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立志传- 第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以前在陆军服役。”
    “是的。”
    毕逊随便翻了一下简历,“好你被暂时被录取了,你知道我们要去什么地方吗?”
    “听说是中国。”
    “很好,我看艾伦已经和你都说,你来回的船费、住宿等一切开销由雇主来支付,如果你落选他会另支付50美元的津贴,有什么问题吗?”
    “我能问一下,需要我做什么?”
    “其实很简单,担任教官,训练士兵。”
    “我明白了。”
    毕逊看着迈德尔,心里盘算剩下的名额让他帮我不就得了,“你和陆军的人应该很熟悉吧?”
    “多少认识一些。”
    “其实我这次要招募一批经验丰富的陆军军官,如果有炮兵军官更好,如果你能帮我找些合适的人,我可以立即支付你50美元的报酬。”
    迈德尔发现这个老板出手很大方,其实毕逊是不愿意浪费时间,这年头时间就是金钱,他每小时都是几十万上下,今天这个会他已经不知损失了多少钱,过会他还要去给洛克菲勒请安呢。
    “没有问题。”毕逊预付了50美元就匆匆离开了。
    迈德尔离开酒店后马上联络他的那些退役老友。
    迈德尔以为毕逊在中国做的非法生意,找他们是做雇佣兵教官,但是等到了中国后却大吃一惊。
    “O—M—G。”迈德尔明显准备不足,为了得到这个工作,他还专门抽出时间写了计划,现在这个计划完全派不上用场,他要重新写,因为没有人告诉他服务的这位老板有30万多兄弟。
    “我希望你帮助我实现部队正规划,我希望你能拟定一个建军方案,一套训练计划,并给我一个切合实际的装备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你可找我的参谋总长张孝准少将,以及我的顾问赫尔维茨少校,如果他们无法给你满意的答复,那么你可直接来找我,好了,迈德尔上校,若有问题就请说吧。”
    “首先我需要对你的部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其次对于方案和计划你何时要。”
    “一个月的时间怎么样?”
    “那就一个月吧。”
    迈德尔很爽快,杨洪森也很爽快。400元是迈德尔的月纯收入,其在中国正常的消费、合理的消费杨洪森全包,迈德尔的工资不需要自己再寄回国内,可以由杨洪森在美国的金融机构直接从银行汇到他家属的手中,对此他十分满意。
    第六卷 马扎 第十五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9 本章字数:3089
    毫无疑问贝特·迈德尔是一位职业军人,至少比赫尔维茨更像是一名职业军人。
    贝特·迈德尔对工作即认真又负责,他在合肥、太和、芜湖、贵池、安庆对皖军的战备情况进行了调查,一个月后,他给杨洪森提出一份报告。
    “除了良好的军纪,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不要说德国轻装步兵师,就算美国国民警卫队的标准都很难达到。”
    杨洪森不清楚美国国民警卫队标准是什么样的,但是从贝特·迈德尔口气里感觉这个家伙是在说他的部队很“渣”。
    在很多将领愤愤不满的时候,杨洪森表现极为平静,这让贝特·迈德尔很满意。
    “这正是我请你来的原因,军队必须正规化。”
    “委员长,您的部队训练很刻苦,但是训练死板,且不得法,他们列队又快又齐,行走如一,但是这不过是好看而已,在战场没有半点作用。另外,我很担心士兵们的营养问题。”
    如果在美国,按照杨洪森的伙食标准,国民警卫队兵百分之百会兵变。
    在这二个星期中,他只见过士兵们吃过一顿肉,对于如此刻苦训练的士兵而言,这样怎么行。在他看来没有牛肉、猪肉也罢了,士兵至少要保证每天或二天一个鲜蛋的供应。
    “这是士兵的权利,这是他们刻苦训练应得到的待遇。”
    二天一枚鲜蛋,太奢侈了吧,将领都纷纷议论着,张孝准看向了杨洪森。
    在赫尔维茨看来这个美国佬初来还不知道中国的国情,皖军士兵的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了,二个星期就能吃一餐肉,你看看中国的老百姓一年连油花都看不见,更不要说吃肉了。
    “迈德尔先生,你的意见我会充分考虑的。”
    很显然这个意见不在杨洪森的考虑范围之内,不是杨洪森不给士兵们增加营养,按照外国供应标准根本不符合中国国情,短期内尚能保证,长期的话那他还要派人到四川、湖北、山东、河南去采购。
    “军械成旧,破损严重,目前至少要另行补充5万枝新式步枪。”
    皖军30余万的总基数很大,重武器根本就没有,皖军拥有的最大口径的陆军75炮只有80门,其中管退火炮仅有8门,装备于“精锐”第3师,其余的72门均为架退式火炮。重机枪数量就不提了,“精锐”师都无法达到德国轻装步兵师的标准。步枪方面最先进的当属德国98K,更多的是落后了一代的毛瑟88式。皖军装备有两种88式步枪,其中改造的88式步枪,弹仓增加到五发,勉强可以使用。单发的88式步枪基本可以淘汰了。让迈德尔上校无法忍受是子弹,一向对射击自信的他,彻底被那些复装子弹打败了,这些子弹出膛后,会以螺旋轨迹飞行,这种弹头的杀伤力绝对超过“达姆弹”,当它进入你的身体时,你永远也无法想象它会钻到什么地方。
    杨洪森很清楚复装子弹的某些缺点,但是它有效地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军队的弹药供给,
    再者说他的部队普遍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就算是北洋方面也只有六镇是经过“正规”操练出来,其它的诸如倪嗣冲、张勋所指挥的北洋地方部队那都拉出来的,只要胆大,敢冲,会发枪就行了,枪和子弹有时只起到辅助的作用。
    当然正是贝特·迈德尔所要陈述的下一问题——“战术素养”,皖军士兵普遍不存在战术素养。
    “这是一群拿着现代武器的野蛮人。”
    若论单兵搏杀,不要说美国国民警卫队,就算是美国陆军也不见得是他们对手。
    “中国武术很神奇。”
    战争由冷兵器转入热兵器已经数百年,火器的杀伤力越来越大,在埃及英国利用重机枪火力网重创穆斯林15万铁骑,在南部非洲英国只用了两挺机关枪就轻易打败了6万祖鲁大军。
    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肉搏战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个时代是属于重机枪。迈德尔对重机枪极为推荐,这与赫尔维茨的观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迈德尔提倡集中使用。
    “机枪、火炮数量本来就少,若再将其到各连队就显得更少,火力会变的更加单薄,应该将他们整合起来,进攻时作为尖刀力量撕裂敌人。”
    在迈德尔上校眼里军人就应该进攻,可皖军的进攻就是送死,士兵与士兵,排与排,连与连根本就没有协作,冲锋的呼啦啦的一起上,炮兵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步炮协同,打几炮就算完事了,然后就在傻看着,连必要的炮兵阵地转移都不懂。如果冲锋对敌人的反击打的溃退,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炮兵都来不及撤退。
    杨洪森想想也是,他的那些火炮就是这么从北洋军手中夺过来的。
    “他们离士兵的标准差的很远,他们现在最多只能算是民兵。提升士兵战术素养方法只有一个,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增强他们的作战技能。”
    迈德尔当着赫尔维茨面将目前皖军的训练批评一无事处。
    “这种娘娘腔式的训练,出来只能是一群娘们,而我们需要的是军人。”
    迈德尔咆哮着,不停地挥着拳头,这家伙的脾气,从赫尔维茨到张孝准,乃至随同的将领脸色都不怎么太好,杨洪森却泰然自若的听着,迈德尔的批评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他更关注迈德尔的训练方案,如果他只是停留在嘴皮上。
    “对不起,你被开除了。”
    赫尔维茨咬着牙听着迈德尔的批评,但是他心理却极不服气。
    “等着吧,你这个美国佬,有机会让你看看我们大德意志的“娘们”是怎么将这个世界踩在脚下。”
    张孝准也不满意美国上校贝特·迈德尔顾问批评。皖军的训练最初沿用北洋,杨洪森对《步兵操典》进行了修改,张孝准在修改基础上又进行修改,并且与赫尔维茨一起编制了《皖军步兵操典》,得到了杨洪森认可后在全军范围进行推广,这还没有到一个月就被美国牛仔给否定了,赫尔维茨的愤怒正在于此。
    “你是尽职尽业的打工仔,难道我就是不学无术地德国骗子吗?”
    士兵、武器、训练接着迈德尔拿军官开刀了,军官是战场上的主宰着,班长决定着士兵,排长决定着班长,一层一层,一个高级指挥所决定的将是整个部队的命运。对于杨洪森,迈德尔不愿多加评论,为了那每年6500美元的薪傣他把话又咽了下去。
    在军官方面杨洪森一直在抓,比说他在合肥办了“军事沙龙”定期组织一批军官轮训,另外,他强化了清政府所留下来的陆军小学堂,在太和、庆安、芜湖、贵池长期招生,半年一期,毕业后下放部队实习,他现在就差建立一个如“黄埔学校”、“南京军事学院”之类的大型的军事学校了。没有建立起来的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杨洪森很有自知之明,他肚子里有多少货他清楚,小讲几堂还行,如果讲透、讲深,那就要像张孝准这样理论功底扎实的专科生。
    迈德尔既然把这事讲开了,杨洪森最终下定了决定,把军事学院给办起来,“安庆讲武堂”建立之初,杨洪森自任校长兼客座讲师,贝特·迈德尔、赫尔维茨等外籍顾问,张孝准等专科生均担任讲师。杨洪森认为国内的一些陆军战术思想过于沉旧,所以拟定增聘几位外籍顾问。他倾向于美国和德国,至于英、法、日都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迈德尔本人对此并不上心,因为他现在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回国联络,赫尔维茨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
    第六卷 马扎 第十六章 
     更新时间:2008…12…25 16:11:39 本章字数:3112
    美国陆军上校贝特·迈德尔担任了杨洪森军事顾问,这则消息立即引起了美国公使芮恩施注意。
    杨洪森不但亲美,而且还拥有着美国背景,他在美国开设有多家公司,与国内的财团也多有来往。
    透过国内芮恩施他还得知,杨洪森将他在“铁路公司”的51%股权抵押给了美国银行团经营20年,美国海军得到了“三都澳”,租期10年,虽然时间都不是很长,但是为了将协议签下来,与英国、与日本私下的较量不断,但是最后美国人胜利了,这揭开了美国在远东的新篇章。如今,皖军的美国军事顾问,这是又是一个契机。
    对于日本扶持袁世凯,英国人持积极的态度,其目的便是将美国从两江的英国势力范围赶出去。
    为了美国在远东的利益,芮恩施致电国内建议对杨洪森进行必要的扶持。
    英国在两江的势力范围受到了美国的挑战,美国通过扶持杨洪森扩大其在华利益。英国是无法接受这种这个后来的强盗。公开的外交抗议被美国人轻描淡写的几句话给挡了回去。
    在共同的利益面前,英国人进一步支持日本人在中国的扩张行动。
    有了英起来。国的支持日本人胆子也大了
    袁世凯正加紧的复辟行动。
    就在英、美、日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