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937- 第78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7月9日,准备多日的军事行动正式启动。明军北路攻势沿着老路向北疆猛攻,而中路攻势也加紧了对天山山口的攻势。明军南路攻势现在已经完全占领了阿克苏地区,兵锋逼近到了南疆西部,已经休整了好几天了。现在也再次进攻,向西推进。

北路进攻非常顺利,苏军装甲部队再也看不到之前那种舍身拼杀的气概了。显然,图哈切夫斯基被清洗,对苏军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士气,打击是特别巨大的。北路攻势一个星期时间歼灭和缴获苏军坦克近千辆,推进了500公里,创下了1938年对苏作战的最快推进记录。可谓是长驱直入。

明军现在又重新找回了北伐战争时的感觉。明军打到哪里,前面的民众就起来响应,反抗苏军、破坏通讯设施,投奔明军为他们做向导。而明军每控制一地,当地的汉族年轻人至少有半数要求参加明军。而少数民族年轻人几乎全部要求参加明军。明军也抓住了这个扩军的好机会,大力组建中亚白卫军,发给他们武器、军装,对他们进行基本训练,名以上隶属于自由俄罗斯政府。

明军主管扩军的军官都有种感觉:这里的兵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你愿意,一个县就能拉起上万新兵来。现在中亚白卫军扩军的速度,完全取决于明军能提供多少粮食和武器。只要粮食和武器不缺少,那么要多少兵有多少兵。

从哈密北部经过了五百公里的推进,现在北路攻势已经出现在天山山口以北的昌吉地区,南面就是迪化了。迪化的南面有蜿蜒曲折的天山山口来做掩护,但是它的北面,却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大草原,从此向北穿过整个准格尔盆地、直到阿尔泰山为止,中间都再没有什么山岳阻隔。明军从这里向南直扑迪化,就和从南边攻打山口完全不一样了。

7月15日,对迪化的围攻战役打响了。同时,南路攻势也已经深入到了南疆西部的喀什地区。已经和从吉尔吉斯斯坦进来的苏军援军交锋了。

至此,明军的公路运输线已经超过了2500公里。要是在去年,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现在,各种车辆在以每个月4…5万辆的速度运来,加上明军之前的军车巨大保有量,现在用来维持中亚战场公路运输的车辆,已经超过了15万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那么多的军车。连美国也只是第一民用车大国。而大明现在已经成了第一军车大国。

海量汽车长时间的反复碾压,已经把原来那条公路碾压的结结实实,而且公路两侧几十米,也都快压成“公路”了。原先的公路界限已经分不清在什么地方了。原来区区两车道的细公路,现在差不多变成了一条无尽头的“机场跑道”。车流量增多了,但是运行速度却更快了。

……

明军在以极快的速度向西增兵,力图不让明军兵力在中亚战场太过劣势。仗打到这个程度,如今的战线距离已经明显对苏联有利了。现在战场就在南北二疆,距离苏联的几个中亚加盟国,都比距离大明内地要近得多。明军也知道,现在的胜利,是用海一般的汽车、物资、金钱堆出来的。这种情况不能长期持续下去。虽然大明很有钱,但这种花钱法,国家财力支撑不了多久。

除了物资和钱财,眼下的节节胜利,很大程度还是靠着苏军暂时的士气低落带来的。一旦苏军再打两个胜仗、士气恢复过来,那明军是否会面临“战争顶点”,就很难说了。

现在明军的指导思想就是:尽快推进,一鼓作气,不要给苏军任何喘息机会。要让敌人陷入“打败仗——士气低落——继续打败仗——士气继续低落——继续打败仗”的恶性循环中。

7月16日,莫斯科传来了消息。图哈切夫斯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在人们听广播的时候,一代军事天才、苏军装甲部队奠基人、被称为“红色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已经被枪决。他的妻子儿女也被关进了不同的劳改农场。

全世界这些天一直都在关注着图哈切夫斯基的命运。而苏联红军在“揭批、控诉”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同时,也在关注着广播和报纸。尤其是装甲部队官兵,还有红军上层军官将领们。将领们从此更领悟了“枪打出头鸟”的精神。他们害怕自己变得跟图哈切夫斯基一样显眼。他们宁可让自己成为一个庸将,至少能安全一些。

在中亚战场上,甚至出现了苏军高级军官“不敢打胜仗”的现象。他们只敢顺大流,如果别人都是一片败绩,那么自己最好也和别人差不多。法不责众,斯大林不会因为打败仗把那么多人都杀掉。可要是你因为一场漂亮的胜仗变显眼了,赢得官兵崇拜了,那斯大林完全可能觉得你“不安全”而把你杀掉。——虽说斯大林还不至于到这种程度,而在这种时候斯大林也更希望他们打胜仗,但是将领们已经被吓破胆了,完全是怎么安全怎么来,把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国家利益之上。——能在这种环境下存活下来的将领,都是没有骨气、血性,甚至很多人也没有良知了。有骨气、有血性、有良知的人,早已经被杀光了。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216集 迪化的粮食

就像向小强说的那样,苏军是一支令人捉摸不透的军队。用极端的意识形态灌输出来的军队,表现出的极端性也令人乍舌。在士气高昂的时候候,苏军的坚强少有军队能比,英勇奋战,并相信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一旦失去士气,就会一泻千里。健康、正常的军队在这时候失去的只是士气,但是平时的训练、素质、以及军人的荣誉感还在,都能够进行最起码的支撑,等待挽回败局的时候。

但是苏军并不是一支健康正常的军队,而是用极端意识形态、洗脑、谎言、以及残酷的高压手段打造出来的畸形军队。平时政委告诉他们,红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但现在显然不是这样,红军也会被人打得落花流水,红军也会败得惨不忍睹,上边说的话是假的,上边在骗他们。一旦到了这种时候,苏军失去的就不只是士气了。还有很多人的信仰,至少是一部分信仰,也开始随着士气的崩塌而崩塌了。

现在明军能取得多大胜利,几乎已经不取决于苏军的抵抗程度了,而取决于明军的后勤能支撑他们向前推进多远。

7月20日,迪化被收复。自此,南疆北疆之间的山口被打通了。明军再也不用从东北边的大戈壁上绕路了,而是直接用公路穿过天山山口,进入北疆。从哈密到北疆的路程一下缩短了五百公里,缩短了整整一半。

……

打下了迪化,意义还不仅在于打通了南北通道。迪化城里、以及迪化城周围,苏军建起了一系列大粮仓。这里储存着从南北两疆抢来的大部分粮食。一部分粮食已经运到苏联去了,但是由于这里不通铁路,而苏军的汽车运输能力又有限,还要优先满足战场运输,所以粮食运出的很慢。到明军合围迪化之前,迪化还储存着两百万吨左右的粮食。主要是玉米和小麦。

这两百万吨粮食,明苏两军都看作一笔决定性的战略资源。自古以来粮食就是最重要的战争物资,虽然到了现代,粮食在战场上的地位让位给了武器和燃料,但是一旦达到了200万吨这么巨大的数量,不夸张地说,已经可以左右局部战争的胜负了。

按照每人每天吃1。2公斤粮食计算,那么200万吨粮食足够228万人吃一年。即使拿一半出来赈灾、另一半来养兵,也可以多扩充110万中亚白卫军。当然,如果按半年算,则可以多扩充228万中亚白卫军。这样的话,就会大大减轻明军的运输压力——至少一年内或半年内,不需要再运那么多的粮食了,而且明军也不必运太多的军队过来了。节省下来的大量运力,可以用来运输弹药和燃料,武装这些穆斯林部队。这多出来的200多万穆斯林兵力、以及多出来的运力,足以保证明军在未来一年内,在中亚保持军事优势。

明军合围迪化之后,莫斯科发来了命令,要求迪化守军烧掉所有粮食,一粒也不留给明军。但是明军再次启动了“拯救平民令”,用飞机在迪化上空散发传单,告知苏军,这些粮食是两疆百姓的生命,每少一吨,就会多饿死好几百人。如果粮食被烧掉了,那么迪化苏军所有尉级以上的军官都将被枪决。

传单上还用好几中文字告诉迪化百姓,现在苏军马上要烧粮食了,这可都是你们的救命粮,你们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这些粮食能不能保住了。

本来城内苏军已经把坦克开上街了,严防暴动。但是现在传单一撒下去,暴动再也控制不住了。迪化一个师的苏军顿时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通讯照例被搞断,又是师找不着团,团找不着营。再加上200万吨粮食实在太多,是分成好几处大粮仓储存的,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每处粮仓的守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电话不通,而派出去的传令兵又很难穿过到处都是暴动的城市。有的粮仓的守军觉悟很高,觉得宁可被枪毙,也不能让这些粮食落到明帝国主义和当地富农手里。他们就点火烧了。然而大部分粮仓的守军都没那么一根筋,都想先守着再说。

城内暴动,加上城外猛攻,很快,迪化被明军攻克了。200万吨粮食中,已经有大约6万吨左右被烧掉了。——粮食太多了,就粮仓守军手里那几百升汽油,仓促之间也最多烧这么多。

……

明军扑灭大火,把剩下的粮食保护了起来。很多项工作同时开展起来:处理俘虏、布置防空、巩固防御工事、拿出一部分粮食在迪化城中发放……另外,很快组成了一个军事法庭,对苏军烧粮食的那个连的军官进行了审判。

军事法庭就在迪化城内的一座粮仓旁举行,那座粮仓正是被放火的一座。迪化城内的老百姓都围在旁边看,“杀了他们”的喊声响彻云霄。明军宪兵好容易才让周围百姓安静下来。法官是明军军法处的一个上校,他最后拉着脸,庄严地宣判道:

“本席听取了辩方和控方的意见,也参考了日内瓦河海牙的相关公约。显然,几名被告都曾经参与了这次针对迪化平民的、人为制造饥荒的行动。现在,他们又犯下了第二次罪行,在迪化人民即将被解放的前夕,无视警告,仍然执意毁坏他们将赖以活下去的粮食。几位被告固然是奉了军令,但根据国际公法和常识,这种蓄意针对平民进行犯罪的命令,是不能够被执行的,否则,执行者也将被视为同犯。基于对人类道义和良知的维护,以及对于国际公法的尊重,现在本席宣判——”

他说到这里,整个法庭的几十人都站起来了。而几个苏军被告本来就是站着的,此时听着身边的翻译,都已经是面如死灰。

法官目光冷冷地扫了一圈几个人,说道:

“处以六名被告死刑,执行枪决。”

“啪!”

木槌狠狠地敲在桌面上。当时六个苏军军官就瘫了。

旁边的十二个明军宪兵上去,很麻利地把他们五花大绑,然后押上汽车,开了出去。后面围观的人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一路跟着汽车,来到城外。

城外已经选了一块空地,挖好了六个坑。宪兵把六个苏军军官架到坑边上,然后行刑队军官一声高喊:

“举枪!!!——预备——”

一个苏军军官突然颤抖着高喊:

“斯大林同志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