这整个世界好像穿上了一件又大又厚的浓衣。近处的花草、树木,远处的高楼大厦,在这秋雾中若隐若现。阳光出来了,但是,阳光一点儿也不耀眼,只显出朦胧的圆影子。

过了一会儿,雾变小了,大地脱下了又大又厚的装备,披上了轻柔的薄纱。一些大树的枝叶已经羞涩地露出脸来,倾乎是在招呼天上的淡淡的白云。这时柔和的光芒已洒了下来,这一切构成了一幅让人着迷的水彩画。

孙刚开车去县城接女朋友,路上冷冷清清的,片片落叶从大树的怀抱里飘落下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土地。一阵阵微寒的小风吹来,好像告诉人们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

来到赵涵家里,发现除了她家三口人外,还多了一个小孩子。

“妞妞,来,叫小刚叔叔。”赵涵对着那小女孩说道。

“孙刚,妞妞是我大表姐的女儿,今年5岁,她爸爸妈妈有事就把她扔在我家照看几天。”

“叔叔好……”小萝莉看着人畜无害的样子。

“妞妞,你好,”孙刚把赵涵拉到一边问道,“你打算也把她带到我家去玩?”

“昨天晚上我和爸妈说的时候被这小家伙听到了,非要吵着和我一起去,连睡觉的时候都不放开我,生怕我甩下她自己去玩。”赵涵也很无奈,小家伙就是个磨人精。

孙刚望向小妞妞,这小家伙大眼睛砸吧砸吧的,装着可怜兮兮的样子望着孙刚,仿佛孙刚如果不答应就会哭给他看。

“好吧,好吧。”孙刚最受不了小家伙卖萌的表情,杀伤力太大了。

“哦,耶!可以去玩咯。”看着孙刚点头,小家伙立马变了表情,那副可怜相瞬间不翼而飞,欢呼雀跃的在沙发上蹦来蹦去。

“你别被她的外表给骗了,她最调皮了。”赵涵一看就知道,男朋友被这小家伙给欺骗了。

孙刚最后只能无语的摇摇头。

收拾好东西,在赵妈的千叮咛万嘱咐下,孙刚带着一大包东西,和一大一小两个可人儿往家赶。

在车上,小妞妞像刚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像座位上有钉子一样,一点儿也不老实……

车子缓缓停在大院外面,前面小树林有几个村里的小娃子,不时的爆出几声大叫。

孙刚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好奇的凑上去,瞅了一下才终于看明白,原来是在打靶。

树上趴着一只花花绿绿的毛毛虫,几个小娃子站在一米开外,小**射出一股股激流,大概是看谁能把毛毛虫射下来。

这几个小家伙还真是继承了村子里的“光荣传统”,小时候孙刚也经常和伙伴们这样玩过。

“羞羞羞”,小妞妞用小手指刮着脸蛋,开始笑话他们几个。小娃子们听话茬不对,赶紧回头一看,都傻在那里,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小丫头,像电视里的洋娃娃。

小娃子们顿时作鸟兽散。

孙刚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捞住最小也是跑在最后的一个小娃子,鼻涕娃,“跑啥跑。”

小妞妞看着还在吸溜“粉条”鼻涕娃,又开始刮起小脸蛋,“羞羞羞,还穿开裆裤。”

鼻涕娃脸羞的通红,终于忍不住,开始哇哇大哭,哭的那叫一个惨,哭的天昏地暗,风云变幻,怎么劝也劝不住。

最后妞妞觉得不好意思了,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块大白兔奶糖,递给小娃子。

看到糖果鼻涕娃立即止住了哭声,还伴随着很悲伤的那样哼哼抽搐,但是视线已经被妞妞手里的奶糖所吸引,那样子惹得赵涵和孙刚大笑不已。

“爷爷,奶奶,你们好……”孙刚带着赵涵和妞妞走进家门,看到孙爸孙妈,小家伙又用可爱的语气很有礼貌的打招呼。

“好,好,多漂亮的小女孩啊。”孙妈笑的嘴都合不住了,不知道是喜欢小女孩呢,还是有人叫她奶奶,她才那么高兴。孙妈从小就经常对孙刚兄弟俩说,想要个女儿,可惜生了两胎都是儿子,最后计划生育抓的严,不让生了。这也是她的遗憾,所以她就把这股念头灌输到两个儿子身上,从小就培养他们做饭、洗衣服等等,人家都说她是拿儿子当女儿养。

“叔叔,阿姨,她叫妞妞,是我表姐的女儿,表姐夫妇有事,就让我帮她带两天小孩,希望没有给你们带来麻烦。”赵涵对爸妈解释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