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流伐清- 第2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夸张了,想得简单了。朱永兴面带微笑,却暗自摇头。望风景从,史书上不绝于耳,可真实情况呢,不过是自我安慰之语,万不可依此行事。就象小说中描述的王八之气一冒,众小弟拜伏,死心塌地一样虚幻。
    “战略上藐视清军,因其残忍暴虐,不得人心;战术上重视清军,因其凶恶能战,不可轻敌。”朱永兴将后世经典的话改头换面,也颇有效果,“吾将率军北进,先取腾冲,再作长远之图,望诸位助吾。”
    “卑职(末将)敢不竭死报效,助殿下扶匡扶社稷。”
    竭死报效,匡扶社稷,这话应该相当普遍?怎么商量就异口同声地说出来了,朱永兴起身相扶,心中还有些纳闷。
    纳闷归纳闷,又得到了臂助,当然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然而这高兴只持续了半天,一个令朱永兴感到心情矛盾,又忧又喜的消息传来了。
    “怀仁侯吴子圣,只有他一家兵马吗?”朱永兴皱着眉头,再次向易成询问这个消息的准确性,“没有广昌侯高文贵?那高文贵呢,他带着兵马在哪里?”
    “广昌侯高文贵的消息还没有传来,其他明军将领的情况也尚不清楚,属下失职,令殿下失望了。”易成躬身表示谢罪。
    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拍了拍易成的手臂,大度地说道:“这一点也不怪你,是我太性急了。我才刚刚布置要查探的具体人员,山高路远,哪有那么快便有消息的。”

第三十六章 史载之降将
    按照当时的道路和通讯条件,朱永兴纵然心急,但冷静一想,也就无法苛责易成和郑家。明军残部散落各处,隔着高山、丛林、河流,可谓是阻隔重重,就算打听到消息,等再费尽辛苦地传回来,恐怕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任务。自己还是不习惯现在的信息传递速度,总是在翘首以盼,也就注定要常常失望了。
    不过,这也给朱永兴敲响了警钟,如果以后要指挥作战,则要特别注意,不可凭主观臆测来估计时间,更要少玩儿什么远距离协同作战这样的高级东东。
    “殿下宽容,属下惭愧。”易成当然希望尽快能传回来有价值的信息,这毕竟是证明郑家价值的机会,但条件所限,他也无可奈何。
    “不必惭愧,你没做错什么。”朱永兴又安慰了一句便陷入了思索。
    在历史上,永历弃国入缅后,虽然南明将领多很失望,但并不是投降风cháo的开始。而驻守四川建昌的冯双礼被部将狄三品所挟持投降,导致四川境内的明军全盘崩溃,争相降清,投降的风cháo才开始在西南地区扩散开来。
    而怀仁侯吴子圣则是滇省投降较早的人物之一,或者说是他和叙国公马惟兴、淮国公马宝及汉阳王马进忠的儿子马自德等人的率先投降,直接带动了一股西南新的归降之风。
    历史上只说广昌侯高文贵和怀仁侯吴子圣联军入缅救驾,却没说两人何时会合,又在何地合兵,朱永兴只是凭着自己的判断在入缅通路上等候。广昌侯高文贵应该是值得信赖的,再加上猛山克族青壮组成的军队,压制吴子圣是比较有把握的。
    但现在怀仁侯吴子圣单独率军至此,朱永兴手中兵力便显得单薄,先入为主的思路岂能不使他感到疑惧。从这方面来讲,知道历史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使人多疑踌躇。有明将杨武、孙崇雅劫掠归降的前事,又值此大厦将倾、人心散乱的时候,朱永兴考虑得多一些,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人心善变,难以揣测。
    “殿下,可派人传令怀仁侯所部停止前进,暂且驻扎弄璋,然后命怀仁侯率众将前来拜谒。”易成虽然不知道朱永兴具体想的是什么,但也依稀看出朱永兴对怀仁侯吴子圣似乎有防范之心,便开口提出了一个稳妥的建议。
    这似乎是个办法,朱永兴犹豫起来,随口问道:“怀仁侯的兵马情形如何?”
    “怀仁侯自磨盘山之战后和李晋王等部失散,沿途收拢明军将士,渡怒江,走龙陵,路途艰难,粮草不继,三千余将士伤病者不少。”怀仁侯吴子圣的人马距此已然不远,郑家的人已经与其联络上并赶回报告,所以易成对情况了解得比较详细。
    千里迢迢,艰难跋涉,怀仁侯吴子圣此时应该还没有降清之心吧?前途尚未悲观至底,坚持下去的决心也应该未被完全摧垮,谁会甘心投敌?自己不是自诩要成为绝望黑暗中的希望之光吗,难道没有自信绽放光芒,重新照亮一条希望之路吗?
    可笑,真是可笑啊!自己本就要逆天而行,撬动历史的车轮,现在却陷入了历史的泥潭,在这里患得患失。
    朱永兴猛然停住了来回走动的脚步,自嘲且自鄙地一笑,了解史实应该是撬动历史车轮的助力,应该是展翅翱翔的羽翼,而不应该成为谨小慎微的心理负担。
    “传令起兵,吾要率队亲迎跋涉来归的大明将士。”朱永兴挺直了腰板,用不可置疑的口气大声说道。
    易成愣了一下,旋即躬身答应。短短的时间内,他发现朱永兴似乎彻悟了什么道理,一下子变得自信,气势也充足起来。
    ………………
    “军心可稍定矣!”怀仁侯吴子圣收到朱永兴派来的快马传信,稍感振奋,立刻传令大军扎营,并集合众将,宣布消息,以稳定军心。
    此时这三千多人马分属不一,除了吴子圣本部兵将外,还有巩昌王白文选下关兵败撤退时,留下断后的部队,由部将张光翠和陈盛率领。
    “岷世子殿下入滇,则抗清旗帜不倒,军心暂定,实乃幸事。”张光翠首先表示欣慰之情,旋即又说道:“只是吾等为巩昌王属下,奉令转木邦,不知该如何自处啊?”
    “殿下奉旨入滇留守,暂行监国之权,自当以殿下为尊。”陈盛的功利心稍重,觉得朱永兴比白文选的腿更粗,抱上不吃亏。
    吴子圣部将陈奕耀眼珠转动,试探着说道:“皇上令岷世子殿下入滇,又授予大权,莫非是想在缅甸能……”
    “慎言。”怀仁侯吴子圣凛然打断了陈奕耀的猜测,说道:“皇上此举定有道理,尔等岂可胡乱揣测?殿下明日即至,我军当有所布置,众将亦当前出相迎。”
    张光耀苦笑了一下,此时大帐未搭,举目便可看见军中士兵。其实,很多人已经很难被称为士兵了:一个个衣衫褴楼,遍身污垢,早已看不出原来军装的色彩,就象是从污泥坑里扒出来一样。更有些士兵面孔黑皱,脸上生着丛林疮,向下淌着黄水。伤兵虽不在视野之内,但平日所见的惨状也是了然于心。
    “长途跋涉,军容不整,这也是难免之事。”怀仁侯吴子圣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只能稍作整理,不至太过狼狈了。”
    “岷世子殿下一直声名不显,吾等皆不熟悉,也不知其禀性,稍作整理是否有些草率,令殿下疑吾等轻视于他。”陈盛显然更想给朱永兴留下个好印象,对吴子圣所说的稍作整理有些异议。
    “条件所限,也只能如此了。”怀仁侯吴子圣心中不悦,但陈盛不是自己的部将,也不好重语斥责,只好委婉地说道:“明日相迎时,吾等礼数规制不缺,又是艰难跋涉至此,殿下当知吾等忠心,不会以表相取人。”
    话已至此,众将或心有异议,也无话可说,都遵命而出,各自前去安排。其中尤以陈盛督促得最为积极,自然也不必细说。
    ;

第三十七章 焚告上天稳军心
    陈奕耀作为吴子圣的亲信,刚才虽遭斥责,也知道是因为有张光翠和陈盛这两个外人在场,吴子圣不得不作出的姿态,此时见两人走远,便又上前进言道:“侯爷,我军若奉殿下进退,怕是祸福参半,不得不虑呀!”
    吴子圣知道陈奕耀的担忧,与朱永兴在一起自然是水涨船高,容易晋升,却也树大招风,很可能会成为清军攻击的主要目标。对于明朝宗室,清廷可是向来十分重视,必除之而后快。但作为原秦王孙可望的部下,晋王李定国虽用之,也防之,门户之见甚深。若是投靠朱永兴,风险是有,但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清军大部已返昆明,此又为边远之地,一时当不会来攻。”吴子圣思索着给部下释疑,“殿下初入滇,兵微将寡,正是吾等投效之时,不可错过。你没见陈盛之色,没听陈盛之言,他可是心动不已,跃跃yù试呢!”
    陈奕耀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属下这便去布置,可不能让那个小总兵抢了侯爷的风头。”
    怀仁侯吴子圣淡淡一笑,摆了摆手,等陈奕耀走后,自己一个人枯坐沉思,脸色yīn晴不定。
    ………………
    人生不是剧本,岂能按部就班,事事如编好似的发生。朱永兴想通之后,对怀仁侯吴子圣突然而至的猜疑已经去了大半。若说是抗清决心和忠明之志,只有真正亲眼所见,细心揣摩才能够最后断定,哪能凭史书上的只言片语便下结论的。若说是投降者不可信,两年后除李定国病死外,连白文选都选择了这条道路,那又怎么说?
    当然,要说朱永兴就此全无疑惧当然是不可能的,但他冥思苦想之后,也有了些应对之法。虽然这办法有点俗,但对于振奋人心,慑服军心,还是应该作用不小的。
    阳光略有些刺眼,朱永兴手搭凉篷向前眺望,已经能看到前方迎候的人群。从吴子圣等人目前的态度来看,似乎还算可信。只是这个人心哪,却是世间最难琢磨的东西,朝思暮改,甚至几分钟几秒钟都有改变心意的可能。朱永兴感慨叹息,勒马停了下来。
    眼见仪仗近前,怀仁侯吴子圣等人纷纷跪倒,齐声高喊:“末将恭迎殿下。”
    朱永兴早已跳下马,见众人跪倒,急忙快步上前,一一扶起众将,笑容满面地对跪接的众人大声说道:“不畏险途,跋涉而归,足见你等忠心,诸位将领为国征战,劳苦功高,快快请起,不必多礼。”
    “谢殿下。”以怀仁侯吴子圣为首,众人起而拜谢。
    朱永兴传令自己所率兵马扎营,又命郑砚北派人将携带的粮草和猪羊押送吴子圣的大营,以示犒劳。然后才与众将在野外帐篷内设座,询问详细情况。
    艰苦跋涉、瘴气伤病、粮草缺乏……怀仁侯吴子圣等人或表忠心,或真是困顿不堪,对目前军队的情况倒也没有过多隐瞒。
    朱永兴虽有慰勉,却并未轻易表态。这些情况与他的估计差不多,但他必须等到易成所派的犒军之人回报,才能放心实施自己的计划。
    时近中午,朱永兴又在营中设便宴款待了怀仁侯等人。宴散之后不久,前去犒军的人马便赶回来了,私下向朱永兴报告,吴子圣兵营中并没有发现异常,这才让朱永兴放下心来。
    ………………
    史载:已亥年三月二十六日,帝亲赴怀仁侯吴子圣军中宣慰,见士卒伤病甚多,辗转呻吟,心中愤郁,目中垂泪,撰写表文焚告上天,“明军将士抗清辅明皆本至诚,何皇穹不佑至有今日?若明祚未绝,乞赐医治之法,俾各努力匡扶社稷,重复华夏。如大数已尽,乞赐伤病加吾一身,无害此军民”。帝不食不饮,虔心祷祈一夜,天感帝意至诚,遂赐医治妙法,众军皆服……
    瘴气,惟东南之域乃有之。盖岭南地气卑湿,雾多风少,且以冬时常暖,则yīn中之阳气不固,夏时反凉,则阳中之yīn邪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