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霸主- 第6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福特继续说道:“还有,中国人对美国封存的几个稀土矿非常感兴趣,他们希望美国能够重启这些稀土矿,他们有意进口更多的稀土资源。”

“稀土?”一旁的总统政策顾问马森瞪大了眼睛,“中国自己就是稀土大国,他们的稀土储量比美国要多得多,为什么要从美国进口稀土呢?”

“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福特得意地说道,“据我们了解,中国的稀土矿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稀土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成本极高,导致他们的稀土价格居高不下。而我们的稀土矿处于荒芜地带,同时我们的机械化程度也比他们更高,稀土价格比他们低得多。通过向中国出口稀土,我们能够有效地弥补对华贸易逆差。”

这一套说辞,其实都是林振华教给他的。作为一个曾经的愤青,林振华对于中国出口稀土一事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的。这几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稀土出口已经由过去为了创汇,变成纯粹是尽国际义务了。

说稀土出口是尽国际义务,是因为中国从稀土出口中获得的外汇收入与整个外贸的收入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中国完全可以随时中止稀土的出口。但是,稀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果中国完全停止稀土出口,会使全球的某些产业都陷入原料短缺的困境。国际贸易是讲究互通有无的,中国如果不顾其他国家的死活,强行停止稀土出口,无异于与其他国家公开翻脸,这在贸易中是不讲信用的行为。

然而,世界上有稀土矿藏的国家并非只有中国一个,美国也是一个稀土大国,只是出于保护自身资源的考虑,美国早在10年前就停止了稀土矿的开采。如果能够迫使美国恢复稀土开采,中国就可以减少在国际市场上的供应,甚至还可以从美国手里购买稀土,来保障中国的使用。林振华一向认为,只要是能够从国外买到的资源,就不应当自己去开采,要先把人家的资源用完,再慢慢采自己的资源。

林振华甚至恶恶地想过,如果美国愿意敞开口子卖稀土,那他就说服国家把这些稀土都吃下来,用混凝土封装起来,沉到渤海底下去,就像有些网络小说上说的日本人做过的事情一样。

“这……”马森欲言又止,他想不清楚自己是否应当反对向中国出口矿产资源的做法。与保护矿产资源相比,美国更需要的是平衡自己的贸易逆差,因为如果持续地保持高额逆差,总有一天美元会被全世界所抛弃的。

福特无视马森的打岔,他滔滔不绝地说道:“我和汉华重工的林振华先生就此事进行过交流,他表示,如果美国愿意重启被封存的稀土矿,他旗下的汉华矿业公司可以提供投资。”

“还有什么?”西赛继续问道,他对福特的话越来越感兴趣了。

福特道:“中国方面一直希望我们能够降低高技术出口的门槛,向中国转让一部分与军事无关的高技术产品。这些产品,是符合特温先生所说的特征的,它们代表了美国的实力。”

“这绝对不行,因为这样会削弱美国的相对技术优势。”马森道。

福特又是一声冷笑,说道:“各位,你们认为我们的对华高技术出口禁令真的有效吗?我告诉你们吧,那就是一纸滑稽可笑的空文而已。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你们有谁听说过‘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平台’这种东西?”

“我知道。”马森说道,他是一个杂家,懂的东西还真不少,“这是用于验证产品可靠性的实验器材,尤其是可以用于测试运载火箭的可靠性,这属于军用和民用兼顾的高技术。”

“你说得很对,在我们的对华禁售产品清单中,便包括了9吨以上大推力电动振动平台这个项目。”福特说道。

马森问道:“那又怎么样?为了阻止中国人开发出更高端的弹道导弹,这种禁售是必须的。”

福特道:“非常遗憾,马森先生,你可知道,中国人早就已经突破了9吨平台的技术。在几年前,美国的厂商就在从中国进口16吨推力的振动平台,这种平台是我们不能制造的。中国人自己使用的振动平台,是50吨推力的,这是全世界推力最大的振动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在自欺欺人地向中国禁运9吨的平台,你们不觉得这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吗?”

“是这样吗?”西赛看着马森,问道。

“呃……”马森语塞了,他隐约记得好像听谁说起过这件事情,听福特说得有板有眼的样子,想来不至于是假话吧。他讷讷地回答道:“我想,福特先生掌握的情况,也许是更为准确的吧。老实说,这是军方考虑的事情,我一直没有关注过。”

福特饱含感情地说道:“依靠高技术禁运已经无法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了,如果早在10年前我们能够这样做的话,也许还有一些效果。非常遗憾,美国错过了10年的时间,我们打赢了伊拉克战争,也打赢了阿富汗战争,但我们输掉了全球工业大国的位置。中国人利用这10年时间,已经取得了与我们平等对话的资格,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去对他们指手画脚了。”

作为一位美国人,看着美国的衰落,福特还是非常伤感的。但对于这种情况,他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知道美国的政客们成天想的就是如何取悦选民,而百姓们希望的则是少干活、多花钱,哪怕是透支未来也在所不惜。在美国,掌握整个经济命脉的是金融财团,而不是制造业集团。金融大亨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技术,他们热衷的是以钱生钱的游戏。

在这样的环境中,指望美国抖擞精神在工业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是很不现实的。还不如像林振华建议的那样,干脆放弃相互竞争的想法,接受中国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成员。细细想来,美国还是有不少优势的,地大物博,无论是农产品还是矿产品,对于中国都非常有吸引力,靠卖这些初级产品,也足够美国人吃香喝辣了。

此外,美国还有不少高技术,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中国这些年进步很快,但与美国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美国的高技术放在美国企业手里,无法转变为经济效益,而如果采取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方式,则完全可以达到双赢。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说把过去的高技术都用完之后,美国如何维持繁荣,那恐怕至少是20年以后的事情了。中国有位先贤说过,这些麻烦事就让子孙后代去解决吧,要相信后人的智慧比今人更高嘛。

盖纳也受到了福特的启发,他补充道:“中国还一直希望与美国在金融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中国的银行业有充足的资金,但缺乏金融方面的优秀人才,而美国则拥有大量的金融人才。所以,双方合作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我认为,与其与中国打贸易战,还不如开展更多的合作。”

“我认为,发展教育产业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马森唯恐自己被人轻视,连忙也抛出了一个点子,“据我了解,中国人对于教育非常重视,很多中国的家长愿意掏很多钱送孩子到国外去留学。

英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开辟了许多留学项目,每年光接受中国留学生,就能够创造数十亿英镑的收入。我们美国的大学比英国多得多,如果能够扩大招收中国留学生的规模,仅此一项,我认为一年获得100亿美元的收入也是很容易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西赛完全昏了头,等到众人终于停下嘴的时候,他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么说,你们都认为我们是无法在工业方面战胜中国的?”

“至少在工业的某些领域,是这样的。”众人非常含蓄地回答道,虽然他们其实想说的是,在所有的工业领域,美国都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既然如此,那就通知CFIUS,撤销对浅山风电场的禁令吧。”西赛黯然地说道。

众人离开了总统办公室,西赛无力地瘫坐在自己的大圈椅上,想着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不禁满心伤感。他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难道他印象中强大无比的美国,仅仅是一个幻觉吗?

秘书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把当天的报纸和一些重要期刊放到西赛的桌子上,然后退了出去。

西赛抬眼看去,只见在那一堆刊物的最上方,赫然就是一份《瀚河工业评论》。在这份杂志的封面上,印着一只生锈的风机,下面的标题写着:《浅山风电场:中国工业的滑铁卢!》。

“Shit!”在人前一向温文尔雅的西赛忍不住大声地骂了起来。他以往是最喜欢看平图梓写的关于中国崩溃的文章的,但这一回,他觉得这样的标准真是极大的讽刺。在平图梓的文章里,中国一直都在崩溃,但就是这样一个崩溃了10年的中国,却把美国挤压得没有一点腾挪的余地。

“该死的中国崩溃论!你还打算误导美国多少年!”

西赛抓起那本《瀚河工业评论》,把它狠狠地砸在了墙上。

742 无名英雄

“哈哈,西赛这个跟头栽得可够狠的。”

这在浔阳的一家高档酒楼里,林振华正绘声绘色地向一干亲友述说着与西赛斗智斗勇的故事,捎带着把若干年前在霍恩比的泰戈工厂里偶遇西赛的事情也都说了一遍。听众们有些过去已经听说过这段趣事的,但如今回味起来,依然觉得颇有一些戏剧色彩。

这是2012年的春节期间,林振华和杨欣设宴款待从京城回家来过年的妹妹林芳华一家。在席上坐陪的,还有曾经照顾过他们兄妹俩、后来又成为林振华岳父母的杨春山和魏素萍;杨欣的弟弟、如今的汉华汽车公司总经理杨涛一家人;此外,就是兰武峰、安雁和他们的儿子小黑了。

宴席上,大人们觥筹交错,谈兴正浓。几个孩子单独另开了一小桌,说着他们那个年龄段感兴趣的话题,说到高兴之处,杨涛的儿子还站起来表演了一个“航母Style”,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小华啊,你看时间多快啊,我还记得你当年从部队退伍回来,送给小欣一块的确凉布的事情呢。”魏素萍感慨万千地说道,“那时候一块的确凉,要十多块钱。我记得那件衣服,小欣穿了四五年呢。”

“然后就扔了?”林振华扭头看着杨欣,问道。

杨欣瞪了他一眼,说道:“哪能啊,后来我胖了,穿不下了,就留着压箱底了,我原本还打算等娶儿媳妇的时候,送给儿媳妇做个纪念呢,谁知道生了小菲,现在的孩子,谁还会穿的确凉啊。”

“我还记得,那会我哥送了杨叔叔一瓶好酒,杨叔叔还舍不得喝呢,说让我哥拿去送给厂长。”林芳华笑着说道。

提起这事,杨春山还气不打一处来,指着林振华道:“这个小华在那个时候就不听话,让他去给厂长送礼,他非不肯,结果分了个工种,是搬运工,真是气死我了。”

林振华道:“爸,这都多少年的事情了,你还记得呢?其实,我那时候就想了,做什么工种根本就无所谓,改革开放了,机会多得很。你看,现在我不也当了个董事长吗?”

“你就吹吧,那时候你就知道自己能当董事长?”林芳华依然像小时候那样专门和哥哥抬杠。

“我也许没有想到自己能当董事长,但我的确知道,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振华悠悠地说道。从他穿越到这个世界至今,已经有30多年时间了,历史的大脉络与他记忆中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