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天改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天改明- 第3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要是旱情一直下去,虽有粮食开中法、减免田赋赈灾等措施,就算撑过了一年、两年、三年,也撑不了第四年。
    老天不是自己能改变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鱼松多输送一点到内地,蕃薯等农作物的研发要加快,藩王也要快点封建海外,能腾出田地来,也带走一些灾民。
    甚至再多点其他措施,就这么拼了吧,看是老天的旱情厉害,还是人定胜天,抗过明末这波天灾。
    他是真心不希望大明倒在农民军手中,不管是农民饿死还是起来造反求活,杀官军还是被杀,伤得都是华夏的元气。
    钟进卫一边想着,一边往玻璃研究所而去。他知道,宋应星肯定在那边。

第五百一十六章 阳谋
    登州水营码头,海风一阵阵地吹过,时不时地带来一股海腥味。
    不过没有人在意这些,登莱巡抚卢象升对已登上战船的阎应元说道:“丽亨,一路保重了。”
    阎应元看着这位年龄相差不大的顶头上司,虽说认识相处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却已成为至交好友,同生共死过的同袍。
    现在要终于要分开,奔赴两个不同的战场,同为大明出力,心中不由百感交集。
    他也不是善于言辞的人,只是抱拳回礼,然后真诚地道:“九台保重,待我东南归来,再到中丞麾下效力。”
    卢象升却比阎应元豁达,他听了哈哈一笑道:“谁知道,说不定到时是我到你的麾下了,哈哈!”
    阎应元也不是婆妈之人,既已告辞,便不再多待,当即下令开船。
    他并没有返回京师去和家人告别,因为有那个神通广大的妹夫在,他很放心。
    阎应元在接到正式调令后,便向卢象升辞行,便有了刚才那一幕。
    他告辞了卢象升后,乘船直接走海路,往福建福宁镇上任去了。
    卢象升看着阎应元的船已走了很远后,他才骑马返回巡抚府。
    要说他一点都不在乎和战友的分别,那是不可能的。
    原本他是在皮岛就近指挥对建虏的骚扰作战,在知道消息后特意赶了回来给阎应元送行。
    当然了,顺便他也要巡视下辽东难民、东江军卒家属的安置工作。
    这次回来,他看到国企的鱼松厂已正式开始生产了,并且规模在进一步扩大中。
    看到登莱巡抚来巡视,国企的人便向他提出,每日送过来的鱼不够用,最好再增加捕鱼的人。
    这让卢象升欣喜不已,国企的人这么说,就是说能消化更多的人手了。
    他一边又拨了一部分小型运输船出来改造成渔船使用,一边琢磨着是不是打几场大点的战事,解救更多得辽东汉民出来。
    在送走阎应元之后,卢象升便在内堂琢磨着这件事。
    不过他并没有考虑多久,就被人打断了:“中丞,獐子岛有紧急军情禀告。”
    卢象升一听,连忙问禀告的张献忠道:“信使何在?”
    “正在前衙等候中丞。”张献忠抱拳回答道。
    这次卢象升回登莱,把他带了回来。一是让他休息一段时间,二是张献忠有书信送往京师,必有回信,也可以让他早点看到。
    对于张献忠,虽不是卢象升的家丁出身,却很受他重用,也因此多有为他考虑。
    果不其然,京师来人,不但带来了阎应元的调令,还有张献忠的家书,而且还是四封。
    当时卢象升一时兴起,便主动替不识字的张献忠读了书信。
    四小在信中充满了对张献忠的思念,以及自豪地诉述他们在新军中的训练。还让张献忠少杀几个鞑子,免得他们长大没得杀了。最后则是让张献忠放心,中兴侯对他们非常之好,就是亲侄子也只能这么好了。
    卢象升一边替张献忠高兴,一边暗猜中兴侯的新军,不知道训练出来后会是怎么样的。
    之后的几天,他也明显发觉张献忠脸上的笑容比以往多了不少。
    甚至有几次他还听到张献忠和别人唠嗑说什么他义子必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辈子他已是满足了之类的话。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此时的卢象升看着张献忠,当即说道:“走,去前衙。”
    他个高步子大,没一会就来到前衙,见到了獐子岛派来的信使。
    “禀中丞,紧急军情,建虏有行动。”说完后,信使把一封鸡毛信呈上。
    卢象升也没坐到位置上去,直接走过去从信使手中拿起鸡毛信,撕开了便看了起来。
    原来獐子岛参将祖大乐在陆地活动的夜不收杀死了一个建虏派往朝鲜的信使,搜到书信一封。
    信中言明建虏粮食告急,要求在朝鲜的莽古尔泰把收集到的粮食先行运回去,不得再有失误。
    祖大乐同时在信中向卢象升建议,此次机会难得,一定要截获这批粮食。他愿意将功赎罪,绝不会再拖后腿。
    卢象升马上展开鸡毛信中那份建虏的信,可惜是满文。不过巡抚府中有懂得满文的文案。
    他当即传令让那文案过来前衙,然后在等文案的期间,他问信使道:“你们祖参将经常有派夜不收出去?”
    “回中丞,是的。”
    没想到祖大乐到了獐子岛后,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大概是看到皮岛这边不断袭击朝鲜境内的建虏,颇有建树,便也坐不住了的缘故。
    卢象升想到这里时,文案已匆匆赶到。他便不再多想,当即命令他当场翻译,不得有丝毫遗漏。
    文案翻译的结果和祖大乐在信中所说的内容差不多,就是奴酋皇太极向莽古尔泰催粮。
    卢象升听得大喜,他当即命令信使道:“你即刻回程告诉祖参将,本官命他继续派出夜不收探听消息。如有建虏的进一步消息,即刻飞报皮岛。”
    “是,中丞。”信使答应一声,然后马上辞别出衙而去。
    卢象升又展开祖大乐的信看了一遍,心中有了计较,开始下达命令。
    他传令在登莱休整的明军结束休整,各岛的明军集结到皮岛、獐子岛两岛待命。
    之所以下这个命令,是因为他担心建虏已有被自己截过一次的前例在,势必会增加护卫粮队的军队人数。
    而这次粮食的拦截,意义会很重大。从信中可以看出,建虏国内没有这批粮食,将会发生大面积的饥荒。
    从打击建虏的角度考虑,截获这批粮食,至少是不让这批粮食落到建虏手里,其效果比杀几百个建虏要大得多。
    因此,卢象升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此次行动能成功,哪怕是打一场硬仗,也再所不惜。
    命令发出以后,卢象升没有了一开始的热血冲动,冷静了下来。
    在思考再三后,他又给朝廷汇报了这次行动,禀明这次战事的意义,恳请关宁那边做出牵制行动,配合这次战事。
    做完了这些之后,卢象升便亲自领军出征,先行前往皮岛。
    这种意义上的战事,就算卢象升再冷静,也必然要亲自去的。

第五百一十七章 宋氏镜片
    京师久违的雨终于在雷电交加中下了下来,让不少人为之欣喜。
    这种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多久时间就已到尾声,变成了一丝丝细雨正在收尾。
    虽是如此,天气却不再闷热,清凉的气息让很多人的脑子为之一清。
    可也有人并没有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他就是宋应星。
    实在想不出来,宋应星便躺在一张躺椅上,就在玻璃研究所的一个屋檐下透着气,看着外面的雨后情景换换脑子,也算是休息一下。
    这点也是刚走的中兴侯所建议的,如果一门心思做一件事情而不得其门的时候,不妨停下来休息一下,再换个思路,说不定就会有解。
    宋应星在心里其实真得非常焦急,因为中兴侯所交代下来的两件大事,镜子和显微镜,都没有试验出来。
    镜子是赚钱的事物,眼下没有试验出来也不是非常急,只要不断地匹配原料不停地试验,终有一天能试验出来的。
    可那显微镜,按照中兴侯的说法,是打开另外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一个崭新的世界,涉及方方面面的领域,却因为自己迟迟没有成绩而耽搁着。
    中兴侯也并没有骗人,这点从目前已经做出来的显微镜中就能得到验证,很多东西放大了一看,真得是打破了以往的认识。
    可这倍数实在太低,并不足以满足需求来打开那扇大门。
    中兴侯所叙述的那种高倍显微镜之所以一直做不出来,关键在于那镜片。
    无论多么高明的工匠,都打磨不出来完美的镜片;
    宋应星根据自己的经历,所知道的方法也一一和工匠商议并进行实践,却并没有改进多少,进度一直停滞不前。
    回想着这历程,宋应星的脑子又开始隐隐作痛。他便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伸手捧着屋檐下不断往下滴的水滴,一会就满了手心。然后往自己脸上擦,在这冷水的刺激下,脑子便又清晰了一分。
    在躺回椅子后,宋应星又回想起刚来玻璃研究所视察的中兴侯。
    虽然中兴侯并没有骂人,也没有催他,只是和他共同探讨些方案,并给他举例别人成功的实例,让他看看是否能获取灵感。
    但宋应星还是无形中感到压力好大,中兴侯是他的恩主,自己要是长久没有成绩,势必会有人在背后议论。
    说自己事小,毕竟自己没有做出来。可要是连累了恩主,使得中兴侯也被波及就太对不起中兴侯了。
    宋应星躺在那里,视线刚好能看到屋檐。他的眼睛就注视着从屋檐下往下滴的雨水,脑中却还想着事情,对眼前景物视而不见。
    他一会想想自己的事情,一会又想想那镜片,还想想中兴侯说得实例,实在想不出办法来。
    良久,天已放晴,就只有屋顶剩下的雨水还在往下滴。宋应星不由得又叹了口气,用两手捶了捶脑子,想把脑中的这些事情都驱赶出去,好好休息一下。
    他开始回过神来,眼前的景物便慢慢地印入他的脑海。
    宋应星此时什么都不再想,就看着屋檐上的雨水往下滴。
    这个场景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也有看过多回了。但他为了让自己不再去想那些事情,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眼前,看着雨滴一滴滴地往下滴,速度由快慢慢地减缓。
    过了好一会后,宋应星终于不再去想那些事情了,脑子也不再隐隐作痛。
    他舒了口气,这种转变注意力的方法还真是有效。
    忽然,宋应星整个人都呆住了。眼前所看到的现象宛如再来了一次雷电霹雳,一阵阵的打在他的脑海中。
    他看到屋檐上的水滴变得很慢,因为屋顶的雨水已经流得差不多的缘故,那水滴要过好一会才会形成一滴,再往下滴。这个过程,仿佛是电影的慢镜头,都展现在他眼前。
    宋应星看到那水滴慢慢地变大、变大,最终因为太大而滴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水滴有变成一个球形。对他来说,他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的弧形。
    他本身就在想着所遇到的镜片磨制问题,现在一看到这个情况,马上又联想了起来。
    这要是换作一般人,肯定是联想不起来的。就算是宋应星,如果不是因为中兴侯的视察、交谈,让他处于这种状态下,他也不会去关心屋檐上往下滴的水珠,也就不会发现这水珠的完美。
    他当即兴奋地从躺椅上跳了起来,然后往玻璃作坊狂奔而去。
    按照宋应星的想法,工匠们马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