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寻郎- 第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壮士确实是靠得住的。

苏小培办公的地点是与师爷们坐一屋,她看不太懂公函。文言文,她只能看懂个七八分,有些意思靠猜的,但是这类严肃的公事,靠猜的当然不行。冉非泽与几位师爷喝酒拉关系,三两次下来,居然沟通妥当了,日后案子的函文让师爷们与小培多多口述,主要是细节,讲清楚明白。撰写文书方面的事,更是得让他们多担待。苏小培那丑不拉叽的字,真的见不得人。

苏小培上工了一段日子,与师爷们讨论旧案,又将马征远和司马婉清的案子都过了一遍,大家相互熟悉后,沟通慢慢顺畅起来。

师爷还帮苏小培写好了寻人的公函,并按苏小培的口述画了一个短发男子的画像,苏小培看了,觉得有六七分像而已,不过文字描述好了细节,若是真有人见到程江翌,应该立马会知道是他。毕竟这样古怪的人,特征明显,肯定与她一般惹人注意。

秦德正信守承诺,遣人将那函文抄了许多份,送往了各地。

另一方面,罗奎与马征远都被判了秋后问斩,两人行刑日期定在了一日。刑判公函已经交到了上级,等待批复。

苏小培努力适应着在公门打工挣钱等消息的生活。冉非泽一直没说什么时候走,一开始他每日陪她上工,后来不陪了,只每日来探望她,日日不落,却每日来得越来越少。而她的居所,他从来不去。苏小培知他好意,是想让她慢慢习惯独自一人,也是想避嫌,使她不致落人口舌。

他这样越是体贴,她就越知道他为人的好,她又怎能辜负他的心意?于是她掩着心里的不安,每日精神抖擞地上工。其实根本没什么案子发生让她忙,但她就是能很忙。她翻阅大量的旧案宗,看不懂的就问,然后再自己重新整理记录一遍。她从这些旧案里探寻犯罪心理的状况,这些与现代是不同的,她既然拿了薪水,就该认真准备,随时应对。

白玉郎那毛躁少年一日说漏了嘴,说冉叔问他大姐过得如何,他说他每日看着呢,大姐过得相当好。

苏小培笑了,就知道这熊孩子是能派上用场的。

只是冉非泽若对她安心了,那分离的日子是不是就更近了?

很快半个月过去了,到了发月钱的日子,账房先生给苏小培支了五两银,说是大人嘱咐了,这月虽未做足月,但按足月的银钱付。苏小培没客气,道了谢,央账房先生替她将一两银换成碎银和铜板串钱。这是冉非泽教她的,钱庄里的人最是狡猾看人脸色,若遇上心地不好的,瞧苏小培啥也不懂,换钱时会坑她,所以他嘱咐她去衙门账房里换兑,现在,她照办了。

接下了银子。苏小培回家,把四两整银放在了卧房小桌的墙角处,那里有冉非泽帮她弄的一个暗格,特意给她放钱银的。然后她带着碎银铜板,去了客栈,买了只烧鸡和一壶酒,请冉非泽吃一顿。

“发月钱了啊?”冉非泽开门,看到她手上的东西直笑。

苏小培也笑:“烧鸡一只,我请阿泽吃。”

冉非泽哈哈大笑,完全没跟她客气,又叫小二往屋里送了些下酒菜。

两个人围坐桌前,冉非泽摆上两只酒杯,一人倒上一杯酒。他一饮而尽,苏小培也不好这时候说她不会喝,于是小心抿了一口,白酒呛喉,烧得她嗓子发辣,她咳半天,不充好汉了。

冉非泽撑着下巴看她直笑,苏小培咳完了,觉得很不好意思。

“姑娘过得如何?”他忽问。

苏小培答:“不错。”

冉非泽又笑,苏小培觉得他的笑容背后的意思是说,你过得不错我就要放心走了。

这想法让苏小培有些低落起来,可冉非泽没说要走的话,却跟她说了件他为了一罈酒冒险的趣事,苏小培被那事逗笑了。

两个人喝酒吃菜,苏小培不觉又抿了两口辣辣的酒,兴致来了,她忍不住也与冉非泽说了几件她在衙门里遇的事,说到有次受了某位师爷的夸赞,她不知该如何应对,于是答“哪里哪里”,可是万一下次还有人夸她,她还只会答“哪里哪里”,别人次次夸她,她都只会“哪里哪里”,那样是不是挺没意思的?

她说完了,歪着脑袋,怎么觉得自己这么臭屁的语气似曾相识?

冉非泽哈哈大笑。

“答哪里哪里也是不错。日后姑娘若是失了踪,师爷们写寻人公函时,可写上那姑娘喜欢答哪里哪里。”

苏小培撇嘴瞪他,想想也觉好笑,而后她认真问:“礼尚往来,我是不是也该挑些师爷的好夸赞回去,奉承奉承?可夸他什么好?”

冉非泽认真答:“你可在他夸你后,回赞他所言极是,或赞他识人有眼。”

苏小培又想笑又想垮脸给他看,壮士,你许久不捣乱,憋不住了是吗?

“姑娘可是想夸赞我?”冉非泽扬了眉毛,一脸有所期待。

咳咳,苏小培清咳,正经脸:“为免壮士回我‘所言极是’,我便不夸了吧。”

两个人相视一笑,笑完,苏小培心中却增伤感。

他俩说了废话一堆,其实哪里有这么好笑?

苏小培真的想问:“壮士,你不走行不行?”

可就如同冉非泽知道什么对她最好一样,她也知道这样是强人所难。她只能对他笑,而他终于,抚了抚她的头。

冉非泽究竟何时要走,苏小培不知道,她没敢问,他也没说。苏小培并不知道,这日夜里,有一人敲开了冉非泽的屋门,与他报了一桩麻烦事,催促他速去武镇。

第二天,苏小培正在衙门翻案子卷宗,皱着眉头费劲读着,记下几处想问的,忽见白玉郎跑来:“大姐,有桩案,大人唤你过去。”

苏小培一愣,赶紧起身跟着白玉郎去了。

案子是桩小案。一户姓曾的人家,儿媳妇偷了婆婆的玉坠子,婆婆本就对她不喜,这下抓了把柄要儿子将她休弃,可这媳妇死活不承认拿了,一口咬定玉坠子就是放在婆婆的首饰盒里了。儿子本想息事宁人,可做母亲的无论如何不愿就这样算了,儿媳妇不愿和离,便将儿媳妇告了。

这种家务事是当官的最不愿管的,而且一家人全都言之凿凿,婆婆媳妇两人都将家里翻遍了也没找到那坠子,不是有人偷窃又是如何?那一整日都无外人来过,只婆媳二人在家。

苏小培过来听了,问:“那大人是想让我辩识他们说话的真伪?”

“你也是妇道人家,且好好劝劝那两个妇人,为这莫要吵闹。”府尹的意思,是想和解了事。师爷里只苏小培是个女的,与妇人好说话。婆婆告儿媳妇偷窃,却也没搜出证物来,如何证明?媳妇说没偷,可东西确是不见了,又如何证明?

苏小培点点头,下意识地往身边看,然后想起身边没站着冉非泽。她抿抿嘴角,再点点头,让府尹安排间屋子,她好与婆媳二人单独说说话。

43、第 43 章。。。

苏小培先见了当婆婆的。婆婆一脸严厉;先与苏小培说了盏茶工夫她家儿媳妇如何如何不好,直到苏小培觉得说得太足够了;引导她往别处说,她才开始讲了今日之事。

其实还真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日;因着日头好;当婆婆的嘱咐儿媳妇将她屋里的冬被冬衣拿出来晒晒,将被单衣物洗了,又要求她洁梳净饰。儿媳妇都照办了。可下午等老太太睡了午觉醒来检查活干得仔细不仔细;却发现自己最爱的玉坠子没了。

她当场喝问媳妇,可儿媳妇只说不知;还装模作样地把婆婆的屋子翻了一遍,并没有找到。而做婆婆的自然不信她没拿;于是亲自动手搜了媳妇的屋子和身上;却是也没发现。最后两人便闹到衙门里来了。

老太太说两句便骂一句,说两句便骂一句,苏小培耐着性子认真听。

跟老太太聊完了,苏小培又见了当媳妇的。年轻媳妇已是一个孩子的妈,孩子十岁了,今日里上了学堂,只中午时回家吃了饭,歇了个午觉,而后又去了。孩子出门后,老太太也醒了,她在院子里转了转,摆弄了些花草,回来后检查媳妇洗的衣物是否干净,收回的是否折得整齐,是否按规矩分类放好到了柜子里,然后又检查了梳子首饰那些她是否都擦干净了,这时候发现少了一个玉坠子。

“那玉坠子你今日擦过?”

媳妇抹泪点头:“擦过的,因是娘最爱的坠子,我擦得特别仔细,这个我记得清楚。”

“那擦完后,你放到了何处?”

“就跟着其它首饰一同放回了盒子里,我绝没有拿。”

“是否孩子调皮拿去耍了?”

媳妇猛摇头:“我擦首饰收拾的时候,孩子在学堂念书。况且娘平素教导严厉,孩子不敢拿的。”

“你确定你将玉坠子放回盒子里了?”

那媳妇一顿,哭道:“我确是记得我放到盒子里了,可娘问了我几回,我想了又想,却又想不起放回去的那情景。首饰我是一起擦的,别的东西都在,我定是该全放进去了才对。可今日我儿中午回来,说是被夫子责罚了,不想再去学堂。我下午一直想着这事,有些晃神,唯恐他到别处玩耍。擦首饰时娘叫我到院子里收被单,我就赶紧把首饰都放进盒子里,出去收了被单回来,这中间未曾有旁人进过家门。可那坠子确是不见了。”

“所以你并不确定你有放进了盒子里吗?”。

“我……”那媳妇咬唇落泪,最后扑通一声跪下了,哭喊:“大人,求大人明察,我不是贼。婆婆对我素来不喜,可我也一直本本分分,认真孝顺她老人家的。我不愿和离,莫说我与官人夫妻情深,便是这罪名我也担当不起。若是判我偷窃,将我休回娘家,我日后又如何做人?”

苏小培吓一跳,赶紧把她扶起来。她能想角若这女子真是被冤,丈夫孩子从她身边被夺走,名声尽毁会是怎样一副惨状。她想了想,看向窗外。窗外院子里,曾姓男子望着这屋方向,一脸焦急地等待着,他母亲站在他身边仍在忿忿念叨着什么。苏小培目光一转,却是看到了冉非泽。

她心中一喜,冉非泽对上她的目光,冲她点了点头。

苏小培让那媳妇等等,然后推了门出去。

“壮士怎么来了?”她一出去,冉非泽便走了过来,她忙问。

“听说姑娘接了一桩案,我便来瞧瞧。”

苏小培笑笑,点点头:“是桩小案。”

冉非泽闻言也笑了:“看来姑娘成竹在胸。”

“倒是有法子能辩一辩她们的话,壮士有何忠告没有?”

冉非泽闻言动了动眉头,他明白苏小培的意思,她的法子,定是又有些古怪了。

“姑娘,莫自作主张,莫张扬生事,谨言慎行便好。”

苏小培点点头。

冉非泽却又不放心,问:“姑娘可明白?”

“明白。”苏小培被他的表情逗笑,答道:“能不拘小节的,是手上有剑的。”

“姑娘所言极是。”

两人相视,又觉想笑。

苏小培低了低头,道:“那我先去禀了府尹大人。”

冉非泽点点头,没动。显然他并不打算陪她去。

苏小培走了几步,回头看,看到他也正转头看她,苏小培心里一暖,加快步子走了。她觉得自己好象独自去考场,而冉非泽站那目送,象是送考的家长。苏小培步履匆匆,在府尹屋前又见到了秦德正。

“苏姑娘。”秦德正唤:“听闻大人交予姑娘一桩案。”

“是桩小案。”苏小培道。

秦德正听了,微微一笑,告辞走了。

他也担心她吗?

苏小培定了定神,忽然明白过来,这真的是场考试。

但是她不担心,这真的是小案,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