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医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绣医缘- 第1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锦玉道:“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就算今年考不中,明年再考也一样。我更担心姐姐你的婚事。”虽然顾东临不是好婆家,但锦玉如今已经认命了,也妥协了,放眼整个金陵,能支持姐姐抛头露面行医的,就数顾家了。那顾东临似乎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再来对姐姐也还不错,他这才勉强同意的。

可如今,顾家陡然发生巨变,一心支持并喜欢姐姐的顾炎却没了,这顾东临应该要守大孝吧,再来,顾炎没了,顾家岂不是顾夫人当家?

再来,顾夫人对姐姐一直不喜……

锦玉不敢往下想了,起身,“走,我们现在就去顾家一趟。”

锦绣拉住他,“别去。”

“老子没了,为人子女要守大孝。姐,您就是因为替爹爹守孝才耽搁到现在。若是顾东临再守个三年的孝,姐你就要守成老姑娘了。还有,顾炎都死了,焉不知顾夫人会不会就此毁婚?”然后又想到虽然姐姐与顾府订下婚约,但只有订情信物,却没有婚约文书,若是顾家真的悔婚,那就是进了衙门也是说不清的。

锦玉越想越觉后怕,打定主意一定要顾夫人给个准信。

锦绣拦住他,无耐地道:“人家痛失丈夫,正是伤心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去,岂不是有逼迫之嫌?乖,听我的,什么都不要做。就顺其自然吧。”

女子与男子不同,一旦过了年龄还未嫁出去,就要被说嫌话了。但这个时候确实不是上门的好时机,可,姐姐却是耽搁不起呀。锦玉越想越气,恨恨地跺脚,“气死我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可要怎么办?”

锦绣反过来安慰他:“放心吧,船到桥头自然直。若你真的怕他们悔婚,就更应该努力用功,争取考中功名,顾家就算想悔婚,自然也要顾忌一二了。”

锦玉想了想,忽然泄气道:“就算这回中了,也只是个秀才罢了。”堂堂顾府,哪稀罕一个区区秀才?

“秀才又怎样?中了秀才,明年继续考,若是中了,那就是举人了。举人可是连县太爷都要理让三分呢。”

锦玉稍稍好过些了,点点头,“对,这有了功名在身,也不怕顾府悔婚了。哼,若他们真的悔婚,我就去衙门里告他去。”

第157章 盘算

也不过短短半天时间,养尊处忧的顾夫人已变得憔悴不已,躺在床上滴水未进。

所幸灌了半碗参汤,拉回了些许神智。而锦绣在抵达顾府时,这才发现顾府早已聚集了好多顾府的亲近好友,见到锦绣后,露出奇怪的表情。却也没有阻止锦绣看望顾夫人的道路。

锦绣领着冬暖和巧巧,来到顾夫人床前,她虽与顾东临有了口头婚约,但顾夫人对她一向不甚亲近,她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听着周围妇人七嘴八舌地说阴阳怪气的话,她想把这些人顶回去,却又名不正言不顺。

她与顾东临定了婚是不假,但也只是口头订婚而已,双方交换了信物,当时顾忌锦绣还在守孝期间,所以没有婚约文书。而唯一的知情人钟二夫人又随丈夫进京去了。原本说好了等锦绣出了孝期,就补办一切程序,但顾炎却去了贵州,顾夫人却是一直没有动静。

想到这里,锦绣越发觉得不好多呆,只低声说了句:“夫人要保重身子。”

顾夫人这时候只顾着伤心,哪里还有力气与她说话,靠在床上,紧闭双眼,泪水默默地从紧闭的眼缝里溢出。

锦绣心头默然,想着顾炎的开朗风趣及和谒的面容,鼻子也是一酸,但这时候可不是哭的时候,当着这么一大群妇人的面,她也没理由哭,只能强忍着眼里的酸意,留下一堆礼物,对王妈妈吩咐了几句后便匆匆离去。

出了顾夫人的屋子,一路上也遇着一些以前就认识的妇人,锦绣纷纷点头示好,这些妇人也跟着点头,抓着她问:“顾夫人怎样了?没什么大碍吧?”

“夫人没什么大碍,只是有些伤心过度。这时候可不想见任何人。”

顾炎尸身还在甘肃,顾东临在得知消息后,当天就赶去甘肃了。就算与那边运棺棂的人在半路汇合,少说也要耽搁大半月。而诺大的顾府,女主人顾夫人却又病下,如今帮忙中持中馈的是顾夫人娘家嫂子王夫人,以及顾家老宅的顾三夫人及其媳妇。

听说顾夫人一直与这位妯娌并不和,也不知这顾三夫人前来会不会楷油把权。

但这些都不关锦绣的事,她也无权过问,虽然她是内定的顾家少夫人,但因为之前她在守孝期,不得议论婚嫁,她与顾东临的婚事只是私底下商议的。要等到出了孝期后,方可正式下聘,互换庚贴后,才有资格以未来少夫人的身份入主顾府。

人生三大悲事,幼年失恃,中年丧偶,老年丧子。顾夫人中年丧偶,与顾炎又是如此的情深意重,也难怪会伤心成这样。

但现在,顾炎逝去,顾东临誓必守孝三年,这三年中,又不知要发生什么样的变故。

望着顾府热热闹闹的人群,锦绣很想把一大群妇人全都撵出去,这时候的顾夫人正是伤心痛哭的时候,如何还能强忍笑颜接待宾客?

锦绣找来管家,轻声交代了两句:“夫人现在正伤心呢,世子又去了甘肃,家里又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夫人正伤心呢,如何有力气接待,我想,干脆还是闭门谢客吧。躲在被子里哭总也好过天天受人打拢来的困苦。”

管家连连称是,顾东临与锦绣的婚事被瞒得很紧,除了顾府少数几个心腹下人外,外人并不知晓,但管家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于是欣然同意。借口夫人伤心过度,已病下,正请了大夫开药,此刻还躺在床上不方便接待来客为由,一律闭门谢客。

锦绣心里也很是沉重,顾炎那么好的人,就这样死去,确实不值呀。

锦玉也在为姐姐担忧,姐姐才出孝期,原本已在商议着与顾东临的婚事,谁知顾炎会在这时候死去。

这下子顾东临再守孝三年,姐姐岂不要守成老姑娘?这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期间会不会发生变卦,谁也不敢保证。

尤其那顾夫人对姐姐一直冷淡得可以。顾炎一死,顾夫人就是一家独大,再来姐姐与顾东临又没有正式定下婚约,若到时候顾夫人临时变卦,吃亏的岂不是姐姐?

锦玉越想越愁心,饭也吃不下,可惜他年轻小,力量也薄弱,除了穷担心外,也找不出别的法子。

顾夫人真要临时变卦,他还能找上门去质问不成?

顾东临三年守孝下来,姐姐都成老姑娘了,到时候不知要被说成什么样。

不行,他一定要想办法。

……

九月底,顾东临披星带月,总算带回其父顾炎的棺棂,顾府上下早已是白茫茫的一片,哭声更是震天,金陵地界所有排得上号的贵族都前来吊奠。

顾东临一袭斩衰重孝,跪到灵堂前,也不过月余的功夫,人就瘦了一大圈,宽大的孝服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双目红肿不堪,脸色憔悴,这时候机械地对着前来祭拜的人鞠躬,发现锦玉后,苍白的脸上闪现一丝异样。

锦玉定定地望着他,想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

他和姐姐的事,还得他们自己解决呀。

在离开顾府之际,顾东临身边的小厮弄潮穿着一身孝服奔了过来,把锦玉拉到一角落里,小声道:“王公子,我家世子爷要小的把这封信交给王姑娘。王公子,麻烦您交给令姐,拜托了。我还有事,就不奉陪了。”

弄潮不一会儿就跑得无影无踪,锦玉捏着手上的信封,脸色变幻莫测。

这是顾东临写给姐姐的信,不知上头写着什么,是借口不敢耽搁姐姐提出解除婚约,还是恳求姐姐再等他三年?

不管是哪个,对锦玉都是一道难度太大的选择题。

捏着这薄薄的纸,锦玉双腿生铅,数度想拆开来看,最终还是良心的遣责生生忍住。

晚上,锦绣拆开信件,忽然眼圈红了。

淡黄的线笺上,有着一团又一圈的水滴痕迹,上边廖廖写着几行字,“……悲痛于父丧,短期内不得相见,切莫怪罪。吾若守孝三年恐辜负耽搁汝,若百日内借孝,方皆大欢喜,汝同意否?”

锦绣揉了揉眼,把这短短几十个仔细看了数遍,她还是不大习惯这些古人的写作思维,顾东临这样的半个文盲都写得文诌诌的。害得她看了半天才明白了什么意思。

借孝?百日内借孝,她确实差点忘了,亲人逝去后,还可以在百日内借孝成亲的。只是不能大办婚礼而已,但不管如何,免去了三年的苦等以及有可能冒出的不确定因素。

其实,十七岁嫁人,与二十岁嫁人,锦绣都无所谓,但她不得不顾忌古人的想法,二十岁的姑娘在现代正是花骨朵一般的粉嫩年纪,可在这群古人眼里,就是没人要的老姑娘了。

也不知是顾东临怕她等成老姑娘,还是怕她会另嫁他人,所以敢来这么一出。锦绣仍是高兴的,觉得这家伙虽然有些时候不靠谱,可对她确实是一片真心的。

锦玉也看了信,高兴不已,觉得自己这些天的担忧完全多虑了。难得地在锦绣面前夸了顾东临两句。

“姐,这人还算不错,一心一意为你着想。”

锦绣淡淡一笑,心里虽然有些感动,但她毕竟经历了许多事,看待问题时比锦玉多想了些。

“借孝倒是不错的法子,可,顾夫人会同意吗?”

“……”锦玉一时哑然,但很快就反驳道:“她没道理不同意呀,三年后顾东临都已经二十有一了。对她又有什么好处?”

锦绣淡淡地道:“如何没有?别忘了,顾侯爷虽然死了,但他是为国捐躯,朝廷肯定是要褒奖给予恩封的。就算顾东临及不上其父的一半本领,但靠着顾侯爷的功绩,也可以享用两辈子。靠着顾侯爷的功劳,谨阳侯爷至少还可以风光两代,顾夫人照样有挺直腰杆的本钱。就算到时候顾东临守孝出来年纪也大了,可也是标准手钻石王老五。”再来,男子的婚嫁年纪要比女孩子疏松得多了。女子过了十五还没有定亲都要被人说闲话。男子却是例外的,就算五十岁不娶,只要手头有钱,再加上权势,依然是女人眼中的香馍馍。

女人就不一样了,她今年都十七了,虽说之前因为守孝才耽搁了婚事,但也有一部份人嫌弃她来,古代女子地位低,受封建束缚确实很是恼人,但既来之就安之,还是得遵守这儿的规则。她若是能在今年嫁出去还不至于被说闲话,若是苦等顾东临三年,但外人却不知晓,不知要被说成什么样了。

如今顾东临提出来的这个借孝,倒也是可行的。

就是不知顾夫人那关是否能够通过。

……

因山西各地吃军饷以及虚报军饷人物已成地方上的惯例,赵九凌这回狠狠整治了翻,把那些贪默军饷的将官全给斩首示众,并抄家罚没家产,家眷充作官奴。这一惩罚不可谓不严厉,

虽然震慑了那些欺上瞒下之人,罚没的家产也用来充公,但山西官府账面上的数字简直寒碜得令人心慌。

没有银子,如何能够修筑城墙抵御外敌?

没有军饷,将士们训练积极性不高。没有奖罚制度,谁愿意在战场上拼命?

一切,都是银子惹的祸。

若是年年都要靠朝廷补发军饷物资辎重,也是不实现的,毕竟虽说世道勉强太平,但要用银子的地方可多着呢。山西地广物博,人烟却相对稀少,靠自给自足还勉强能行,但若要支撑十万边军却也吃力。而大部份财富却又集中在少数晋商手头。想要从这些晋商手头挤银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