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烧得红红的炭火,将整个屋子烤得暖洋洋的。
夏桑子知道礼节,赶紧从包里拿出两百块钱来,交给写礼的人。
那人看样子对夏桑子并不熟悉,姑姑在一旁热情地说了夏桑子父亲的名字,那人将名字写了,200元写在名字后面。
夏桑子随意一看,基本上都是100元,还有一些写50元的。看来自己的200元还是拿得出手。
刚写了礼,院坝里就听得支客洪亮而喜庆的声音响了起来:
“各位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开席了!”
那人嘴巴好利落,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夏桑子知道,那些话语都有固定的套路,自己也到农村吃过很多次的酒席,但是一次都没有听清过,不过知道,只要支客的声音一响起,就是说明要吃饭了。
果然,姑姑拉着夏桑子赶紧往外走去。
“快,去坐个位子!晚了就没有了,这里不需要让来让去的。你要让的话,可能一中午都没有你的位子坐。”
夏桑子肯定不好意思跑去抢座位的,姑姑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她安在了一个座位上。座位上有大人,有小孩子,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一个七、八岁模样的小姑娘挨着夏桑子在坐。
刚坐定,四下里一看,院子里搭好的八张桌子一下子全部都坐满了人,旁边屋檐下的火堆旁还坐着、站着很多人,那都是没有挤上座位的人,他们只有等这一轮吃完了,再坐下一轮了。
托着托盘的壮实汉子将菜从厨房里端了出来,那些帮忙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一拥而上,从那托盘里里各自端了一盘菜出来,放到各自负责的桌子上。
夏桑子一看,是一个烟糖盘子。盘子中间摆了一些瓜子和十来颗糖,四周里整齐地码着16支烟。
其中坐在上首的一个男人说,大家拿了吃哈,于是都将手伸过去拿瓜子和糖吃。男人们则将自己面前的那两支烟拿过来。
夏桑子有些不好意思去拿,桌子上有人热情地招呼夏桑子拿了吃,夏桑子觉得自己坐着不动显得太拘束,有些不像话,于是也伸手拿了两颗糖过来,交给了坐在自己旁边的小姑娘。
小姑娘头发有些黄,扎了两个细细的小辫子,大眼睛,脸有些花。接过夏桑子给的糖,怯怯地说了声“谢谢”。一看就是胆子特别小,夏桑子有些心疼,暗地里将小姑娘和班上的那些孩子们比,几乎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不由有些感慨。
菜陆续地上来了。先是凉菜,接着是炒菜,然后是蒸菜,最后炖菜和汤。
盘里的菜并不多,上了一盘每人挑一两下,盘子就空了。不过菜的种类还多,吃到最后,菜倒剩下了许多。
夏桑子想起小时候吃过的一些酒席。
那时候农村还不好过,粮食紧缺,菜没有多少,吃菜的过程当中,无一例外地要上一盆豆腐哨子面,那豆腐都是主人家自己做的土豆腐,用柴烟熏过,吃起来有一股亲切地烟熏味和豆香味,那面条吃得那个香啊。
现在农村条件好了,不用再拿面条来凑数,都是货真价实的肉和菜了。
蒸好的米饭端上来了。夏桑子也舀了一小碗就着菜吃了。
放下碗筷,一看,旁边有些桌子上的人吃完都走了。于是赶紧也下了桌子。将桌子腾出来,马上要开第二轮的席呢。
刚一下桌子,旁边的人一下子拥了上来,瞬间,八张桌子又坐满了。
不断地有客人到来,不断地放鞭炮,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姑姑要帮忙烧开水,给客人倒开水,便一直没有上桌子吃饭。夏桑子吃完了饭,不好一个人到姑姑家去,便找了一个火堆坐在一个木桩做成的小凳子上,和几个认识的人闲聊。
那个刚才和自己坐一起吃饭的小姑娘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蹭到了自己旁边,嘴里吃着糖,歪着脑袋看着自己。
夏桑子看她的小脸儿冻得通红,便往旁边让了让,拿了个小凳子让她坐到火堆旁,问她读几年级了?
小姑娘不好意思,不开口说话,只抿着嘴看着夏桑子笑。
“她还在读学前班。”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开口了。
“啥?看样子她有七、八岁了吧,怎么还在读学前班啊?”夏桑子大惑不解。
那人说道:“她早该念一年级了,但是一年级的老师不收她。”
“为什么?国家规定的到了七岁就应该上一年级的啊。”夏桑子简直想不出来老师为什么不收她。
“她学习不好。语文还可以,可以考八十几分,但是数学不行,只能考四十几分,老师说她成绩不好,便死活不收她。”
“什么?学前班就要考试?考得上才能上一年级?”夏桑子闻所未闻。
坐在火堆旁的其他人也议论起来:“就是啊,村上学校里的老师害怕她影响班上的成绩,就不收她。现在都讲究排名次,班上有一个学生拖了后腿就会影响班上的成绩,班上的成绩又和老师的绩效挂了钩的,学前班的娃儿都要考试以后才能进入一年级,成绩太差的老师就不要。”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夏桑子觉得这个小姑娘好可怜。现在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老师为了自己的一点绩效,为了自己能够多挣一点儿钱,居然舍得将适龄的女孩子拒之于校门外。如果一直这样规定下去,小姑娘一直都考不到他们满意的分数,岂不是一直要在学前班读书,直到读成大姑娘,然后嫁人或者出去打工?
夏桑子的背忽然变得有些冷起来。
夏桑子站起来,离开火堆,悄悄地将小姑娘叫到一边,轻声问道:“小姑娘,你的妈妈在哪里?”
小姑娘用手指着一个正在帮忙擦桌子的妇人说:“在那儿。”
“去,去将你的妈妈悄悄叫过来,姐姐有话跟她说呢。”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八章 童颜如花之小花丫头
第一百二十八章 童颜如花之小花丫头
小姑娘马上跑过去,拽了拽那妇人的衣服,示意夏桑子在叫她过去。
那妇人远远地看着夏桑子笑笑,拘谨地将手在围裙上擦了擦,马上随了闺女走到夏桑子这边来。
“你们想让孩子读一年级吗?”夏桑子开门见山。
“咋不想啊,但是人家老师说她学习差,死活不要她啊,我们也愁死了。”说起这事,女人脸上挂满了愁容。
“这样,春季开学的时候你去给你的闺女报名,如果他们不收的话,你就说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了的,适龄儿童必须无条件地进校读书。”
“如果他们还是不收呢?那些老师好厉害的。”妇人看起来特别老实,忧心忡忡地问道。
“你就说要到教育局去告他们。说他们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相信我,你这样说的话,他们一定会收下你的孩子。到时候泼辣点儿,小姑娘到年龄了不读书怎么成?”
“好,谢谢你了啊!”妇人肯定是后来嫁到这个村子的,并不认识夏桑子。
“不用谢,闺女读书要紧。你去忙吧。闺女我帮你带着,你放心好了。”
妇人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回去继续帮忙。夏桑子牵了小姑娘的手说:“带我到旁边的山坡上去玩玩好不好?”
“好!”小姑娘眼睛里放射出快乐的光芒。
“丫头,叫什么名字?”夏桑子牵着小姑娘的手,边走边问道。
“我叫张小花。”与夏桑子处了一阵,张小花不再怯了,有些害羞地回答道。
“哦,小花,这几天天冷了,没有花了,不然,姐姐会给你采一大束的鲜花的。”夏桑子忽然想跑到空间里去给张小花采一束玫瑰花出来玩,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别到时候把小姑娘吓着了,这大冬天里的山上,哪里来的玫瑰花啊,实在不好对人解释的。
“来,小花,别走了,我们坐下说说话吧。”夏桑子不想走远了,走远了姑姑呆会儿找不到自己会着急的。
夏桑子就近找了个干净的石头坐下。旁边就是一丛茂密的水楂子树,一看就有些年头了,树干苍桑、遒劲有力,枝叶四季常青,茂密无比,给冬天的荒凉带来了一丝绿意。更惹人眼的是枝上一串串红红的黄豆大的小果子,乍一看去,像一团团的火焰在树丛中间燃烧。
夏桑子记起来了,小时候到姑姑家的时候,经常到这一带的山上玩耍,那时候这里好像还没有这一丛水楂子树吧,现在,已经长起来了这么大的一丛树,看来,时光如流水,物是人非啊。一时不免有些出神。
“姐姐,你要吃吗?我摘给你吃,很好吃的。”张小花站了起来,伸手要去摘水楂子。
“来,你站好,姐姐摘给你吃。”夏桑子站起来,选枝头上又红又大的摘了几颗,喂到张小花嘴里。
张小花嚼了几下,咽下去了,看着夏桑子快活地笑。
“来,姐姐,你也吃几颗,怪好吃的。”张小花要夏桑子张大嘴巴,往嘴里丢了几颗。
甜中带点酸,有些微微的涩。夏桑子嚼碎了,吞了下去。
“不能吃太多了,吃太多了……嘿嘿。”张小花像个大人一样,庄重地提醒道,但是后面的话不好意思说了。
夏桑子明白她的意思,也笑了,说;“哦,知道了。我不吃了。”夏桑子好喜欢眼前这个淳朴可爱的小女孩,伸出手去,说,“来,小花,姐姐抱抱你。”
张小花再不扭捏,大大方方地坐到了夏桑子前面的石头上,偎到了夏桑子怀里,将夏桑子的掰着看,数指蛋上面的锣锣。
“一个,两个……”数完了,发现夏桑子十个手指头有两个锣锣,便高兴地说道:“姐姐,一锣穷二锣富,三锣四锣穿皮裤,你手上一共有两个锣锣,姐姐你要富哦。”
“是吗?那姐姐也来数数你有几个锣锣。”夏桑子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数对方手上的锣锣。
“不用数了,我手上只有一个,我会穷的。”张小花有些失落。
“不会的,你长大了不会穷的,我有个朋友,她手上只有一个锣锣,但是她现在好富好富哟,有很多很多的钱,开小汽车,住大房子呢。我们的小花一看就是一个特别有出息的好孩子,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长大了就会挣好多好多的钱,会好富好富的,知道吗?”
夏桑子说了一大堆的话,要将小花心里根深蒂固的阴影赶走,不让她小小年纪就生活在一种宿命里。
“是吗?姐姐没有骗我吧?”小花忽闪着大眼睛,看着夏桑子,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
“当然是真的,姐姐怎么会骗小花呢?”夏桑子肯定地回答。
“姐姐,这是什么?”
小花指着夏桑子手上戴着的一个珍珠手链好奇地问道。
“哦,这是珍珠手链,是姐姐的一个朋友送给我的,好看吗?”
“好看。”张小花摸着那一粒一粒光滑的珍珠,爱不释手。
“喜欢是不是?”
“喜欢。”张小花歪着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来,喜欢的话姐姐就送给你。”夏桑子将那珍珠手链褪下来,给张小花戴上。
前一段时间孙丽英的一个朋友到海南去旅游了一转,回来时带了一些珍珠手链,送给她了两串,孙丽英便送给了夏桑子一串,夏桑子拿过来随手就戴在了手腕上,一直没有取下来。
“谢谢姐姐了!”张小花的胳膊有些细,手链戴在上面,显得太松。但是她还是高兴极了,看了又看,摸了又摸。
夏桑子看张小花的手腕有些黑黑的印子,便说道:“女孩子可要爱干净哟,回去用肥皂将这黑印子洗掉哈,手腕白白的才好看。还有啊,这小脸儿上也要洗干净的,这样老师才会更喜欢你的。”
“嗯,我听姐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