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少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少帅- 第2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华之仁义忠信,虽身出异域,能驰心于华,吾不谓之夷矣。中国之民长有倔强王化,忘弃仁义忠信,虽身出于华,反窜心于夷,吾不谓之华矣。岂止华其名谓之华,夷其名谓之夷邪?华其名有夷其心者,夷其名有华其心者,是知弃仁义忠信于中国者,即为中国之夷矣,不待四夷之侵我也,有悖命中国,专倨不王,弃彼仁义忠信,则不可与人伦齿,岂不为中国之夷乎?四夷内向,乐我仁义忠信,愿为人伦齿者,岂不为四夷之华乎?记吾言者,夷其名尚不为夷矣,华其名反不如夷其名者也。——可见所谓华夏、夷狄,绝非生于何处,血统何承而定,而取决于其是否拥有符合道德教化的文化、礼仪。若我中原之人皆不知礼,而辽人却守礼守法,则中原沦为夷狄,辽人升为华夏是也。至于蛮荒一说,只能说我汉人乃是农耕民族,并不长于游牧放猎,不愿意生活在自己所不熟悉的环境而已,这无关华夷之辨。”
    他陈恳地看着萧芷琼:“你是个知书达礼的女子,所以,你完全便是‘华夏’,怎么也算不得‘夷狄’的。”
    云铮所言不虚,程晏以“礼义”或“仁义忠信”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是从文化而不是种族出,这种以文化而不以种族或地域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其实早在儒家创始人那里就已提出。但是,对于“文化”的内涵和范围,不同时期却有不同主张。
    孔子将音乐、服饰等都作为区别夷、夏的标准,鲁定公十年,齐国和鲁国会于夹谷,齐国有司请奏“四方之乐”。于是“旌旄羽袯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杞国国君成公、桓公、文公,孔子都贬称为“子”。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用夷礼”。据杜预注:“杞,先代之后,而迫于东夷,风俗杂坏,言语衣服有时而夷,故《传》言其夷也。”如果杜预的解释不误,那么孔子将语言、服饰都作为区别夷夏的标准。而到了唐代,“胡乐”已经作为“国乐”而登上大雅之堂,唐朝宫廷音乐中的十部乐中,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竺(或扶南)、高丽、高昌7部都属于夷狄之乐。而胡人的服饰,也是唐人所喜好的,甚至连达官贵人,往往也胡服骑射,外出巡游。所以陈黯、程晏以“礼义”或“仁义忠信”作为区别华、夷的标准,一方面是对孔、孟以来“用夏变夷”思想的进一步挥,同时也是对唐初以来大量少数民族部落入居内地并且势力日益强大、民族交流与融合日益加深的现实的反映。
    萧芷琼虽然也称博学,却也第一次听汉人尤其是云铮这样名震中原文坛的大才子分析华夏与夷狄的区别,以往魏人见了辽人,可都是一口一个夷狄、蛮夷的叫的,她忍不住问:“真的吗?”
    云铮笑起来:“当然,你只要书读得跟汉人一样好,但凡碰见有人乱喊什么蛮夷,就一口一个‘子曰’,一口一个‘圣人云’,包管人家不敢再说。”
    萧芷琼噗嗤一笑,白了云铮一眼:“读了书就了不起吗?我们辽国皇室可都是不读书,特别是不读汉书的。”
    “所以他们是夷狄。”云铮这回却很不客气,道:“你可知道为何我大魏不会因为养不活人而要攻打别国,而你们大辽却总是出现这种情况吗?”
    萧芷琼摇头道:“你莫非要说是因为汉人读了书?我看不是吧,汉人里头读了书的也只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一百个里面有一个就不错了。”
    云铮摆摆手:“不,不完的问题。书,只是以往经验、文化的记载,是一种传承文明的载体,华夏之所以是华夏,是因为华夏文化的特性。”
    萧芷琼这回开始有些不懂了,只觉得云铮说话跟书里看到的那些子乎者也完全不同,虽然说出来没那么玄乎,可似乎更加听不明白,心里没来由地觉得云铮真是学识渊博,说话竟然深奥至此。
    云铮见她一脸迷惑,便继续道:“这个最大的特性,就是包容和自省。包容,所以可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省,所以可以知错而改,不断完善。包容,所以赵武灵王可以胡服骑射,唐朝可以以胡服为美,胡笳为妙。自省,所以有廉颇负荆请罪……华夏文明传承了悠久的历史、经验,这其中也并非许多人认为的只,譬如耕作的进步,也是文明的一种体现。回到先前那个问题,芷琼,我问你,辽人为何会吃不饱?”
    萧芷琼被他说得有些迷糊:“自然是粮食不足。”
    “那么粮食为何不足呢?”
    萧芷琼毫不犹豫地道:“天灾呀,像上次……不就是因为雪灾吗?”
    云铮却摇了摇头:“大魏也常有灾祸,怎么就没闹到一出灾祸就只能出兵抢掠的地步?”
    萧芷琼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想了想,又道:“那是因为你们中原地方好。”
    云铮哈哈大笑:“怎么就叫地方好?”
    萧芷琼被他笑得有些不满,气道:“很多地方可以种田,自然是地方好。”
    云铮摇了摇头:“你们辽国境内也有许多汉儿,他们也种田,而且事实上辽国地广人稀,能种田、适合种田的地方多了去了,养活你们那点人,说句不客气的话,就凭你们辽国境内的汉人其实都已经足够了,只是你们没有做到而已。”
    萧芷琼半信半疑:“怎么可能?难道那些汉儿种田都不用心?”
    云铮再摇头:“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种得多了,自己也才吃得饱,怎么可能会不用心?”
    萧芷琼就奇了:“那为什么?”
    云铮道:“我叔父云岱,想必你是知道的吧?”
    萧芷琼点点头:“当然知道。”
    云铮点头,道:“叔父先在工部,后到户部,前些日子我与叔父闲谈,叔父告诉我许多事情,这些事情虽说算不得什么军事机密,但要往大了说,却也事关我大魏经济命脉……”
    萧芷琼见他这么说,还以为他犹豫了,虽然很想知道,却还是道:“你若不方便讲,就算了吧,我能理解。”
    云铮摇了摇头:“不方便讲我还对你说这些做什么?要想老百姓吃得饱饭,其实无非重视农业技术和投资罢了。譬如我大魏,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的展就很迅。许多新形田地在我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则是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是海边的沙淤地、架田是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等。这大幅增加了我朝的耕地面积。万昌二年时,国朝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万昌十五年便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还有各种新的农具在我朝出现,例如新式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这些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前些年有人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现在我们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展迅。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也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则遍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苏浙一带为何如此受朝廷重视呢?因为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尤其以现在我们脚下的苏州府为最,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之称。农作物产量,据户部文案表明,前朝唐代平均每亩约1。5石(比汉代高50%),而我朝则约2石,比唐时高出约三成。另外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糖也已经成广泛使用的食品,出现了天下第一部关于制糖术的专著:王灼的《糖霜谱》。——现在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萧芷琼大为震惊,呆立半晌,喃喃道:“难怪……难怪……我虽不清楚大辽境内这些详细数目,但也听说过一点,我们每亩只能产一石出头的粮食,这样几乎只有你们大魏一半,难怪你们能养活这么多人……”
    云铮好像一位圣徒,话中充满“引导”:“所以,汉人之所以是华夏,乃是因为知识、文化先进。之所以能享有你们所说的‘好地方’,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辽国现在虽然看上去荒凉一些,事实上若是辽人能学习汉人的文化,用不了多久,整个辽国都可以建成一座大粮仓,没有人吃不饱饭,没有人穿不暖衣……芷琼,你不想帮他们吗?不想帮助辽国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吗?”
    萧芷琼目中神采飞扬:“我当然愿意,可是我该怎么做?”
    云铮微笑起来,慢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150章 连发手弩
    云铮的话说完,萧芷琼便面现苦涩:“这些办法……皇族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这话只说了难处,却没有否定云铮的建议由道理,是以云铮便想再加把劲,还没来得及再开口,忽然面色一动,转头望去。
    果不其然,是白衣卫来了。云卫离和宁鹏轩一起过来,云铮摆摆手,没让他们多礼,却苦恼地朝萧芷琼道:“我忽然想到一件麻烦事,咱们能救这母女一次,却也护不了她们一辈子,这次事情闹到朱勉身上,且不说我这里如何作罢,便是我这一走,这母女二人便没了依靠,日后却是如何是好?”
    萧芷琼听了也是一阵为难,天下纨绔都一个德行,萧芷琼见识了辽国的纨绔贵族,自然能想象得出那朱勉的公子朱贤吃了这么“大”的苦头之后定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到时候云铮早已拍拍**走了人,谁再来保护她们?只怕那时候她们面临的灾祸会要更大。
    宁鹏轩年纪虽然不大,而且生在南方富贵之乡,但却偏偏是个豪爽仗义之人,一见风哥为难此事,便包揽过去道:“风哥,你别担心,你走之后,我让司马堂主保护她们安全便是,我们听水山庄这些年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管事,但在苏州府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是任谁都要给几分面子的,护住一对母女,想来不会有什么为难。”
    云铮却摇了摇头:“你不清楚朱勉这个人,此人虽然贪婪成性,无恶不作,但却偏偏深得皇上宠信,乃是陛下跟前的大红人,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只有朱贤这么一个儿子并且为人极为护短……此番他执掌两省新法大权,乃是威权正盛之际,我此时打了他的独子,必然被他看做故意挑衅,说不定这黑心的东西还会向皇上进献谗言,说我此番乃是故意折辱于他,也就是折辱陛下,反对新法……麻烦事啊!……你此刻若是把这件事情揽过去,对听水山庄甚是不利,我是不会同意的。”
    宁鹏轩哪里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么多弯弯拐拐,当下被云铮说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毕竟是聪明人,想了想,道:“既然是这样,那唯有将她们母女转移一个办法了。”
    云铮点点头,皱眉道:“只是这事情还得跟人家商量,鹏轩,你去跟她们谈谈,把现在的情况说明清楚,也可以告诉他们我的身份,问问她们愿不愿意去淮安落户吧。”
    宁鹏轩原本倒是打算把她们接进听水山庄闲养着的,反正听水山庄一不缺房子而不缺两个女子的开销,不过听了云铮的话,倒也觉得不错。淮安公主跟风哥的关系他自然是知道的,她们母女去了淮安公主的封地,自然是安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