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别样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别样红-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菊是暗寓宝、湘二人当下重逢,而雁是二人尚在离散睽违的境地中……雁有往来的行止,又有传书寄信的寓意。如李易安的词云:〃云中谁寄锦书来(疑为求或逑之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也。故此,菊为实像,〃植物〃也;雁乃虚像,〃动物〃也。配搭匀称,合而见意。

  此为第三十八回,到了第六十二回,黛玉代宝玉的一个酒令,方将鸿雁这个大主题〃托〃向〃台〃前,让大家看清:这个〃孤鹜〃,这个〃折足雁〃,就是日后遭难流离的湘云!这个流离失群的〃孤鹜〃,最后终于〃还原〃,成为〃鸿雁来宾〃了!

  所以说这十二首〃菊谱〃,实即暗咏一部〃湘史〃。


第60节:菊谱……湘史(六)(2)


  附注一笔:鹜,俗名野鸭,也能飞,亦雁类,故可借称。又有〃鸿鹄〃一词,表志趣高远者,是大雁与天鹅的合词……说到这里,我方郑重提请读者诸君注意:这〃孤鹜〃,这〃雁〃,就是批书的〃脂砚〃的谐音双关妙词。

  至于〃畸笏〃,畸即孤零之义,而〃笏〃是借音……据古书《集韵》,笏,〃文拂切〃即今之拼音法,音〃勿〃。常识皆知:北音勿、鹜是不分的。脂砚、畸笏,皆一人化名,原本一义而生。行文至此,不禁欣慨交并。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我提出了〃脂砚〃即〃湘云〃说,赞同者与异议者各有〃营垒〃。脂、畸是一是二,也纷纭不已。如今谨致下愚之区区,再贡新证……新的证据证明拙说的建立,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层次来悟知领会的。

  如今再看第七回众人放风筝,主角宝玉放的是美人……单单表明是〃林大娘〃送的,一个大鱼已让晴雯放走了;一个螃蟹给了贾环;而这个美人是给黛玉所放的那个美人当作伴的!这暗示晴、黛二人夭亡。晴雯正是林之孝家买的小丫头送与老太太使唤的,一丝不差。那么宝钗放的又是什么呢?是〃一连七个大雁〃!好了,十二首《菊花诗》,开头的《忆菊》就是宝钗之作。可知她是宝玉的〃代言人〃(相对的是黛为湘之〃代言〃者)。她先已写出了〃念念心随归雁远〃了,所以这一列大雁,也正就是湘云的〃幻影〃了。

  妙在到了这一回,宝钗又替宝玉作了另一个放风筝者,正如黛玉是替宝玉说大雁酒令的人!其文笔之变幻巧妙处却不失其艺术章法本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得〃奇书〃之名,岂为虚冒哉。

  在一部〃湘史〃中,湘云曾流落江南,成〃风急江天过雁哀〃之一个失群孤雁,至此大明大白了。

  最后,有读者会问:菊花诗一个专回安在此处是何用意,要讲什么?

  我们已一再交流过:《菊花诗》与《海棠诗》一样,都是为了喻写湘云的品貌、才情、命运而专题特写的……这就又牵动了全部《石头记》的总布局、大纲领。所以,对这十二首菊花专题,还需再加深细赏析,断乎不可像西方读者那样认为诗后又诗,没完没了,让人〃倦厌〃!


第60节:菊谱……湘史(六)(2)


  附注一笔:鹜,俗名野鸭,也能飞,亦雁类,故可借称。又有〃鸿鹄〃一词,表志趣高远者,是大雁与天鹅的合词……说到这里,我方郑重提请读者诸君注意:这〃孤鹜〃,这〃雁〃,就是批书的〃脂砚〃的谐音双关妙词。

  至于〃畸笏〃,畸即孤零之义,而〃笏〃是借音……据古书《集韵》,笏,〃文拂切〃即今之拼音法,音〃勿〃。常识皆知:北音勿、鹜是不分的。脂砚、畸笏,皆一人化名,原本一义而生。行文至此,不禁欣慨交并。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我提出了〃脂砚〃即〃湘云〃说,赞同者与异议者各有〃营垒〃。脂、畸是一是二,也纷纭不已。如今谨致下愚之区区,再贡新证……新的证据证明拙说的建立,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层次来悟知领会的。

  如今再看第七回众人放风筝,主角宝玉放的是美人……单单表明是〃林大娘〃送的,一个大鱼已让晴雯放走了;一个螃蟹给了贾环;而这个美人是给黛玉所放的那个美人当作伴的!这暗示晴、黛二人夭亡。晴雯正是林之孝家买的小丫头送与老太太使唤的,一丝不差。那么宝钗放的又是什么呢?是〃一连七个大雁〃!好了,十二首《菊花诗》,开头的《忆菊》就是宝钗之作。可知她是宝玉的〃代言人〃(相对的是黛为湘之〃代言〃者)。她先已写出了〃念念心随归雁远〃了,所以这一列大雁,也正就是湘云的〃幻影〃了。

  妙在到了这一回,宝钗又替宝玉作了另一个放风筝者,正如黛玉是替宝玉说大雁酒令的人!其文笔之变幻巧妙处却不失其艺术章法本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得〃奇书〃之名,岂为虚冒哉。

  在一部〃湘史〃中,湘云曾流落江南,成〃风急江天过雁哀〃之一个失群孤雁,至此大明大白了。

  最后,有读者会问:菊花诗一个专回安在此处是何用意,要讲什么?

  我们已一再交流过:《菊花诗》与《海棠诗》一样,都是为了喻写湘云的品貌、才情、命运而专题特写的……这就又牵动了全部《石头记》的总布局、大纲领。所以,对这十二首菊花专题,还需再加深细赏析,断乎不可像西方读者那样认为诗后又诗,没完没了,让人〃倦厌〃!

第62节:立松轩·鹤·湘云


  立松轩·鹤·湘云

  立松轩,此名见有正书局石印《戚序本》的下函首册第四十一回回前诗下,小字侧书。只此一见,再未复出。

  这样就有了不同的解释。比如,有的认为这个八十回旧钞本是两半部拼成的,下函才是立松轩所藏或所评题之本。又有人以为从体例来看,此一署名应只属这首七绝,是此人所作,与他处他文无涉。到底谁之所见较为得实,尚难遽定。

  是否还有第三解呢?理应允许试作不同解说,以俟深研细索。

  今贡一说于此,也许不为多事。拙意以为:此轩名与鹤相关。因为常见的画幅画题,就有〃松鹤延年〃一目,画的总是鹤栖于松上,仙禽寿木,相伴不离。如是,〃立松〃者,应隐有一个〃鹤〃义在内。

  试看宝玉《四时即事》诗之《冬夜》之句有云:〃松影一庭唯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盖怡红院有鹤,所以《秋夜》诗又有〃苔锁石纹容睡鹤〃之景,而宝玉之小厮又有挑云、伴鹤的雅名。凡此,岂虚文乎?

  鹤是湘云的象征……在花为棠,在禽为鹤,是以〃寒塘渡鹤影〃,必出她口;而〃鹤势螂形〃,又即形容她女扮男装之体态也。推理至此,就又发生一义:立松轩若隐鹤于松,而鹤又象湘,那么所谓〃立松轩〃者,实乃湘云之别署也。

  然而,拙说又早已著明:脂砚即湘云,书中内证甚多,如今同意此说者已日益增添。若如此,〃立松轩〃实为脂砚之又一署名耳。〃立松轩本〃即是〃脂砚斋初评本〃,不无这一可能。原因恐是后来定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就不再题名立松轩了,只是在第四十一回前偶然尚存遗痕未扫而已。

  姑妄言之。

  诗曰:

  松声鹤影一何清,扫却飞尘自剔翎。

  也是前缘结三世,一方小砚契芳铭。


第63节:〃散〃与〃云散〃


  〃散〃与〃云散〃

  《红楼》之〃散〃,是泛言,〃云散〃则为专指。〃云散〃其貌也似泛言,如〃风流云散〃之语,其实不然。盖第五回同时两见,互参合解,其义遂明……

  宝玉入梦,到一〃幻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一见也。后聆曲文:〃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二见也。这是咏叹湘云的,〃云〃乃双关之义,隐含专名……则可悟〃春梦随云散〃者,似泛而实专也。盖〃香梦沉酣〃的花名酒筹,只属湘云一人,别人无份。

  懂了这层微义,即恍然而彻悟:原来〃红楼〃之〃梦〃的这个特大的梦字,奥义也在她一人身上。宋词人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怀人之句云:〃近时无觅湘云处,不记是行人。楼高望远,应将秦镜,多照施颦。〃此例正以云比人,谓其漂泊易散也。〃史〃……〃湘云〃,莫非艺术联想在此乎?

  〃云散高唐〃,又一确知此〃云〃者,巫山神女也……于是立刻又恍然大悟:这〃湘云〃者,又来自东坡之朝云女史也。

  东坡犯了政治罪,一谪再迁,远至极边,望中原如〃青山一〃,其时无人肯随他受苦,只一朝云至死不肯离去。雪芹其有触于怀乎?

  有人必问:既是〃云散〃了,如何又有什么〃宝湘重会〃?岂不是全错了?〃慰语重阳会有期〃,〃暂时分手莫相思〃,皆菊花诗中十分重要之句也,难道可以视而不见,置而弗论?寒塘鹤影之际,湘云一个石子儿打散了水中月影,那月〃粉碎〃了,散了……然后散而复聚,几经变化方定。此象征也。

  从〃菊花诗〃看,其散而聚、聚又散,亦非一次。雪芹所历的两次朝局家运的巨变,本来就不是一种〃单一直线发展〃的那种简单思路者所能理解,他的生活阅历太复杂了,笔下的故事,岂能是〃看了上句,就知下句是什么〃的那种笔墨可比,勿以俗常之见而论春秋,其可也。

  诗曰:

  云散花飞痛可知,暂时分手莫相思。

  悲欢离合炎凉态,不是寻常〃模式〃词。


第64节:妙玉是〃谜〃


  伍 红粉朱楼春色阑

  妙玉是〃谜〃

  妙玉其人其事,尚未得到〃解读〃,姑借〃新闻炒作〃术语谓之〃谜〃,亦随俗之道也。

  妙玉是为某一势家所逼,因而避难变装……带发修行。她并非看破红尘,了悟人生式的出了家,嫉世愤俗,倒是有的。她信不信佛?还不能武断,书里说她进京是为了寻访观音遗迹。这一特笔值得研究,是访古?还是虔诚供奉慈悲大士?总不敢妄言。

  说起这儿,我还真得向熟悉老北京的专家请教,到底这处遗迹究在今日之何处?可惜尚未能答。

  如若此语不是雪芹虚设,那就表明妙玉是面冷心热之有情人,异于所谓〃槁木死灰〃。然而她又大赞范石湖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不又是〃看破〃与〃了悟〃了吗?

  我的理解却不是那个样子,是她有特指的……指那迫害她的势家,意谓那伙坏人终有末日……这也就与《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草一堆早没了〃同一意义(只敢说〃将相〃,不能连上〃帝王〃也)。

  她不与园中人来往,却尽知各位小姐的情况和禀性,似乎连老太太不吃六安茶,她也早明一切。而且,宝玉是哪天生日?不用再问,早在心里。

  她明言贾府使用的饮食餐具都是俗物,不堪入手。她没料到林黛玉竟口尝不出水质的优劣,实为〃大俗人〃,非与常流有异也。

  林姑娘的精神境界到底如何?在妙玉的心目中,评估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了不起。

  妙玉能诗而不作,却忍不住代续湘、黛二人中秋夜之联句以迄完篇。她的续诗中一片新曙光的朝气与生机,钟鸣高唱,从头开始。

  她的精彩之句……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芳情似出《离骚》:〃苟于予情之信芳〃)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孤标傲世偕谁隐?

  孤独之极,寂寞之极。悲夫!然而,世上有人糟蹋她。

  诗曰:

  岂为好高人始妒?也非过洁世方嫌。

  雪芹当日言犹失,后世常情更待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