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逸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逸史- 第2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副组长刘夫义(警察总局探长)率领的追捕小组,一路秘密前往山西,追捕陈清振;一路秘密前往贵州兴义,追查刘民兴的死因。在人民军军情部北京情报站的协助下,尽管未能捕获陈清振,但顺着他经常活动的地方及对其背景的调查,也把他的一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了。
  原来陈清振是清廷密探,隶属于清廷兵部的密探组织,受恭亲王奕诉领导,他常以游历商人的身份活动于各地,以前他主要的任务是刺探各地地方官吏违法乱纪的行为,后来接到奕诉亲王的旨意后,转为破坏根据地的经济为主。
  这次矿难事件是他精心策划两年多的杰作,他也端是厉害,居然潜伏那么久,选在根据地能源最紧缺的关键时刻下此毒手,确实极大的影响了根据地的经济,沉重打击了根据地工业的发展。
  奉命具体实施此一计划的关键人物——高占,是他早置下的一颗棋子,当年他在无意中救下高占后,他就别有用心地培养高占,但他一直未把自己的身份告诉高占,也并未把高占有意识地带入清廷的密探组织中,这时因为他随时准备去弃高占这颗棋子以自保。
  “难怪了!视人命如草芥,残忍地做出如此滔天惨案来,原来是有政治目的的!”林逸边看边想。
  “这个陈清振不简单啊!韬光养晦,长期潜伏,谋而后定,不鸣则矣,一鸣惊人!能瞧出根据地的经济死穴是什么,不简单!能瞧出什么时候是根据地最危机时刻,不简单!能成功实施计划而又全身而退,不简单!”林逸放下手中的卷宗,陷入沉思,“如此人才,确是干间谍的好材料!”
  “陈清振是清廷密探,那么其合伙人之一的刘民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林逸饶有兴趣地往下看去。
  追查刘民兴的那一组调查小组,除了查出刘民兴的死不是失足而亡,而是系人为推下山崖摔死的外,其它的什么也没有查出来,有关刘民兴的一些个人简历,还是广西商业局注册时的那些公开资料。
  林逸对此迷惑了,“这个刘民兴怎么这么神秘?怎会比作清廷密探的陈清振还要神秘呢?居然查不出其详细的个人资料及社会经历来!”林逸暗忖。
  “这越查不出刘民兴的出处,越说明他有问题!”林逸越想越不对劲。
  看完这份调查报告,林逸很不满意,两个最关键的人物,一个依然还未抓捕归案,一个居然“查无此人”,唯一令他高兴一点的事是由调查小组组长方矢球率领的清算振兴公司财务的小组有预想不到的收获。在追查振兴公司过去一年多的经济活动中,从与其有过业务往来的其它公司中得知振兴公司有近十多万华元的债务资金还未收回,这些资金全都是那些公司拖欠振兴公司的货款。
  林逸放下报告,沉思片晌后,提笔在上面批示:全力追捕陈清振,详查刘民兴的社会关系,此案还有隐情!
  “何方!进来一下!”林逸作完批示后,叫道。
  何方走进来,报告道:“林主席什么事?“
  “你把这份文件直接送到六枝煤矿矿难调查小组的方矢球组长手上,要他们抓紧办理!此事不宜拖缓太久!”林逸吩咐道,你顺便带个口信过去:“在刘民兴的成长过程中,不要放过任何与其有过过密接触的人呢!”
  “林主席!昨天安排要去南宁市西区视察的日程时间到了,还要去吗?”杨莘进来提醒道。
  “去!怎么不去呢?”林逸站起来重声道。“何方!你先去办事吧!去西区视察,就让杨莘陪我去好了!”他又转对何方道。
  “好的!”何方应声回答,转身出去了。
  林逸此次特意去南宁市西区视察,主要是想看看那里的战争伤残人员的生活。前几日他接到报告,一些在历次战争中受伤残的人员上告,他们生活艰难,没有得到政府应有的照顾。
  对战争中阵亡将士家属的抚恤安慰以及对伤残人员的善后安置工作,人民根据地政府的很多部门都在从事伤亡人员的善后抚恤工作,其中包括:政务院办公厅、民政部、人民军总后勤部、人民军总政治部、各地方政府等等。人民根据地政务院总体拨款并不少,可能由于政出多门,没有统一协调,其善后抚恤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伤亡、伤残人员及其家属生活困难,从而发生了集体上告事件。
  军队是国家安全的柱石,飞鸟未尽,良弓岂可掩藏?何况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如果不能很好地安置好这些因功受伤的有功之臣,那是会令许多还在战斗中的将士们心寒的。林逸此次去西区就是想实地调查一下,看看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并最终找出一个妥善解决的方案来。
  南宁市西区民生疗养院,隶属于民政部十个大型疗养院之一,里面住有七百多名还在治疗的战争伤残人员。林逸走进民生疗养院,看到一群群为党为民做出巨大牺牲的伤残人员,潸然泪下,感同身受。在这里他并没有看到伤残人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们的身体得到医护人员精心的医治,他们的生活得到疗养院工作人员细心的照顾,但听到这些伤残人员描述出院后的生活,他心情就沉重了。
  管湘林,广西南宁市人,依据《临时劳动法》中伤残的标准,他应是一等伤残军人。公元1853年,年仅21岁的管湘林跟随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加人民军,与清军和五国联军展开了殊死血战,他先后参加了南宁防御战、湛江战役、茅山战役等,目睹了许多人民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悲壮场面。公元1855年,在人民军粤西全线反击战中,他因伤致残高位截去右腿。
  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出院被送回到故乡,好好的一个人出去,现在回到家里的却已是一个少了一条腿的人了,家里人伤心心痛得很,家里五十多岁的老母亲、体弱的妻子整日偷偷垂泪无声哭泣。由于他的腿常常无故痛疼,需经常抓药看病,家里一下陷入贫困。无奈之下,他拿着人民军政治部颁发的伤残证,到地方政府要求给予照顾,当地乡镇地方政府给予了他部分照顾,承担了他所有的医疗费用。
  失去一条腿的管湘林,同时也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一个在襁褓中的小儿,尽管地方政府承担了他全部的医疗费用,但要养活一家四口人,他那体弱的妻子与及年迈的母亲怎承担得起?他的家境依然贫困,生活艰难。
  无法,他只得学着做些手工活,用竹蔑织些竹箩、竹筐、竹篮等去卖,以补家用。这样,他需上山砍竹子、背竹子,酷热的夏天刚过,阴雨绵绵地秋天又来,他不知吃了多少苦。一次,他上山砍竹,回家途中刮起了大风。一个大坡前,他还没登上坡就滑了下来,拄着拐杖的右手支撑不住,他连人带背上的竹子一起摔了个大跟头,断腿上的老伤又摔出了新问题。当看到管湘林在大风中满身尘土、脸上挂彩,双腿流着血爬回来时,他的妻子心痛得大哭,母亲则当场晕倒过去。
  这次之后,他又被送回到南宁民生疗养院重新接受治疗。而像他这样生活经历的人,疗养院里有许多。许多人身上的病痛是在战伤医好几年后,才慢慢显出来的后遗症,他们在家的生活无比困苦,地方政府给予了部分照顾,但那仅仅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他们全家人的生活艰难问题。而且他们的受伤得不到乡邻的尊重与同情,因为他们拿不出什么证明来证明他们是因公受伤,而他们出示的人民军政总部颁发的伤残证,上面的字大多数老百姓又不认识。
  林逸听了许多伤残战士的描述,明白他们不仅是要求生活上的照顾,这本就是应该的,而且他们更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是该给他们一些荣誉啊!为党为民作出牺牲,应是无上光荣的!是应载入史册的。”林逸暗想,“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应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财政部下拨的抚恤资金应归于它集中使用!”
  “要给予战功伤残人员以荣誉,就应有拿得出手的实物证明,而不仅仅是一张纸!后世的做法是实行勋章制!”林逸离开民生疗养院后,心里有了决定。
  回到人民军总部后,他回忆各国的勋章制度,草拟了一份人民军勋章法章程来,然后他吩咐杨莘把这个章程送到总政治部,令总政治部的人以这个章程为基础,制定出一部《临时人民军勋章法》来。他对政治部的人近段时间的工作很不满意,不期望他们能搞什么好东西来,所以他只有辛苦自己了。
  七天后,人民军政治部制定的《临时人民军勋章法》呈送林逸审阅,里面详细规定勋章与奖章的授予标准,及被授予各种勋章与奖章的有功之臣的社会待遇与福利待遇标准,基本符合他的意思。
  人民军的勋章分成三大类七个等级,第一大类为豹章,分成金豹章、银豹章、铜豹章,规定授予在战争中营级以下军官士兵英勇作战并无重大过错的有功人员,受勋人在获颁奖的同时亦收到一纸获勋证书,证书上载明勋章等级,授勋人姓名,阶级,职务,所属部队,授勋日期及所属师级长官签名。豹章的背景为黑色大地,中心图案是两只相向两立的豹子。
  第二大类为虎章,分成金虎章、银虎章、铜虎章,规定授予在战争中集团军以下指挥作战有突出表现之人。受勋人在获颁奖的同时亦收到一纸获勋证书,证书上载明勋章等级,授勋人姓名,阶级,职务,所属部队,授勋日期及人民军军事委员会的印章。虎章的背景为两枝灰色的龙族05步枪,中心图案为爬伏在两枝龙族05步枪上的两只相向的老虎。
  第三类为龙章,属荣誉勋章,只有一级,为天龙章。规定授予集团军以上指挥官在其一生的战争生涯中,对国家与民族有过杰出贡献之人。受勋人由人民党中央委员会直接授予。天龙章背景为蓝天,中心图案为两条相向腾空的飞龙。
  所有勋章由人民党中央委员会决定颁发,由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人民军军事委员会主席授予;奖章由人民根据地政务院批准颁发,由人民军政治部授予。勋章分一、二、三级,奖章不分级;授予勋章、奖章的同时发给证书;授勋授奖仪式在授勋授奖人员所在地举行。
  有功人员被授予豹章与虎章后,相应地终身享受人民根据地的政府津贴。
  被授予天龙勋章的高级将领,没有特别的政府津贴,天龙勋章还有特别规定,它有数量限制,全军不得超过十枚,而且和平年代不准颁发天龙勋章,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深夜求见
     更新时间:2008…12…14 2:42:46 本章字数:6412
  “郑申!你去一趟昆明,找找上次的那个关系,现在情况不妙啊!我们被人处处紧逼,好有可能我们会失去一切,还可能会有性命之忧啊!”一个服饰较为华丽,相貌堂堂,皮肤细滑,年纪在五十许间,富贵之气十足的人忧虑道。
  “是!老爷!小人这就去准备!”一个三十多岁,看起来相当精明能干的男子恭身应道。
  “注意路上千万要小心,不要露出任何破绽来,你就以公司业务的身份去办事吧!”富贵逼人的老爷叮嘱道。“唉!这都怪我识人不慎啊!结交一个那样的人,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大家!”他又叹息道。
  “老爷!小人会小心的!你也不要唉声叹气了,俗话说,兵来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