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的小农民- 第8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在房顶与山墙接连的屋檐下,有一个搭建起来的碗型的新燕窝。孙刚幡然醒悟,原来燕子来这儿安筑暖巢、养儿育女了。

燕子真乃能工巧匠,布置的小家不仅精致漂亮,还坚固耐用。巢穴是它们亲自用嘴衔来泥和草茎、再混上的唾液搭建而成的,燕子用它勤劳灵巧的小嘴还衔来了一些细软的草、树叶,还有一些松软的羽毛、破布等等铺就在它的小窝内。

燕子筑巢,喜事多多。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孙刚是伴随着这首童年的歌谣一起成长起来的。

古人云:莺啼燕语报新年。人们总喜欢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古人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们见到燕子在自家屋檐下筑巢,总喜欢引以为是吉祥、有福之事。

好奇的孙刚非得上屋顶去看个究竟。说时迟,那时快,他搬来梯子刚停靠在房子侧面山墙上,噌、噌、噌地爬了上去。

只见孙刚的表情瞬间转为了笑容灿烂,原来里面还有四个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呢。小燕子的皮肤单薄粉嫩,似鲜活欲滴的娇艳花朵。它们的声音啾啾唧唧,似柔肠娇滴的嘤嘤呢喃。

孙刚正要下梯子,在外归来的燕子看到有人在它家捣乱,岂能容忍,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完全没有了以往的动听婉转,有的是恼羞成怒,直到孙刚快速撤离,它们的情绪才趋于平缓,叫声也不再惊悸凄怨。

小燕子的爸爸妈妈每天辛劳地去田间轮番给小雏燕们觅食,每次燕爸爸或燕妈妈捉到昆虫给孩子喂食时,雏燕们像嗷嗷待哺的婴儿,把脖子长长地伸出巢穴,大长着嘴巴急切待食。

每当这时,燕妈妈总是用嘴巴左右啄啄雏燕的头,似乎在安慰它们孩子们别急,听话等着,妈妈这就再去给你们啄食去,你们都是**乖孩子。”说着燕妈妈未做片刻歇息,又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此情此景,孙刚想起了白居易描绘母燕养育雏燕时“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那深挚的情与爱,无不使人赞扬与感念慈母的伟大与无私。

雏燕在父母的关怀与呵护中一天天长大,渐渐长出了稚嫩的翅膀,歌声也越加清脆嘹亮。两只老燕看在眼中,喜上心头。

老燕对雏燕疼爱但不溺爱,每天它们风雨无阻地带着雏燕尝试飞翔。万事开头难,刚开始雏燕胆小害怕,乍飞两下翅膀,就即落在房檐、电线上,老燕身先士卒,反复给孩子们演练,耐心地陪在雏燕身边,给它们勇气、鼓励,自信、自强。

先让它们尝试着在低空飞翔,循序渐进,逐渐雏燕学会了坚强,历练出了坚硬的翅膀,并能离开父母独自在空中翱翔。孙刚凝望它们在蓝天轻捷翩舞、矫健俊美的身影,不禁赞叹大自然那神奇的力量。

孙刚突发奇想,人若有如燕子一样飞翔的翅膀该有多妙,那样的话,就可以如童话中的天使般,越过高山,穿过丛林,最后飞到一个心中向往的地方。

在农村平常所见的大多属于家燕。据资料记载,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筑巢,最喜接近人类。

听说燕子还是气象观察哨,对气候变化特敏感,飞得很低是提醒人们雨即来临,飞得高远是告知人们阳光灿烂。

燕子又是害虫的天敌,天生的吃虫嘴和抓虫脚长得非常别致,嘴短弱且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据说一只燕子一年要捕食八十余万只昆虫,它们是人类的益鸟,是人类的,所以农村人一直保护着它,不会随意伤害它。

说起保护燕子,孙刚忆起小时候所做的几件“坏”事,真是万恶不赦,罪该万死。

儿时的孙刚不像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好,玩具多多,想玩就有。

那时候他们哪有玩具,都是自力更生、给找乐子。

暑假期间,孩子们没有午休的习惯,就纠结几个要好的伙伴去附近的树林子去玩耍。

记忆中的那片偌大的树林子遮天蔽日,隐幽清凉,地面因多日未见阳光,苔藓丛生。现在那片树林早已经化成一片沃土了。

伙伴们喜欢那片林子,不仅去那里避暑,更重要的是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那片林子里有许多种鸟,有麻雀、燕子、啄木鸟、布谷鸟、黄鹂鸟等等。

孙刚他们每次去那里都要带上自制的弹弓去打鸟,经常爬上树杈去掏鸟蛋,捣毁鸟窝。

把打来的鸟架在树枝上用火烧,不一会儿就听到噼噼啪啪干柴的爆裂声以及吱吱拉拉的烤肉声,孩子们瞅着焦黄焦黄的鸟肉,闻着氤氲升腾的香气,已是垂涎欲滴。

肉烤好后,倒是都自觉谦让,这次你吃腿,他吃翅,等下次他再吃腿,你再吃翅。在享用“胜利果实”的同时,用烤肉的柴灰再把鸟蛋埋严实,大概需要十分钟的光景,鸟蛋就闷熟了,扒开蛋皮,就可以尝到美味新鲜的鸟蛋了。

偶尔鸟蛋也有闷不透的时候,半生不熟,还流着黄色蛋汁,但听说吃那样的鸟蛋最有营养,那时作为孩子的孙刚还争着抢着吃呢现在想来,真是反胃呕吐。

多年了,想起曾做过的那些儿时糗事真是又可恨又可笑。

还记得做过一次“坏事”,一只莽撞的燕子不慎从敞开的窗口误飞到房间中,它在屋内的顶棚、墙壁上左碰右撞,惊叫回旋,始终未找到出口。

孙刚看此情景,急中生智,赶忙喊来了哥哥做帮凶,把窗门紧闭,严把关口,横冲直撞的燕子在黑屋子里再也没有了气力,瘫软在窗棂上,任你摆弄,它已完全失去反抗的能力,只用绝望的眼神惊慌注视着你这个天敌。

儿时调皮捣蛋的孙刚早已把老师的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生灵的淳淳教诲抛掷云霄。他把捉来的小燕子用一根细线绳把爪子捆好,拴在了堂屋的桌子腿上。避免它恢复体力再次飞走。

这只燕子成了孙刚与伙伴掌中的玩物,每天喂水、喂食善待着它。

起初还好,孙刚与伙伴们经常去田间给它捉些虫子吃,它情绪稳静时也偶尔给哼唱几声。可不到几天的功夫,小燕子就不吃不喝,恹恹地爬在那里发出细微的幽咽啼鸣。

迄今孙刚才似乎明白,那应该是它发自心底的呼唤,在呼唤它的父母,呼唤它的,呼唤它的好伙伴。

儿时缺乏思维的他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燕子是大自然的精灵,有它特有的生活习性,应该把它放飞自然,回归自然中去,燕子离开了它温馨的家园与群居和谐的生活氛围,它能自由快乐么?

又过了几天,燕子在无助孤寂中抑郁至死。当时孙刚蛮不讲理,因为燕子之死与伙伴们吵架,怀疑他们喂食太多,把燕子撑死了。伙伴们也毫不示弱,燕子死时肚子涨涨的,像揣进了一个小气球,他们说是孙刚气死的。小时候就喜欢搞一些幼稚不合逻辑的推理。

燕子,它们生长在大自然,终属于大自然,它们是保护花草、树木、庄稼的卫士,是害虫的天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力军,是人们心中的希望之鸟。

清晨,人们在燕子婉转的歌声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夜晚,人们在燕子嘤嘤呢喃中温馨地进入梦乡。

其实,不只是燕子,还有许多的鸟类,它们都是与人一样有鲜活生命的,它们功不可没,人类不要恶意扼杀它们的灵性,不要恶意限制它们的自由,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构筑整个世界的真正和谐。

孙刚想起儿时的做过的糊涂事,感到万分惭愧。现在的他,已经学会了善待自然界的生灵。

133。燕子

133。燕子

134。知了猴儿

不知不觉,盛夏时节已经是悄然而至。

村子周边的山林之中,各种昆虫踪迹是越来越多,几乎每时每刻都有着各种不同的昆虫在鸣唱。

夏天是昆虫们最为快活的季节,它们往往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完成繁衍生息的各种动作,然后灿烂地死去。

例如知了,就是这样的一种代表。

它们在暗无天日的底下隐忍了好几年,就是为了在夏日的时候能够绽放出最为殉丽的光彩。

每到傍晚的时候,在杨树林还有其他的地方,就会有着密密麻麻地的知了猴儿从土壤里面钻出来,往着树上爬上去。

这些知了椎儿的大量出现倒是让村子里的大人和孩子到了晚上就多了一项活动,那就是抓知了,然后回来油炸,或者卖钱。

知了猴儿,是农村人的叫法。知了猴儿是蝉的幼虫,学名“金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素有唐僧肉的美誉。之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营养价值之外更有深厚的文化韵味深在其中。

由于金蝉的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金蝉子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转世为真灵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

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在《西游记》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

今天,人们把营养丰富的“金蝉”摆上餐桌,并称之为“唐僧肉。”显然这是对金蝉营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再高不过的赞誉了。

傍晚的时候,一群人打着手电简”在草皮上,树底下溜达来溜达去。看到有个小洞,跑过去扒拉扒拉,然后就变魔术一样从里面拎出来一个笨笨肉肉虫子。

碰巧这天晚上妹妹孙小雨跑到孙刚家里,让他帮忙抓知了猴儿。

她显得特笨,总也逮不着,于是找个高手来帮她。

好说歹说总算把孙刚拉上了,准备了一个大塑料袋,小雨心里想晚上回去好好吃一顿。

观察到地面上好多洞洞,口圆圆的有手指那么粗,都是已经出洞的了,只剩下空空的洞穴。

大家一圈一圈着看着找着,有的洞口有泥土的是蚂蚁洞。

知了猴的洞口是平的薄薄的,发现小洞口后”小心翼翼的用小棍子把泥土往周围挖开,洞一下变大了,知了猴儿安静的在里面呢,只看到两只前爪和头,剩余的在里面,它们在洞里的姿势是站立的竖起来的。

当把周围的泥土挖开后就可以用手指不费力气的把它给提出来,它当然也会用前爪反抗,显然是没有用的。

如果洞口没有完全挖开就着急提它出来的话,很有可能把它会趁机退回到洞里面,洞的深度有十公分不等”尤其是下过雨后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泥土很容易挖开,抓起来也容易多了。

孙刚果然是高人,小雨以为是蚂蚁洞的,被他3下2下变成了知了洞。

她以为是知了洞的,孙刚不屑一顾,告诉她里面的知了早爬出来了。

小雨以为是废弃的知了洞的,孙刚说那是前面老头的拐棍儿杵的。

一路行来,很快搞了半袋。这时候孙刚又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就芝麻粒儿那么大点儿的小窟窿。

孙刚用指甲拨拉了一下,果然是知了洞。

小雨赶紧知趣儿得上去用手抠”一般这种打杂的活儿都是她干,抠了半天,洞太深了,什么也没扣着。

小雨有点儿心虚的说:“刚哥,这不会是个蛇洞吧?”

孙刚也有点拿不准了,哆哆嗦嗦的伸手指摸了摸,就放弃了。

最后收获了大半袋子,回家让奶奶给她炸着吃,总是吃的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