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立志传- 第9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电之后朱瑞很害怕,准备辞去内阁任命,到上海租界暂避。时原浙江“讨袁军”王金发率部回浙,并被任命为浙江军政部部长。嘉湖镇守使吕公望、台州镇守使张载阳迅速表示态度,希望朱瑞早日赴京。
    浙江此时形势逐渐明朗化,冯国璋接到袁世凯密电后放弃己见,静观其变。
    杨洪森和他的社会人民党在浙江一早就是不受欢迎,其实行的《土地改革》政策,为浙江乡绅、地主所深怕,但是他们最缺乏的是一个领头的。
    郭明远率皖军第1师进入浙江后,像吕公望、张载阳这样的镇守使,他们都感觉到了自身位置不保。
    按照杨洪森命令原浙江陆军接受统一编遣,皖军第1师在原基础上扩充为新1军,下辖三师一旅,原浙江陆军各部团长以上军官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学习,连长以上官军至杭州接受轮训。吕公望、张载阳、童保暄、李炜章、周凤岐、顾乃斌等将领根本没有办法反抗,拿着郭明远的介绍信以及省财政拨款前往江西庐山学习,他们在三到六月之内都无法回到浙江。
    只要杨洪森有事可作,对于袁世凯而言他就可以进一步推动他的计划了。
    进步党组阁的热情随时间渐渐消失,新政府向各国致函希望得到西方各国的承认,同时为新政府提供贷款,当然获取西方贷款才是更为重要的事。袁世凯下野是不假,但是国家的钱全在他的手里,现在的财政部就是一个空架子。
    政府公务员的工资严重拖欠,办公楼中十间有九间门是关着。陆军部方面,那些北洋军人不时地到陆军部闹事,要求补发饷粮和津贴,这让蔡锷头大无比,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没有钱。
    蔡锷上任之初就写了一份《全国陆军编遣计划》,准备打造一支真正的国防军,但是这个计划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钱是一个原则,另一个原因是段祺瑞、冯国璋、王占元三人反对激烈。
    “这个计划完全就是针对我北洋军,我等万难从命。”
    三都联合通电这让内阁中的进步党大佬们很难堪。西南方面除了唐继尧响应外,桂、黔两都一点声音没有,关键的时候杨洪森说话,“编遣计划是陆军部提出的方案,现在还没有正式拿到国会讨论通过,怎么能算是针对北洋?鄙人认为陆军部的编遣计划应在创立样板师的基础上再行编遣,否则军队编遣没有标准,势必达不到编遣之目的。”
    有杨洪森支持编遣,进步党人腰板为之一振。
    陆军部长蔡锷也认为此法可行,编遣工作由点到面,那么第一期工程就从直隶开始。
    直隶都督是袁世凯的爱将曹锟,他以中央不给粮饷、津贴为由派出兵痞在北京、天津地区闹事,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为了减少损失,把东西变成现金纷纷外国大银行。
    当年曹锟在京、津地区就干过那么一回,那次可是让各界人士印象深刻。那些曾亲身经历过的议员随即加入了反对阵营,北京地区的各国领使馆纷纷致电外交部,工商界人士也私下行动,联络议员使钱让他们在国会表决时反对陆军编遣。
    袁世凯一分钱都没花,只是让直隶的驻军走了一趟问题就解决了。
    “武力威胁……”梁启超气的手直发抖,“可调皖军杨洪森部上京清君侧。”
    梁启超对杨洪森的印象那可不是一般好,简直就把他当成了进步党的擎天柱。
    蔡锷为难的说道,“此事万万不可,皖军北上必先过河南、直隶方能入京,段祺瑞、曹锟若不许其借道,必定战火重开。”袁世凯就可以直接踢进步党出局。“此事当徐徐图之,既然曹锟不愿接受编遣,我认为可另行组建一师作为样版,练成之后亦可牵制北洋。”
    梁启超认为此法甚好,两师徒私下密谋完全把黎总统扔到了一边,黎元洪当的这个叫郁闷,北洋一系拿他不当数,连自己人都不拿吃劲,这个总统当的鲜光却着实没有意思。
    蔡锷拟建陆军新1师,在师长的人选方面他已经想好了,就是在“成城学院”同期学友蒋方震,
    蒋方震,字‘百里,笔名飞生,浙江海宁人,光绪秀才,1901年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步兵科,1906年毕业回国任沈阳督练公所参议,后赴德国学军事,以第一名身份毕业,授日本天皇配刀,1910年任清禁卫军管带,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1912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在任期间自杀未遂,现赋闲在家。
    这样一个奇才放在家中实在太可惜,蔡锷直接找到蒋方震说明来意,请他帮忙组建样版新1师,并请他出任新1师师长,骄傲的蒋方震答应一下来,但此时新1师的筹建工作完全停留在纸面上,即使如此曹锟也不能放心,立即致电袁世凯寻问下一步对策。
    蒋方震有大才,但是他的思想有问题,革命倾向太过明显,所以回国以来他主要担任文职,手根本就没有碰过军队,但是他确实有才,遂被任命为保定军官学校的校长,结果他在学校里搞革命宣传,袁世凯只好私下使了一些小手段,没有想到这家伙对自己这么狠,拔枪自刎,搞的袁世凯都怕用他。
    “练兵不是说练就能练起来,让陆军部、外交部、财政部都用点心。”
    “是总统,卑职明白。”
    第六卷 马扎 第八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8 本章字数:3049
    进步党内阁,甚至总统黎元洪对这支“新军”期望甚高,实业部部长张骞成功从英国方面借款250英镑,暂时缓解了财政上的支度不足,新军先期得到了100万银元。蒋方震也了解到蔡锷目前的难处,新1师的中下层军官皆出自保定军官学校,士兵也都是清白之身的良民,营地、营房都经陆军部特批,为了新1师的军火蔡锷特地拜访了日本驻华领使,日本方面对这个样板师也极其热心。新1师若能训练成功,那么全国将推广开来,到时候中国将全面编遣“日械师”,日本陆军的那些淘汰武器就不愁没有销路了。日本方面提出派遣顾问帮助组建样板师,蔡锷也不想让这日本人掺合的太多,提供武器,出一、二个教官也就成了,顾问团不用了,但在蒋方震这里日本教官他看不上眼,他让蔡锷保证三个月之内把新1师给练出来。
    蒋方震的能力越强,有人就会为之越加不安。
    有的人擅于训练部队,却不擅于作战,有人擅于作战,却不擅于训练部队。
    蒋方震在国内属于“未知”,他的作战、培训的才华从来没有展现过,当他展现出训练部队的才华时,让人不无担心其作战指挥能力。如果蒋方震只有才能而没有名气的话,或许他早就被袁世凯给解决了。
    “让人吃惊的才能,还好他不通政治。”
    新1师若能练出来,对国家有益,到时北方又将多了一支雄壮、威武之师。陆军部对新1师的特别关照,造成了北洋地方势力派诸如曹锟、段祺瑞、冯国璋、王占元的不满。
    “陆军部的王八蛋给我们发饷。”
    在京、津、塘地区的退役北洋军围攻陆军部,陆军部的参谋们也都加入期间,要求政府发放拖欠数月的工资。接着海军方面也开始发难。张骞总共才借了250万英镑,这么多人伸手要钱根本不够分。
    国会召开之时议员们吐口水、叉眼睛,使用棍棒,无日不吵骂,无日不打斗,国会外每天都有医护人员在外守候。
    政府内各部自行其事,进步党人为了维护党内团结,维持政府的正常运作是不遗余力,但是情况却越变越糟。新政府成立不到二个星期,总理被迫宣布辞职,新总理一下就成为争夺的焦点。此时进步党内斗的情况也是越演越烈。
    在南方国民党内斗最终爆发,孙中山对国民党改组后,取消了中华革命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都听孙中山的话,但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有人开始指责孙中山搞独裁,指责的人迅速被打成“右派”。
    “左派”很多人虽不满孙中山取消北伐命令,但是他们不能指责孙中山,所以他们把目标全都指向了宋教仁。宋教仁不愿加入中华革命党,反对伟大的“清洗”运动,分裂革命力量,甚至大选失败的原因都被归结到了他的头,宋教仁辞去了国民党的职位,借口治病前往了日本。国民党的短暂改组,就如同进步党的短暂内阁一样,孙中山彻底把国民党给抛弃了,他要建立一个纯粹的革命党派,因此他重新恢复了中华革命党这一称号(其在国内根本就没有设分部)。国民党内部老是来回反复,搞的人心大乱,使国民党彻底变成了一盘散沙。
    手中已经掌握三个半省的杨洪森并不满足于眼前的一切,远在美国的毕逊正在帮助他联络对中国铁路有兴趣的财团。
    “其实现在的我的资金十分充裕,何必要肥水外流呢?”
    对中国铁路有兴趣的美国公司大有人在,可毕逊对中国铁路已经到了四尺的地步。
    铁路是西方各国都十分敏感的东西,铁路决定着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杨洪森的亲美态度,简直就像是一块天大的陷阱,但是陷阱中的陷饼实在是太诱人了,让商人们有一种不惜一切跃身而入的冲动。
    毕逊带给美国人带去了《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这个被搁置很多看的计划再次让美国人的心飞快地跳动起来。
    1898年,清政府将三都澳正式开放,并成立福海关,吸引英、美、德、日等地公司在此设立洋行,使它成为当时福建省最繁荣的商港。1910年8月,清政府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载洵考察美国,并与伯利恒钢铁公司秘密谈定了总额为2500万两的海军借款。1911年10月2l日,公司董事长席洼泊与清政府正式签订了借款合同。
    合同规定,美国提供的借款将用于在美国订造海军船舰和大炮,改良及新建兵工厂、海军造船厂,而伯利恒公司得以承办建造并经营这些工厂。合同还规定,中国海军学生可进入美国海军学校,并在美国军舰上实习,美国海军军官可来华教练中国海军。
    美国曾派员到三都澳考察,并向政府提交报告指出三都澳的战略重要性,报告指出“谁控制这个港湾,就可以控制整个西太平洋;美国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
    虽说这种语调过于夸大,但是却更加突现其重要性,不过在三都澳美国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日本人”。
    当《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由毕逊带到美国展开实施时,日本大本营方面也已收到这个消息。
    目前袁世凯已经下野,可是即使他没下野,也无法管到福建那边的事。福建的都督虽是孙道仁,但是决定一切的是社会人民党领袖、安徽都督杨洪森。
    《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上海犹太财团早已经行动了起来,杨洪森生意上的伙伴毕逊已经在美国帮助杨洪森实施这个计划。犹太人对这个消息封锁的很严密,直到毕逊前往美国后消息才传开。,
    日驻华公使山座圆次郎向美国公使芮恩施提出非正式警告,
    “我必须告诉你福建省对于日本战略上的重要性,中国已答应不把这个省份割让给其他国家,日本再度要求维护在那个地区的利益”。
    新任的美国公使芮恩施,还不知道发什么事,对于杨洪森的《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犹太财团在上海地行动,毕逊的美国之行等等他都不知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